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5911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docx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

科学养鸡规范免疫

改革开放30年来,养鸡生产已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社会的一大产业,目前我国养鸡业逐渐形成了品种优良化、饲料全价化、饲养规模化的格局。

在现代化养殖中,做到“科学养鸡,规范免疫”。

是鸡群健康发育的前提。

是提高饲养效益的保障。

那么,什么是“科学养鸡,规范免疫”呢?

科学养鸡,是根据鸡不同阶段的生长特性,来进行饲养管理,要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营养平衡、卫生合格。

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鸡群的健康生长。

提高鸡的饲养效益。

规范免疫,注重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指在免疫时,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免疫方法正确,免疫操作到位,免疫剂量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鸡群免疫,实现鸡群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科学养鸡的具体措施,和规范免疫的确切方法都有哪些。

无论是养殖肉鸡、蛋鸡还是种鸡我们都要先从选址开始,那么,我们应该将鸡的家安置在哪里呢?

一、养鸡场选址

养鸡场的选址要符合卫生防疫要求,要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区、居住区。

尽量选用人烟稀少的荒地。

场区内空气要清新、阳光要充足、水质必须符合无公害家禽生产的要求。

鸡舍之间的距离,育雏、育成和产蛋各个场区必须有明显划分,防止交叉感染。

鸡舍的建设要力求合理。

密闭式鸡舍在入口处两侧的墙上留进风口,另一端墙上安装风机,风机和进风口的大小根据存栏鸡数的多少确定。

有窗鸡舍高度不低于2.6m,跨度为9m~12m,长度据每栋舍的容量而定。

在实际生产中,养鸡场要根据具体的饲养数量,建造符合自己生产规模的鸡舍。

二、鸡舍消毒

在进鸡前用高压水枪把墙壁、地面、鸡笼、用具等清洗干净,干燥后再用火碱、福尔马林等进行消毒,消毒后鸡舍至少要空置四周的时间。

三、饲养管理

清洗好鸡舍,我们可以选择雏鸡了。

选择雏鸡时要选择优质的、健康无病的、体格匀称的雏鸡。

按照“有膘、有毛、眼大有神、活泼好动”的标准进行选择。

肉鸡和蛋鸡的日常饲养,有很多相同之处,饲养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肉鸡和蛋鸡的生理构造和生长发育特点,满足鸡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卫生等条件的需要,为鸡的生长发育,及产蛋创造良好的环境。

肉鸡生产周期短,饲养的目的是促进肌肉的生长,蛋鸡的饲养周期时间长,饲养目的是为了提高产蛋率。

1、饮水与饲喂

首先来看饮水与饲喂,

健康鸡的饮水量与鸡的品种、日龄、饲料类型和数量、饲养方式、环境温度、水温等诸多因素有关。

肉鸡与蛋鸡在育雏时期的饮水量大致相同,一般认为,雏鸡每天每只鸡的饮水量为20~100毫升,约为采食量的2~3倍。

采用乳头饮水器,每4小时换水1次。

肉鸡和蛋鸡在7~18周龄的育成鸡阶段,每天每只鸡的饮水量为100~200毫升。

笼养的育成鸡多采用乳头式饮水器。

这种饮水方式能够确保供水新鲜、洁净,隔绝了外界的污染,防止疫病的传播。

并且用水量只及水槽用水的1/10-1/8。

产蛋期的蛋鸡,饮水量要相应增加,每天每只鸡饮水量为230~300毫升,注意不能断水,鸡群断水24小时,产蛋率会减少30%左右。

鸡的饮水,看似简单,也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我们的许多养殖户就是因为细小问题的忽略,造成各种疾病的爆发。

