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3310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docx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中职农经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

江山中等专业学校负责人:

张容撰写:

江金修

[内容提要]:

现代农业向企业化发展,农业企业急需大量初、中级的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需要中职学校加快培养速度。

但农经专业教育多还是沿用老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企业化发展对农业人才的要求。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现有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人才需求以及人才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重新设计农经专业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调整农经专业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编制农经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农业企业初、中级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题词]:

现代农业课程设置复合型人才农经专业

一、课题研究的缘由及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科学化、集约化、自动化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的农民和农业经营人已难以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的迅猛态势,加紧培养能够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管理人成为当务之急,而中职学校是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阵地。

目前各中职学校农经专业依然沿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培养乡(镇)、村级干部农村家庭农业经营人才或农业技术人员所用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定位偏重于乡镇、村两级的干部,这与现今建设现代农业和加快农业企业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

面对新的政策、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中等职业学校农经专业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调整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农业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成了中等职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现有农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素质状况以及农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的调查了解与分析,设定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需要的中职学校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浙江省中职教学指导方案以及项目课程理论、多元整合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在边摸索边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比较合理的农经专业课程设置,编制出适合农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上予以运用。

为农业企业培养既懂各方面农业技术,又懂基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初中级农业企业专门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基础:

农经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也是浙江省示范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对该专业的改革与研究。

2006年,在市场调查与多方研讨的基础之上,我们与浙江天篷公司进行了校企的深度合作,给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班级冠以企业的名称——“天篷”班,天篷公司实实在在地参与了该班的教学管理。

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与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案进行研究、探索与调整。

包括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文化课与公共能力课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专业实训实习内容的调整、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方案的研究等,并开始在06级、07级学生的教学中予以实施与实践,同时对实施结果进行了跟踪调查与总结。

先后形成科研报告《农经专业课程多元整合及其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模式设计——来自江山中专“天篷班”的典型案例》等,并在杂志上发表。

之后,我们对农经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调整进行了更为深入地研究。

二、研究样本:

在研究的样本的设定上,我们设置了两块内容:

一是农经专业学生,包括在校学生与已就业的学生。

在校学生以07、08级为主,外出就业学生以06级为主。

二是农业企业,以江山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主。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研究法、资料调阅研究法等。

四、研究内容:

1、当地农业企业人才现状与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中职学校农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3、中职农经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4、中职农经专业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2008年5月开题,2010年10月结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论证与立项阶段。

2008年2月至2008年5月

1、课题的提出与农业企业情况的初步了解。

2008年2月至2008年4月。

2、课题论证与立项。

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

第二阶段:

调查阶段。

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

1、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08年5月至8月

2、农业企业对对人才素质要求和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08年5月—8月

第三阶段:

设计、调整与实施阶段。

2008年7月—2010年6月

1、确定农业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08年7月至2008年8月

2、设计出农经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调整与实施方案。

2008年7月至2008年8月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形成农经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

4、专业课程模块教学的实施与反馈。

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

第四阶段:

成果形成阶段。

2010年3—10月

1、形成农经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2010年3月至7月

2、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2010年10月

三、农业企业人才需求相关调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农业企业与农业主管部门进行访谈,了解了近几年农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

近几年由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经济的调节,衢州市农业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企业几乎成倍增长。

以江山为例,江山市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有300多家,江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2家。

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有10多家。

二是农业企业规投资模逐渐扩大。

近几年涌现出了许多大型农业企业,而且企业的投资规模逐年增长,发展势头很好。

像江山绿业有限公司、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现在的投资都在千万以上,甚至上亿元。

三是农村个体农业生产与经营户向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发展。

根据现在的农业区域经济特色,现在几乎每个地域都以当地农业经济特色为核心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使农村各种零散的经营活动转化为公司模式的经营,更有利于农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

据了解,江山市有各类农业合作社600多个,如粮食类经营合作社,猕猴桃类生产经营合作社、白菇类生产经营合作社、生猪类生产经营合作社、蜂产品类生产经营合作社等等。

农业企业数量急骤增加,规模发展迅速,但没有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没有良好的经营管理人才,没有后续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企业的延续、平衡发展必定受到严重的制约。

