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0465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docx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共16页

华为国际(guójì)投资案例

——区位优势(yōushì)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

摘要(zhāiyào):

本文主要用区位优势理论解释华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guójì)投资路径选择。

首先文章介绍了华为国际投资概况和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华为在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国际投资的讨论,分析华为在不同的时间如何融合其自身竞争因素、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进行国际投资。

关键词:

国际投资;区位优势;华为;俄罗斯;英国。

一、华为国际投资概况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和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其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

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

华为还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华为1996年确立了对外投资战略。

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关键经验是农村包围城市。

同样,华为的海外战略也借鉴了这条经验。

华为认为经济状况一般,但未来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是最合适国际投资对象。

东方不亮西方亮,欧美跨国公司占据了欧美市场,华为便先渗入亚非拉市场,采取迂回侧翼战略。

华为区位选择路线可由下图表示:

俄罗斯亚非拉欧洲美国

华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区位是俄罗斯。

1997年4月,华为在“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西麓的军事重镇乌法市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贝托—华为合资公司,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三家合资成立。

后来,华为在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guójiā)寻求投资机会。

1997年,华为在巴西(bāxī)投入3000多万美元建立了合资企业。

同年,华为进入非洲(fēizhōu)市场。

2003年,华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签署金额(jīné)超过2000万美元的交换产品合同。

在亚洲,华为利用当地华裔在电信运营上占据的优势,积极开拓亚洲市场。

随着华为在国际市场知名度的上升,华为开始尝试进入欧美市场,2001年开始,以10G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成功进入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

进入对手最多和最强的美国市场,标志着华为真正进入了国际市场。

华为采取与3COM、北美电力公司合资的方式,扩大在美国数据、宽带接入等市场的影响力。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需要选择与本国存在一定产业梯度的区位进行投资,这些区位应处于本国产业的下游梯度,而亚非拉美的发展中国家正好满足该条件。

影响华为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因素,发达国家的网络通信技术早已成熟,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不具备强大的实力是难以与欧美同类公司进行抗衡的。

而发展中国家,市场仍具有巨大潜力。

并且,与其中许多国家的竞争对手相比,华为存在很大的优势:

其自身是一个电信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从无线、固网、数据、终端到软件都已成为全球供应商。

因而,先选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投资,有利于华为的市场扩张,所以她采取了这种“侧面迂回”的区域选择战略。

二、区位优势理论及其应用

(一)区位优势(yōushì)理论

1、区位(qūwèi)优势的重要性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把区位优势作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所必须具备的三种特定(tèdìng)优势之一。

邓宁认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当企业同时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便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如果说竞争(jìngzhēng)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因,那么区位优势是跨国经营的外因。

如果在国外生产比在国内生产能使跨国公司获得更大的利润,那么就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

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跨国公司在进行直接投资时,首先面临的是区位选择,即是在国内投资生产还是在国外投资生产;如果在国外投资生产,那么该在哪个国家投产。

所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取决于区位禀赋的吸引力。

此外,区位优势不仅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的意愿,也左右着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和类型。

2、区位优势的考察方式

区位优势指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政策方面的相对优势对投资国所产生的吸引力。

在现实生活中,区位条件是由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性优势和制度政策性优势两个方面。

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时必然要全面考察东道国各方面的条件。

考察一国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着手:

(1)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

(2)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3)货币与金融状况;(4)是否具有优惠政策;(5)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6)自然资源和地理状况;(7)政治与法律制度;(8)文化与教育发展程度。

以上各种因素对不同的企业重要性程度不一样,所以企业考察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时应根据企业自身(zìshēn)的特点和要求给每个因素设定权重,然后对候选国家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找出最佳的区位。

(二)区位优势(yōushì)理论在华为案例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wǒmen)将分别从区位(qūwèi)考察的八个条件,评价1996年至2001年这个时间段俄罗斯、英国相对比泰国、美国、中国的区位优势,以作为第部四、五部分详细分析的基础。

俄罗斯和欧洲市场是华为国际投资成功道路上起关键作用的两个市场,也是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对象。

