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5687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剽悍∕镖局        晕船∕酝酿             靡费∕靡丽  

B.烘焙∕蓓蕾      莅临∕罹难             舍间∕舍弃     

C.趔趄∕凛冽        屏藩∕颦蹙             呼天抢地∕抢种抢收

D.桎梏∕诰封         赓续∕粳米             曲突徙薪∕曲终人散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众所周知,胡兰成的个人品行素有争议,政治操守亦多污点,如果不因噎废食的话,他于1977年在台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话》,倒是一部彻头彻尾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力图以中国自然哲学为坐标书写的文学史。

尽管它浮光掠影、散乱无章,尽管它不乏意气用事、夸夸其谈,时而还展露些“老嬉皮士”一类的表演,但应该说它是中国文学史书写中一个卓尔不凡的个案,比之许多高头讲章显得还要有生气一些。

A.因噎废食     B.彻头彻尾       C.展露       D.个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真正的政绩不在于GDP增速多高多快,不在于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于是否带动了广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B. 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 现代生态学认为,生物体与其环境总是处于物质与能量的交流状态中,一个人的肉体存在,即其生物性的存在显然是处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大化流行”之中的。

D.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就教育方面言,英雄崇拜就包含中国人名言所谓“以身教从”的以身作则的“身教”。

        ,        ,教员和学生、教员和教员,都没有精神交契、人格感召的关系。

        ,实是中国近代教育最大危机。

一种学问的继长增进,并不是由于机械式的自然演化,        ,实非浅显。

西洋大学中,各种学术能有悠久的传统、良好的风尚,        ,所以我们认为精神与精神的交契,人格与人格的感召,        ,亦是推动并促进学术文化使之活跃而有生气的主要条件。

①是英雄崇拜的真义所在

②其有赖于负荷此门学问之人的精神感召

③假如抹煞英雄崇拜,就无异于抹煞人格教育

④老教授们人格的感化鼓励,实是最大推动的力量

⑤这一种非人格的趋势,使得学校生活枯燥苦闷,无意趣,无生命

⑥不注重身教,一切教育的学术工作,就会机械化、工场化、商业化

A.③⑤⑥①②④      B.③④⑤①⑥②      C.③⑥⑤②④①      D.⑤③①④②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也。

父终德,魏济阴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元康颇涉文史,机敏有干用。

魏正光五年,从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

天平元年,修起居注。

二年,迁司徒府记室参军,尤为府公高昂所信待。

出为瀛州开府司马,加辅国将军。

所历皆为称职,高祖闻而征焉。

稍被任使,以为相府功曹参军,内掌机密。

  高祖经纶大业,军务烦广,元康承受意旨,甚济速用。

性又柔谨,通解世事。

高祖尝怒世宗,于内亲加殴蹋,极口骂之,出以告元康。

元康谏曰:

“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言辞恳恳,至于流涕。

高祖从此为之惩忿。

时或恚挞,辄曰:

“勿使元康知之。

”其敬惮如此。

高仲密之叛,高祖知其由崔暹故也,将杀暹。

世宗匿而为之谏请。

高祖曰:

“我为舍其命,须与苦手。

”世宗乃出暹而谓元康曰:

“卿若使崔得杖,无相见也。

”暹在廷,解衣将受罚。

元康趋入,历阶而升,且言曰:

“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容忍耶?

”高祖从而宥焉。

世宗入辅京室,崔暹、崔季舒、崔昂等并被任使,张亮、张徽纂并高祖所待遇,然委任皆出元康之下。

魏尚书仆射范阳卢道虔女为右卫将军郭琼子妇,琼以死罪没官,高祖启以赐元康为妻,元康乃弃故妇李氏,识者非之。

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从高祖破周文帝于邙山,大会诸将,议进退之策。

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

元康曰:

“两雄交战,岁月已久,今得大捷,便是天授,时不可失,必须乘胜追之。

”高祖曰:

“若遇伏兵,孤何以济?

