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2779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考试号、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非选择题部分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笤帚(shào)烙印(lào)脑髓(suǐ)攻讦(jié)

B.瑰丽(guī)对峙(shì)愧作(zuò)媲美(pì)

C.心弦(xuán)烧灼(zhuó)迸发(bèng)绯红(fēi)

D.胚芽(pēi)趿拉(tā)干瘪(biě)押解(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发轫遐思省吃俭用消声匿迹

B.缥缈抱负通情达礼独当一面

C.宛如漩涡要言不烦斑驳陆离

D.痉挛取谛寥寥无几按步就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B.中国市场逐渐对外资银行开放,汇丰银行不再需要用曲线手段进入内地,于是,赢得一张冠冕堂皇的入场券成为汇丰银行的心头大事。

C.马英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对“立法院”有望尘莫及的感觉,认为只有自己兼任国民党主席才不会让政务有不着边际的情况。

D.琳琅满目的儿童图书常让许多家长感到茫然,到底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儿童读物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虚假广告等不正当行为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B.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C.在今天的中国,毛笔书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设置书法课的学校越来越少,毛笔书法的普及反不如日本了。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

姿态

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③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因此才她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④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着大地的赤胸

A.荒芜疲倦毫不见外敲B.瘦瘠疲惫不拘小节擂

C.贫穷疲乏发自内心捶D.贫困倦怠理直气壮拍

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

请从肇事者、警方、法律工作者、民众的表现出发,任选两点评论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每则评论不超过30字。

(6分)

5月7号晚8点,杭州市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青年飙车,撞飞了斑马线上正常行走的年轻男子,致其死亡。

8号下午,公安部门公布调查情况,依据肇事者自述,认定车速为“70码”。

但"70码”的认定遭广泛质疑,一时猜测与指责纷起,新闻视线纷纷投向杭州。

杭州警方15号再次发布新闻,就"70码”说法向社会道歉,承认此说不严谨,重新公布了专家组论证结果,当时速度应为84.1~101.2公里/小时。

有民众认为肇事者曾数次严重超速。

无视公众生命安全,应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有专家认为,情节确实恶劣,但其无犯罪故意.只能依据“交通肇事罪”处理。

这种情况许多城市也曾遭遇,尚无合适的法律可作依据。

点评:

(1)

(2)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

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

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

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对曰:

“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

“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注】①怚:

粗暴。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病:

推托有病

B.三日三夜不顿舍顿舍:

停留,止息

C.老臣罢病悖乱悖乱:

糊涂,昏乱

D.而善饮食抚循之抚循:

安排,安置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A.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信年轻而强健勇敢,自称只需用兵不超过二十万人即可攻取荆。

秦始皇称赞他并让他带兵伐荆。

初时告捷,但后来却被荆人杀得大败而逃。

B.秦始皇亲见王翦,要求他带兵击荆,王翦再次声称非六十万人不能出征。

始皇无奈,

为此只得第二次道歉。

秦王应允王翦要求,并送行到灞上。

C.王翦当面向秦始皇请求赏赐,后又五次派使者回朝请求赐予。

有人觉得王翦过分。

其实,王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始皇的猜疑。

D.王翦增兵前来,在战场只守不战,让战士们养精蓄锐。

在荆人引兵而东时,抓住战机,举兵追击,大破荆军,并诛杀了楚国大将项燕。

10.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4分)

(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分)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分)

三、古诗鉴赏(9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怨

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1)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景物的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使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屈原《离骚》)

(3)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管仲列传》)

(6)高山仰止,。

(司马迁《孔子世家》)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

啊,紫藤花!

你真令人怜爱呢!

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一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啊,紫藤花!

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快阁是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

前周畅游后,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

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

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

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

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

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

我们一踏进快阁的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

这架紫藤正在开花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

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

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

它们是在采蜜吗?

它们是在舞蹈吗?

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

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她们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

他们是爱恋了。

他们是在痛快地享受那阳春。

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神秘的想象来。

同我一块儿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

“鲜美呀!

呀,鲜美!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

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

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

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

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竞一只也没有。

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

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在架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

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

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到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

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

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13.文中首尾两次写到夹在《花间集》中的紫藤花,作用有什么不同?

(6分)

14.文中第四节中划线句写作者推窗外望所见之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5分)

15.白色的紫藤和青莲色的紫藤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作者更喜欢那一架青莲色的紫藤?

(6分)

16.文章结尾写到: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

取花默视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作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珍惜科学,尊重科学吧①

赫胥黎(英)

我曾经说过,科学家是在理性的最高法庭上对自然界最忠实的诠释者。

但是,假如无知是法官的顾问,偏见是陪审团的审判长时,科学家诚实的发言又有什么用处呢?

