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2378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

郭沫若

美哉!

美哉!

天体于我,

不曾有今宵欢快!

美哉!

美哉!

我今生有此一宵,

人生诚可赞爱!

永恒无际的合抱哟!

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

你看那双子正中,

五车正中,

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

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

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

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

低低地垂在西方,

乘在那有翼之马的

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

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

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

拼一个长醉不醒!

【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

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

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

(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

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

(1)B

(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

(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

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

⑴ B;

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

清楚时局的内容诗关键;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⑶做好本题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写作方法,理解诗人的赞美、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

【答案】

(1)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2)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解析】【分析】

(1)首联是写景句,要体会“早寒”这样的季节、氛围特点,要抓住具体景物分析把握。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2)①“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归帆天际看”写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

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②“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客”点明身份,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写“归帆”和“天际”等景物组成的画面,借家人想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借景抒情。

故答案为:

⑴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⑵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臆。

“归帆天际看”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特点。

回答本题时需扣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

⑵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抒情方式。

回答本题时需从整首诗营造的意境入手。

【附参考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答案】

(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运用比喻,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

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荣华富贵、故国家园、帝王江山。

如今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

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故答案为:

(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点评】

(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或作者的情感。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

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1)①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

满溢(满);植物: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_______的特点。

(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

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萧瑟凄凉

(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解析】【分析】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退雁群”: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孤客最先闻。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

“孤客最先闻”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故答案为:

⑴萧瑟凄凉;⑵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点评】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秋风、萧萧、雁群”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孤客”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

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哪些具体景物?

(2)“游人不管春将老”,有的版本将“老”字写作“尽”字,两字虽意思相近,但“老”字效果却更好。

为什么?

【答案】

(1)红树、青山、夕阳、绿草、落花。

(2)“老”字比“尽”字更传神。

“老”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当人来写,更能现出怜惜之意,从而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老”还有时光、青春流逝的意味。

【解析】【分析】

(1)这首诗写到的景物有“红树、青山、斜阳、绿草、亭子、落花”几外意象,勾勒出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天已暮,春将老去,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

(2)本题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来分析。

答题格式:

分析原词在文中的含义+分析表达效果;再分析换词后的表达效果;就可以得出结论。

本题解答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⑴红树、青山、夕阳、绿草、落花;

⑵“老”字比“尽”字更传神。

“老”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当人来写,更能现出怜惜之意,从而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老”还有时光、青春流逝的意味。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①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①蒹葭:

芦苇。

(1)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赏析“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的妙处。

【答案】

(1)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描绘了秋天月夜凄凉的景象,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突出表现离别感伤的情绪。

(2)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的思念(离梦)比作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生动含蓄地写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分析】

(1)“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山色浑为一色,苍苍茫茫。

通过“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等词语,写出了了一种秋天月夜之景的苍凉。

为全诗奠定了离别感伤的感情基调。

(2)“离梦杳如关塞长”离别之梦遥远的如同边塞那么长。

把“离梦杳”比作“关塞长”,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故答案为:

⑴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描绘了秋天月夜凄凉的景象,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突出表现离别感伤的情绪。

⑵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的思念(离梦)比作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生动含蓄地写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注意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内容,分析渲染的氛围,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并分析情感。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①湾:

水流湾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分析】

(1)“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的意思是:

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诗中所绘是在秋季,有山有水,描绘了一副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的惊喜、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

⑴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⑵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1)行;早春

(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解析】【分析】

(1)结合诗歌题目和内容分析,题目“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是诗人游览的地点,“春”点明游览的时间,“行”是这首诗的线索,诗人首先游览的景点有:

孤山寺北、贾亭西,诗人边走边欣赏美景,最后到白沙提终。

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新燕”可以看出诗人游览的季节是早春。

(2)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早莺”“新燕”,他们的动作有“正暖树”“啄春泥”,边读边想象这几处早莺和新燕的动作、心理等,还要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进行着手,然后把这些想象到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故答案为:

⑴行;早春

⑵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线索及所写季节的能力。

一般古诗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②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等。

找线索的方法:

①要注意诗歌标题;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③要注意诗歌中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等。

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

答题步骤:

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0.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

(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品读本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潮平两岸阔

(2)颈联:

喜悦、高兴。

尾联:

淡淡的乡思愁绪。

(3)D

(4)“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如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可提取“潮平两岸阔”作为答案。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可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

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直抒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所以可答:

淡淡的乡思愁绪。

(3)“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

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并没有“将回到家乡”的意思。

故选D。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

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

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

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

“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

“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

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

海日:

光明、残夜:

黑暗、江春:

新、旧年:

旧。

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故答案为:

⑴潮平两岸阔;

⑵颈联:

喜悦、高兴。

尾联:

淡淡的乡思愁绪;

⑶D;

⑷“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

(“?

”字运用了?

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或“?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

效果,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案】

(1)秋蝉、柳树

(2)诗歌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解析】【分析】

(1)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借秋蝉和柳树两种意象烘托出闲适清静的意象。

(2)《行秋》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

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以动衬静。

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