”元康曰:

“王前沙苑还军,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

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

”高祖竟不从。

及高祖疾笃,谓世宗曰:

“邙山之战,不用元康之言,方贻汝患,以此为恨,死不瞑目。

”世宗嗣事,又见任待。

属世宗将受魏禅,元康与杨愔、崔季舒并在世宗坐,将大迁除朝士,共品藻之。

世宗家苍头奴兰固成先掌厨膳,甚被宠昵。

先是,世宗杖之数十,吴人性躁,又恃旧恩,遂大忿恚,与其同事阿改谋害世宗。

阿改时事显祖,常执刀随从,云“若闻东斋叫声”,即以加刃于显祖。

是日值魏帝初建东宫,群官拜表。

事罢,显祖出东止车门,别有所之,未还而难作。

固成因进食,置刀于盘下而杀世宗。

元康以身扞蔽,被刺伤重,至夜而终,时年四十三。

赠使持节、都督冀定瀛殷沧五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追封武邑县一千户,旧封并如故,谥曰文穆。

赙物一千二百段。

大鸿胪监丧事。

凶礼所须,随由公给。

元康母李氏,元康卒后,哀感发病而终,赠广宗郡君,谥曰贞昭。

(选自《北齐书·陈元康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稍被任使                   稍:

慢慢

B.高祖知其由崔暹故也         故:

故交

C.高祖从而宥焉               宥:

原谅

D.高祖启以赐元康为妻         启:

启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②言辞恳恳,至于流涕

B.①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               ②若遇伏兵,孤何以济

C.①尤为府公高昂所信待               ②所历皆为称职 

D.①时不可失,必须乘胜追之           ②别有所之,未还而难作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B.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清论所讥

C.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D.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元康善于进言,高祖在内室对世宗殴打、怒骂之后,出来告诉了元康,结果元康恳切指出了高祖处理此事的不当之处。

B.在处理崔暹的事情上,元康更能从大处着眼直谏高祖,高祖最后听取了元康的建议并再次原谅了他的直谏。

C.在邙山打败周文帝的军队后,元康力排众议,坚持穷追敌寇主张,可惜高祖没有听从,后来也为此深感悔恨。

D.元康为人虽有瑕疵,但他能够忠于国事,忠心护主,所以在死后得到了朝廷的特殊嘉奖,并由国家出资安排葬礼,其母也得到了朝廷的恩赐。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高祖经纶大业,军务烦广,元康承受意旨,甚济速用。

②世宗乃出暹而谓元康曰:

“卿若使崔得杖,无相见也。

(2)文中直接表现陈元康“有才干”的内容有哪些?

试举两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菩萨蛮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注】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今属山东曹县)人。

此词为作者广西罢任后题别而作。

(1)此词精于炼字,上阕第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传神?

请简析。

(4分)

(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的?

具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6分)

(1)故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

(《荀子》)

(2)且夫天地之间,               ,             ,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赤壁赋》)

(3)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

(姜夔《扬州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读书须教有疑

解玺璋

    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

孟子说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

戴震是有清一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

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来的呢?

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

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啊?

老师说,南宋时的人。

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

老师说,东周时的人。

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

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无言以对。

  中国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轻信;而历朝历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养成了我们轻信的习惯。

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

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某某书有问题,你就该自己写一本试试。

这种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异化、被遮蔽的结果。

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

而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

要想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这点慧根是不能少的。

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其撰写的碑铭中,把它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说法。

戴震则指出:

“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家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

这也恰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

“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

”他还说,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

  其实,梁启超对于所读之书也是不肯轻信的。

他作《王安石(荆公)传》,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穷究其原因,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了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与《宋史》所记互相参证。

他发现,《宋史》记载的王安石变法,有许多不实之词,“重以入主出奴,谩辞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

这是因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袭之,其中多为反对党对王安石的诋毁和污蔑,“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

梁启超则“一一详辩之”,所资之参考书竟不下百种。

可见,读书不盲从,不轻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

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

戴震总结为“学有三难”,哪三难?

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这就是说,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

  戴震这么说,自是他切身所体会的。

而这些体会,“实从甘苦阅历得来”,又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事实上,要将这“三难”变成三不难,殊非易事。

历史上许多大学者或大师,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

这是因为,时至今日,书籍早已浩如烟海,其中真伪正误,则殊不知凡几,梁启超192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讲到如何鉴别伪书、伪事,前后就列举了近20条。

他还现身说法,讲到“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就举了自己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为例,他说:

“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

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

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梁氏在这本书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迹”,以致所记不敢承认为“信史”,他没有说,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们再读此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疑问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真迹”还原为真相。

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

或如朱熹所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

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盲目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或一番事业,少不了这份知性。

D. 读书要有点怀疑精神,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但读书要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E.读书中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质疑的精神更重要,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但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

13.关于“读书须教有疑”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有点怀疑的精神,对书中所言不要轻信,要多问个为什么。

B.人要在读书中,做到不被别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单靠怀疑的精神还是不够的。

C.作者以梁启超对他本人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现身说法的事为例,告诉我们读此书的时候,要有怀疑的精神。

D.读书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读书的辩证法。

14.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话并写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

请简要作答。

      (4分)

