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63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调研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方案

(试行)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1.1学校定位

1.2领导作用

1.3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2.2教育教学水平

2.3教师培养培训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本设施

3.2经费投入

4.专业与课程建设

4.1专业

4.2课程与教学

4.3实践教学

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5.2质量保障

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6.1学风建设

6.2课外活动

6.3指导与服务

7.教学效果

7.1思想道德教育

7.2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7.3体育美育

7.4校内外评价

7.5就业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标准

(评建办注:

表中的蓝字是根据教育部《民办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所作的相应修改)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基本要求

备注

办学

思路与领导作用

1.1

学校

定位

●学校定位与规划[注1]

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与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相结合;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执行有保障,有效果;

注重办学特色培育。

[注1]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1.2

领导

作用

●领导能力

 

●教学中心地位

 

●领导体制与决策机制

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保障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落实情况较好;

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情况好,师生基本满意。

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会机构健全,并有效发挥了各自职能;建立了学校发展决策咨询机构和学校干部及师生民主管理监督、建言献策的机制。

1.3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思路

●产学研合作教育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发展需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基本要求

备注

2.1

数量

与结构

●生师比

 

●队伍结构

[注3]

 

全校生师比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2];

各专业的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自有专任教师数量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50%,兼职教师来源、学科、专业、结构及专业能力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40%;

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达到90%以上[注4];

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注2]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限制招生规定。

自有专任教师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指全职在学校工作,与学校签有劳动合同的专职人员;二是指人事关系在原单位,但与原单位无任何工作关系,与本校签订长期聘用协议的教师。

与学校签有聘用协议,但不在学校全职工作的教师属外聘教师。

专任教师计算方法:

自有教师、能达到学校专任教师年工作量且聘期连续二年(含)以上的外聘教师按1:

1计入,聘期一年至二年的外聘教师按50%计入,聘期不足一年的不计入专任教师数。

全日制在校的自考助学生按1:

1计入学生数。

[注3]分析师资结构中的师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注4]符合岗位任职资格是指:

主讲教师中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2.2

教育

教学

水平

●师德水平

 

●教学水平

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

2.3

教师

培养

培训

●教师培养培训

有计划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初见成效;

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效果较好;

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基本要求

备注

3.1

教学

基本

设施

●校舍

 

●实验室、实习场所

 

●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

 

●运动场所及设施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5];

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它相关校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率较高。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6];

实验室、实习场所的配置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较高。

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7]。

图书资料(含电子类图书)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

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注5][注6][注7]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限制招生规定。

3.2

经费

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注9]占学费收入的比例≧12%,且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000元人民币。

[注9]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

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

取会计决算数。

 

课程

 

4.1

专业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新办专业

 

●培养方案

 

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条件和合理的建设规划,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专业结构总体合理;注重特色专业的培育。

新办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教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有保证。

培养方案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文社会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15%,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5%,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4.2

课程

与教学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

教学内容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建设、评估制度;

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明显;

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考核方式科学、多样。

4.3

实践

教学

●实验教学

 

●实习实训

 

●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

 

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

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室;

实验指导人员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能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

时间和经费有保证;

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较好。

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

有50%以上毕业设计(论文)[注10]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设计(论文)质量合格。

 

[注10]包括不同科类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

5.1

管理

队伍

[注11]

●结构与素质

结构较为合理,队伍基本稳定,服务意识较强;

注重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

[注11]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5.2

质量

保障

●管理制度

●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

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制定了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实施办法,执行较严格。

初步建立了内部质量监控及评价制度,运行有效。

6.1

学风

建设

●政策与措施

●学习氛围

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考纪良好。

6.2

课外

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文体活动

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具体措施;学生参与面较广。

学生课外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6.3

指导

与服务

●组织保障

 

●学生服务

 

按国家规定配备了学生工作队伍,设置了相关机构;

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形成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机制,参与指导学生的教师数量较多,效果较好。

开展了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学生基本满意;

有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制度。

7.1

思想

道德

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志愿者活动,表现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7.2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7.3

体育

美育

●体育

●美育

《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学生身心健康。

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7.4

校内外评价

●校内评价

●社会评价

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得到社会认可。

7.5

就业

●就业

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70%,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评建办注:

蓝字部分是徐校长最近带回的修改意见)

1.本方案中,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观测点40个。

2.评估结论

专家组评估结论经统计汇总专家个人投票结果后得出,分为合格、暂缓通过和不合格三种,标准为:

合格:

专家所投总票数中,通过的票数大于等于三分之二;

不合格:

专家所投总票数中,不通过的票数超过二分之一;

其他情况均认定为暂缓通过。

3.专家投票依据

专家个人投票结果,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专家不得投弃权票。

个人投票时掌握的标准为:

通过:

18个及以上二级指标达到基本要求;

暂缓通过:

4个二级指标达不到基本要求;

不通过:

5个及以上二级指标达不到基本要求。

4.结论处理:

评估合格的学校,须根据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进行针对性整改,整改方案两个月之内报送评估中心,整改报告一年后报评估中心。

我部组织人员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随机回访。

暂缓通过的学校,要全面进行整改,期限原则上为两年,两年后我部派专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并给出结论建议。

评估不合格的学校,整改期一般为两年,同时将采取暂停备案新专业、暂缓安排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不受理申报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奖等必要的限制措施。

学校要全面加强建设和整改,两年后重新接受评估中心组织的全面评估。

重新评估仍然未获通过的院校,教育部将采取停止招生等限制措施。

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方案(试行)》民办高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

一、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

基本要求为:

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与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相结合;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执行有保障,有效果;

注重办学特色培育。

1.2领导作用

增加一个观测点

●领导体制与决策机制

基本要求为:

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会机构健全,并有效发挥了各自职能;建立了学校发展决策咨询机构和学校干部及师生民主管理监督、建言献策的机制。

1.3人才培养模式

观测点“人才培养思路”基本要求为: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发展需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二、教师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观测点“生师比”基本要求中增加:

自有专任教师数量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50%,兼职教师来源、学科、专业、结构及专业能力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增加备注3:

自有专任教师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指全职在学校工作,与学校签有劳动合同的专职人员;二是指人事关系在原单位,但与原单位无任何工作关系,与本校签订长期聘用协议的教师。

与学校签有聘用协议,但不在学校全职工作的教师属外聘教师。

专任教师计算方法:

自有教师、能达到学校专任教师年工作量且聘期连续二年(含)以上的外聘教师按1:

1计入,聘期一年至二年的外聘教师按50%计入,聘期不足一年的不计入专任教师数。

全日制在校的自考助学生按1:

1计入学生数。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3.2经费投入

观测点“教学经费投入”的基本要求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注9]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2%”改为: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注9]占学费收入的比例≧12%。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4.1专业

观测点“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基本要求为:

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条件和合理的建设规划,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专业结构总体合理;注重特色专业的培育。

观测点“培养方案”基本要求为:

培养方案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15%,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5%,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五、教学效果

7.4校内外评价

观测点“社会评价”基本要求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得到社会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