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919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

 

数学

三年级下册

 

学校:

教学班级:

教师姓名: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

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七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同时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三单元“乘法”。

在这一单元里,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四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

 

2、第五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1、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感受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最后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四)数学好玩关注

“数学好玩”分为三个课时,“小小设计师”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一起去游园”以租车问题进行研究,在探索最优方案的同事学会使用列表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培养学生在探究问题时的条理性;“有趣的推理”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够解决有关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简单情境问题。

 

2、能正确计算简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掌握乘法笔算的书写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分数,体会分数的意义,结合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进行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内容,理解重量单位的意义,体会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学会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5、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面积并探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6、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四、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3、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六、教学课时安排

一、除法…………………………………………………………10课时

二、图形的运动…………………………………………………4课时

三、乘法…………………………………………………………6课时

四、千克、克、吨………………………………………………4课时

整理与复习………………………………………………………4课时

五、面积………………………………………………………5课时

数学好玩………………………………………………………4课时

六、认识分数…………………………………………………5课时

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3课时

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

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包括: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混合运算计算方法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 

单元课时安排:

 

共11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1分桃子

教学目的: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复习:

12×3=20×4=24×4=

36÷9=48÷4=72÷6=

二、导学新课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

分桃子

 

2.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

”“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

8呢?

 

3.提出问题:

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4.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

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5.口算:

 

6.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

(2):

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

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

“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

(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3.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

还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生:

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

师:

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堂巩固: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课堂总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设计: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2分橘子

教学目的:

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2=89÷2=69÷3=55÷5=

67÷6=84÷2=85÷4=96÷3=

(规范竖式的书写格式)

二、导学新课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4篮零8个,也就是有48个,平均分给三个人。

2.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48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各分得多少个?

列式:

48÷3=

(1)分一分,算一算:

用4捆小棒代表4篮橘子,独立尝试分一分。

全班交流,说一说:

先分那部分,再分哪部分?

 

“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

从刚才的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3人先分30个,每人分到10个;再分余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每人共分到16个。

(2)你能用竖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48÷2和48除以3

的不同之处。

 

与48÷2的不同之处:

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问题:

竖式中第一步的“3”表示多少,为什么“30”的“0”可以省略不写?

3写在十位上,表示30。

因此数位一定要对齐。

 

3.算一算,想一想:

38÷2=52÷4=72÷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交流算法,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4.对于下面的算式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58÷7=73÷6=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大,商是二位数。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分一分,算一算。

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竖式算一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4.完成课本练一练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板书设计: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

在个位上商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3商是几位数

教学目的:

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

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38÷2=52÷4=72÷3=

58÷7=73÷6=49÷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1.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出算式?

888÷6=()

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汇报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方法一:

600÷6=100,800÷6的商肯定比100大;

方法二:

最小的三位数100×6=600,800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

方法三:

888÷6,百位上的8比6大。

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小结:

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

2.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用竖式来算一算,注意书写格式。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

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

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

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

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

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

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

3.估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565÷5=456÷3=784÷7=

算式1:

百位上5等于5,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

百位上4大于3,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

百位上7等于7,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一算,再验证是否正确,规范格式书写,数位对齐。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看图结合问题说一说意思,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4猴子的烦恼

教学目的:

1.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248÷2=868÷7=896÷8=。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试一试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1.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你发现了什么?

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问:

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算式表示?

这时3个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

0÷3=0.

追问:

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

100个呢?

你有什么发现?

0÷10=0.0÷100=0.

结论: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现在3个猴子要分30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中间有0)

列式:

306÷3=

口算:

竖式计算: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十位上的0÷3=0,因此商的十位上要写0.

h

3.算一算,想一想(末尾有0)如:

840÷6=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在计算时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课堂巩固: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0÷3=00÷10=0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5节约

教学目的: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用竖式算一算:

306÷3=840÷6=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鼓励学生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3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2)数学问题:

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12÷3=

口算:

900÷3=30012÷3=4300+4=304

(3)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解决淘气的问题

讨论:

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口算解释:

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

用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等于4,所以十位上要商0。

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学校用买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的乡村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多少支铅笔,还剩几只?

522÷4=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组织学生交流。

问:

522支笔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130支,还剩2支,不够每个班再分1支,所以各位商0,余数是2。

即:

用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余数是2.

 

3.淘气在计算除法竖式时,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快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生:

我发现第一个算式被除数中间有0,所以商的中间用0补上。

估算:

200÷2=100,502比200大的多,商肯定超过100,26不对。

竖式:

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商肯定是一个三位数,得26不对。

好了,第二个算式商补上0了,对吗?

生:

对的……(犹豫)

师:

我们不妨用乘法来验证一下第二个算式吧。

你是怎样来验算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出结果。

验算:

206×2=412

验算完了不对,需要重新再算一次,这一次课一定要细心呢?

师:

同学们,竖式除法笔算的计算程序是正确计算的核心,验算则是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的有效方法,能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课堂巩固: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6集邮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计算并验算:

734÷2=612÷2=525÷5=

 

二、新课练习

1.同学们,你们都收集国邮票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集邮中的数学问题吧,出示图片。

问: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

笑笑有邮票285张。

生:

他想把这些邮票放到册子里,册子每页只能放5张。

(真棒)

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生:

每页放5页,285张邮票大约需要放多少页?

2.每页放5张,估一估,大约放多少页?

3.算一算,能放多少页?

列式:

285÷5=

(1)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的“5”小怎么办?

百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百位上的0可以不写出来。

(2)第一个商应该写在哪?

28÷5,应当在十位上写商“5”

(3)完整的写出除法竖式,你能总结规律吗?

规律:

被除数是三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

 

4.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

还剩多少张?

285÷8=()……()

(1)估计商是几位数?

生:

8×100=800,商是2位数

生:

百位上的“2”比除数“8”小,商是2位数

(2)商“3”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

十位上。

(3)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是指可以放满多少页,余数是指还剩多少张。

(4)你会验算吗?

追问:

35×8表示什么?

为什么还要加上5呢?

生:

每页放8张,35页放多少张。

放满35页,还剩5张,所以要加上5.

课堂巩固:

1.课本练一练第1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课本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集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7买新书

教学目的:

1.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用竖式算一算:

84÷6=124×8=

 

二、导学新课

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问:

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

2.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

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200÷2÷4

=100÷4

=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

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

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

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

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课堂巩固: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0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