之所以选择英国作为华为欧洲市场的代表,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是华为欧洲市场的总部所在地,华为对其十分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是华为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国家之一。

选取泰国作为东南亚市场的代表,同样是因为泰国是华为东南亚区的总部,是华为在东南亚区的重要投资东道国。

而选择研究1996年至2001年的时间段,是因为这是华为分别进入俄罗斯和英国市场的时间。

(1)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6年俄罗斯、英国、美国、泰国和中国互联网用户每100人分别有0.3人、4.1人、16.4人、0.1人和0人;2001年,该项数据分别为2.9人、33.5人、5.6人、49.1人和2.6人。

1996年俄罗斯、英国、美国、泰国和中国移动无线通讯系统的电话租用每百人分别有1人、12人、16人、3人、1人;2001年,该数据分别为5人、78人、45人、12人、11人。

再考虑到各国的人口基数,俄罗斯的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具有不小的规模,这一点和中国是相似的;而英国的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规模较大,美国的市场规模非常大,均相对成熟和完善;在东南亚国家该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还没充分启动;中国是最有潜力的市场。

(2)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俄罗斯在1996年至2001年处于遇到严重经济危机并逐渐好转的一个时期,其不断提高工业(gōngyè)、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例。

而这段时间欧洲的经济较稳定。

中国的经济则经过了软着陆后不断回暖,并在酝酿下一轮高增长。

(3)货币与金融(jīnróng)状况

这段时间俄罗斯遭遇了严重(yánzhòng)的通货膨胀,1996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47.7%,此后(cǐhòu)不断下降,但2001年其通货膨胀率仍高达21.5%。

英国则保持着1%至2%左右温和的通货膨胀,和美国情况类似。

而中国则从8.3%的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至0.7%。

而泰国在这段时间则爆发了著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货币剧烈贬值。

(4)对外商(中国)的优惠政策

这四个国家里,俄罗斯是和中国外交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并且在传统行业,包括电信行业,对于进入的外资有税收优惠。

英国对外商进入的优惠政策则相对较少。

美国对于外商进入市场的限制比英国更严格,尤其是在被视为重要安全领域的电信行业。

(5)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这些国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和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只是中国的基础设施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6)自然资源和地理状况

俄罗斯和中国、美国类似,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作为移动设备生产的重要原材料矿产。

泰国也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其资源相对匮乏。

(7)政治与法律制度

俄罗斯类似于中国,政治上腐败现象很严重,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而英国和美国则具有相对完善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8)文化与教育发展程度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6年俄罗斯、英国、美国、泰国和中国(zhōnɡɡuó)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数量分别为3,786人、2,489人、4,254人、100人和447人;1996年俄罗斯、英国、美国、泰国和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bǐzhòng)分别为0.97%、1.83%、2.55%、0.12%和0.57%。

至2001年,以上两项指标美国(měiɡuó)和英国基本保持稳定,而俄罗斯和中国有所提高。

东南亚国家(guójiā)以上两项指标值基本比中国低。

综合以上数据,文化与教育发展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东南亚一些国家。

总结以上对1996年至2001年俄罗斯、英国、中国、美国、泰国的区位优势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表格:

指标

俄罗斯

英国

中国

美国

泰国

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

较大

较大

第一

较小

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第三

第二

第四

第一

第五

货币与金融状况

较差

较好

一般

较好

较差

对外商(中国)的优惠政策

一般

——

一般

——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较好

较好

最差

自然资源和地理状况

较好

最差

较好

较好

一般

政治与法律制度

较差

较差

——

文化与教育发展程度

第三

第二

第四

第一

第五

三、研究思路

(一)研究(yánjiū)目的

华为是全球(quánqiú)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所在(suǒzài)行业属于移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根据我们的介绍,华为的国际投资思路是通过俄罗斯冲出亚洲,接着借助欧洲了解欧美高端市场(shìchǎng),最后进入美国。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国际投资区位路径选择。

随着华为在俄罗斯市场和欧洲市场直接投资的成功,这被证明是一条成功、可行的国际投资道路。

为什么华为在的不发展阶段进行进行这样的国际投资区位选择,而不像海尔或我国其他企业,直接进入对于一家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来说市场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美国市场?

