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3688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docx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

A.生物学    B.生理学   C.动物学  D.体育科学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细胞内液   B.血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3、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

A.正反馈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负反馈调节

4、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排尿反射   B.分娩   C.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5、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

A.细胞的生存环境       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C.物质交换的场所       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

6、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7、体液是   。

A.细胞内的液体   B.细胞外的液体  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  D.血液

8、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9、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    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

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1、B 2、D 3、D4、D 5、B 6、D 7、C 8、C 9、B  10、A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2、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

 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内部; B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融发Ca2+的释放;

 C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D终末池对Ca2+通透性增大 

3、一般认为肌肉作等张收缩时  。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C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4、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

 A只做等长收缩; B只做等动收缩; 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

 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5、与快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α运动神经元支配; 

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

 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立体数量多;   

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6、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7、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

 A800M跑; B1500M跑; C10000M跑; D100M游泳

8、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

 A100M跑; B跳高和跳远; C马拉松跑; D800M跑

9、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    B对肌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

 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

 D乳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10、骨骼肌的收缩蛋白是指  。

 A肌球蛋白;B原肌球蛋白;C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

1、D    2、C  3、B  4、C   5、B 6、C7、E  8、C  9、C  10、B 

 

第三章血 液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 )

A.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B.使血液有一定的粘滞性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参与细胞免疫

2、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机体本身坏死组织及衰老细胞功能的白细胞有:

   。

( )

A.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和B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和T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3、常说的血型是指   。

( )

A.血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4、血液是   。

( )

A.液态的结缔组织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5、每个人的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

( )

A.4%    B.6%   C.8%   D.10%

6、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

( )

A.纤维蛋白原   B.白蛋白   C.α1-球蛋白   D.α2-球蛋白

7、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

( )

A.葡萄糖   B.镁离子   C.钠离子  D.血浆蛋白

8、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的   。

( )

A.白细胞数减少   B.血小板减少  C.血浆量减少D.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9、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值   。

( )

A.保持不变      B.趋于中性      C.趋于碱性    D.趋于酸性

1、C  2、D  3、D  4、A  5、C  6、B  7、C8、D   9、D  

第四章血液循环

1、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

()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

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D.当心率为75次/分,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5秒

2、左心室壁壁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     。

()

A.每搏输出量较大

B.射出的血液所流经的管道狭窄

C.心指数大于右心室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

3、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回流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于  。

()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

C.心房收缩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4、在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

()

A.等容收缩末期      B.心室收缩末期

C.快速充盈期        D.快速射血期

5、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

()

A.快速充盈末期    B.快速射血末期

C.心室收缩末期    D.减满充盈期

6、人在卧位时运动,心输出量的增加是由于  。

()

A.心率增加         B.每搏输出量增加

C.静脉回流增加     D.胸内压增加

7、异常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受  。

()

A.平均动脉压的调节       B.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

C.心力贮备的调节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调节

8、正常人在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将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快速射血期缩短       B.减慢射血期缩短

C.快速充盈期缩短       D.减慢充盈期缩短

9、平均动脉压是指  。

()

A.(收缩压-舒张压)/2    B.收缩压+1/3舒张压

C.舒张压+1/3收缩压       D.舒张压+1/3脉搏压

10、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  。

()

A.此反射通常发生在动脉血压迅速变化时

B.此反射对缓慢的血压变化不敏感

C.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27000帕斯卡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

D.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右重大变化

1、B  2、D  3、D  4、D  5、D  6、A  7、D  8、C  9、D  10、C 

 

第五章 呼 吸

1、内呼吸是指        。

( )

A、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线粒体膜内外之间的气体交换

2、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

( )

A、呼吸   B、内呼吸 C、肺通气   D、肺换气

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于        。

    ( )

A、肺的舒缩运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

4、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

( )

A、呼吸道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吸气肌收缩

5、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

( )

A、吸气初    B、呼气初    C、吸气末    D、以上都有

6、用力呼气时,呼吸肌的收缩情况是        。

( )

A、肋间内肌   B、膈肌   C、腹肌   D、肋间外肌

7、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错误叙述是        。

( )

A、吸气时膈肌收缩         B、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气肌膈肌舒张

8、下列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是          。

( )

A、功能余气量   B、肺活量   C、补吸气量   D、时间肺活量

9、下列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         。

( )

A、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B、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C、等于深吸气量                    D、最大吸气后尽力所呼出的气量

10、对肺泡气体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

( )

A、深吸气量  B、补吸气  C、功能余气量  D、余气量

1、B  2、C  3、C  4、B  5、D  6、A  7、C  8、D  9、C  

10、C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

()

   A.胃泌素的激活     B.盐酸的激活   

C.促胰液素的激活    D.乙酰胆碱的激活 

3、三种物质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

A.蛋白质、糖类、脂肪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脂肪、糖类

4、胆汁中于消化有关的最重要的成分是   。

()