就我所知,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真理,在得到普遍接受以前,那些最有地位的大人物总坚持认为被研究的现象是直接以神意为依据的。

谁要是企图去研究这些现象,不但枉费心机,而且简直是对

神的亵渎。

这种反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具有异常顽固的生命里。

请让我借用牛顿的一句名言:

有些人一生都在伟大的真理海洋的沙滩上拾集晶莹的卵石;他们日复一日地注视着那股包藏着无数能把人类生活装点得更高尚美好的珍宝的海潮。

这股气势磅礴的海潮的行进虽然缓慢,但却确定无疑地会上涨。

要是这些注视着海潮上涨的人们看到那些俨然坐在宝座上的人命令这股巨大的海潮停止前进,并扬言要阻止那造福人类的进程时。

他们会觉得这种做法即使不那么可悲,也是可笑的。

海潮涨上来了,那些坐在宝

座上的人只好逃跑。

但是,他们只是把宝座挪到似乎是安全的远处,便又重复地干着同样的蠢事。

物种起源的问题并不是在科学方面要求我们这一代人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前人类的思潮异常活跃,19世纪必将如16世纪一般发生伟大的思想革命与实践革命。

但是,又有谁能知道,在这新的改革过程中,文明世界要经受什么样的考验与痛苦的斗争呢?

然而,我真诚地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在这场斗争中,英国会起到伟大而崇高的作用。

她将向全世界证明,至少在一个民族中,专制政治和煽动宣传并不是治国的必要选择,自由与秩序并非必然互相排斥,知识高于威严,自由讨论是真理的生命,也是国家真正统一的生命。

英国是否会起这样的作用呢?

这就取决于你们大众对科学的态度了。

珍惜科学,尊重科学吧,忠实地、准确地遵循科学的方法,将其运用到一切人类思想领域中去,那么,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就必定比过去更加伟大。

【注】此文是赫胥黎于1860年在牛津大学为维护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进行的辩论演讲,有删节。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鲜明地提出了“珍惜科学、尊重科学”这一观点,为维护进化论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B.文中以海潮为喻,表明了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必将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可遏制的历史趋

势。

C.作者认为物种起源的问题是我们在科学方面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但不会是最

后一个。

D.在这篇演讲中,作者表达了对英国民众理性精神的期待和召唤。

18.文中第一节提到:

“这种反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具有异常顽固的生命力。

”结合前两节内容说说这些大人物“反对自然科学”有哪两点表现。

(6分)

19.在这篇演讲中,作者认为当时的英国如何才能做到“珍惜科学、尊重科学”?

(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一19题。

汪晖访谈录(节选)

汪晖,扬州师院中文系77级本科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问:

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谈及上大学前的经历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应届生,一种是上大学前有过工作或者上山下乡经历。

不知道您是属于哪一种?

答:

我上大学前是工人。

17岁的时候我从中学毕业,过了大半年后被分配到扬州市无线电一厂。

进厂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要恢复高考了。

所以在那儿工作的几个月,实际上是一边工作,一边等待考试。

问:

参加高考时给您比较深的记忆是什么?

答:

当年我有两个很深的印象。

一个印象是,大家突然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十年的毕业生同时竞争一年的大学生名额。

这个竞争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同伴之间的差别。

通过考试人就分开了。

命运也不太一样了。

第二个印象,就是报文理科。

我母亲是文科的大学老师。

文革时,文科受的破坏当然是最大的。

我父母坚决反对我学文科。

我就开始复习理科。

但当

别人到我家送报名表,正巧父母不在家,我就自作主张填了中文。

问:

为什么那么喜欢学文科,甚至不顾父母的想法自作主张地填中文系?

答:

因为我喜欢啊,从小就一直读这些书。

虽然父母反对,但还是从小受到他们的影响、,

家里也有很多藏书。

问:

念大学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

那个时候的同学都非常用功,以1977年为背景产生出来的这一代人,我觉得是空

前绝后地用功。

当时大家都很早起来背书,很晚才休息。

学校后来觉得这样不行,规定11

点所有教室灯都要关掉。

但晚上11点以后你到教室会发现里面都点着蜡烛。

问:

在大学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答:

首先是学到了很多知识。

77、78级几乎是中国恢复高考后中惟一有幸得到老一代

学者教育的大学生。

第二个收获最大,就是确立了自己的兴趣。

念大学时形成了兴趣和对未

来的想法,并开始考虑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

比如说,我就决定自己需要考研究生。

问:

您觉得这些年来,您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的大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

首先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超越自己的时代,社会的变化对我们这些人从生活到职业都

