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0751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docx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一、最佳选择题

1、成书于宋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是

A、《证类本草》

B、《中华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2、记载药方11000余首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经集注》

D、《证类本草》

E、《新修本草》

3、《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的药物数是

A、921种

B、730种

C、716种

D、850种

E、365种

4、明代本草代表作是

A、《图经本草》

B、《新修本草》

C、《本经》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5、《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

A、陶弘景

B、李时珍

C、唐慎微

D、张景岳

E、赵学敏

6、《新修本草》是哪个时期的代表作

A、魏朝

B、汉朝

C、隋唐朝

D、宋朝

E、元朝

7、《本草经集注》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

A、隋朝

B、唐朝

C、宋元时期

D、魏晋南北朝

E、汉朝

8、《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

A、565种

B、265种

C、365种

D、335种

E、635种

9、对我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中华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10、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代表作是

A、《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本草纲目拾遗》

E、《本草纲目》

11、载药1892种的明代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

12、李时珍所著的是

A、《新修本草》

B、《本草纲目拾遗》

C、《证类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

13、以图文对照法编著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抬遗》

E、《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4、苏敬等人编撰的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纲目拾遗》

E、《新修本草》

15、所载730种药物,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

A、《新修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纲目拾遗》

E、《本草经集注》

16、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本草纲目拾遗》

E、《证类本草》

17、表示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的味是

A、涩味

B、辛味

C、酸味

D、淡味

E、咸味

18、治肺热咳喘,宜选用的药是

A、归大肠经的寒性药

B、归小肠经的寒性药

C、归脾经的热性药

D、归肺经的寒性药

E、归心经的温性药

19、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可选用下列药性升浮的

A、薄荷

B、荆芥

C、紫苏

D、枳实

E、防风

20、甘温药多能

A、发散风寒

B、清热解毒

C、降气止咳

D、补气或助阳

E、补火助阳

21、辛凉药多能

A、发散风寒

B、清热解毒

C、发散风热

D、利水渗湿

E、补气助阳

22、既指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指药物偏性的性能是

A、毒性

B、四气

C、五味

D、归经

E、七情

23、安神药主归

A、脾经

B、心经

C、肺经

D、胃经

E、肾经

24、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

A、升降浮沉

B、有毒无毒

C、四气

D、五味

E、归经

25、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A、药物的效用

B、药物的性味

C、药物的气味厚薄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疾病的部位

26、下列哪项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A、病人性别

B、整体是否有毒

C、个体差异

D、给药的途径

E、药物的剂型

27、下列句子中错误的是

A、中药学中“毒”的含义为药物总称

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

C、“毒”指药物的毒性

D、“毒”指药物的偏性

E、“毒”指药物的四气五味

28、影响药物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A、炮制和配伍

B、药物的效用

C、药物的性味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药物的气味厚薄

29、指出下列错误的

A、芒硝、天花粉主升浮

B、桂枝主升浮

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

D、凡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

E、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一

30、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以下关于此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

B、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反

C、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

D、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同

E、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

31、关于五味,下列哪是错误的

A、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

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C、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D、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E、药味即药物的滋味

32、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的药性是

A、五味

B、归经

C、升降浮沉

D、有毒无毒

E、四气

33、具有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药是

A、鹤草芽

B、胖大海

C、天花粉

D、蔓荆子

E、马齿苋

34、不属于沉降性所示的功效是

A、收敛固涩

B、利水渗湿

C、平肝潜阳

D、涌吐开窍

E、清热泻火

35、药性的确定以什么为基准

A、药物的气味

B、药物的质地

C、病证寒热

D、药物的形状

E、药物的滋味

36、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

A、中药的治疗效用

B、中药的功效

C、中药的不良反应

D、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

E、中药的药性理论

37、属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是

A、疏肝

B、养血

C、宣肺

D、理气

E、排石

38、属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

A、温中散寒

B、涩精止遗

C、和解少阳

D、补气生津

E、清营分热

39、不属于三焦辨证的功效是

A、宣化上焦

B、芳化中焦

C、清利下焦

D、补气生津

E、温中散寒

40、属于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

A、温中散寒

B、涩精止遗

C、和解少阳

D、补气生津

E、清气分热

41、天花粉降血糖属于

A、对病证功效

B、对现代病症功效

C、对症功效

D、脏腑辨证功效

E、对因功效

42、下列属于对症功效的是

A、除湿

B、杀虫

C、清热

D、止血

E、祛风

43、既属于中医辨证学分类,又属于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内容是

A、止咳平喘

B、和解少阳

C、清气分热

D、清暑除湿

E、降血脂

44、功效是指

A、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B、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

