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3339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6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7页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docx

工业厂房初步设计

 

文件部分

 

 

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建筑电气

第七章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九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第十章消防专篇

第十一章节能设计专篇

第十二章人防工程专项说明

第十二章无障碍设计专篇

第十三章附件

 

图纸部分

 

第二部分 设计图纸

 

总图、建筑专业图纸

结构专业图纸

给水排水专业图纸

电气专业图纸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图纸

 

第一章

总论

1.初步设计主要依据

1.1.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长沙中电软件园项目一期工程项目项目核准的通知;(长高新管发计【2009】49号)

1.2.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城管环保局《关于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长沙中电软件园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1.3.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1:

500地形图;

1.4.红线图、规划许可条件及设计任务书;

1.5.长沙市政府和规划部门相关技术规定和设计要求

1.6.中电软件园一期后续工程设计合同;

1.7.与业主方讨论的会议纪要;

1.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11月颁发);

1.9.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策和规定(详见各专业说明)

1.10.现场勘测资料。

2.场地概况及自然条件

2.1.场地概况

本项目为中电软件园一期工程,位于长沙高新区岳麓大道以北,望安路以东,尖山路以西,青山路以南的区域。

园区内弧形道路东北部分为一期总部大楼及配套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园区内弧形道路西边、南边为本次设计范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城市管网及配套设施齐全,是进行软件园开发项目的理想用地。

整个场地周边市政道路标高尖山路由北向南从60米至64.5米,望安路由北向南从69.95米至71.98米再至71.0米,岳麓大道由东向西从71米至64.5米,青山路由东向西从69.95米至60米,场地内部标高从51米至78米,场地高差较大。

本工程共17栋轻工业厂房、1栋倒班宿舍及1栋管理处用房;其中4#栋~19#栋及21#栋为轻工业厂房,20#栋为倒班宿舍,22#栋为管理处。

2.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3.气象

最冷月平均气温:

4.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9.6℃

极端最高气温:

39.3℃

极端最低气温:

-12℃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81%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3%

年平均降雨量:

1410.8mm

一日最大降雨量:

192.5mm

最大积雪深度:

80mm

基本雪压:

0.35KN/m2

平均风速:

2.75m/s

基本风压:

0.4KN/m2

 湘江最高洪水位:

36.03m

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

36.61m

3.初步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中电软件园一期后续工程的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排水、建筑电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和概算各专业的初步设计。

4.设计原则

4.1.设计总原则

1项目定位

总体定位:

塑造麓谷新形象,打造规范化、专业化、集群化科技生产园区,构筑麓谷城市新中心。

建成产业功能与城市元素完美融合的生态科技新城。

产业定位:

以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机电装配等无需依赖传统地面厂房的轻工类产业为主。

目标客户群定位:

符合产业定位的生态型、商务型、节能环保、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有能力购置物业进行事业扩展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

物业功能定位:

主要产品为轻工业厂房,无具体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倒班宿舍为员工倒班休息之用,服务半径定位于配套服务本园区为主。

市场定位:

项目应具有良好的软件产业园气氛,便于企业生产经营,满足企业形象和综合配套需求,为业主提供高品质生产园区。

4.2.设计目标

建成一个科研条件完备、生产技术先进、管理完善、园区环境优美的21世纪现代化轻工业生产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创业条件。

拎包即可办厂、置业即可创业。

4.3.在本设计中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坚持环保、职业卫生及安全、消防等工程设施与公司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并根据国家、地方和有关部门的相关的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4.4.总图、土建、公用工程设计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并能满足轻工类生产的要求。

4.5.设计充分考虑人流、物流的顺畅,以减少物料的周转环节和搬运次数。

4.6.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节能等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4.7.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本设计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各种政策、法令、建筑法律、法规,详见各专业有关章节。

5.建设规模和模式

5.1.建设规模

中电软件园一期总征地面积为213120平方米,本次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34780平方米。

容积率为1.197.

1.轻工业厂房:

单体地上建筑面积从8000至30000平米不等,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左右;规划、消防按丙类(电子类)多层厂房和高层厂房设计。

2.倒班宿舍:

最大建筑层数8层,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内;规划、消防按多层民用建筑设计。

3.汽车库:

除了独栋区域未设置地下车库外,其他单体下面均设有一层地下室(10#栋地下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共计停车位1423个。

6.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本设计严格按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设计。

产业定位为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机电装配等无烟生产的丙类轻工类产业。

目标客户群定位:

符合产业定位的生态型、商务型、节能环保、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

本工程产业定位和目标客户群定位决定了本项目为无工业污染的项目,各建筑物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或由专人收集集中处理,或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下水道。

本工程在景观上悉心刻划,根据园区总图布置设置“面、线、点”绿化带,整体提升园区的品质。

7.节能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

本工程轻工业厂房适当考虑建筑节能,倒班宿舍严格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并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可满足部分宿舍生活热水的要求。