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有影响不等于你完全要顺着时代的潮流,你有顺应,有适应,也有反

抗,有协调,有各种各样的过程。

你在这个社会生活,你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总是要跟着社会在很多方面发生变化。

但每个人毕竟已经有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所以不可能说我什么都适应,什么都赞成。

一个知识分子更是这样。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考让年轻的汪晖清晰地认识到了竞争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B.在文革中文科受到了更多的冲击和破坏,因此汪晖的父母坚决反对他读文科。

C.77、78级学生在大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是中国恢复高考后中惟一有幸得到老

一代学者教育的大学生。

D.汪晖说自己“不可能什么都适应,不可能什么都赞成”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所保持的独立思考。

18.结合文章中汪晖的经历,概括他成功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

(6分)

 

19.“你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文中有着怎样的含义?

作者对此有着怎样的认识?

(6分)

 

七、作文:

(7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材料二:

2008年10月,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在扬州举行。

目睹纷纷抵扬的嘉宾,有学者感慨:

“在这个现代交通日新月异的时代,嘉宾们分别是乘坐飞机、火车来的。

如果是在千百年前,来宾们一定会乘着九月的秋风,迎着大运河的迷人波光扬帆而来。

那样虽然不会有朝发夕至的快意,但会有欣赏沿途风光的悠然情趣。

有人更陶醉于传统的魅力,有人更喜欢现代的趣味,有人会在两者中找到平衡,有人却在变化中感到失落。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吗?

你有过怎样的感受和认识?

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A.“笤帚”tiáo;B.“对峙”zhì;C.“心弦”xián)

2.C。

(A.“销声匿迹”;B.“通情达理”;D.“取缔”“按部就班”)

3.C。

(“望尘莫及”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与句意不符,可换为“望尘莫及”。

A.“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艺术品;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B.“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D.“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和工艺品。

4.C。

(A.成分残缺,在“有偿新闻”前加“惩治”。

B.语序不当,据上下文意,应为“大学毕业生父母及其家庭情况对其毕业选择会有一定影响”。

D.搭配不当,“加快了”与“规模”不搭配。

5.B。

(依据课文《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发现》)

6.示例:

⑴闹市飙车,后果不堪设想,无视他人生命安全,冷血而可耻。

(从肇事者角度)

⑵工作不力,草率认定,愧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是渎职行为。

(从警方角度)

⑶法律应及时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

(从法律工作者角度)

⑷民众的关注推动社会事件公平公正公开的解决,这是社会进步。

(从民众角度)每点3分。

7.D。

(抚循:

安抚,抚慰。

8.B。

“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A.“于”:

介词,对于;介词,被。

C.“而”: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D.“因”:

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

9.B。

秦始皇向王翦道歉两次。

第一次道歉是为不用王翦之计,使秦军大败。

第二次是因王翦以老病为借口不肯接任,再次道歉,才使王翦接受任命。

解说中弄错了道歉的原因。

10.⑴我不多多要求田地宅屋为子孙们置办家业来固位自保,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自坚”:

“固位自保”或“自保”、“保全自己”均对,1分。

“顾”:

反而,难道,却。

1分。

“坐”:

无故,凭空,平白无故。

1分。

反问语气1分。

⑵也用这篇记(或:

借此)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的死对于国家兴亡也有重大作用啊!

(“大”:

重大意义。

1分。

“匹夫”:

平民。

1分。

“社稷”:

国家。

1分)

⑶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样很难,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鄙”,用作动词,1分;“焉”,哪里,怎么,1分;“陪”,增加,1分。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少年时就喜好军事,事奉秦始皇。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又多次战败楚军。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而强健勇敢,曾带着几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于是秦始皇问李信:

“我打算攻取楚国,对于将军来说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李信回答说:

“不超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

“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

“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呀!

李将军果断强健,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

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

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

李信接着进攻鄢郡,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准备与蒙恬在城父会师。

楚军乘势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

“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

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

”王翦推辞说:

“老臣疲乏病弱,糊涂昏聩,希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始皇道歉说:

“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

”王翦说:

“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

“那么就听将军的谋划吧。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

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

秦始皇说:

“将军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

”王翦说:

“替大王带兵,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

”秦始皇听了大笑。

王翦已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有人说:

“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说:

“不对。

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

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多多要求田宅替子孙们置办家业来固位自保,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

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

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

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

王翦天天让士兵们休整洗浴,而且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

很久后,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

报告说:

“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

”于是王翦说:

“士兵可以派用了。

”楚军屡次挑战,(见)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

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勇士实施强击,大败楚军。

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

秦军于是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

11.⑴清新美好;生机盎然。

(2分)以乐景写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