因此,农业企业要走上理想化的发展路程,必须多引进与培养农业专业技能与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初、中级复合型人才。

二、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对农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农业企业人才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了解,2008年,我们正式对我市的农业企业进行了人才素质状况的调查。

根据农经专业办学现状、办学办方向以及我市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13家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这13家主要分布在江山、衢江、开化、柯城四个县区,其中畜禽养殖企业3家、园林企业3家、食用菌企业2家、蜂产品加工企业1家,木材加工企业1家、茶叶种植与制作企业1家、饲料企业1家、药品经销1家。

从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调查结果来看,我市农业企业在人才上主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业企业专业人才老龄化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农业企业的人才呈现老龄化趋势,图1、图2数据表明,农业企业中的一线工人40岁以上占了71%,中高级管理人员40岁以上占了82%,年轻有活力、有干劲也有创劲的年轻人比例偏低,尤其是20—30岁的年轻人,只占了5%,而管理人员中,30—40岁的比率也只有13%。

由此可见,农业企业中的后续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小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这就导致了农业企业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使用新工具,采取新方法时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尤其是面对产业转换与更新现代化设备时,不容易被理解被接受,这必定严重制约着农业企业的发展。

图1:

农业企业一线工人年龄结构图2:

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年龄结构

农业企业一线工人年龄结构

5%

24%

62%

9%

20—30岁

30—40岁

40—50岁

50—60岁

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年龄结构

5%

13%

59%

23%

20-30

31-40

41-50

51-60

二是农业企业专业人才文化程度低,层次化明显。

从调查结果来看,一线工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了69%,管理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也有28%(见图3、图4),这种人员的学历结构使得农业企业人员的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在工作中不能有效处理突发事情,不利于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外延性扩张,更不利于企业应对社会的残酷竞争,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

图3:

农业企业一线工人知识结构图4、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

农业企业一线工人知识结构

14%

55%

31%

0%

小学文化

初中文化

高中文化

大学文化

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

7%

21%

54%

18%

小学文化

初中文化

高中文化

大学文化

三是农业企业专业人才技能结构不合理,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这表明了企业后续人才不足,创新与创业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企业必须考虑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提高企业本身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图5:

农业企业从业人员技能结构

四是农业企业专业人才专业化程度与专业对口率极低。

大多数岗位尤其是技能人员与管理岗位均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多数只是通过简单的培训,或是直接由原来的技术人员简单传授完成。

农业企业人才的自身发展受到了其自身基础的限制,农业企业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限制。

图6:

农业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对口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高校的培养到中职的培养这十多年来都出现了断层,学农的少了,愿意从事农业的人更少了,加上农业人才的严重流失,目前的农业企业均存在着严重缺乏初、中级技术人员与初、中级管理人员的现状。

农业人才断层与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1)农业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

(2)青年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3)农业企业的地域劣势。

(4)农业脏、苦、累的工作性质。

(5)农业企业的工资与收入不高。

(6)农业企业发展舞台不具吸引力。

上述各种原因,导致了大、中专招生困难,尤其是中职农经专业,曾一度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导致了许多农业院校在八十年代建造的许多农业实习设施设备、实习场厂相继被转移甚至被破坏。

农业企业只能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三、农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农业企业不断的产生与发展,农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业企业,尤其是农村农业企业,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其一是技能型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缺口颇大,需要的人才数比已有的人才数还多。

图7:

农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图

其二是企业中各种人才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机会极少,自身提升的困难较大。

其三是农业企业的地域劣势留不住人才。

以上三点表明,农业人才是通过长期艰苦的生产经营在社会实践中涌现并发展起来的。

因此,引进与培养初、中级技能与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农业企业在营造企业文化的同时,更应注重本土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尤其是要培养能立足于当地农村并敢于在第一线服务的人才——而这一点正是中职农经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优势。

四、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在农业企业人才素质现状调查与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中,我们增加了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调查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农业对人才素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想法或要求:

一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要爱岗敬业,要吃苦耐劳。

二是要有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尤其是应变突发事情的能力。

三是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操作技能。

四是要有一定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

五是要一定的总结、思考与创新能力。

六是要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七是要有适当的科研能力。

八是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九是要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计划与控制等管理能力。

