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730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

全国各地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积累

(二)(14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

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4分)

(三)(10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

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

”上笑日: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

回转,扭转。

②上:

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霁威:

息怒。

④谒告:

请假。

⑤鹞:

猛禽。

⑥臂:

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⑦固:

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二)(14分)

17.(4分)

(1)体会、领会

(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8.(3分)B

19.(3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三)(10分)

21.(4分)

(1)善于、擅长

(2)停止(3)完成、结束(4)曾经

2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2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

“何用此为?

”将欲更弃之。

元对日:

“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

“其父堕河,何预于汝?

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

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

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

”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

“我乃非人!

”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

卖。

②牟牟:

通“哞哞”,牛叫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4分)

19.A(3分)

20.BD(4分,各2分)

21.①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分,各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

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

(4分,分析2分,结论2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湖州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

(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2分)

(三)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

(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

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3分)

(二)(8分)

17(共3分,各1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值得

18.(共3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乃”“无论”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19.(共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1分;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分。

示例l:

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三)(8分)

20.(共2分)B

2l.(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金华市

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

(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⑶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3分)

选文

时间

甲文

月景

闲情

乙文

更定

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3—25题。

(6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

平底浅锅。

②贮录:

储存,收存。

③遗(wèi):

给予。

④袁府君:

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

来不及。

⑥军人:

这里指官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2分)

㈡(8分)

20.⑴考虑、想到⑵我⑶在

21.⑴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⑵冰花弥漫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雪景痴情

㈢(6分)

23.⑴吃⑵出征

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5.示例一:

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

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宁波市

(三)狼(8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四)(8分)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⑤孰:

熟。

⑥从:

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

⑴屏人论事(▲)

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

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

(三)(8分)

15.⑴回头看⑵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四)(8分)

19.⑴C⑵D(2分,每小题1分)

20.B(2分)

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衢州市

(二)(9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3)欲信大义于天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为《梁之父》武陵人捕鱼为业B、因屏人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受地于先王D、而智术浅短学而不思则罔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分)

(三)(7分)

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

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

密语曰:

“非秀才之文。

”对曰:

“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

”公曰:

“此某所为文。

兼④能暗诵否?

”客词穷,吐实曰:

“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

”惶惶欲去。

公曰:

“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

曰:

“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

”公曰:

“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

此说,想又妄耳。

”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

公曰:

“不必如此。

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

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

②某:

自称,相当于“我”。

③课:

功课,学业。

④兼:

这里可译作“也”。

⑤战灼:

哆嗦,打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非假手也

(2)客词穷(3)秀才但有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比去,问其所之。

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二)(9分)

17、

(1)器重、重视

(2)拜访、看望(3)通“伸”,伸张

18、D

19、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20、答案示例:

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三)(7分)

21、

(1)借、假借

(2)尽、完(3)只、只管

22、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23、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绍兴市

(一)(13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委而去之(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3分)

答:

        

(二)(13分)

大鼠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

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

关闭。

③逡(qūn)巡:

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

仅;止。

⑤龁(hé):

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2)适异国来贡狮猫(▲)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4)既而鼠跳掷渐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句子: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22.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3分)

A.釜底抽薪B.走为上计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E.声东击西

三.文言文阅读(26分)

(一)(13分)

15.

(1)舍弃

(2)限制(限止)(3)震慑(威慑)(4)极点

16.D

17.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18.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

(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二)(13分)

19.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0.①总是②正巧(恰逢)③都(全)④缓慢(迟缓)

21.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22.C

台州市

(二)(13分)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⑴固不可彻()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⑶何苦而不平()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

为什么?

(3分)

(三)(9分)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

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

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

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

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

传信的人。

⑥朝士:

朝廷官员。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

23.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3分)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2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

(2分)

 

(二)18.⑴通,变通⑵穷尽⑶愁⑷通“无”评分标准:

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19.你太不聪明了!

评分标准:

整体意思答对,关键词“惠”、“甚”翻译正确,得3分;“惠”、“甚”翻译错误,每词扣0.5分。

共3分。

20.D评分标准:

共3分。

21.不愚。

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评分标准:

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目光或“发展的目光”,得1分。

意近即可。

共3分。

(三)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

评分标准:

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

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

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