其实,鸡与人是一样的,饮水的量除与采食量、体重大小有关外,与气温的高低关系也很密切。

一般情况下,在高温35℃左右,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5倍。

气温在20℃左右,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2倍。

无论是雏鸡、育成鸡还是产蛋鸡饮用水都应与人的饮水标准一致,水源必须保持干净与低温,一般用自来水或深井水,

看完饮水,我们再来看看饲喂,雏鸡的喂料量,要根据日粮能量水平、料槽结构、喂料方法、鸡的大小、品种和鸡群健康状态而有差异。

肉鸡与蛋鸡在育雏时期的采食量大致相同,多数鸡场让鸡自由采食,一般雏鸡从出壳到4周龄,每日喂5次左右;5~8周时,每日喂4次左右。

每次喂的数量可以使全群鸡在同时采食情况下半小时吃完最好。

育成鸡每天大约喂4次左右,从早上6点起每隔4小时喂一次。

从育雏期到育成期,饲料是个很大的转折,从5或7周龄的第1~2天用2/3的育雏饲料和1/3的育成期饲料混合喂养。

3~4天各用1/2混合饲养。

到5~6天时,用1/3的育雏饲料和2/3的育成饲料混合喂养。

以后完全用育成饲料喂养。

产蛋鸡可在18周龄开始喂产蛋鸡料,20周龄起喂产蛋高峰期料。

这个时期应当取消限制饲喂的方法,让鸡自由采食。

在28―56日龄的肉鸡育肥阶段,要通过限制鸡的活动和增加淀粉类的饲料,来促进肌肉的丰满和脂肪积累,从而达到育肥的目的。

喂料时间要固定,不要随意改变喂料次数和喂料时间,以免突然改变造成消化不良或精神不安而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我们有些养殖户在采购饲料时,只注重价格,忽视了质量,图便宜,买些价低质次的饲料,用这些饲料喂鸡,往往达不到鸡日常所需的营养需求,严重的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虽然在饲料方面省钱了,但是疾病治疗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导致死亡,就更麻烦了。

这其中究竟那个更合适,您自己算吧!

还有些养殖户,虽说给鸡吃的都是优良的全价饲料,但是因为饲料存储过多,有些饲料陈旧、发霉了,不舍得扔,也给鸡吃了。

觉得只有这么一点,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吧。

其实不然,这一点陈旧、变质饲料也可能导致鸡发病。

科学养鸡,是一个完整的饲养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我们在细节上不重视,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在饲喂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各日龄鸡所需日粮营养的比例饲喂。

2、温度与湿度

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鸡饲养成活的关键,肉鸡、蛋鸡在育雏、育成、产蛋期间,鸡舍温度大致相同。

育雏时需要使室内温度达到34~36℃范围内,以后每周降2℃,夏天降至室温,冬天降至25~26℃就可以了。

育成期最佳生长温度是 23 ℃左右,一般控制在 15~25 ℃。

如果舍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都可能对鸡的生长或产蛋量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鸡群的动态来判定温度高低:

温度过高,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下垂;温度低时,鸡群出现扎堆;适宜的室内温度,会使整个鸡群均匀分布在鸡舍内。

环境湿度影响着鸡群正常的生长发育。

肉鸡、蛋鸡在育雏阶段,舍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70%之间,必要时可少量洒水。

相反,育成期应避免高湿,否则鸡羽毛污秽,呼吸加快,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60%之间。

产蛋鸡舍,湿度不可太低,最适宜的舍内相对湿度为60—70%,如果舍内相对湿度太低,容易造成鸡体干燥、脱水,引起产蛋量下降。

在饲养过程中降低湿度的方法有:

保持良好的通风,打开换气设备或者开窗通风;加强饮水管理,

3、光照与通风换气

除了注意温湿度外,光照和通风也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蛋鸡饲养还是肉鸡饲养,光照是至关重要的。

但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

肉鸡饲养,光照只要满足肉鸡能看到饲料、水源可以了;蛋鸡的育成阶段,适宜的光照则是蛋鸡产蛋的必要条件。

肉鸡普遍实行23小时光照。

肉鸡给予光照是为了延长采食时间,促进生长速度。

蛋鸡育雏1~3日龄,可用人工光照补充到23小时,4~14日龄缓慢降至18小时,此后每周缩短1~2小时,直至缩短到自然光照为止。

育成期间一般采用每天8~9小时的光照;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

在冬季自然光照不足时,人工补充光照,可使产蛋量增加30-40%左右。

一般光照时间为:

每天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总时数在14—16小时左右。

在保证鸡舍足够光照的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

我们的养殖户有时会有这样的误区:

就是不敢通风,特别是小日龄鸡,怕鸡感冒受凉而忽视了通风换气,造成了鸡舍内有害气体严重超标,而使鸡群感染疾病。

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良好的通风可以排出舍内水气、氨气、尘埃以及多余的热量,能够为鸡群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

但通风时要注意及时给舍内加温。

通风时要掌握方法,有害气体一般都是比空气轻,集中鸡舍的上方,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一特点而采取对流的方法进行通风换气。

也就是开两侧窗口进入新鲜空气,使有害气体从鸡舍上方通气口排出,但要避免贼风。

4、饲养密度

做到健康养鸡还应注意什么呢?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就是指每平方米地面所容纳的鸡数。

密度过大,鸡舍容易潮湿,鸡群发育不整齐。

密度过小,房舍和设备利用率低,成本高。

肉鸡和蛋鸡在育雏阶段,适宜的密度为每平方米地面容纳40~50只鸡,随着日龄增长,可适当减少只数。

在育成鸡时每平方米应该在15~16只左右。

产蛋阶段的鸡,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舍内每平方米可养8—10只左右。

5、日常消毒

在日常消毒方面,每5-6天消毒一次,在消毒剂的选用上,通常应选高效、使用方便、对人和鸡群无残留毒性的消毒剂,反复消毒时最好选用两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以防病原体产生耐药性,降低消毒效果。

但必须遵守消毒剂配合使用的原则。

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并注意要及时更换消毒药液。

饲养人员进入鸡舍必须进行消毒,更换干净的工作服。

四、规范免疫

好了,上面我们介绍了科学养鸡的日常饲养管理,那么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鸡群生病怎么办?

