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0731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docx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报告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北方民族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中心)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09信计(3)班

小组成员

课程名称最优化方法

设计题目名称运用DFP算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提交时间2012年6月26日

成绩

指导教师

摘要

变尺度法是在牛顿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和梯度法亦有密切关系.变尺

度法避免了Newton法在每次迭代都要计算目标函数的Hesse矩阵和它的逆矩阵而导致随问题的维数增加计算量迅速增加.DFP算法是变尺度法中一个非常好的算法.DFP算法首先是1959年由Davidon提出的后经Fletcher和Powell改进,故名之为DFP算法,它也是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最有效的算法之一.

DFP变尺度法综合了梯度法、牛顿法的优点而又避弃它们各自的缺点,只需

计算一阶偏导数,无需计算二阶偏导数及其逆矩阵,对目标函数的初始点选择均无严格要求,收敛速度快.

本文主要分析DFP算法原理及运用Matalb软件编程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最后运算结果符合计算精度且只用了一次迭代,由此可见收敛速度快.

一、课程设计目的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设计要求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原理错.误!

未定义书签

(1)变尺度法基本原理错.误!

未定义书签

(2)DFP算法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内容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五、数学建模及求解错.误!

未定义书签

算法迭代步骤错.误!

未定义书签

算法的流程图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六、程序实现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七、数值实验的结果与分析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八、实验总结与体会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公式恒有确切解错.误!

未定义书签

算法的稳定性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

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目的:

1、掌握无约束优化问题DFP算法的数值求解思路;

2、训练分析DFP算法的运算存储量及收敛速度的能力,了解算法的优缺

点;

八\、‘

3、通过运用DFP算法求解实际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意义;

4、熟悉应用Matlab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编程方法.

二、课程设计要求

熟悉了解DFP算法原理及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步骤,并运用Matlab件编程实现求解问题.

三、课程设计原理

(1)变尺度法基本原理

在Newton法中,基本迭代公式

Xk1XktkPk,

其中,tk1,

Pk[2f(Xk)]1f(Xk),

于是有

XkiXkGk1gk,k0,1,2…

(1)

其中Xo是初始点,gk和Gk分别是目标函数f(X)在点Xk的梯度和Hesse矩阵.

为了消除这个迭代公式中的Hesse逆矩阵Gk1,可用某种近似矩阵HkH(Xk)来

替换它,即构造一个矩阵序列{HJ去逼近Hesse逆矩阵序列{Gk1}

此时式

(1)变为

Xk1XkHkgk

事实上,式中PkHkgk无非是确定了第k次迭代的搜索方向,为了取得更大的

灵活性,我们考虑更一般的的迭代公式

Xk1XktkHkgk

(2)

其中步长因子tk通过从Xk出发沿PkHkgk作直线搜索来确定.式

(2)是代表

很长的一类迭代公式.例如,当HkI(单位矩阵)时,它变为最速下降法的迭代公式.为使Hk确实与Gk1近似并且有容易计算的特点,必须对Hk附加某些条件:

第一,为保证迭代公式具有下降性质,要求{Hk}中的每一个矩阵都是对称正定的.

理由是,为使搜索方向PkHkgk是下降方向,只要

gkTPkgkTHkgk0

成立即可,即

gkTHkgk0

成立.当Hk对称正定时,此公式必然成立,从而保证式

(2)具有下降性质.

第二,要求Hk之间的迭代具有简单形式.显然,

Hk1HkEk(3)

是最简单的形式了.其中Ek称为校正矩阵,式(3)称为校正公式.

第三,必须满足拟Newton条件.即:

Hk1(gk1gk)

(Xk1Xk)

(4)

为了书写方便也记

yk

gk1gk

Sk

Xk1Xk

于是拟Newton条件可写为

Hk1yk

Sk(5)

有式(3)和(5)知,Ek必须满足

或EkykSkHkyk⑹

(2)DFP算法

DFP校正是第一个拟牛顿校正是1959年由Davidon提出的后经Fletcher和Powell改进故名之为DFP算法它也是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最有效的算法之一.

DFP算法基本原理

考虑如下形式的校正公式

Hk1Hk时:

MVj(7)

其中Uk,Vk是特定n维向量,k,k是待定常数.这时,校正矩阵是

EkkUkU:

MVj.

现在来确定Ek.

根据拟Newton条件,Ek必须满足(6),于是有

(kUkUTkVkVjMSkHkVk

 

满足这个方程的待定向量Uk和Vk有无穷多种取法,下面是其中的一种:

kUkUkykSk,

kVkVkykHkyk

注意到UTyk和Vjyk都是数量,不妨取

同时定出

将这两式代回()得

这就是DFP校正公式.