C、中药防治、强身健体

D、中药防治

E、强身健体的作用

45、高级功效是指

A、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B、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高度概括

C、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作用的用语原始直白

D、中药防治、作用部位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E、中药防治、安全程度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46、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

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

B、补虚、泻实

C、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

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

E、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

47、对应气病辨证的有

A、解表、发表、温里、攻里

B、补虚、泻实

C、补气、行气、降气、敛气等

D、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

E、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

48、下列哪项属于症状类主治病证

A、跌打损伤

B、口疮

C、肠痈

D、耳聋

E、疟疾

49、下列哪项属于病名类主治病证

A、疟疾

B、风热表证

C、惊悸

D、热哮

E、耳聋

50、下列属于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的是

A、敛疮

B、发表

C、升脾阳

D、疏散风热

E、和解少阳

51、下列哪一项属于初级功效的表述

A、补肾

B、行气

C、治瘘

D、排石

E、通便

52、石膏配知母属于的配伍关系是

A、相杀

B、单行

C、相畏

D、相须

E、相反

53、用人参治疗补气固脱属于七情中的

A、单行

B、相恶

C、相反

D、相须

E、相使

54、生姜配半夏属于

A、相反

B、相杀

C、相畏

D、相恶

E、相反

55、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的配伍是

A、相须

B、相杀

C、相使

D、相反

E、相恶

5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A、汗法、吐法

B、下法、清法

C、和法、温法

D、清法、补法

E、宣法、通法

57、照顾兼证或兼有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

A、佐助药

B、佐制药

C、使药

D、君药

E、臣药

58、针对主证主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

A、佐制药

B、佐助药

C、臣药

D、君药

E、使药

59、体现处方主攻方向的是

A、君药

B、使药

C、臣药

D、佐药

E、助药

二、配伍选择题

1、A.《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拾遗》

C.《新修本草》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E.《本草经集注》

<1>、载药921种的是

ABCDE

<2>、载药1746种的是

ABCDE

<3>、载药730种的是

ABCDE

<4>、载药850种的是

ABCDE

2、A.辛

B.苦

C.酸

D.咸

E.甘

<1>、能安蛔生津的味是

ABCDE

<2>、能行气活血的味是

ABCDE

3、A.肺经

B.肝经

C.肾经

D.脾经

E.心经

<1>、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故归

ABCDE

<2>、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故归

ABCDE

4、A.病位在表,病势上逆类病证

B.病位在上,病势上逆类病证

C.病位在上,病势下陷类病证

D.病位在里,病势下陷类病证

E.病位在下,病势上逆类病证

<1>、宜用升浮性药的病证是

ABCDE

<2>、宜用沉降性药的病证是

ABCDE

5、A.肺经

B.肝经

C.肾经

D.脾经

E.心经

<1>、黄芩、桑白皮归

ABCDE

<2>、龙胆草、夏枯草归

ABCDE

6、A.咸、苦、温

B.辛、甘、温

C.酸、苦、寒

D.辛、苦、温

E.辛、甘、凉

<1>、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

ABCDE

<2>、具有升浮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

ABCDE

7、A.四气

B.归经

C.五味

D.有毒无毒

E.升降浮沉

<1>、依据病势选药的药性是

ABCDE

<2>、依据病位选药的药性是

ABCDE

<3>、依据病性选药的药性是

ABCDE

8、A.腻膈

B.伤阴

C.伤阳

D.温里

E.清热

<1>、寒凉性药的不良作用是

ABCDE

<2>、温热性药的不良作用是

ABCDE

9、A.真热假寒

B.假热真寒

C.寒热错杂

D.反佐药

E.四气

<1>、对于真寒假热应当施以的药物是

ABCDE

<2>、真热假寒

ABCDE

<3>、寒热并用

ABCDE

<4>、用寒药

ABCDE

10、A.寒病

B.中寒腹痛

C.热病

D.亡阳欲脱

E.气分高热

<1>、煨姜

ABCDE

<2>、投热药

ABCDE

<3>、投附子、甘姜

ABCDE

<4>、投石膏、知母

ABCDE

11、A.可称为作用机制或偏性所在

B.论述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所显现的效用

C.依据功效主治论述其在临床的适应范围

D.论述其在临床治疗中所显现的效用与适应范围

E.依据其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论述其在临床的具体应用

<1>、性能特点

ABCDE

<2>、功效主治

ABCDE

<3>、配伍应用

ABCDE

12、A.治疗主证的药

B.治疗主病的药

C.助君药治兼证的药

D.引药直达病所的药

E.消除君药毒性的药

<1>、使药的含义之一是

ABCDE

<2>、臣药的含义之一是

ABCDE

13、A.相反

B.相使

C.相恶

D.相杀

E.相须

<1>、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避免的配伍是

ABCDE

<2>、临床用药时原则上应绝对禁止的配伍是

ABCDE

14、A.相畏

B.相杀

C.相须

D.相反

E.相恶

<1>、附子配干姜属

ABCDE

<2>、石膏配知母属

ABCDE

<3>、人参配莱菔子属

ABCDE

15、A.纠性

B.减效

C.增效

D.增毒

E.减毒

<1>、相须相使表示

ABCDE

<2>、相畏相杀表示

ABCDE

<3>、相恶表示

ABCDE

16、A.相须

B.相杀

C.相使

D.相反

E.相恶

<1>、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

ABCDE

<2>、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的效果

ABCDE

<3>、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ABCDE

<4>、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ABCDE

17、A.药味加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

<1>、由四逆汤化裁为通脉四逆汤属于

ABCDE

<2>、由麻黄汤化裁为三拗汤属于

ABCDE

18、A.佐药

B.助药

C.君药

D.使药

E.臣药

<1>、体现处方主攻方向的是

ABCDE

<2>、调和诸药的作用的是

ABCDE