A.胆盐   B.胆色素   C.胆固醇   D.胆汁酸

5、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   。

()

A.消化     B.供能     C.排泄     D.代谢

6、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7、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

A.胃     B.小肠     C.食管     D.大肠

8、下列物质吸收时不需钠泵的是   。

()

A.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水

9、下列关于糖类吸收错误的叙述是   。

()

A.在小肠吸收     B.己糖吸收很快

C.K+对单糖的吸收也是必需的D.单糖吸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10、低血糖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是   。

()

A.心脏   B.脑组织   C.肾脏   D.骨骼肌

1、C  2、A  3、B  4、A  5、D  6、D  7、B  8、C   9、C 

10、B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上午8~10时  B.下午3~4时 C.清晨2~6时  D.夜间10~12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行经期  B.排卵前  C.排卵后  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  B.进食  C.精神、情绪  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A.肝脏  B.脑  C.心脏  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和对流  C.发汗蒸发  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10.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1.B2.C3.D4.A5.D6.D7.C8.C9.B 10.D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肾素  B.浓缩、稀释尿液

  C.排泄Na+和Cl-  D.释放血管升压素

  2.有关肾的内分泌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分泌前列腺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肾上腺素  D.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  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  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

  4.在一定血压范围内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多种调节

  5.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

  A.不变  B.减少  C.增多  D.先减少后增多

  6.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集合管  D.髓袢升支粗段

  7.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C.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量减少

  8.不论终尿是稀释尿还是浓度缩尿,哪一段小管液始终是低渗的()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9.关于抗利尿激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神经垂体释放

  B.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大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增加分泌

  D.大静脉和心房扩张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0.肾糖阈的正常值为()

  A.8~9mmol/L  B.9~10mmol/L

  C.10~11mmol/L  D.11~12mmol/L

  

1.B   2.C   3.D   4.C   5.B   6.A   7.B8.D   9.C   10.B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1、关于视野的错误叙述是   。

()

A、指整个视网膜的感光能力

B、鼻侧与上侧较小

C、颞侧与下侧较大

D、绿色视野比蓝色视野大 

2、关于视敏度的错误叙述是   。

()

A、视敏度又称视觉

B、视敏度通常以视角大小表示

C、视敏度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直径大小无关

D、与光源情况有关 

3、在光照下能迅速实现的反应是   。

()

A、视紫红质分解成视蛋白和全反型视黄醛

B、全反型视黄醛还原成全反型维生素A、

C、全反型视黄醛和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

D、以上都是 

4、远视为   。

()

A、眼球前后径过长B、眼的折光能力过强

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D、原点较正常眼更近

5、声音传向内耳最有效途径是   。

()

A、外耳-鼓膜-听骨链-园窗-内耳

B、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C、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卵圆窗-内耳

D、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6、破坏耳蜗基地部主要影响   。

()

A、高频听力

B、低频听力

C、中频听力

D、所有频率的听力

7、关于高噪声危害的错误叙述是   。

()

A、时间久了易出现听觉疲劳

B、生理功能紊乱

C、出现听觉适应

D、运动员在比赛时,易出现过分紧张

8、运动员判断运动器材表面是否光滑是依据   。

()

A、皮肤触觉

B、皮肤压觉

C、肌肉本体感觉

D、触压觉同本体感觉和视觉

9、当α运动神经员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

( )

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梭外肌收缩

C、梭内肌收缩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10、当γ运动神经员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

( )

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梭外肌收缩

C、梭内肌收缩

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1、D  2、C  3、A  4、C  5、B  6、A  7、D 8、D  9、B 10、C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

()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 

2、突触传递的生理机制显示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K+和CI-的通透性增大

C.选择性增加或提高突触后膜对K+和CI-的通透性,可呈现抑制性突触效应;

D.同一突触由于迅速而重复活动,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可表现空间总和; 

3、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   增加。

()

A.Na+﹑K+﹑CI_(尤其是Na+)通透性

B.Na+﹑K+﹑Ca2+(尤其是Ca2+)通透性

C.K+﹑CI_(尤其是CI_)通透性

D.Na+﹑CI_﹑Ca2+(尤其是CI_)通透性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

()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   D.超射 

5、突触前抑制主要发生在   。

()

A.传出途径中         B.感觉传入途径

C.中间神经元之间     D.植物性传出途径中

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

()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    D.超射

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表现为   。

()

A.“全或无”式;

B.电位的正向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C.类似于负后电位

D.突触后膜电位较静息时更负

8、传入侧枝性抑制的生理学基础是   。

()

A.优势现象    B.膝跳反射    C.交互抑制    D.腱反射

9、突触后抑制的性质是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

D.突触后膜兴奋性提

10、抑制性突出后电位的发生机制   。

()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

D.突触后膜兴奋性提高

1、A 2、C 3、C 4、B 5、B 6、C 7、D 8、C 9、C 1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