因此,我们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

(1)用区位优势理论解释华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投资路径选择。

(2)华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投资区位选择和它国际投资的成功或失败是否有关。

(二)研究思路

根据国际投资理论,成功的国际直接投资需要企业同时具备竞争优势的内因和区位优势的外因,华为国际投资的成功固然和利用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良好配合有关。

因此,为了充分的讨论华为的国际投资案例,我们需要先了解在华为国际投资成功道路上起关键作用的两个市场——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区位优势。

然后以此了解为基础,结合时间因素分析华为在不同的时间如何融合其自身竞争因素、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进行国际投资。

四、华为在俄罗斯的国际(guójì)投资

(一)背景(bèijǐng)分析

1、俄罗斯投资(tóuzī)环境

1995年,俄罗斯市场电话普及率低,电信行业(hángyè)进入门槛低,同时也是许多大公司忽略的地方。

俄罗斯市场与中国初期发展的电信市场有相似之处,使得华为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有了用武之地。

1996年以后的几年,俄罗斯宏观经济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膨胀率高达47.7%。

总统普京从各方面开始整顿经济。

一些国际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因为看不到短期收益而退出来俄罗斯市场。

2、国内投资环境

1995年,中国传统电信市场面临饱和,大规模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

同时,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剧变,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

一方面,国际市场萎缩直接威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另一方面,国际通信设备巨头在国外出现需求紧缩的情况下加大了在中国市场上的攻势,给华为等国内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通信巨头都活跃在中国市场,而且还垄断着中国市场。

华为的国际化成了“逼上梁山”的选择。

华为凭借低价优势进入俄罗斯这样大的发展中国家,既避免发达国家的准入门槛限制,而且海外大的电信公司难以在发展中国家与华为在价格上竞争。

3、企业背景

(1)企业家的战略眼光

早在创业初期,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就宣称:

未来世界电信市场,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

有了这个全球性的宏大目标,华为必然要向全球市场拓展,必然要国际化。

企业家的眼光和境界将决定企业能够走多远。

今天,我们不得不佩服任正非作为企业领袖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2)拥有(yōngyǒu)自己的核心技术

华为的国际(guójì)化是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为前提的,华为以自主研发的设备抢占国际市场,赚取核心技术所带来的最大利润,而不是购买其他厂家的核心设备进行简单组装后再出口。

在与众多国际巨头结成广泛合作时,华为因其技术的先进性,摆脱了对国际巨头的技术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与之缔结的合作才是真正平等的、双向的,才是真正的优势互补。

核心技术是华为国际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3)国内市场(shìchǎng)是华为牢固的根基

在华为国际化之前,华为已经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华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dádào)较高的水平。

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8年,华为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较好地均衡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国内市场的稳固发展来支持国际市场的发展,以国际市场的发展来促进国内市场的增长,从而实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均衡增长。

(二)俄罗斯的区位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俄罗斯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较大。

在1994至2000年期间,得益于政府扶持,俄罗斯电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在这期间出现了大量的新兴电信公司。

银行信用逐渐建立,贷款、获取牌照逐渐简化,这些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罗斯电信新业务的发展;由于移动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不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业务,移动通信因此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互联网接入业务资费也开始下降。

总体来看,俄罗斯电信市场正在朝着资费平衡和开放竞争的方向健康发展。

俄罗斯文化与教育发展程度较高。

俄罗斯拥有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拥有甚至高于美国比例的高级研究人员,在众多高端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技术能力。

此外,俄罗斯的电信设施大多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地区,铁路、空运和公路较为发达。

在对外商的优惠政策方面(fāngmiàn),俄罗斯政府鼓励外商直接(zhíjiē)投资领域大多是传统产业,通讯设备业包含(bāohán)其中。

并且1996年前后,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俄罗斯,和俄罗斯双边关系良好,俄罗斯政府对来自中国外资企业保持(bǎochí)着比较偏袒的态度。

2、区位劣势

俄罗斯是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继承的原苏联经济结构是一个畸形的经济结构。

该经济结构的特点是:

国民经济军事化、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失衡、产业结构落后。

1996年开始,俄罗斯生产开始稳定增长。

到2000年,生产增长速度将达到年10%。

此时,俄罗斯生产结构已经现代化。

这段时间俄罗斯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与金融状况不乐观。

1996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47.7%,此后不断下降,但2001年其通货膨胀率仍高达21.5%。

这段时间的严重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俄罗斯的经济健康发展,也对华为初期的投资造成了影响。

此外,俄罗斯类似于中国,政治上腐败现象很严重,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三)投资过程

1997年4月,华为在莫斯科建立了合资公司贝托—华为(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三家公司合资成立),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市场。

但是,由于卢布持续大幅贬值,许多跨国大公司看不到短期收益对俄罗斯失去了耐心,先后从俄罗斯市场撤走,而华为一直坚持了下去。

在俄罗斯市场前景十分不明朗的情况下,华为对俄罗斯持续加大投入。

最终,华为抓住了俄罗斯电信市场新一轮的采购机会。

2001年,华为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2003年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

经过8年的蛰伏,从初期的仅仅12美元销售额起步,华为最终成为俄罗斯市场的主导电信品牌。

(四)投资(tóuzī)结果分析

1、头四年的一无所获(yīwúsuǒhuò)

在俄罗斯投资(tóuzī)的头4年,华为几乎一单皆无。

1996年,华为在当地的知名度几乎等于零,几乎在每个客户(kèhù)那里都碰了钉子。

起初华为派往国外的年轻员工经验不足,需要花大部分时间适应国外生活和工作环境。

加之部分国内企业将质量不过关的产品销往俄罗斯,俄罗斯人对中国产品信心丧失。

华为面临的是难题不仅仅是向对华为一无所知的俄罗斯客户推销华为的技术,更是推销中国制造,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这无疑为华为在俄罗斯市场的拓展加了难度。

随后的1997年,俄罗斯经济陷入低谷,卢布大幅贬值,西门子、阿尔卡特、NEC等公司纷纷从俄罗斯撤资,俄电信市场投资也几乎停滞。

总的来看华为在俄罗斯投资初期的失败,一方面和其国际投资经验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和俄罗斯经济和金融条件较恶劣的区位因素有关。

2、坚持带来的胜利

2000年,华为斩获乌拉尔电信交换机和莫斯科MTS移动网络两大项目,拉开了俄罗斯市场规模销售的步伐。

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

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320G的从莫斯科到新西伯利亚国家光传输干线(DWDM系统)的订单。

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一举超过3亿美元。

现在华为已经成为在俄罗斯投资最大的中国公司,每年数亿美元的销售额也曾使俄罗斯地区连续多年位居华为海外地区收入之冠。

在俄罗斯宽带市场,华为已经取得超过50%的市场份额。

而在GSM、CDMA450和光传输领域,华为更是后来居上,势头很好。

华为后期在俄罗斯国际投资的成功,与俄罗斯经济和金融状况好转,同时充分利用了俄罗斯的市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科研力量强等区位优势有着密切关系。

五、华为在英国的国际(guójì)投资

(一)投资(tóuzī)背景

1、欧美(ōuměi)投资(tóuzī)环境

2001年,在20世纪90年代中一路高歌猛进的欧美IT企业,大多数陷入十年高速增长以来的首次业绩衰退,20世纪90年代的明星公司北电网络更是首先巨亏,欧美市场运营们纷纷收缩开支,设备商们开始感受到来自外部市场的寒意的同时,也首次感受到了来自内部的成本压力。

这让嗅觉灵敏的华为,闻到一丝市场的先机。

2、国内投资环境

在2001年,WTO——全球最大的贸易组织正式接纳中国为会员。

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将加快,也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更大的挑战。

然而同时,国内已经面临着竞争加剧的现状。

随着国内大量电信企业以远高于市场规模增长的速度出现,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电信业的竞争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进一步加剧。

人们在街头巷尾就可以感到竞争的火药味,各种各样打折的电话卡随处可见、多种多样的优惠广告铺天盖地,竞相降价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价格竞争中,各电信商都面临着利润降低的市场状况。