三、多项选择题

1、《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A、载药1746种

B、宋金元朝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C、作者赵学敏

D、作者唐慎微

E、载药659种

2、《神农本草经》

A、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

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C、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D、载药365种

E、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3、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

A、个体差异

B、配伍不当

C、剂型失宜

D、辨证不准

E、离经悖法

4、归经的理论基础有

A、药物疗效

B、脏象学说

C、阴阳学说

D、经络学说

E、药物特性

5、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病人的体质

B、药物的配伍

C、药物的用量

D、药物的加工炮制

E、病人家属的情绪

6、下面关于归经的表述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A、归心包经

B、归三焦经

C、入少阴心经

D、入厥阴肺经

E、入阳明肺经

7、归经的含义

A、药物作用的定位

B、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

C、药物对经络的选择性

D、药物作用在脏腑经络的定位

E、药物作用在经络上的定位

8、指出下列气同为温,而味相异的

A、麻黄发表散寒

B、杏仁降气止咳

C、五味子敛肺止泻

D、大枣补脾益气

E、肉苁蓉补肾助阳

9、气味配合规律

A、气味均一

B、一气二味或多味

C、气味不均一

D、一味二气或多气

E、二气二味

10、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并非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B、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C、一药中味只能有一,而气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D、味越多,其作用并非越广泛

E、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

11、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是

A、黄连味苦

B、蜂蜜味甘

C、生姜味辛

D、芒硝味酸

E、乌梅味咸

12、属于温热药所示的效应是

A、温经通络

B、凉血解毒

C、温里散寒

D、回阳救逆

E、补火助阳

13、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E、有毒无毒

14、按照中医治疗学,功效可分为

A、对证功效

B、对因功效

C、对症功效

D、对气血津液辨证功效

E、对现代病症功效

15、对症功效包括

A、止痒

B、止咳

C、散寒

D、止痉

E、止汗

16、以下七情配伍中若按协同与颉颃论,表示颉颃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17、下列配伍中属于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是

A、乌头配半夏

B、石膏配知母

C、麻黄配桂枝

D、甘草配甘遂

E、人参配莱菔子

18、下列属于君臣佐使中佐药的意义的是

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

B、消除或减缓君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C、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D、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E、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9、使药包涵的内容有

A、制毒药

B、引经药

C、主攻药

D、辅助药

E、调和药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

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以毕生精力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

前后历时27年,参考文献800余种,并进行长期的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终于在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完成这一巨著。

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创本草新增药物之冠,载药为921种,新增药就有716种。

《本草经集注》730种,《新修本草》850种,《神农本草经》365种。

建议:

应注意区别本草著作的载药数与新增药味数。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以毕生精力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

前后历时27年,参考文献800余种,并进行长期的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终于在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完成这一巨著。

全书共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

其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

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

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

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

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

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

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

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

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

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及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不仅对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及苗医药的教学、科研、临床治疗、资源开发、新药研制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而且对我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问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

初稿成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1803年(清嘉庆八年)。

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

同时,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订正,不但总结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