整个园区采用了雨水回收系统,用于景观绿化的浇灌和已建景观湖水的

补水,节约水资源。

在设计中选用新型节能设备,如各类泵、风机、电机、高效长寿节能灯具,提高设备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本工程轻工业厂房建筑采用单框中空玻璃铝合金窗,加设屋顶保温,外墙采用自保温系统。

倒班宿舍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8.劳动安全卫生

引进企业为无工业污染产业,园区内环境优美,植被葱郁,保证了员工工作环境的高质量,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

9.消防

总图布置按建筑物防火要求安排防火间距和环形车道。

本工程除20栋为倒班宿舍外,其他各栋轻工业厂房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丙类(电子类),耐火等级为一级;汽车库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电力设计严格按防火、防爆规定要求进行。

生产车间按防火要求设置消防栓,配备化学消防器材。

本工程位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新城内,除采取以上的消防措施外,还可依靠城市消防力量。

10.人防

本工程在10#栋地下室负二层设置甲六级人防,人防总面积为4980平米。

第二章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1.1.设计依据

1.第一章总论中所述相关文件。

2.有关的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J50352-200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长政发〔2009〕30号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

补充规定

《长沙市建筑与环境规划设计管理规定》长政办发〔2005〕34号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1.2.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中电软件园一期后续工程,包括:

17栋轻工业厂房、1栋倒班宿舍及1栋管理处用房;其中4#栋~19#栋及21#栋为轻工业厂房,20#栋为倒班宿舍,22#栋为管理处;本次设计在总平面布置图上对这些建(构)筑物进行总体布置以及管线综合设计。

2.场地概况和气象资料

2.1.场地概况

本项目为中电软件园一期工程,位于长沙高新区岳麓大道以北,望安路以东,尖山路以西,青山路以南的区域。

园区内弧形道路东北北部分为一期总部大楼及配套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园区内弧形道路西边、南边为本次设计范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城市管网及配套设施齐全,是进行软件园开发项目的理想用地。

整个场地周边市政道路标高尖山路由北向南从60米至64.5米,望安路由北向南从69.95米至71.98米再至71.0米,岳麓大道由东向西从71米至64.5米,青山路由东向西从69.95米至60米,场地内部标高从51米至78米,场地高差较大。

2.2.气象(见第一章总论)

3.总平面布置

3.1.总平面布置原则

1.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

1.符合园区发展的要求,近、远期规划有机结合;

2.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就建筑物、仓储、运输路线、工程管线、绿化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合理紧凑地进行总图布置;

3.避免频繁的物流与主要人流的交叉;

4.满足功能分区的要求,各种辅助和附属设施应尽可能地靠近所服务的车间,各种动力供应设施应尽量临近负荷中心,节约投资;

5.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并满足防火、安全、卫生等要求;

6.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7.为施工和企业管理的方便创造条件。

3.2.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充分利用地形高差,精心策划,精心构思,精心设计,创造生态型园区,创造出生态型山地建筑。

本次设计中,从对原规划设计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调整:

3.2.1将总图景观带拓宽,强化两条景观主轴线,更利于景观扩大化、景观主次分明,4~9#栋的企业主要形象出入口均面向景观主轴,11#栋~18#栋独栋轻工业厂房共享组团中心景观。

19#栋~21#栋均有独立的入户景观或屋顶平台。

3.2.2对总体竖向进行分析,充分利于地形高差,将地下车库设计成半地下车库或敞开车库,改善停车环境,节约土方和造价。

3.2.3优化了西向接入弧形主干道的道路路网,使其与内部主干道保持流畅。

3.2.4将原规划的建筑的弧线形,修正为方正的建筑空间,既经济适用又呼应了道路的形状。

3.2.510#栋形体规整,与景观主轴对中,成为景观主轴的对景,底部三层架空,将主轴景观贯穿于整个场地,整合成完整的景观轴线,并有效地将景观引入建筑内部,提升建筑的品质。

3.2.6强化景观主轴,加宽沿主干道绿化带加宽,增设步行系统,企业形象入口均设置在景观主轴,有效提升园区品质及企业形象。

3.2.7建筑均有道路直接通达,四周设置环行道路或沿不少于一个长边设置道路,以满足消防疏散、成品和原材料运输的需要。

3.2.8园区共设三个主要出入口,人流、货流路线分明。

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4.竖向布置

整个场地周边市政道路标高尖山路由北向南从60米至64.5米,望安路由北向南从69.95米至71.98米再至71.0米,岳麓大道由东向西从71米至64.5米,青山路由东向西从69.95米至60米,场地内部标高从51米至78米,西南较高、东北较低,场地高差较大。

