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4876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docx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与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

 

县经济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

这次赴外培训,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事先与*市委党校联系衔接了讲座课题和考察项目,并对参训人员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培训纪律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培训期间,除正常上课和安排考察外,还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进行分组讨论,谈体会、谈认识、话发展,撰写心得体会36篇。

由于学习内容丰富,参观考察点多面广,使参训干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肃南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市及*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市地处长三角地区,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总人口447万人。

入围中国内地城市综合竞争力十强和十大活力城市、品牌经济城市、最佳商业城市。

长三角经济圈有城市51座,其中包括1个直辖市、3个副省级城市、11个地级市、36个县级市,1308个建制镇的庞大城市群。

XX年*市gdp总量达3000亿元,财政大口径收入51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0.9亿元。

“十五”期间,累计分别完成协议注册外资和到位注册外资252.6亿美元和99亿美元,五年引进超亿美元项目48个,进出口跻身全国十强,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

按照该市“十一五”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五个中心”(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全力打造“五个名城”(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

率先实现现代化,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和谐宜人的新*。

(一)抢抓机遇,敢为人先。

*市发展起步早,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开放先行试点、靠近经济发达的大上海、外连大都市经济圈黄金地带外,更主要的在于他们认真分析和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密切关注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资本流向,尤其是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

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抓住国有银行信贷宽松的契机,大做“借钱”建设的文章,完成了民企规模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打牢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之后,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契机,大做“卖厂”改制文章,把一些前景好的乡镇企业纷纷挂靠世界和国内的大企业、大公司,使之成为世界名企的加工厂,在顺利完成企业改制的同时培育出了像红豆服饰、隆力奇化工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第三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即十六大之后,开展土地储备,大做“圈地”文章,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同时对市中心企业实施“离城进园,土地批租”,为大发展赢得了空间。

正是由于他们超前抓住了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二)发挥优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立市之本。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机制灵活、产权明晰的乡镇企业在*率先发展,曾一度创建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靠的就是其自身地理优势、信息优势、劳动力优势和资本优势,发展壮大到今天,涌现出了一批产业集团。

为促进民营经济集约化发展,他们又因势利导,通过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战略,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技术创新和综合服务功能配套的特色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园区。

(三)招商引资力度大,经济外向度高。

*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把服务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把为企业提供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最便捷、产出最高的创业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面向国内外争项目、争人才、争发展空间、争老板、争资源,使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单体规模越来越大、利用外资的领域越来越宽和外资企业对*贡献率越来越高的良好态势。

(四)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

*市解决经济发展这一深层次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

全市有各类人才36.1万,且拥有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在*的两院院士有7人,国家级专家有150人,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600人,每万人中拥有人才800人,位居江苏全省前列。

在人才建设工作中,鼓励干部职工、群众参加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广泛开展人力资源开发。

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机制,激励知识、技术创新者,带动全民知识技术素质的提高,为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市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

他们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

在工作中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和“四自精神”。

“四千”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四自”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

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

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着力构建“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了明显成效。

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

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

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上世纪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了“农转工”;90年代发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内转外”,形成了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上海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三)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

*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

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

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和局部利益,促使他们落户生根;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发布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捕捉商机;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环境,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增强产业的集中度,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了“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

(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

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

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了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

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形成了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五)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在二十多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长三角经济拓宽了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

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了“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

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构建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了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了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六)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

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

“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了“四个环境”:

一是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

二是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

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代理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

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

三是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四是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在创新管理体制上,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七)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

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

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浦东新区XX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学习培训受到的启示

这次*之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

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大。

三是产业结构层次高。

四是投资环境引力强。

五是人才储备力量足。

看*,比自己,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

我县地属西部内陆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对比较大;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县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二是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不高。

祁青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备,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手笔和魄力与外地相比相距甚远。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

招商渠道不宽,招商方式不够创新,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四是服务环境不够优化。

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

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

创新环境、创新载体以及制度建设还不能适应创新的实际需求,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比不足。

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拙,差距明显。

*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好机会,也是一次对自身反思的过程。

通过学习培训,我们从中得到“五大启示”:

启示之一:

有眼力才有魄力。

苏南这些城市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以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浪潮,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机、止步不前,必须解放思想、登高望远,善待机遇、只争朝夕,勇于创新、敢拼爱赢,才能不辱使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启示之二:

有外力才有活力。

发达地区吸纳民间资金的优势我们也是无法比拟的。

正当我们为资金投入不足而窘迫时,他们却在引资、融资方面得心应手,经济发展保持高投入、高产出的良好态势。

其主要得益于体制创新,善于借助外力,激发出经济发展内部潜力,使经济焕发活力。

特别是他们在引进外资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的方式方法上敢于大胆创新,更是令人赞赏。

对此,我们要认真借鉴,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地借助外力来激活发展的细胞。

启示之三:

有载力才有张力。

规模经济的扩张,高平台的构筑,需要强有力的承载。

长三角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手笔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各类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外资的最佳载体,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吸纳了世界500强中的跨国公司入区落户,以开发区为“龙头”,拉动外向型经济的作用十分突出。

“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

要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就应该把开发区的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以建设一批规模大、配套齐、档次高的开发区为突破口,以大开发引大资,招大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启示之四:

有引力才有实力。

*地区以营造投资环境的新理念,并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和“磁场”效应、“洼地”效应,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金的聚集。

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

学习*,就是要树立“软环境也是后劲”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

启示之五:

有智力才有潜力。

*地区之所以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究其原因,根本的在于他们在建设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造就经济发展的人才“金字塔”。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离不开人才提供的智力支持。

