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5881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42遗传的物质基础

4.2遗传的物质基础

知识梳理: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

(1)体内转化

(2)体外转化

2.实验原理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1)S型细菌:

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R型细菌:

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3.实验结论

(1)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加热杀死的有毒性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遗传因子,使无毒性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型活细菌,且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

(2)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的结构

2.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第一步

标记细菌

第二步

标记噬菌体

第三步

噬菌体侵染细菌

分析

j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留在外面

k32P标记的DNA进入到了宿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实验结论

噬菌体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DNA是遗传物质。

本实验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实验结论

该实验证明:

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四)小结

1.实验总结

2.结论总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

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

(一)DNA的分子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

DNA的主要组成元素有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3)内侧:

碱基对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排列,碱基依靠氢键连接成对:

A=T;G≡C,碱基平面间平行。

4.DNA的结构特性

(1)多样性: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排列种数:

4n(n为碱基对对数)。

(2)特异性:

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3)稳定性:

DNA中两条主链由磷酸与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等。

5.DNA的功能

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有关DNA碱基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1)A=T、G≡C。

(2)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

A+G=A+C=T+G=T+C=1/2全部碱基。

(3)两条互补单链中的(A+G)/(T+C)的比值互为倒数。

(4)互补配对的碱基在两条单链中所占的比例与整个DNA分子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二)DNA的复制

1.概念

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1)体细胞:

有丝分裂间期;

(2)有性生殖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4.条件

(1)模板: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2)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3)能量:

ATP;

(4)酶:

解旋酶、DNA连接酶等。

5.过程

(1)解旋;

(2)合成子链;两条链分别做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配对,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成子链;

(3)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6.特点

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7.原则

DNA复制的原则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边解旋边复制。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1)独特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

(1)子代DNA分子数=2n个;其中,

①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2个;

②不含有亲代链的的DNA分子数=2n-2个

(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n+1;其中,

①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m×(2n-1);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一)RNA的结构

1.RNA的组成元素

RNA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P。

2.RNA的基本单位

RNA的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

一般为单链。

4.RNA的种类

(1)信使RNA(mRNA)

信使RNA上含有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有64种,决定蛋白质的有61种(其余3种为终止密码子)。

(2)转运RNA(tRNA)

tRNA上有反密码子可以与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有特异性。

 

(3)核糖体RNA(rRNA)

参与核糖体构成,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二)基因

1.定义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位置

主要在染色体上。

3.基因、染色体、DNA、性状等的关系

基因是生物性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三)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转录

(1)概念:

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

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条件

模板:

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

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3)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4)产物:

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

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条件

模板:

mRNA;

原料:

氨基酸(20种);

能量:

ATP;

酶:

多种酶;

搬运工具:

tRNA;

装配机器:

核糖体。

(3)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产物:

多肽链。

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遗传信息

密码子

反密码子

位置

DNA上碱基排列顺序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

tRNA上与mRNA互补的3个碱基

作用

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翻译时决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以确定氨基酸在肽链上的位置

图解

4.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1)基因中碱基数:

mRNA分子中碱基数:

氨基酸数=6:

3:

1。

(2)

比较内容

基因中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的碱基数

mRNA上的碱基数

运氨基酸的tRNA数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

蛋白质中的肽链数

蛋白质中的肽键数

缩合失去的水分子数

数目

6n

3n

n

n

m

n-m

n-m

四、基因的表达及调控

(一)中心法则

(1)提出人:

克里克。

(2)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内容(用简式表示)

(3)中心法则的内容: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中心法则的发展内容:

RNA复制、逆转录、蛋白质复制等。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及实例

(1)间接控制:

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直接控制:

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实例

①间接控制:

豌豆粒型;白化病;

②直接控制: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