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64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docx

中西医妇产科考题

7

简答题

1简述妊娠高血压终止妊娠的指征。

1,子痫前期患者经治疗24~48小时仍无明显好转者;2,子痫前期患者孕周已超过34周;3、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4、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尚未成熟者,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5.子痫控制后2小时可考虑终于妊娠。

2简述慢性盆腔炎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剂。

辩证分型治疗方剂

湿热雍阻银角丸

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气虚血瘀理中汤

3简述无排卵性功血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剂。

血热:

辩证分型治疗方剂

虚热保阴煎合生脉散加味

实热清热固经汤加减

肾虚:

辩证分型治疗方剂

偏肾阳虚右归丸加味

偏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脾虚:

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加味。

血瘀:

四物汤合失笑散。

4简述功血的西医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周期,无排卵型功血促进排卵,排卵型功血促进黄体功能的恢复。

青春期及生育期无排卵型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患者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5闭经常见的原因按病变部位区分主要有哪几种?

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

名词解释:

1、HPO轴2、产褥期3、崩漏4、继发性闭经5、绝经

6、妊娠滋养细胞疾病7、子宫内膜异位症

8、继发性不孕症9、软产道10、子宫复旧

1.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成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2.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成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3.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4.继发性闭经指以往曾已建立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持续时间相当于既往3个月经周期以上的总时间或月经停止6个月者。

5.绝经指月经停止12个月,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它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

6.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膜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后三种又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7.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粘膜以外的部位时引起的疾病。

8.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两年未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

9.软产道是指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10.妊娠子宫从胎盘娩出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8

1简述原发性痛经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剂。

辨证分型治疗方剂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

湿热瘀阻清热调血汤

气虚血瘀八珍益母汤

肝肾亏虚调肝汤

2简述PCOS的西医药物治疗原则。

降低LH水平;降低血雄激素水平;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诱发排卵。

3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剂。

辨证分型治疗方剂

肾阴虚左归饮

肾阳虚右归饮

肾阴阳两虚二仙汤合二至丸

4简述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

(1)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2)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

(3)体积大或引起膀胱、直肠等压迫症状;

(4)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

(5)疑有内瘤变

5简述不孕症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剂。

辩证分型治疗方剂

肾虚:

肾气虚毓麟珠肾阳虚温胞饮肾阴虚养精种玉汤肝郁开郁种玉汤瘀血阻滞少腹逐瘀汤

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6简述临产的诊断。

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左右,同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用镇静剂不能抑制宫缩。

1、恶露2、生理性缩复环3、病理性缩复环4、流产5、先兆流产

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前置胎盘8、胎盘早剥9、胎儿窘迫

10、寿胎丸

名解:

1.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2.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被牵拉越来越薄。

因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二者之间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

正常情况下此环不易自腹部见到。

3.多发生于临产后先兆子宫破裂时,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加强,子宫体部肌肉收缩导致子宫上段增厚、变短,而下段肌肉逐渐变薄、变长,则子宫体部和子宫下段之间形成明显的环行凹陷,成为病理性缩复环,可达脐平。

4.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5,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尚未流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者。

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变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

7.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位,成为前置胎盘。

8.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成为胎盘早剥。

9.胎儿在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成为胎儿窘迫。

可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孕期。

10.寿胎丸: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功用:

补肾,安胎,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

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

四药相配,共奏补肾安胎之功。

简答题:

为什么说“经水出诸肾”?

简述产程分期及临床表现。

简述难免流产的处理原则。

简述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指征。

简述异位妊娠手术治疗指征。

1.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肾所藏的精气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之精,为生殖发育之源。

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相互资生,为胞宫的行径,胎孕提供物质基础。

胞宫具有排泄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与肾主生殖的功能相一致。

女子从童幼开始,肾气逐渐生长,到了二七之年,神启旺盛,促使天癸成熟,是胞宫具有经、孕、产、育的生理功能。

2.产程分期: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临床表现:

第一产程:

规律宫缩:

宫缩出现时间较短且弱,间歇期长。

随着产程进展,持续时间渐长,且强度不断增加,间歇期缩短。

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可达1分钟或1分钟以上,间歇期仅1-2分钟或稍长。

宫口扩张:

通过肛捡或阴道检查,可以扩张宫口扩张程度,由于宫缩及缩复作用,子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展平,宫口逐渐扩张,宫口扩张于潜伏期较慢,进入活动期后速度加快,当宫口开全时,宫口边缘消失,子宫下段及阴道形成宽阔的宫腔。

胎头下降:

定时肛捡,胎头下降的程度以胎儿颅底最低点与骨盆坐骨棘平面的关系为指标,随产程的进展,先露部也随之下降,一般在宫口开大4-5cm时,胎头应近坐骨棘水平。

胎膜破裂:

胎先露下降,将羊水阻断为前后两部分,随产程进展,宫缩不断加强,子宫羊膜腔内压力增高,当羊膜腔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破膜,破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

第二产程:

宫口开全后,胎膜多以自然破裂,若未破膜者影响胎头下降,给予人工破膜。

宫缩较第一产程加强,持续1分钟以上,间歇期仅1-2分钟。

当胎头降至骨盆出口压迫骨盆底组织时,产妇有排便感,不自主的向下屏气。

随产程进展,会阴渐膨隆或变薄,肛门括约肌松弛。

于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胎头披露。

直至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缩回,称胎头着冠。

此后会阴极度扩展,产程继续进行,胎头枕骨于耻骨弓下露出,出现仰伸动作,额、鼻、口、颈部相继娩出,胎头娩出。

胎头娩出后接着出现复位和外旋转,此时胎肩到达阴道口外,随之前肩,后肩相继娩出,胎体也很快娩出,后羊水跟着涌出。

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子宫迅速收缩,宫底降至脐平,宫缩暂停几分钟后又重出现。

由于子宫腔容积突然明显缩小,胎盘不能相应缩小而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致剥离,剥离而有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

随着子宫的继续收缩,剥离面不断增加,最终胎盘完全从子宫壁剥离而排出。

3.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使胚胎,胎盘组织完全排出。

原则上在输液(输血)情况下进行清宫,术中适当应用缩宫素。

早期妊娠时应行负压吸宫术,对妊娠物进行认真检查,并送病理检查。

失血多时,应输血。

并给缩宫素10u,肌注。

晚期流产时可吸宫或刮宫,若因子宫较大,吸宫或刮宫有困难者,可用缩宫素5-1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入,以促使胎儿和胎盘组织排出。

当胎儿及胎盘排除后需检查是否完整,必要时行刮宫以清除宫内残留妊娠物。

4.一般早期未破裂型,血HCG小于2000u/l;无明显内出血;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无胎心搏动;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

5.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者;诊断不明确者;血HCG值高或附件包块大者;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禁忌症者;随诊不可靠者。

病例宫血

1.可疑黄体功能不全,应选择诊刮的时间是()

A.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B.月经来潮后12小时c.月经来潮后24小时

D.行经第2天E.行经第5天

2.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合并重度贫血,应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黄体酮药物性刮宫B.大剂量雄激素C.大剂量雌激素

D.小剂量雌激素E.催产素加止血敏

3.下列关于无排卵型功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B.基础体温单相型C.周期短,规律,经量多少不定

D.药物治疗是功血的一线治疗E.月经前刮宫,内膜为增生期

4.下述各项,不属无排卵型功血的特点是()

A.多见于青春期与围绝经期B.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功能失调c.血雌激素水平正常

D.子宫内膜呈早泌期改变E.无排卵型最常见的,约占功血的85%

5.下述各项,不属排卵型月经过多临床表现的是()

A.月经周期正常B.盆腔检查正常c.基础体温双相

D.经期内膜既有增生期又有分泌期E.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提示雌激素偏高

6.下述各项,不属排卵期出血特点的是()

A.月经中期出血B.出血量少c.基础体温双相

D.出血常发生在体温开始上升时E.多发生在青春期

7.下列各项,属错误治疗的是()

A.黄体功能不全——孕激素替代疗法

B.围绝经期功血调整月经周期——孕、雄激素合并疗法

C.围绝经期功血止血——大剂量雌激素

D.青春期功血促排卵——小剂量雌激素周期疗法

E.青春期功血调整月经周期——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8.崩漏的治疗原则是()

A.固气摄血,调理冲任B.求因治本,正本清源C.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D.益肾固冲,止血调经E.辨证论治,止血为先

 

9.患者,39岁,G3P1,自然流产后出现月经不规律,8~10/26+天,基础体温双相,月经第5天刮宫内膜活检可见部分分泌期子宫内膜,应诊断为

A.无排卵型功血

B.黄体功能不全

C.子宫内膜脱落不全

D.正常月经

E.不全流产

10.简述崩漏的中医治疗原则

11.简述功血的西医治疗原则

12.病理分析

某女,46岁,G3/P1,LMP:

2005-3-6,就诊日期:

2005-5-20。

主诉:

月经淋漓不净20余天。

既往月经基本正常,近半年周期缩短,未治疗。

本次出血20余天不止。

用止血敏、乌鸡白凤丸等无效。

辅助检查:

性激素六项:

正常;尿hcg(-);血常规:

正常;

盆腔B超发现内膜厚1.2cm,子宫肌瘤2.0cm×2.3cm,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诊刮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问题:

1.诊断?

出血原因的鉴别诊断?

2.止血的处理:

是否需要首选刮宫?

3.止血后如何处理?