3、企业背景

其实早在2000年的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已达1亿美元,2001年1季度时出口大于内销,且出口保持着同比357%的猛烈涨势。

2001年上半年,华为在独联体和亚太地区有了规模性的突破,华为在华人聚集的东南亚国家连续取得较大的订单,获取了较多的海外投资经验。

华为利用欧美市场经济低迷带来的机会,利用自身的成本等优势,从2001年后提高了海外业务进攻的姿态。

除此之外,华为认为,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发愤图强,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

所以,华为选择在这样一个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主动迈出融合世界主流的的一步,做出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决定。

(二)英国(yīnɡɡuó)的区位优劣势分析

1、区位(qūwèi)优势

英国的文化与教育发展程度非常高,拥有全世界顶级的移动网络运营商以及顶级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具有(jùyǒu)强大的科研和技术管理优势。

基于(jīyú)其强大的科研和技术管理优势,和众多的研发中心和研究项目,英国的电信市场有着很高的竞争标准,对于参与科研合作的企业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此外,英国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在当时的货币和金融状况良好。

最后,相对比同样是高端市场的美国,英国对外商进入移动通讯领域的政策相对宽松和开放,不像美国以担心安全问题为借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而拒华为于门外。

2、区位劣势

英国的移动通信设备市场是一个成熟、相对饱和的市场,成长潜力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且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对于电信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进入英国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且英国对于想通过国际投资获取大规模市场的企业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英国的劳动力等成本较高,这使得华为的低成本成为相对英国的一个竞争优势。

总的来讲,英国是一个基本具有良好国际投资环境的国家,在移动通信领域具有十分突出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优势,这些优势华为能通过进入英国投资而学习获得。

(三)投资(tóuzī)过程

2001年,华为在英国(yīnɡɡuó)建立分公司(ɡōnɡsī)时,仅仅在伦敦(lúndūn)北部设立了一个小办公室,且前4年非常的艰苦,要克服商业经营中涉及到的中、英两国的差异。

2004年3月30日,华为在英国东南部的贝辛斯托克设立欧洲地区总部设立新的技术研发中心,宣布以英国为基地开拓欧洲市场。

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全球规模最大的电信公司。

此举标志着华为海外拓展的重点逐渐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向华为梦寐以求的欧美主流高端市场。

华为在英国市场实现突破的里程碑事件则为2005年成功通过英国电信(BT)的严格认证,成功进入英国电信价值百亿英镑的21世纪网络改造和建设大单“优先供应商短名单”。

这也成为华为首次突破欧美主流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对华为来说,获得BT这个项目的意义并不在于项目本身有多大,而在于公司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

从此,华为真正具备了服务于国际大客户的能力,开始在欧洲站稳脚跟。

这段经历在华为的国际化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能否抓住3G的机会,关系着华为能否可以真正晋升国际一流厂商。

2006年,为了抓住进入3G之门的钥匙,华为选择在3G运营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全球顶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为合作伙伴。

为此,华为竟然放弃了以往一贯打造自己品牌的选择,而甘愿为沃达丰代工,充当制作商。

对于沃达丰来说,引入华为这个强有力的合作者,使得价格上比其他老牌厂商便宜的多。

而对于华为而言,拿下了沃达丰的这批订单,标志着亚洲手机制造商成功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有助于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进行全球扩张。

2009年2月9日,华为与沃达丰进一步签订了加深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

根据协议,华为将在未来五年内为加纳电信(沃达丰新近持股70%)部署无线网络;参与沃达丰西班牙、希腊、匈牙利及罗马尼亚无线网络及其他子网核心网及骨干网建设;并且与沃达丰携手LTE(第四代网络技术)开发研究。

(四)投资结果(jiēguǒ)及分析

以英国(yīnɡɡuó)为依托,华为在发达国家(fādáɡuójiā)和地区的销售收入实现质的突破。

2011年华为的全年财报显示,华为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元人民币,其中(qízhōng)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占的68%,欧洲在其总收入中占比接近12%,而且仍在快速增长。

这可以说是华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英国区位优势良好互补的一个结果。

华为十分重视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