根据场地现状,本工程采用平坡式布置形式,有利于场地道路与外界道路的衔接,也有利于场地内的地面运输通畅以及园区场地排水。

利用地形现状将16#~18#栋设计成为本期工程的制高点,该点向南、北、东三面由高至低成放射状至园区湖面,与湖边弧形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

4#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63.50m,

5#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66.50m,

6#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65.50m,

7#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68.00m,

8#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67.00m,

9#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0.00m,

10#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2.00m,

11#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67.60m,

12#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68.50m,

13#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0.50m,

14#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1.00m,

15#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1.20m,

16#栋、17#栋、19#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2.80m,

18#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2.50m,

20#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2.00m,

21#栋室内地面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71.00m,

其余的建(构)筑物室内地坪及道路交叉口的标高见总平面布置图。

场地雨水采用管道系统有组织排放,集中后排至城市已有的排水系统中。

5.道路与出入口

本工程采用沥青面层路面。

园区道路:

主要道路宽度12米、10米、7米,次要道路5米、4米,消防车道路的转弯半径均不小于12米。

道路成环状布置,以满足消防和运输通畅的要求。

本二期工程设置三个主要的出入口。

其中:

场地沿青山路、尖山路为主要人行与车行出入口;沿望安路为车行出入口,主要服务于货流及车流;沿望安路南向及岳麓大道辅道设置了人行出入口,在园区内部,道路成环,人流、物流路线分明,避免交叉造成不利影响。

6.交通组织

人员流向:

场地内共设五处人流主要出入口,青山路出入主要为20#栋、21#栋人流,尖山路出入口主要为4#栋~9#栋人流,望安路两个出入口主要为10#栋~19#栋人流,岳麓大道辅道出入口主要为5#栋、7#栋、9#栋、10#栋、22#栋人流,同时沿景观轴设置了大量的景观步道,整个园区人流的路线顺畅合理。

货物流向:

分别沿尖山路、青山路、望安路三个车行出入口进入园区货流道路,到达各生产车间。

园区内物流流线明确、顺畅。

7.园区运输

7.1园区运输量

本工程为软件园区,主要以无烟生产的轻工类产业的生态型、商务型、节能环保、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为主,货物运输量不大,设计完全可满足。

7.2运输方式及运输工具

本工程全部采用公路运输。

园区道路设计满足各种常见型号的货运车辆顺畅通行。

8.绿化布置

将总图景观带拓宽,强化两条景观主轴线,更利于景观扩大化、景观主次分明,4~9#栋的企业主要形象出入口均面向景观主轴,11#栋~18#栋独栋轻工业厂房共享组团中心景观。

19#栋~21#栋均有独立的入户景观或屋顶绿化平台。

10栋#形体规整,与景观主轴对中,成为景观主轴的对景,底部三层架空,将主轴景观贯穿于整个场地,整合成完整的景观轴线,并有效地将景观引入建筑内部,提升建筑的品质。

强化景观主轴,沿主干道绿化带加宽,增设步行系统,企业形象入口均设置在景观主轴,有效提升园区品质及企业形象。

园区绿化采用混合式布置,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以线性景观带为主:

主要分为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带、环绕建筑的线型绿化带及点式庭院绿化。

线性绿化结合建筑设计在园区形成两大景观主轴,景观轴配以绿化布置以大片的草坪为主,辅以低矮的灌木及部分乔木,形成复层绿化,与景观轴的小品、亭、廊、椅凳完美的结合;有效地将景观引入建筑内部,提升建筑的品质。

各建筑物周边场地设置绿化,以草坪为主;点式绿化以庭院形式,主要点缀在11#栋~18#栋独栋轻工业厂房处;各级绿化配置让整个基地处于绿色环抱之中,且最大限度地展示建筑本身的风采。

此外,充分利用非建筑地段及零星地的绿化,将园区绿化有机结合,创造一个优美的外部环境空间。

植物配置上尽量选用乡土树种,配置优美的植物天际线,并合理搭配不同季节开花和供观赏的树种,做到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观。

9.综合管线布置

9.1.布置原则

1.管线综合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

使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在平面及竖向上相互协调、紧凑合理。

2.管线敷设方式根据管线内介质的性质、圆区地形生产安全、交通运输、施工检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3.管线综合布置,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

主要干线及管线多的采用共沟布置。

4.管线带的布置与道路或建筑红线相平行。

5.管线综合布置时尽量减少管线与道路及其它干管的交叉。

6.管线综合布置时,干管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将管线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

管线综合布置按下列顺序自建筑红线向道路方向布置:

电信电缆、电力电缆、各种工艺管道或管沟、生产及生活给水管道、工业废水(生产废水及生产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消防水管道、雨水排水管道、照明。

