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304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docx

高二化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

.##NO.##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

H+(aq)+OH-(aq)=H2O(l)△H=-57.3KJ·mol-1。

分别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H1>△H2>△H3B.△H1<△H2<△H3

C.△H1<△H2=△H3D.△H1=△H2<△H3

.##NO.##25℃、101kPa时,1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同时放出22.68kJ热量。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H=-725.8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1.6kJ·mol-1

C.2CH3OH+O2=2CO2+4H2O△H=-22.68kJ·mol-1

D.CH3OH(l)+3/2O2(g)=CO2(g)+2H2O(g)△H=-725.8kJ·mol-1

.##NO.##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金刚石)=C(石墨)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D.稀溶液中:

H+(aq)+OH-(aq)=H2O(l)Δ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NO.##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2N2O5(g)

4NO2(g)+O2(g) ΔH>0

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Ks5u

t/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000s时转化率为50%

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mol·L-1,则T1

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

.##NO.##将1molH2(g)和2molI2(g)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H2(g)+I2(g)

2HI(g) ΔH<0,并达到平衡。

HI的体积分数w(HI)随时间变化如图(Ⅱ)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w(HI)的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B.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NO.##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g)+H2O(g)

CO2(g)+H2(g)。

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O(g)+H2O(g)

CO2(g)+H2(g)的△H>0

B.在T2时,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则一定有v(正)

C.欲使D状态变为C状态,可以采取快速升温至T3的方式

D.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N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NO.##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平衡:

Br2+H2O

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CO(g)+NO2(g)

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升高温度能够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D.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NO.##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32-+H2O

HCO3-+O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B.通入CO2,溶液pH减小

C.加入NaOH固体,

减小

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酸H2A的钠盐NaHA溶液中:

c(H2A)>c(A2-),则该溶液的pH>7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2c(Na+)=c(CH3COO-)

C.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的pH会增大

D.0.2mol·L-1NH4NO3和0.l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NH4+)>c(NO3-)>c(Na+)>c(OH-)>c(H+)

.##NO.##下列比值为2∶1的是

A.pH=2与pH=1的硝酸中c(H+)之比

B.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ˉ)之比

C.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

D.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

.##NO.##下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中电子由Zn极流向Cu极,溶液中的SO42-通过盐桥移向Zn极

B.将上述装置中的Zn棒和Cu棒同时浸入CuSO4溶液,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幅度变小,且很快减弱

C.将烧杯内溶液对换,电流计指针也能发生偏转

D.将盐桥改为铜导线连接两种溶液,电流由Cu极移向Zn极

.##NO.##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2mol·L-1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2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mol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mol·L-1

.##NO.##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也增加

B.一定条件下,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C.常温下,反应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D.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

(1)=Mg

(1)+Cl2(g)的△H>0△S>0

.##NO.##下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NO.##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25/2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C.C8H18(l)+25/2O2(g)=8CO2(g)+9H2O△H=+5518kJ·mol-1

D.C8H18(l)+25/2O2(g)=8CO2(g)+9H2O(l)△H=-48.40kJ·mol-1

.##NO.##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ΔH=aKJ·mol-1,

H2(g)+1/2O2(g)=H2O(l);ΔH==bkJ·mol-1,

2H2(g)+O2(g)=2H2O(l);ΔH==c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

C.a==bD.2b==c

.##NO.##下表是3种物质的溶解度(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MgCO3的Ksp=6.82×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

c(Mg2+)=c(CO32-),且c(Mg2+)·c(CO32-)=6.82×10-6

B.将表中三种物质与水混合,加热、灼烧,最终的固体产物相同

C.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Na2CO3溶液

D.用石灰水处理含有Mg2+和HCO3-的硬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Mg2++2HCO3-+Ca2++2OH-=CaCO3↓+MgCO3↓+2H2O

.##N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一定体积醋酸溶液加水至原来体积的m倍,则pH增大m

B.250C,pH=13的Ba(OH)2溶液和pH=1的盐酸中均存在:

C250C,pH=8的NaOH溶液和pH=8的氨水中,由水电离出的c(0H_)不相等

D.在NaHCO3溶液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1分)##NO.##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c(H+)均增小

(2)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

甲____乙(填“>”、“<“或“=”)。

(3)当甲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

(4)当乙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将锌、铜片取出,再将烧杯中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1(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试确定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mol·L-1。

(5)甲中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甲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铜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则:

