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3936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docx

语文语文复习1要点

语文复习

第一编

1.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圣人时代。

2.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轴心时代这个命题。

3.东汉班固突出九流十家的说法,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名家,小说家。

小说家属于不入流的一家

4.儒家:

孔孟,荀子;道家:

老子,庄子,列子;法家:

韩非子商鞅;墨家:

墨子

5.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仪礼,周易,尚书,春秋

第二编

1.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在稀罕事被尊为儒家经典,被称为诗经。

它是按照音乐性质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方的地方乐调,共160篇。

雅是宫廷宴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颂是祭祀时舞蹈的姿态容貌,歌颂祖先的功业德行,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2.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修辞手法:

赋比兴,赋即铺排陈述,比即以彼物彼此物,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4.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是在战国后期创造而成的,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楚辞中最重要的的作品。

第三编

1.中国古籍的四类划分标准:

经史子集

2.史传文学的三大体式: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

3.尚书,最早的历史散文,实为语录体。

4.春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分为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5.左传:

较为成熟的文学性散文,长于写战争,塑造人物。

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6.国语: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从周穆王到鲁悼公这段时期的历史。

7.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

又称国策。

8.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所作。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指导思想,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中叙事方式。

9.汉书:

班固所作,从汉书开始,史学和文学开始出现分流的趋势。

第四编

1.魏晋风骨:

门阀制度--------仕途遇阻--------毁弃礼法,以一种绝对自由的姿态来表示反抗。

代表人物: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2.建安风骨:

三曹七子,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正始诗歌:

阮籍,嵇康。

4.太康诗歌: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云,潘岳,左思。

5.玄言诗:

孙绰,许询

6.田园诗:

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

7.山水诗:

谢灵运,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8.志怪小说:

干宝的搜神传。

9.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被称为中国批评史上的双壁。

第五编

1.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唐代顾问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为领袖

3.宋代古文复兴:

欧阳修为领袖。

第六编

1.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盛唐诗派:

山水诗,王维,孟浩然;边塞诗,高适,岑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中唐新乐府运动:

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4.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5.宋诗:

苏轼,陆游。

6.词: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是音乐,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者曲子词,在唐五代以小令为主。

7.词的代表人物:

温庭筠,韦庄,李煜,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第七编

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元代四大爱情剧:

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3.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4.南戏的代表作: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高明所作的琵琶记,以及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5.明清戏曲的主流是传奇。

6.传奇的巅峰之作:

汤显祖的牡丹亭

7.临川四梦:

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8.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9.三言二拍: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10.第一部长篇小说:

金瓶梅,也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第一部开创网状结构。

11.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12.文言小说最优秀的作品: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3.最成功的长篇讽刺小说:

李汝珍的镜花缘。

文言文

公孙丑

原文: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孟子说: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

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驹支不屈于晋

原文:

会于向

(1),将执戎子驹支

(2)。

范宣子亲数诸朝(3)。

曰:

“来,姜戎氏。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4),乃祖吾离被苫盖(5),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6)。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7)。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8)。

诘朝之事(9),尔无与焉!

与,将执女。

”[1-2]

对曰: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惠公蠲其大德(10),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11),毋是翦弃。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

晋御其上,戎亢其下(12),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13),与晋踣之(14),戎何以不免?

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15),岂敢离逷(16)?

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17),而罪我诸戎。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18),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19)。

”赋《青蝇》而退(20)。

[2]

宣子辞焉(21),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22)。

译文:

晋国范宣子同各国大夫在向地会晤。

会晤时准备拘捕姜戎首领驹支。

范宣子亲自在殿上指责他,说:

“来!

姜戎氏!

从前秦国人在瓜州追逐你的祖父吾离,你祖父吾离身披白茅,头戴荆条,前来归附我们先君。

我们先君惠公仅有不多的田地,还与你们平分了,以供给食用。

现在诸侯事奉我们国君不如从前了,大概是言语泄漏了出去,主要是由于你的缘故。

明早会晤的事,你不要参加了。

参加,就拘捕你。

”驹支回答说:

“从前秦国人倚仗他们人多,对土地贪得无厌,驱逐我们戎人。

惠公表示了大恩大德,说我们戎人,是四岳的后代,不要抛弃这些人。

赐给我们南部边境的田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吼叫的地方。

我们戎人铲除了那里的荆棘,驱逐了那里的狐狸豺狼,成为先君不侵扰不背叛的臣属,直到现在没有二心。

”[3]

“从前文公与秦国讨伐郑国,秦国人偷偷与郑国订盟,并在郑国安置了戍守的人,于是就发生了肴山之战。

晋军在前面迎击,戎人在后面抵抗,秦军有来无回,实在是我们戎人使他陷入这个境地的。

譬如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拖住它的腿,与晋国人一起将它摔倒。

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

从这次战役以来,晋国的所有战役,我们戎人都是相继按时参加,前来追随执政,同肴山之战时的心意一样,岂敢背离疏远?

现在执政下面的大夫们恐怕的确有不足的地方,而使诸侯离心,却归咎我们戎人!

我们戎人的饮食衣服与华夏之族不同,货币不通,言语不同,怎能去做坏事?

不到会参加,也没有什么可烦恼的。

”[1]

于是朗诵了《青蝇》一诗,然后退出。

宣子表示道歉,并让他到会参与事务,以便成全自己平易近人的君子的声名。

秋声赋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

“异哉!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

“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

”童子曰: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

“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lǜrù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

他一听,惊道:

“奇怪啊!

”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

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我对童子说:

“这是什么声音?

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

“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

“唉,可悲啊!

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

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

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

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

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

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

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

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

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消耗他的精气。

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

(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

(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

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