9.2.综合管线布置方案

上水管线呈环状分区布置,消防水与其它给水合并设置。

雨水管及污水管采用直埋。

强、弱电缆主要采用电缆沟敷设。

空调、采暖管及压缩空气管采用管沟敷设。

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章建筑设计

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1.1.第一章总论中所述相关文件。

1.2.有关规范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深度规定》(2008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1.3.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中电软件园一期后续工程,包括:

17栋轻工业厂房、1栋倒班宿舍及1栋管理处用房;其中4#栋~19#栋及21#栋为轻工业厂房,20#栋为倒班宿舍,22#栋为管理处。

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96353平米,本次建设总建筑面积为234780平米。

一期总容积率为1.197。

2.各建筑单体设计说明

2.1.1建筑概况

本工程为17栋轻工业厂房和1栋倒班宿舍以及1栋管理处,轻工业厂房大约分为6类。

4#栋、6#栋、8#栋为一类;5#栋、7#栋、9#栋为一类;10#栋为一类、11~18#栋为一类,19#栋、20#栋、21#栋各为一类。

4#栋、6#栋、8#栋为同类型多层轻工业厂房,层数为3+5层,即北栋为3层,南栋为5层,采用“工”字型布局,中部设核心筒和公共区域,南北两翼为主要生产车间;5#栋、7#栋、9#栋为同类型高层轻工业厂房,层数为7+8层。

采用“工”字型布局,中部设核心筒和公共区域,南北两翼为主要生产车间;车间内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自由分隔,面积可大可小,公摊小,独立性强。

10#栋底部架空三层,内走道设计,南北主要生产车间可以自由分隔,朝向与景观良好;

11#栋~18#栋自成组团,为独立的小型轻工业厂房,首层为架空绿化,单栋面积约1900平米或3000平米;

19#栋西面设计为高级轻工业厂房,东面为大开间生产车间;

20#栋为倒班宿舍,共9层,约600套宿舍。

21#栋底部局部架空2层,为内走道轻工业车间。

整个园区内生产车间面积大小,品质档次等均可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也满足业主销售的多元化。

除了独栋外,其他单体均设置了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场,4#栋~7#栋为连通的地下室,8~9#栋为连通的地下室,根据地形高差,在地下车库北面标高较低处设置车库出入口,车库出入口尽量避免设置在景观主轴处。

2.14#栋~9#栋

2.1.2平面功能布置

4#栋轻工业厂房~9#栋轻工业厂房位于园区东面,建筑层数面向湖面依次跌落,采用框架结构。

4#栋、6#栋、8#栋为同类型多层轻工业厂房,层数为3+5层,即北栋为3层,南栋为5层,采用“工”字型布局,中部设核心筒和公共区域,南北两翼为主要生产车间;5#栋、7#栋、9#栋为同类型高层轻工业厂房,层数为7+8层。

采用“工”字型布局,中部设核心筒和公共区域,南北两翼为大开间生产车间;

车间内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自由分隔,面积可大可小,公摊小,独立性强。

车间根据建筑面积设置不同数量的电梯,电梯载重量1000KG,速度1.5m/s,电梯设置面积约每5000平米设一台。

2.1.3立面设计

根据软件园本身的特点,需追求良好的环境及建筑本身品位,立面以总部大楼为指引,整体造型在规整统一中求变化,保证功能空间更有效使用,建筑局部做悬挑或退台处理,悬挑方向均朝向湖面中心,退台面向中心景观轴,结合地形高差创造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建筑以略浅于总部大楼的浅赭石色为主色调,局部采用浅灰色。

建筑通过形体穿插,虚实对比,退台及露台、错位竖条窗来丰富建筑形体,力求简洁、现代、充满活力,色调统一而又不失时尚。

沿湖部分采用玻璃幕墙与竖向遮阳构架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引进中心湖面的景观。

2.1.4剖面设计

4#栋~9#栋轻工业厂房首层层高均为4.5米,其他楼层均3.9米。

4#栋、6#栋、8#栋地下车库的层高为4.0米,5#栋、9#栋部分地下室层高6.2米,7#栋部分地下室层高6.8米。

其他建筑物投影范围以外局部面积约3.6~4.5米,根据竖向和功能要求而不同。

2.1.5无障碍设计

4#栋~9#栋为工业建筑,未考虑无障碍设计。

2.1.6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

4#栋、6#栋、8#栋为丙类多层轻工业厂房,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6000平米,疏散宽度距离不超过40米。

设计中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层设置三部疏散楼梯,四层和五层设两部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均为封闭楼梯间。

疏散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5#栋、7#栋、9#栋生产车间为丙类高层厂房,防火分区面积最大允许面积为3000平米,因此超过3000平米的楼层为两个防火分区,最远点疏散距离不超过40米,上下连通通窗或幕墙部分采取相应防火措施。

每个防火分区有两部封闭楼梯作为疏散楼梯。

疏散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2.210#栋

2.2.2平面功能布置

10#栋位于园区西南角的位置,是整个园区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