十是要有较强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

而从中职学校在培养农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来看,农业企业主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与训练。

1、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加强人生规划训练与职业生涯发展模拟训练。

以提高毕业生人生规划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等。

2、增加“企业管理”课,加强农业企业角色扮演训练与企业管理模拟训练。

以提高毕业生的管理能力。

3、增加“现代农业及其发展”课,让毕业生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增强毕业生对农业的兴趣与信心。

4、增加“环境与保护”课,让毕业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社会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

5、增加“暑假农业专业调查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研究专业、了解专业、融入专业。

6、增加学生外出考察与参观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现代农业,增强对学生的专业吸引力与自信心。

7、增加“综合开发与联营”课,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农业项目的开发,如何与他人进行联营等知识与内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8、加强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毕业生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工作岗位并不断的发展。

从上述各方面来看,农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颇高,这一方面是农业企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才自我发展的必需条件,中职学校也只有努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巧用劲,才能让自我培养的农业人才与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能受到农业企业的欢迎,中职学校及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更具生命力。

四、农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农业企业的各项调查以及分析,我们提出了中职农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并具备“肯做、能说、会写、勤想、善管”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现代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肯做”就是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能说”就是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营造融洽的工作关系与人际关系。

“会写”就是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勤想”就是善于思考,敢于用新思维去看问题。

“善管”一方面是善于对人的管理。

另一方面是善于对工作过程的管理。

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对完美的人才而言。

在现实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基础素质、兴趣爱好、习惯等,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加强某几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都有所长,更有所专。

五、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调整与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

1、坚持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正确把握职业学校发展方向。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3、加强专业建设,符合企业用人要求。

4、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核心技能为本位的新体系。

5、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1、课程设计的依据:

课程设计以农业企业以及农业规模经营的岗位(群)分析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立足于当前,立足于当地区域经济特色,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以“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来设计农经专业课程。

2、农经专业课程设计的原则

(1)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

(3)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4)满足区域特色的需要。

(三)农经专业课程的设计

农经专业课程以“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任务分析为入手来设计具体的课程。

具体的设计模式见图8:

多元整合

种植类

养殖类

加工类

林果生产技术

蔬菜生产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畜禽营养与饲料

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禽疾病防治

畜禽产品加工

农产品贮藏加工

宽基础

活模块

营管

销理

农产品营销

农业企业管理

农村经纪人实务

项目课程类

小模块1小模块2小模块3小模块4小模块5

项目课程内的小模块

板块1板块2板块3板块4板块5

德育类文化类工具类社会能力类职业群专业类

 

 

图8:

农经专业“宽基础、活模块及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设计

(1)“宽基础”部分是拓宽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

我们认为在有限的课时里,应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为主,原来学生所学的是单一的种植、或者是养殖、或者是经济类的基础知识。

为克服以前学生专业知识的偏面性,经企业提出,同时又为满足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转岗、晋升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来设计。

现在给学生所学的就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种植、养殖、经济类知识的总和。

这三者知识有很强的互补性和迁移性,更有利于胜任岗位工作。

宽基础在功能上可以分为如德育、文化、工具、社会能力、职业群专业类等五大板块。

其中德育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途径。

文化类是加强个人的人文素养,并为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

工具类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作必备的技能知识的准备。

社会能力类是着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意识训练的板块。

职业群专业类是涉及专业技能、就业岗位(群)所需知识以及为今后继续学习提供专业理论支撑的板块。

但在这五大板块设计时,尤其是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是专业门类的整合,更要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

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计时要始终惯穿多元整合的理念。

(2)活模块部分以学生面向就业岗位(群)为主。

“活模块”是一组对应职业群各职业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职业或岗位,称为“大模块”。

每个“大模块”由一组指向一个能力或技能(工作技能)的“小模块”组成,是围绕此职业或岗位必备能力形成的模块组合。

职业群涵盖多少个职业,就有多少“大模块”。

“小模块”是类似于CBE、MES所使用的能力或技能模块,每一个“小模块”围绕一个能力或技能的形成组织教学内容,是围绕此能力或技能形成的模块。

我们根据对江山农业特色和企业情况的了解,以及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

确定活模块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营销与管理类等四大类,并且种植类又确定了以食用菌栽培技术、林果生产技术等四大类项目,其它类项目如下图表。

