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3856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15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姓名班级测试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答题栏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1.目前我市各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下列有关这一时期中外历史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山东以“齐鲁”命名的地方很多,“齐鲁”说法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分封制

B.伯利克里改革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奴隶主民主政治到达高峰

C.齐桓公首霸中原时期出现的铁农具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D.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法治与韩非当年提倡的法治有共同之处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指出: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

丝绸之路曾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下列和丝绸之路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东、山西、河西走廊、宁夏都处于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上

B.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输出的主要是丝和丝织品

C.汉朝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先后经过——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东汉时期佛教沿这条道路传入我国

3.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下列有关中外史上重要的改革,说法不

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为秦走上富强之路并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B.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取得

了成功并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

D.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中国书画融合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及其与之相关的的政治、哲学、宗教、文艺等各方面的认识。

下列关于我国书画历史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阎立本画技高超,被称为“画圣”

②“颜筋柳骨”指唐朝的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

③元代赵孟頫是书画家,他的画被称为“神品”

④苏轼既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又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雄汉盛唐民族兴的光景是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见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体现了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

B.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

C.西汉、唐朝、元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

D.《百家讲坛》中“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的主题应为贞观之治

6.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下列和新疆有关的史实中,标志着新疆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史实是

A.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C.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D.清朝政府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7.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8.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就倡导过“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

9. 岁月流逝,文物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一文物胜千言。

下列文物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刚经》②地动仪③兵马俑④指南针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10.《史记》和《资治通鉴》堪称史学双璧,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能查阅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分别是司马光、司马迁

C.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来源可以查阅《资治通鉴》和《史记》

D.了解“房谋杜断”的史实可以查阅《资治通鉴》

11.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⑤“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④①⑤③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②①③⑥④⑤

12.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历史学习中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下列组合中,前后事件没有关联的一组是

A.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列强侵略——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中共诞生;戊戌变法——剪发辫、改称呼;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宪章运动;

D.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13.以下所述史实不能佐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的是

A.中国的首都三次被侵略者占领((1860·北京/1900·北京/1937·南京)

B.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C.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D.魏源师夷长技,维新派变法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4.如果中国由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一个物体从山崖上坠下的过程,你认为下列关于不平等条约签订说法正确的是

A.《辛丑条约》处于崖底,使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南京条约》处于悬崖的下半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马关条约》处于悬崖的上半部,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瑷珲条约》处于崖边,使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

15.这是发生在19世纪各国政界的议论。

美国:

“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英国:

“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日本:

“伙计!

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德国:

“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下列不属于议论中谈及条约的共同点的是

①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②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③都有巨额赔款④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16.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近代中国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⑤五四运动

A.①②B.①③C.④⑤D.①⑤

17.“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1919年)诗人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其中的“新潮”指的是

A.人文主义 B.三民主义 C.民主与科学 D.马克思主义

18.回眸中共走过的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上海、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①中共成立之地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红色革命的地方,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③①②B.②③④C.③④②D.①②④

19.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揭开中华民族全国抗战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20.下列与抗日战争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八路军和新四军D.渡江战役

2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A.20世纪30年代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B.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血泪史、抗争史

C.周某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

D.洋务运动时期近代民族工业萌芽,到一战期间到达“黄金时代”

22.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贡献搭配错误的是

A.詹天佑——设计京张铁路    B.郭沫若——历史剧《屈原》 

C.张骞―――创办大生纱厂  D.严复——《天演论》

23.近代中国,海禁大开。

外来事物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可以乘坐火车出行B.可以看到有声电影

C.可以看到《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教科书D.可以用到国产的纯碱

24.2015年,我国步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

回顾历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成就辉煌,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5.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26.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在下列各项中,与建交最高峰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C.苏联等17个国家和中国建交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7.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8.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其中较典型的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次调整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前者实行土地集体公有制,后者实行土地农民私有制

B.前者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前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后者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前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后者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9.歌曲具有时代特征。

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五四!

爱国的血和泪,酒遍亚东大陆地!

雄鸡一唱天下白,同声击贼贼胆悸!

 

③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⑤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⑥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我是公社小社员》

A.⑤①③②④⑥B.⑤②③①⑥④

C.②⑤③①⑥④D.③①②④⑤⑥

30.历史上希腊文明丰富多彩,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

以下四项中与古代希腊无关的是

A.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B.荷马的《荷马史诗》

C.《一千零一夜》、麦加大清真寺   D.悲剧之作《俄狄浦斯王》 

31.主题式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下列历史事件及所反映的主题对应正确的有(  )项

①若把但丁、哥伦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等人物组合在一起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最适合的主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②若把罗斯福、希特勒、纳粹党、日本军部法西斯等图片组合在一起,研究主题是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若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人物图片组合在一起,这组图片反映的恰当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与发展者

④“冷战与美苏争霸、欧洲复兴、日本崛起、欧盟成立”。

如果要给以上知识点确立一个主题,合适的是多极格局下的世界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32.下列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共同点都叫人忍受苦难,有利于统治者统治人民

B.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二者“新”的体现相同

C.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领导力量都不相同

D.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33.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这里的“新酒”是指

A.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B.国王仍然掌握国家权力

C.革命过程中没有发生战争D.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34.2014年中美关系低开高走取得历史性进展,奥巴马也成为最有中国缘的美国总统之一。

