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1460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优.docx

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优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3.多角度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一、东方的诱惑(背景)

1.原因

(1)经济根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

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3)直接原因: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2.条件

(1)政治条件:

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2)精神动力:

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3)技术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思维点拨] 

新航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

东西方商路不畅所带来的商业危机虽然使开辟新航路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其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决定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必然的。

二、新航路的开辟(经过)

时间

航海家

方向

航线

支持国家

1487年

迪亚士

向东

第一次到达好望角

葡萄牙

1492年

哥伦布

向西

从欧洲前往美洲

西班牙

1497~1498年

达·伽马

向东

绕非洲到达印度

葡萄牙

1519~1522年

麦哲伦

向西

其船队完成人类史

上首次环球航行

西班牙

[图解识记] 

新航路的开辟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1.对欧洲

(1)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2)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

开辟了欧洲通往世界各地的航道,这一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3)导致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

①引发了“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引发了“价格革命”。

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

(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图解识记]

“价格革命”的影响

[易混易错]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虽从海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但两国并未将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将之用来购买荷兰和英国等国的奢侈品。

最终西、葡两国很快衰落下来,荷兰和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主题一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史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①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②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

[史料解读]

史料中从根本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角度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划线①“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说明了其经济根源;划线②“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说明了其社会根源。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提示 根本原因(经济原因):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社会原因:

西欧各国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史料二

15世纪的船只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

[史料解读]

史料中两幅图片从技术和政治两个角度,展现出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

[问题思考]

(2)根据史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主题二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世界市场的雏形

史料 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联系

图一

图二

[史料解读]

从图一的五个文明区域各自发展到图二的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问题思考]

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图示史料反映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2.商业革命

史料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史料解读]

史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业革命”的表现和影响。

提示 表现:

世界市场的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影响:

主要的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葡、英以及尼德兰所代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价格革命

史料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

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

——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史料解读]

从史料中“16世纪”“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可以判断出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价格革命;从社会转型方面要考虑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提示 因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

影响:

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他们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一、五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粗具雏形。

2.“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3.“思想震撼之路”:

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5.“社会转型之路”: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目的

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寻找奇珍异宝

主要是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

方式

进行朝贡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方式

以武力掠夺为主要方式

影响

增加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但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没有带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发展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引发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2018·德阳期末)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

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考点】东方的诱惑

【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答案 C

解析 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

2.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

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

“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

”“你”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  )

A.迪亚士B.哥伦布

C.达·伽马D.麦哲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题点】西班牙组织的海上探险

答案 B

解析 抓住题干中时间“1492”及“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并没有真正到达亚洲,故B正确;A、C、D开辟新航路的时间与题干时间1492年不符,故排除。

3.《房龙地理》记载:

“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

”材料中“人的探索”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 ②推动世界性贸易的发展③冲击了西欧神学理论 ④西方殖民扩张就此开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欧洲人眼界的开阔;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故①正确;根据“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可知推动了世界性贸易的发展,故②正确;新航路的开辟,证明地球是圆的,神学观点不攻自破,故③正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者踏上世界各地,开始殖民扩张,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4.(2018·南昌高一检测)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

“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马铃薯B.小麦和水稻

C.马铃薯和小麦D.水稻和玉米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答案 A

解析 根据“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原产美洲的玉米和马铃薯开始传入中国,故A项正确。

5.(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16世纪的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多,其中谷价上涨了五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发生B.新航路开辟

C.贵族奢靡消费D.经济大危机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信息“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故选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

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

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归纳“地理上的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欧洲人眼界的开阔;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答案 

(1)“地理上的发现”:

新航路开辟。

主要方面:

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等。

(2)历史现象: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启示: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解析 第

(1)问,应从商业革命、世界市场扩大、商品种类、殖民制度等角度分析“地理上的发现”对欧洲市场的影响。

(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基础达标]

1.恩格斯说: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已具备了(  )

A.宗教动力B.社会根源

C.客观条件D.交通条件

【考点】东方的诱惑

【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答案 B

解析 解题关键是把黄金和新航路开辟产生联系。

根据材料可知,对黄金的追求是开辟新航路的社会根源。

2.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考点】东方的诱惑

【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可知并未提到基督教,故A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航海技术的应用对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B错误;根据题目中“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故C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航海家,故D错误。

3.“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为殖民机构

【考点】东方的诱惑

【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由“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选A。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起了组织作用,B错误;C错误,获取贵金属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4.“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

……□□□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

”在□□□填写的航海家应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题点】葡萄牙组织的海上探险

答案 B

解析 好望角是由航海家迪亚士发现的,好望角是非洲最南端的一个海角,当时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被国王命名为“好望角”,迪亚士的航海时期是1487年,并且他没有到过印度,达·伽马既到过好望角又到过印度,所以选择B项。

5.15世纪末某航海家想前往印度,没有走东行陆路,而是走西行海路。

他应该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题点】西班牙组织的海上探险

答案 C

解析 迪亚士是走东行海路,故A错误;达·伽马是沿着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属于东航线,故B错误;哥伦布是向西航行,故C正确;麦哲伦向西航行,时间是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

6.(2018·成都高一检测)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

“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这18位勇士隶属于(  )

A.达·伽马船队B.哥伦布船队

C.麦哲伦船队D.迪亚士船队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题点】西班牙组织的海上探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

‘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可知指的是环球航行,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故C正确。

7.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题点】葡萄牙和西班牙组织的海上探险

答案 A

解析 图中“教皇分界线”的划定,是为了平息西、葡两国的争端。

中世纪的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高于皇权,教皇出面调停两国争端并亲自划定分界线,这充分说明当时西、葡两国航海的成果得到了承认。

8.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

你还要感谢(  )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世界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

答案 D

解析 玉米最初生长在美洲,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

而发现美洲的哥伦布(意大利人)是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远航的。

9.(2018·三明高一检测)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了2至2.5倍。

这一现象导致了(  )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各国物价上升是由价格革命引起的,而16世纪末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

A、C、D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10.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欧洲人眼界的开阔

答案 C

[能力提升]

11.(2018·唐山一中检测)“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考点】东方的诱惑

【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可知,贸易逆差使得大量贵重金属货币流向东方,为了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黄金的需求,欧洲兴起寻金热,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本题选A项;其他选项错误。

12.(2018·朝阳期末)哥伦布曾向葡萄牙王室提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方案,遭到王室的拒绝。

学生在讨论王室拒绝的原因时提出以下四个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

甲:

王室在转口贸易中拥有高额利润

乙:

东进前往印度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丙:

在此之前的迪亚士已然直达印度

丁:

达·伽马航行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A.甲B.乙C.丙D.丁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题点】葡萄牙和西班牙组织的海上探险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可知迪亚士到达好望角使东进前往印度取得重大突破,故哥伦布提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方案可能会遭到王室拒绝,故B项正确。

13.(2018·天津耀华中学检测)西方新航路开辟与古代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对世界的相同影响是(  )

A.改变了原有世界贸易的格局

B.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C.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答案 D

解析 新航路开辟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同影响是在当时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

1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答案 A

解析 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也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故D项错误。

15.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重商主义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14世纪末、16世纪中期、18世纪欧洲市场的利息不断下降,其直接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欧洲,致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因此欧洲市场的利息会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

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

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

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

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考点】走向会合的世界

【题点】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答案 

(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

当时,欧洲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美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解析 第

(1)题,注意从世界市场、世界各地相互联系、欧洲、美洲这四个角度来回答。

(2)题的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信息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进行考虑,那时中国仍盛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需求量较大,对亚洲的贸易中西方国家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