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2564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docx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新部编本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

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

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

“壮”可以怎样组词?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

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①认读生字与写字。

(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

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

②课件出示: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①指名读,接龙读。

②边读边谈感受。

(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③齐读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

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

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

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

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

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

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

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

惊动了天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

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

气魄大;勇往直前。

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

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无所畏惧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奋不顾身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挺身而出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仰不愧天

2.过渡:

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

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

3.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

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说得好!

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

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

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

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全神贯注:

贯注,精神、精力集中。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

“绷得紧紧的”与“全神贯注”表现出了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

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A.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

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读出来的。

B“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

“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课件出示:

引上绝路

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

(朗读评价)

②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

(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

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

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

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④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

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

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紧跟”更能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也更能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⑥指名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⑦朗读指导: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板书:

不畏牺牲

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走哪一条路呢?

”(学生接读)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板书:

英勇顽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②、(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

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③、课件出示:

A.“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A.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④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3.课件出示:

“屹立”图片。

A.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第6自然段1.2句;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眺望”:

向远处看。

B.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

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4.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

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5.课件出示:

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6.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

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7.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

“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

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

图片:

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请同学们放下笔,读一读面对着五勇士,面对着纪念碑你想说的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

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

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

“壮”可以怎样组词?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是啊,同学们!

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齐读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3.指导分段

板书:

1接受任务

2-5(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6-9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崎岖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斩钉截铁:

感悟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无所畏惧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奋不顾身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挺身而出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仰不愧天

2.过渡:

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

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板书课题

3.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

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说得好!

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勇敢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

课文的字里行间书写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壮山河,用“壮士”更贴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

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全神贯注:

贯注,精神、精力集中。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

“绷得紧紧的”与“全神贯注”表现出了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

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A.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

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读出来的。

B“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

“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引上绝路

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

(朗读评价)

②“绝路”是什么意思?

(死路)

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

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

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

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④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

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

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紧跟”更能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也更能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⑥指名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⑦朗读指导: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板书:

不畏牺牲

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走哪一条路呢?

”(学生接读)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板书:

英勇顽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②、(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

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③、课件出示:

A.“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比较“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A.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④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3.看插图

A.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B.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

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4.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

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5.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6.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

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7.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

“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更是在赞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