以下和美国相关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古巴导弹危机②签订《九国公约》;③进入新经济时代④杜鲁门主义出台⑤废除黑人奴隶制⑥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⑦罗斯福实行新政⑧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首先对交通工具进行了革新⑨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⑥⑧⑤②⑦④①⑨③B.⑥①⑧②⑦④③⑤⑨

C.②⑥⑧⑤①⑦④③⑨D.⑤①⑧③④②⑦⑥⑨

35.2014年上半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句。

如果1936年的苏联也有一个“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新宪法颁布”B.“苏联成立”C.“出兵阿富汗”D.“人民委员会”

36.右图是张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冋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

提纲

1.杜鲁门主义出台

2.马歇尔计划

3.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A.美苏两极化的政治格局形成

B.二战后美国经济恢复与发展

C.美苏争霸互有攻守的过程

D.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37.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理论到现实的发展过程。

下列各项中,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史实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

3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A.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39.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冷战”开始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③苏联解体④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④②③

40.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

观察下图——向“距离”挑战。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时间轴上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某

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

B.依据①和②推测③,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

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

C.2014年我市首次实行全市统一网上阅卷,

这一阅卷方式得益于②

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

41.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同时,对世界局势也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辉煌远去】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

中外科技发明成果比较

时期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它国家157

1-1500年(第一时期)

157

98

59

1501-1840年(第二时期)

472

19

453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并分析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对欧洲历史发展所做贡献。

 

【巨浪西来】

材料二铁甲舰冒着滚滚黑烟而来,朽木布帆撑起的水师怎能相对。

乾隆爷的威武大将军炮在西洋小炮前竟不堪一击。

割地、赔款、开埠似乎成了必须的选择,帝国大厦在西来的巨浪击下摇摇欲坠。

(2)“铁甲舰”的动力来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哪项成果?

为什么把材料中相关联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

条约中最能体现战争目的的内容是哪一条?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以及革命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惊涛拍岸】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迪生、贝尔、西门子、本茨等登上各国媒体的头版头条。

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4)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同一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一系列爱国救亡运动,请举两例说明。

 

【借海扬帆】

材料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5)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促进“地球村”形成的成果各一例。

 

(6)依据材料四,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什么趋势?

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中国应如何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劈波斩浪】

材料五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穹顶之下》,引发了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的话题大讨论,在2015年的两会,“防治雾霾、留住蓝天”成为老百姓的民生“关心点”。

(7)结合材料五,就如何发挥科技的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42.人类悠长的文明史河,波澜起伏,瑰丽壮阔。

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让我们探寻人物,见证历史。

【跨越时空碰撞的思想者】

材料一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民主政治的创立者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家。

然而……伏尔泰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中国的孔子。

孔子的民本思想,让伏尔泰欣喜不已。

孔子启蒙伏尔泰,伏尔泰启蒙西方。

(1)结合材料分析伏尔泰吸收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什么?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伏尔泰启蒙西方”的思想精髓在法国大革命中以什么文献体现的?

 

【同一时空迥异的领导者】

材料二乾隆和华盛顿两个人一个是留辫子的皇帝,一个是穿西装的总统。

乾隆与华盛顿

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乾隆死在年头,华盛顿死在年尾。

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是两个国家的差异。

(2)“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政治体制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3)标志中国这一体制到达顶峰的是什么机构的设置?

设置这一机构的清朝皇帝为了

管理西藏设立了什么机构?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乾隆帝曾在思想领域采取过什么措施?

 

(4)标志美国这一体制建立的是哪一文件的颁布?

和华盛顿齐名的美国另一位总统扫

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障碍,得益于哪一事件哪一文件的颁布?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一样,都是20世纪末埋葬共产制度的伟大英雄。

但路径不一样。

戈尔巴乔夫彻底埋葬了共产政治制度,导致了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成为结束冷战最主要的人物。

而邓小平埋葬的是共产经济制度,在近40年里取得了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5)1979年,中国农民首先奏响了时代最强音,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

期体现伟大转折的内容是什么?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哪次会议上?

这次会议在经济上提出建立什么体制?

用一句话准确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贡献。

 

(6)1985年,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苏联成立于哪一年?

东欧剧

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及实质是什么?

 

【同一地域战争的疯狂者】

人物一:

……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戎马一生,时势造就英雄。

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

人物二:

在很多人眼里,他被称之为“战争的召唤者”、“魔鬼的代言人”,因为他给世界带来的是无尽的战争和流血,更对犹太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他是一个曾使德国一度辉煌而又亲手毁了德国的人。

(7)材料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都曾想武力统一欧洲,却都以失败告终。

人物一留下的最重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文件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人物一发动的战争?

 

(8)影响人物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经济大危机呈现了怎样的特点?

他在德国建立了哪一政党和共产党进行对抗?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3.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节目。

本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节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最能说明“千年局变”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功绩。

“峥嵘岁月”初期西方召开两次会议,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与西方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探索道路相反,中国近代各派先后分别在哪三个领域进行了探索?

 

(2)“峥嵘岁月”中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与俄国革命道路不同点是什么?

 

(3)“中国新生”中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时期中共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这一时期取得了重大外交成就,中日建交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什么?

 

(4)2014年是中国外交工作全面进取丰收之年,北京APEC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G20峰会、亚欧首脑会议……中国在“继往开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B

C

B

D

B

D

B

B

B

D

A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A

C

D

B

C

B

C

B

D

C

A

C

C

题号

31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