群体饲养最容易发生传染病,如果鸡群发生疾病,治疗会非常困难。

所以一定要从预防着手,做好疫情防治工作。

相信养殖户能够掌握一些免疫的方法,但目前许多养殖户在免疫操作,疫苗使用和接种时间上存在很多问题,操作很不规范。

往往不看说明书,总是凭自己的经验来,有的养鸡场该滴的不滴,该打针的不打,起不到局部免疫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做到规范免疫呢?

1、免疫目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份疫苗的说明书。

看这份说明书,您一定会认为那么简单有什么可看的,下面请您跟我一起来详细研究研究,看看里面究竟有哪些门道。

第一项就是【作用与用途】,这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面对不同用途、不同代次的鸡,免疫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

您看,肉鸡,免疫要达到的目标是保证存活率;蛋鸡要保证产蛋率与存活率;种鸡不仅考虑产蛋率与存活率,还要考虑给子代提供均匀有效的母源抗体。

所以鸡的用途不同,要达到的目的就不同,所选用的疫苗及免疫次数也会不同。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参照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并与本地区疫病流行的状况和饲养环境相结合,制定出适合自己鸡场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控制主要传染病的发生。

肉鸡与蛋鸡、种鸡的免疫程序在同一疾病流行区是不同的。

蛋鸡、种鸡的生产周期较长,一次免疫不足以提供长效的免疫力,因此需进行多次免疫,肉鸡,由于生产周期较短,因此免疫次数及疫苗种类比蛋鸡、种鸡少。

选择疫苗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流行程度轻的地区可用较温和的疫苗类型。

一般来说,弱毒活苗可以提供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使用途径多,用量少,成本低,很适合在常规免疫中使用;而灭活苗无毒力残留,但由于只能采取注射途径,用量大,成本较高,所以普遍用于加强免疫。

当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证的疫苗。

好像谁都明白的一点,但一定要强调一下,因为很多养殖户对价格的重视往往大于对质量的重视。

第二项,【用法与用量】这一项里面包含了好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提醒我们要注意免疫时间。

首先要确保鸡群的健康,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对疫苗产生免疫应答,母源抗体是指刚生下来的雏鸡,通过卵黄从母体,获得一定量,具有免疫力的抗体物质。

1日龄时检测母源抗体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检测出母源抗体后,就可以有目的的进行防疫了。

检测出足够强的抗体,我们以后做免疫时就可以不用或者少用疫苗,相反,如果没有检出抗体,以后做免疫时就应该有目的多使用疫苗。

最佳的首次免疫时间应该选择在母源抗体水平较低时进行。

雏鸡出壳后3天体内的新城疫抗体水平最高,以后每天下降10%左右。

可根据雏鸡母源抗体的大致消长规律和生产中积累的经验选择首次免疫时间,新城疫首次免疫时间选择在7~9日龄,二次免疫时间选择在20~25日龄。

法氏囊疫苗14日龄进行首次免疫,28日龄进行二次免疫。

第二提醒我们:

不同日龄的鸡,疫苗用量是不一样的。

一般而言,免疫时应根据疫苗说明书推荐用量使用,剂量要严格控制,不能超过限度。

第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免疫方法。

尽管免疫操作,大家看起来很简单,但在日常生产中,大多数鸡群的发病都是忽略免疫操作细节,免疫不到位引起的。

下面就将鸡群进行免疫接种的具体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介绍给大家。

鸡群的免疫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

个体免疫的优点是每只鸡都能接受足够量的疫苗,产生可靠的免疫力,其缺点是鸡易发生应激反应。

群体免疫的优点是省力、省时、对鸡群影响小,缺点是免疫效果不均,个别或少数鸡可能接种的疫苗量不够,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我们先来看看个体免疫,个体免疫有皮下或肌肉注射、点眼或滴鼻、刺种等方式。

(1)、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

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组织,疫苗被鸡体缓慢吸收,从而获得免疫的一种方法。

皮下注射时应用手捏起皮肤,使针头从捏起的皮肤处进入皮下组织,进针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应保持在30度左右,注射的方向为从头部向尾部的方向进针,避免扎伤头部引起肿胀。