在科技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招才引智工作愈加紧迫,科教兴县步伐缓慢不得。

县经济贸易局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以工业突破发展为主线,深入贯彻“工业强县”战略,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工业现代化、企业集团化和环保标准化,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突出抓好“六项重点”,着力实现“六个突破”。

即围绕骨干龙头企业,着力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上实现突破;围绕工业可持续发展,着力在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围绕企业发展后劲,着力在深化改革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围绕招商引资,着力在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上实现突破;围绕商贸市场建设,着力从强化监管制度措施和提高服务水平上实现突破;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着力从规范档案管理和健全制度措施上实现突破。

围绕上述工作重点和思路,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攀升,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县共有规模工业企业26户,商贸流通企业8户。

从总体运行上看,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攀升,质量明显提高,截止目前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19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3亿元,占年计划的53.82%,同比增长70.14%;商贸流通企业实现产值6000万元,同比增长20%,上缴税金250万元,同比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8亿元,同比增长16.2%。

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在200%以上的企业2户,累计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户,过XX万元的有3户,500万以上6户,特别是汉中长江公司自去年9月试产以来,对做大我县工业经济总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截止五月底,该公司已累计生产标准1#锌7853吨,实现产值2.56亿元,销售收入1.8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641万元。

二、坚持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逐步推进产业集群化建设

骨干龙头企业,既是产值大户,也是利税大户,是推动工业突破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是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挂牌管理。

按照重点骨干企业挂牌保护相关规定,今年我县共有13户被列入重点骨干企业挂牌保护的行列,在资金、技改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和优惠,确保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扶优扶强不动摇,逐步壮大优势产业。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鼓励骨干企业上项目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搞技改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优先解决和安排扩大再生产的工业用地,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贷款实行贴息支持,逐步引导优势企业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施强强联合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域工业发展基金。

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工业企业生产发展基金,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用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和工业发展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奖励有突出成绩的企业业主和政府工作人员,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业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是不断培育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充分发挥我县在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不断培育名、优、特、新产品。

进一步扩大陕西省名牌产品“羌笛”牌压块黑木耳、“宁强雀舌”茶等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名牌优势的带动作用,搞好其他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狠抓产业项目建设,做大招商引资总量

产业项目是工业持续增长的源泉,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是我县工业突破发展必须坚持的方针。

一是从项目的论证、筛选和推介着手,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总量。

今年上半年,我县充分利用西洽会等媒介共推介和签约项目6类25个,总投资11亿元;执行招商引资项目9个,新签订合同项目4个,总投资6680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000万元。

二是落实了县级领导包抓规模企业责任制。

我县共有规模企业26户,其中被列入重点保护骨干企业13户,为了促进重点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及时解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大力推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部门负责、一套方案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责任到人,一抓到底,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是多渠道、多方位做大引资总量。

利用各种洽谈会和新闻媒体积极与沿海发达地区加强联系,坚持项目招商,着力在引进沿海大企业上找方法,积极探索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四是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对符合国家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重点产业项目,在落实领导包抓、部门负责的同时,采取县长办公会、一事一议、领办代办等多种办法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四、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改制成果。

我们按照建立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格局的构想,积极推进以职工身份置换和企业产权置换为标志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在坚持改制政策公开、资产评估公开、改制方案公开、资产处置公开、债务处理和人员安置公开的前提下,分两批完成了39户企业的平稳改制,共处置资产1.42亿元,安置各类职工1869人,新组建企业23户。

二是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

技术改造和开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延长企业寿命、增强企业活力的基础。

今年我县先后组织实施了汇友矿业公司铜选厂、球溪矿业公司矿山改造、天丰球团公司冲天炉改造同强公司铜选厂、玉泉坝金矿尾矿库5个技改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800万元;另外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引进人才等方面加大费用投入,大力推行以商招商,努力构建“产学研”联合机制。

五、以促进消费为重点,加快商品市场体系和惠农工程建设

一是认真研究消费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及时发现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亮点,稳步扩大住、行消费,合理引导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等相关消费,积极扩大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和体育运动消费。

二是建立和完善商品市场体系,重点是充分发挥城市商业功能,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搞好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农村商业网点的布局和承接,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三是认真做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建设、“东桑西移”工程等商务惠农工程基地县建设争取工作。

四是深入开展了对全县成品油、煤炭、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定点屠宰、酒类流通、鲜茧、集贸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依法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

五是认真在商贸流通领域开展了“创佳评差”、“诚信服务”、“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

在20*年“创佳评差”活动中,我县飞鹿大酒店挤身汉中地区宾馆餐饮行列30强,受到了汉中市商务局的表彰奖励。

六、强化政务服务,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发展政策和制度,加强了工业发展领导力度。

按照《宁强县委、县政府关于实现宁强突破发展的决定》、《宁强县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开放优化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规定,结合实际,我们出台了《宁强县外来客商绿色保护证实施办法》、《宁强县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宁强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机构成员,为努力实现宁强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逐步完善了工业发展激励机制。

为鼓励和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支持工业发展的规定和要求,认真考核,重点奖励,极大的鼓舞了乡镇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另外在税收方面,逐步完善了重点纳税企业的奖励政策。

三是优化了工业发展环境。

在工业发展方面,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当作“生命线”工程来抓,一抓到底,决不放松,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便利快捷服务。

七、以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认真抓好党建工作

中共宁强县委企业工委为县委派出机构,与经贸局合署办公,工委书记由局长兼任,肩负着对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承载着对党员干部进行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的职责。

一是局党支部结合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局机关干部对《公务员法》等规范干部行为的法律进行了学习,增强了全体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和工作积极性。

二是结合干部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认真开展了党员干部自我剖析和对照检查,不断总结和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极大地改进了我局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三是在党员干部之间开展了行业行风整顿,深入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委会上的讲话和中纪委关于禁止领导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