15.著名学者吴组缃的儿子吴葆刚告诉他父亲,杂志上讲竹笋虽然好吃,但主要是纤维,并没什么营养。

吴组缃立刻反驳道,熊猫只吃竹子,可是长得胖乎乎的,怎么能说这东西没营养呢。

这个事例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梦中芦苇

黄蓓佳

①小时候对于故乡的印象,仿佛别的都缺,惟独不缺的是水。

河流沟渠、池塘湖泊,遍布着大街小巷、村庄田野。

坐汽车从这个县城到那个小镇,走一路有一路的水跟着,像是扯不断的灵魂,依恋着牵挂着撕扯着我们的肉体,生怕我们跑出太久,远离故乡,迷失自己。

②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苇,芦苇是水的伴侣。

小小的河流池塘陪伴着小小的芦苇,瘦茎茎的,稀稀疏疏歪歪斜斜的,像忧愁的林黛玉。

而在我插队落户的那个江心小岛上,芦苇高大茁壮,铺天盖地,完完全全呈现出了那种雄性的勃发的力量。

一到深秋,岛上聚满了四乡八村乘船过来的乡民,他们拖家带口,在广阔的芦苇滩上安营扎寨,收割芦苇。

冬日里庄稼收割进仓,小岛上一片空旷凄凉,惟独江滩上那些高高的芦苇垛,碉堡似的矗立着,老远老远就能看见,给小岛平添了很多的威风。

③芦苇开花的时候最是好看。

初开出来的芦苇花细长柔韧,握在手中,轻轻捋过去,手心只觉冰凉滑腻,那种柔若无骨的手感,我至今没有在别的物体上体验到。

小时候年年秋天下乡“支农”,走一路我总要摸一路的芦苇花,手心张开从一穗穗芦苇花上扫过,苇花低眉顺眼从掌心这边钻进去,又从掌心那边冒出来,浅浅地笑着,好脾气地任凭我抚摸,活像天性中喜欢人的亲近。

④待到芦苇花长老,不知道是见的世面多了还是对生命感到厌倦了,总之脾气变得张扬起来,手轻轻一碰,苇花四散,纷纷扬扬飘撒在空中,杂乱无章的一片。

有时候风的拥吻也使它们极不耐烦,苇絮乘风而去,躲得老远老远,真不知道哪儿才使它们感到宁静和满足。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苇絮一片跟着一片飞扬起来,翻滚飘舞,为身不由己而哭泣而愤怒而抽咽,一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凄美场景,令人观之心碎。

⑤据说芦苇是有许多实用价值的,否则不会年年有那么多人浩浩荡荡驻进江滩割苇子去。

我这里念念不忘的倒是用芦苇花编扎成的一种鞋,老家俗名叫“毛窝”。

冬天一到,便有四乡农民一串一串挑了上街来卖。

自然极便宜,两三毛钱就可以买一双。

外婆年年都要买几双回来,自己再动手加工一番:

用棉花和绒布垫了底,旧的棉毛衫剪开,鞋口和鞋里衬上圈,粗针大线缝结实了,穿在脚上暖和无比。

老家的屋子高大阴森,窗户是老式的木格子窗,门也是老式的排板门。

晚上我坐在窗前呕心沥血写小说,头上悬一只25瓦电灯泡,风把窗纸拍得呼啦啦响,身后的毛巾转眼冻成冰帘子。

我手上戴着无指手套,脖子上裹了围巾,脚上穿“毛窝”,居然写得忘却时空,丝毫感觉不到寒冷,而且脚上真的没有生过冻疮。

如今我在保温性能良好的楼房里写作,脚上穿着电热靴,身边开一只电暖器,想到从前穿“毛窝”写小说的日子,心中感慨得想哭!

哭我现在的堕落,哭我一去不返的青春健康,哭我当年对文学的虔诚执着,也哭我去世多年的外婆,我多想再有一双她老人家针针线线缝制的“毛窝”。

⑥住在大城市,看见芦苇的机会少得不能再少。

有一次偶尔在装潢漂亮的鲜花店里发现有两三根芦苇花插着,一片片花团锦簇中,灰色调的芦苇花倒显得高贵无比,仿佛舞女群中的贵妇人。

我只觉心里有一根弦被轻轻弹响了一下,就快步走开了。

我不忍去问她的价钱,我知道没有几块钱是别想买到一支的。

这与我心中梦魂牵绕的故乡的芦苇相距甚远!