肌肉注射是指将疫苗注射在肌肉中,疫苗被鸡体迅速吸收,从而获得免疫的一种方法。

肌肉注射的部位在胸肌或腿肌肌肉丰满的地方。

胸部肌肉注射进针由上至下,顺着胸骨,不能将针直下,避免刺入胸腔。

由于疫苗对局部组织有损伤,并且过多的疫苗在同一处积蓄会影响吸收效果,因此要选则不同的部位注射。

这种方法适用于刺激性小,易吸收的疫苗接种。

如马立克氏病疫苗和各种灭活苗的免疫接种。

各种日龄鸡都可以采用此方法。

(2)、点眼或滴鼻免疫

点眼或滴鼻免疫是通过将疫苗点入眼内或鼻内进而免疫的一种方法。

免疫时,先用专业稀释液或灭菌蒸馏水稀释疫苗,然后用消毒滴管或专用滴鼻滴眼瓶将疫苗滴入鼻内或眼内。

在滴鼻时左手握鸡,使一侧鼻孔朝上,右手拿药瓶,对准鼻孔滴入疫苗。

如果鼻孔不吸入时,可用右手小指将另侧鼻孔微微堵住再滴入。

点眼就是将疫苗点入眼内。

要看到每滴疫苗的确被鸡吸进眼内后才可以将鸡放开。

注意滴头与鸡体不能直接接触。

稀释好的的疫苗要保证在30分钟内用完。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城疫Ⅱ、Ⅲ、Ⅳ系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免疫接种。

常用于雏鸡的早期免疫,不仅效果好,而且还能增强局部粘膜的免疫力。

(3)、刺种免疫

刺种免疫是用特制的疫苗接种针蘸取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垂直刺种。

刺种7~10天后应观察疫苗的反应情况,正常的反应是在刺种部位有“结痂”,如没有,需再次进行接种。

刺种免疫的注意事项:

刺种时,要检查针槽内是否充满药液,只有当接种针沾满稀释疫苗剌种时才能获得有效免疫,并要防止药液蘸在羽毛上,造成剂量的不足。

这种方法适用于鸡痘免疫,脑脊髓炎疫苗的免疫接种。

各种日龄鸡都可以采用此方法。

我们在对鸡群进行个体免疫接种时,应让操作熟练的工人进行免疫接种,以确保免疫效果。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群体免疫的方法。

群体免疫包括饮水免疫和气雾免疫。

(4)、饮水免疫

饮水免疫是将疫苗充分溶解到饮水中,供鸡饮用,从而使鸡群获得免疫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不惊扰鸡群的效果。

免疫前鸡群应停水,根据季节不同停水时间也不同,夏季停水2小时左右,冬季停水4小时左右,使鸡产生饥渴感。

饮水免疫最好用深井水或不含漂白粉的水。

免疫45分钟后观察鸡群的饮水情况,饮水量不足的鸡可以给予第二次免疫。

此方法适用于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H52疫苗,新城疫Ⅱ、Ⅳ系等疫苗的接种。

多用于小日龄鸡。

(5)气雾免疫

气雾免疫是将稀释好的疫苗均匀的喷射在空气中,在鸡自然呼吸时,将疫苗吸入体内而达到免疫。

气雾免疫时较适宜的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70%。

湿度过低,喷出的雾滴会很快挥发而不起作用。

疫苗需要用灭菌蒸馏水稀释,稀释液用量为每1000只多层笼养鸡250ml,雾滴大小要适中,雏鸡:

40~60微米。

育成鸡,蛋鸡30~50微米。

在鸡头上部60~80cm左右的高度进行喷射,使鸡在雾区中吸到足够的疫苗而获得免疫。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城疫各系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免疫接种。

各种日龄鸡都可以采用此方法。

注意在群体免疫前后3天不要用消毒药冲洗食槽、饮水器,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我们的免疫操作方法就介绍完了,可是,还有些养殖朋友会说,我们是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的呀!

免疫的剂量,疫苗的选则,免疫的方法,都没错呀!

可是为什么还达不到免疫效果呢?

别急,还记得我们先前看的说明书么。

你是不是忘了说明书的最后一项【贮藏与有效期】呀,这可是养殖户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了。

往往大家不会看有效期,过了有效使用很长时间还在使用,这样当然起不到免疫的效果了。

在贮藏的过程中,您看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低温,有的则是常温。

您是否按照上面的要求贮藏疫苗了呢?

最后,我们有一点必须强调,千万不要乱扔疫苗瓶和剩余疫苗。

防止残毒扩散,成为新的传染源。

想要做到科学养鸡,规范免疫,不单单要掌握规范的免疫方法,还应该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做到全进全出,发现疾病要隔离饲养。

重视鸡场的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加强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做好记录,做好抗体监测等。

我们要始终坚持“防疫第一,防重于治”的原则。

并结合实施综合防疫措施。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疫病防治系统,完善日常饲养管理。

这样才能保证鸡群健康地生长发育。

观众朋友们,本期节目,我们看到了无论是蛋鸡还是肉鸡的饲养,都可以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规范的免疫方法。

来提高饲养的效率。

我们要坚持健康、科学的养鸡方法。

因为只有健康的鸡群才会给您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