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L。

.(18分)##NO.##

(1)1molO2与足量氢气反应产生水蒸气放热483.6kJ,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请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2)由汽油裂解得到乙烯、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写出下列转化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丙烯→聚丙烯Ks5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N2、H2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N22mol、H21.5mol、NH32mol。

则用氮气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4)在500ml密闭容器中,将2molA和1molB混合加热到500℃,达到平衡

2A(g)+B(g)

3C(g)K=16求A转化为C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原平衡的2.1倍,则a_______c+d(填“>”、“=”或“<”)。

(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NO.##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线路如图所示:

Ⅰ.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图所示:

Ⅱ.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

物质

CaCO3

MgCO3

Ca(0H)2

Mg(OH)2

Fe(OH)3

K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1×10-12

2.64×10-39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NaOH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

c(Fe3+)=。

(2)“母液”中除了含有Na+、CO32—外,还含有等离子。

(3)有人从“绿色化学”角度设想将“母液”沿流程中虚线进行循环使用。

请你分析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并说明理由:

(4)已知:

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532.36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473.63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6分)##NO.##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2CO(g)+SO2(g)

2CO2(g)+S(l)△H

(1)已知2CO(g)+O2(g)=2CO2(g)△H1=—566kJ•mol—1

S(l)+O2(g)=SO2(g)△H2=—296kJ•mol—1

则反应热ΔH=kJ•mol-1。

(2)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a。

260℃时(填Fe2O3、NiO或Cr2O3)作催化剂反应速率最快。

Fe2O3和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价格因素,选择Fe2O3的主要优点是。

(3)科研小组在380℃、Fe2O3作催化剂时,研究了不同投料比[n(CO)∶n(SO2)]对SO2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b。

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画出n(CO)∶n(SO2)=2∶1时,SO2转化率的预期变化曲线。

(4)工业上还可用Na2SO3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

Na2SO3+SO2+H2O=2NaHSO3。

某温度下用1.0mol•L-1Na2SO3溶液吸收纯净的SO2,当溶液中c(SO32-)降至0.2mol•L-1时,吸收能力显著下降,应更换吸收剂。

①此时溶液中c(HSO3-)约为______mol•L-1;

②此时溶液pH=______。

(已知该温度下SO32—+H+

HSO3—的平衡常数K=8.0×106L•mol-1,计算时SO2、H2SO3的浓度忽略不计)

 

广东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十)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

1.C【解析】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放热越多,△H越小,因此答案选C。

2.A【解析】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

燃烧是放热反应,△H小于0,选项B不正确;选项C中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

不正确;选项D中,水的状态是气态,而不是液态,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Ks5u

3.D【解析】气态S的能量高于固态S的能量,所以气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多,选项A不正确;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放热反应,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因此石墨稳定,选项B不正确;选项C不正确,首先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热△H是小于0的,其次反应热的数值也是错误的;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选D。

4.C【解析】A、500s内N2O5分解速率=(5.00-3.52)mol·L-1/500s=2.96×10-3mol·(L·s)-1,故正确;

B、分析表中数据,得:

1000s时达平衡;

2N2O5(g)

4NO2(g)+O2(g)

C(初始)5.0000

△C2.505.001.25

C(平衡)2.505.001.25

K1=([NO2]4[O2])/[N2O5]2,代入数据,得:

K1=125

1000s时转化率=2.50/5.00=50%,故正确;

C、T1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50mol·L-1,

T2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mol·L-1,

即:

T1到T2,N2O5(g)浓度的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放热的,则T1>T2,故错误;

D、K1>K3,说明(T1到T3)K值减小,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放热的,则T1>T3,故正确

5.C【解析】达平衡所需时间:

t(Ⅰ)<t(Ⅱ),即:

反应速率Ⅰ>Ⅱ;

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

Ⅰ<Ⅱ,即:

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平衡左移;故选C

加入适当催化剂:

只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错误;

因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则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故B、D错误;

6.C【解析】由图像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物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大,故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在T2时,D状态不是平衡状态,若要达到化学平衡,则必须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B点靠近,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减小的,所以v(正)

使D状态变为C状态,若通过升高温度,则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可能不变,C不正确。

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选C。

7.C【解析】反应是否自发与焓变和熵变均有关系,AB均不正确。

由△G=△HJ-T△S可得C正确。

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8.B【解析】勒夏特列原理是指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CO(g)+NO2(g)