问了她的价钱好像就有亵渎她的感觉。

⑦还有一次去邮局寄信,发现柜台里的营业员们手上正传递着一双“毛窝”。

她们嬉笑着品评着不屑着,仿佛面对一只“丑小鸭”玩具。

我隔了柜台,伸长脖子呆呆地看着,忽觉脚下有了一种毛扎扎的、异常温暖异常熟悉的意念。

后来回家,我懊悔了许久,没有鼓起勇气问问她们“毛窝”是从哪儿买来的。

再想又觉得问也白问,南京难道还有卖“毛窝”的地方吗?

⑧年年的数九寒天,故乡的小岛上,无边无际的芦苇还会被人割得干干净净吗?

这时候扒开滩泥,可以挖出雪白雪白的芦根。

芦根脆嫩清甜,我们插队时用它解馋,也曾是一大乐事呢!

16. 本文题为“梦中芦苇”,首段却以“水”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作答。

(4分)

17. 文中第⑥段说“这与我心中梦魂牵绕的故乡的芦苇相距甚远”,对此你如何理解?

(5分)

18. 曾有某知名传媒中心高级编辑评价本文 :

“点滴聚合、细想有意。

”请以文中叙写“毛窝”的内容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请简要作答。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神秘的“不明病原体”

 

唐·休伯博士是我的校友,比我高了32届,年近八旬了。

他曾经是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的教授,已退休多年。

他最惊人的一个“发现”,是退休后做出的。

2006年,他声称在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生物,它不仅引起了大豆、玉米成批死亡,还能导致牲畜大批流产和人类疾病。

据他说,这种病原体只有病毒大小,但是又长得像真菌。

他唯一的证据是用电子显微镜拍下的照片,模模糊糊的一团东西,据称就是这种不明病原体。

    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

转基因作物能够产生新的病原体,这用现有的生物学知识无法解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而这种病原体能够同时感染植物、动物和人,而且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2010年有人发现辣椒轻斑驳病毒能让一些人出现发烧、腹痛等症状,认为是第一种能感染人的植物病毒,但也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公认。

所以休伯的发现如果能被证实,那是一种全新的微生物,该成果毫无疑问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即使休伯淡泊名利,既然这种病原体对农业、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如此重要,他也该尽快让学术界承认其发现,促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这种病原体的蔓延,例如严禁种植转基因作物。

    一项科研成果要获得学术界的承认,首先应该写成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如果是重大的成果,还应该争取在著名的国际期刊上发表。

然而,七、八年来,休伯只是热衷于向没有专业识别能力的媒体、公众宣布其发现,在世界各地(包括到中国)到处向非专业人士做演讲(这些活动往往由有机食品商资助,目的是为了抨击转基因作物的危害),却从不写成论文发表。

到了2011年,休伯才想到要报告政府部门,给美国农业部写了一封公开信,简略地叙述其惊人发现,说这是紧急事件,要求美国农业部不要批准转基因苜蓿的种植,美国农业部没有理他,批准了。

爱荷华州农业部官员找他要病原体样本做鉴定,却被他拒绝了。

休伯声称他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但拒绝透露成员名单,说是怕自己的合作者受到打击报复。

休伯的这种做法,连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

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的主任说:

“这根本就是荒唐的。

如果这是真的,而且你能证明它,那就是一张诺贝尔奖的单程票。

证据在哪里呢?

他在隐瞒什么呢?

  今年11月,休伯到佛罗里达州做演讲继续向公众讲他的惊人发现,最爱揭穿反转基因骗局的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凯文·佛尔塔跑去听,当场向其发难,请休伯把那种神秘病原体的样本交给他做测序,一个月后就可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佛尔塔愿承担全部费用)。

休伯拒绝了,说担心把样本交给佛尔塔会给佛尔塔人身带来危险。

佛尔塔说他不怕被灭口,休伯还是不愿意给他,要佛尔塔自己去找病原体。

佛尔塔请他提供分离该病原体的步骤,休伯也拒绝了。

佛尔塔录下了他和休伯交锋的整个过程,并发起签名要求休伯将其神秘病原体交给科学界研究,已有470多名科学家签名。

     最近崔永元等人去美国“调查转基因”,也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中国质检的科学家证实了休伯的发现,用电子显微镜在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不明病原体”,而且可能正是它导致5000万中国人不育、女童性早熟、儿童哮喘发病率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缺陷上升、自闭症剧增、肝癌增加、多种慢性病增加……有人要求他们告知这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以便了解详情,被以保护该科学家不受打击报复为由拒绝。

要求他们提供病原体样本供做鉴定,也被拒绝。

这一点他们学休伯倒是学得很像,没把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当回事,听任“不明病原体”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