其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的二级项目,如种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分多个子项目,如木耳栽培、白菇栽培、香菇栽培等,而在这些菇类中又以白菇栽培为主展开(因江山市是中国白菇之乡,2009年种植量3.6亿袋,产值达10.8亿多元)。

每个二级项目又可分多个小模块。

以工作任务引领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工作岗位。

在这里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所以在编辑项目课程时我们注重结合地方经济的特色。

(3)多元整合:

我们将多元整合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课程的整合,如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的课程整合到农经专业中来,使农经专业的课程能适应现代农业尤其是农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第二层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作为一定学制的专业,学生不可能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而有的课程知识内容是学生在今后就业中不需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作一整合,如生物学基础就是将原来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等几门课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用整合的理念来编辑的。

对暂时不需要的知识可以删除,或采用知识链接的办法来指明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

(4)项目课程: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对活模块部分内容设计课程。

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划分确定课程设置。

同时在以重复的、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时,注重职业情境中的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编写教材时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项目课程的框架结构。

我们以项目课程的理念为引导,根据项目课程的编制方法,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工作任务需要的岗位能力来分析。

与科研人员、企业技术员一起,编写了《白菇栽培技术》、《白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等教材,不仅给学生用,而且还用于其它菇农的培训教材。

(四)、以专业课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模块教学中,我们以专业课模块中的食用菌这一模块为例,来说明课程的价值观、内容、实践的多元整合和模块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整个模块的选修与必修是以我们江山该产业的特色为凸显,以围绕整个工作过程为目标展开,以就业创业为目的而开展教学的。

该模块的教学模式如图9

选修

参观1

讲座2

学习3

必修

实验或实习4

必修

学习5

选修

必修

考证8

个性化实习6

学习7

选修

 

图9:

农经专业课模块教学设计图

第一阶段为参观,时间三天。

二天半参观,分别参观江山市食用菌研究所、王桐根食用菌栽培基地、松兴食用菌有限公司、食用菌交易市场。

之后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总结,增强学员对食用菌尤其是江山白菇的感性认识,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第二阶段为讲座,时间二天。

邀请了江山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占才水作主题为《江山市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展望》的报告。

邀请白菇工厂化生产的创始人黄彤根作题为《白菇工厂化生产科技攻关和现状与前景》。

通过讲座学员对食用菌生产有了总体认识,对食用菌发展充满信心,进一步增强了学员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第三阶段为学习,时间为一个月。

除了安排上文化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外,专业课以粗线条形式向学生讲授江山白菇的装料、灭菌、接种、管理、采收、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并安排了接种和灭菌的实验。

在此期间还布置了一部分选修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第四阶段为实习,时间为十五天,组织学生到食用菌生产基地或公司进行第一期实习,实习内容共六项,分为装料、灭菌、接种、管理、采收、销售。

在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每项内容都要参与二到三天,并由教师巡视指导和布置一些相关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第五阶段为回校学习,时间为一个月。

主要内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组讨论,并撰写实习总结,整理在实习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

教师一方面结合学生实习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将专业知识前伸后延,进行细化,对学生进行授课。

同时还教学生如何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除获得知识。

第六个阶段为个性化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向和知识结构,自由选择实习项目,如有的同学选制种,有的同学选生产管理等等。

我们根据学生的申请,组织安排好实习小组到各基地去实习,并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进行全面指导和管理。

第七阶段为回校学习,时间为一个月。

主要内容为撰写实习报告、交流生产技能和实习心得、修正职业态度,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疏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知识更加系统和完善,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职业能力得以提升。

第八阶段为考证,时间4天。

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习,使其对该专业应知和应会的知识能够全面掌握,通过劳动部门技能等级鉴定考试后,该专业模块的教学结束。

通过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农经专业学生掌握农业核心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的“学中做,做中学”,能使学生素质以一种生物学模式得到全面提升。

六、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与教学指导方案的形成

在课程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咨询与意见征询,并不断予以修正。

三年来,我们根据农村经济管理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