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平衡将不发生移动,但物质的浓度将增大,所以颜色会变深。

答案选B。

9.A【解析】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c(OH-)减小,c(H+)必然增大。

10.A【解析】NaHA溶液中:

c(H2A)>c(A2-),说明水解程度对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A正确。

B中应是2c(Na+)=c(CH3COO-)+c(CH3COOH),C中温度不变,溶液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pH不变,0.2mol·L-1NH4NO3和0.l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NH4NO3过量,溶液中含有等量的NH4NO3、NaNO3、NH3·H2O,因此c(NH4+)<c(NO3-)。

11.D【解析】pH=2与pH=1的硝酸中c(H+)分别为0.01mol·L-1和0.1mol·L-1,因此c(H+)之比为1︰10,A不正确。

Na2CO3溶液中CO32ˉ要水解,使其浓度减小,所以c(Na+)与c(CO32ˉ)之比应大于2∶1,B不正确;醋酸属于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因此若将0.2mol/L醋酸稀释到0.1mol/L,溶液中的c(H+)应大于原来的十分之一,即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应小于10︰1,C不正确;NO2溶于水的反应式为3NO2+H2O=2HNO3+NO,所以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2︰1,D正确。

答案选D

12.B【解析】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A不正确。

烧杯内溶液对换后,在正极上铜离子就不能在放电,不能形成原电池,C不正确。

将盐桥改为铜导线连接两种溶液后,溶液中的离子不能定向移动,无法形成原电池,D不正确。

答案是B。

13.A【解析】阳极:

4OH--4e-=2H2O+O2↑阴极:

Cu2++2e-=Cu2H++2e-=H2↑Ks5u

首先明确既然在阴极有氢气的析出,所以铜离子已全部放电。

由于两极气体均为1mol,故电路中有4mol电子的转移,可算出原溶液中的n(Cu2+)=1mol。

所以原溶液中有:

Cu(NO3)21mol,进而可求出KNO3为1mol;

电解可分为两段儿:

首先是硝酸铜电解,生成硝酸;第二段儿:

电解水。

最终溶液的c(H+)为4mol·L-1

14.A【解析】图中形成了锌铜原电池,做为外电源来电解Na2SO4溶液。

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故X为阳极,Y为阴极,氢离子放电,而使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X极:

4OH--4e-=2H2O+O2↑,氧化反应;

Y极:

2H++2e-=H2↑,还原反应;

15.B【解析】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由Pb生成PbSO4,正极由PbO2生成PbSO4,质量

均增加,故A正确;一定条件下,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各自

的定值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常温下,反应

不能自发进行,即:

△H-T△S>0,而△S>0(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所以:

△H>T△S>0,故C正确;MgCl2

(1)=Mg

(1)+Cl2(g)是分解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H>0,“生成气体的反应熵增加”,故D正确;

16.C【解析】根据电流方向可知a是正极,b是负极,所以c是电解池的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

d是电解池的阴极,铜离子放电,形成铜。

所以答案选C。

17.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1mol的辛烷是114g,则可列方程:

,可得x=5518kJ·mol-1,而燃烧是放热,所以是负数。

故选B。

18.D【解析】氢气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反应热为负值,而生成物状态不同,放出的热量不同,应该是等物质的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因为气态水的能量高,而反应热和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选择D。

19.B【解析】本题考查镁的化合物的性质及沉淀溶解平衡。

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c(Mg2+)不一定等于c(CO32-),但都有c(Mg2+)·c(CO32-)=6.82×10-6,A不正确;Mg2+与水发生水解,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的H+与Cl-结合生成氯化氢气体逸出,并生成Mg(OH)2沉淀,沉淀经加热生成氧化镁,Mg(OH)2加热脱水生成氧化镁,MgCO3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将表中三种物质与水混合,加热、灼烧,最终的固体产物相同,均为氧化镁,B正确。

由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溶解度小,故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NaOH,C不正确;用石灰水处理含有Mg2+和HCO3-的硬水时,Mg2+转化为更难溶的Mg(OH)2,D不正确。

20.B【解析】本题考查水溶液的离子平衡的有关知识。

醋酸是弱酸,在加水稀释过程中,继续电离,产生更多的氢离子,则pH增大小于lgm倍,A错;水的离子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无关,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就不变,250C时为

,B正确;在水中加碱抑制水的电离,pH=8的NaOH溶液和pH=8的氨水中,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