四、实验内容

采用课本P102页例和P107页例进行数值计算;

1,求minf(Xi,X2)x:

25x;,取初始点X。

[2,2]:

.

2,求minf(Xi,X2)x;4x;,取初始点X。

[1,1]:

.

五、数学建模及求解

算法迭代步骤

在拟Newton算法中,只要把第五步改为计算式(8)而其他不变,该算法就是DFP算法了•但是由于计算中舍去误差的影响,特别是直线搜索不精确的影响,可能要破坏迭代矩阵Hk的正定性,从而导致算法失效.为保证Hk的正定性,采取以下重置措施:

迭代n1次后,重置初始点和迭代矩阵,即X。

Xm,H0I以后重新迭代•

已知目标函数f(X)及其梯度g(X),问题的维数n,终止限.

(1)选定初始点.计算fof(Xo),gog(Xo).

(2)置HoI,F0go,k0.

(3)作直线搜索Xk1ls(Xk,R);计算fk1f(Xk1),gk1g(Xk1).

(4)判别终止准则是否满足:

若满足,则打印(Xk1,fk1),结束;否转(5).

(5)若kn,则置XoXk1,fofk1,gogk1,转

(2);否则转(6).

(6)计算

SkXk1Xk,

uuQSkHkykykHk

Hk1HkTT

SkykykHkyk

Pk1Hk1gk1,

置kk

1,转(3).

算法的流程图

六、程序实现

 

 

»A二[20;050];

»fw=iiJLineCx(l)^2+25*x

(2)^):

I

〉>g£un=inline([2*x):

5G*x

(2)]?

);

»[乙f,tdc]=dfp(xO,A.fuit,gfun)

»^0=[1#1?

»A二[20:

08]:

»fg=inliM

»gftm=iiklin«tC[2*x

(1):

8*x

(2)]'):

>>[x,tdc]=dfp(xO^A,fun,gfun)

七、数值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由上述运行结果可得出:

第一题迭代一次就解得:

X1.0e015*[0.2220,0.0664]与精确解

第二题同样迭代一次就解得:

X1.0e015*[0.1110,0.0555]与精确解

X[0,0]误差远小于106,符合要求.且所计算的Hk矩阵和梯度与精确计算

所得一样,这也表明DFP算法的matalb程序完全符合要求.

八、实验总结与体会

DFP变尺度法综合了梯度法、牛顿法的优点而又避弃它们各自的缺点,只需计算一阶偏导数,无需计算二阶偏导数及其逆矩阵,对目标函数的初始点选择均无严格要求,收敛速度快,这些良好的性能已作阐述。

.对于高维(维数大于

50)问题被认为是无约束极值问题最好的优化方法之一。

下面对其效能特点再作一些补充说明.

公式恒有确切解

分析DFP公式

为使变尺度矩阵Hk恒有确定的解,必须保证该式右端第二项和第三项的分母为异于零的数,南京大学编的《最优化方法》已证明了这两项的分母均为正数.

算法的稳定性

优化算法的稳定性是指每次迭代都能使目标函数值逐次下降。

在阐述构造变尺度矩阵Hk的基本要求中。

已经证明为保证拟牛顿方向目标函数值下降,Hk必须

是对称正定矩阵。

南京大学编的《最优化方法》证明了对于f(X)的一切非极小点

Xk处,只要矩阵Hk对称正定,则按DFP公式产生的矩阵Hk1亦为对称正定。

通常我们取初始变尺度矩阵H。

为对称正定的单位矩阵I,因此随后构造的变尺

度矩阵序列{Hk(k=1,2,必为对称正定矩阵序列,这就从理论上保证DFP法使目标函数值稳定地下降。

但实际上由于一维最优搜索不可能绝对准确,而且计算机也不可避免地有舍入误差,仍有可能使变尺度矩阵的正定性遭到破坏或导致奇异。

为提高实际计算的稳定性,除提高一维搜索的精度外,通常还将进行n次(n

为目标函数的维数)迭代作为一个循环,将变尺度矩阵重置为单位矩阵I,并以上一循环的终点作为起点继续进行循环迭代,这己反映在迭代过程和算法框图之中.

参考文献:

[1]《优化设计方法[M]》邵陆寿北京:

农业出版社,2007.

[2]《最优化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

[3]《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郭科陈聆魏友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4]《MATLAB使用教程》张磊毕靖郭莲英人民邮电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