4.测定性激素六项在本案中的诊断价值何在?

单选:

ACCDD,ECCC

简答:

10: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分步进行治疗。

11:

止血,调整周期,无排卵型功血促进排卵,排卵型功血促进黄体功能的恢复。

青春期及生育期无排卵型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患者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12:

1):

绝经过渡性功血鉴别诊断:

妊娠相关问题:

本次出血有停经史。

器质性病因:

本例盆腔检查和盆腔B超未发现出血的器质性病因,子宫肌瘤2.0cm×2.3cm若不是生长在黏膜下,一般不会引起不规则出血。

血液病:

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排除血液病。

2):

本例的病史、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疾病证据或疑问。

盆腔B超未提示这个小子宫肌瘤与宫腔有关,因此不一定是出血的原因,也不支持用刮宫来解决。

子宫内膜厚1.2cm,没有异常回声,也不是刮宫的指征。

3):

周期性孕激素撤退法:

每次月经的第15天开始用安宫黄体酮,6mg/日×10-12天,停药后有规律的撤退出血。

若用孕激素后无撤退出血,表明体内的雌激素低下已不足以刺激子宫内膜生长,患者可能已进入绝经期。

服避孕药:

适用于无高血压和不吸烟的绝经过渡期功血妇女,既可调经又能避孕。

左旋18甲宫内环:

对过渡期功血患者还可放置左旋18甲宫内环,既可避孕又可止血。

其它药物:

中药、米非司酮等,是一些经验治疗方法,对部分患者有效。

子宫内膜切除术:

无生育要求的过渡期功血久治不愈,继发贫血难以纠正且不希望或不宜切除子宫者适用。

在宫腔镜下用电切、热球、微波、冷冻等技术。

术后多数可闭经,也有复发病例。

子宫切除术:

无生育要求的过渡期功血久治不愈,继发贫血难以纠正;或诊刮病理已出现不典型增生,可考虑子宫切除。

4):

性激素的测定主要用于闭经的诊断,当E2低下时,进行FSH、LH、PRL的测定是为对闭经的原因做出诊断,是卵巢性(FSH、LH升高)的还是下丘脑-垂体性的(FSH、LH正常或低下),或是有高泌乳素血症(PRL升高),以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

若临床有高雄激素表现可测定T。

不是任何患者都需要测定性激素六项。

本例为过渡期功血,且盆腔B超发现内膜厚1.2cm,没有任何雌激素低下的依据,所以,性激素六项的测定对本例的诊断没有任何意义。

病例分析闭经

某女,34岁,已婚。

2013年10月4日初诊。

主诉:

月经稀发3年,停经10

个月。

现病史: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一月一行,量色正常。

自2010年无明显诱因月经稀发,三五个月一行,量较前逐渐减少,无痛经。

常需注射黄体酮来潮,近半年出现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Lmp:

2013年年初,量少色暗,3天净。

Pmp:

2012年8月份,量少,4天净。

妇科B超:

子宫大小:

3×3.5×4.5cm,内膜厚0.8cm,余无异常。

要求:

1.可能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辨证?

(10分)

2.需要完善的检查?

(40分)

3.如何进行中西医治疗?

(50分)

1.西医诊断:

继发性闭经。

中医诊断:

血枯。

辩证:

阴虚血燥型。

2.

(1)由题知,服用孕激素有出血,且B超检查子宫无异常,则排除子宫型闭经,接下来需要查FSH,LH,FSH>40U/L,则诊断为卵巢衰竭;LH/FSH大于等于3,则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FSH,LH均正常或均低时,则查CT,MRI,如果结果为阳性,则诊断为垂体肿瘤或颅咽管痛;若为阴性,则在做垂体兴奋实验。

垂体兴奋试验结果若LH不增高,则为垂体性闭经;若LH增高,则为下丘脑性闭经。

(2)查血PRL,若正常则检查FSH,LH,同上面步骤。

若显著升高,则一次性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若轻度升高,则在做CT,MRI,结果若为阳性,则诊断为垂体催乳激素肿瘤或空蝶鞍或颅咽管肿瘤;若为阴性,则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

(3)体格检查:

体型,身高,体重,皮肤颜色,毛发分布,乳房发育,有无泌乳及先天畸形等。

3.中医治疗:

加减一阴煎。

方药组成为:

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知母,地骨皮,炙甘草。

西医治疗:

(1)若为卵巢性闭经:

用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①己烯雌酚0.5mg或倍美力0.625mg/d,月经来潮第五天开始,1/d,持续21~25d,停药前1周加用孕激素黄体酮10mg,肌注,1/d,或安宫黄体酮2mg,3/d,连用5~7d,同时停药,月经后重复。

每年重复8~10个周期。

②雌激素周期治疗:

用于卵巢早衰、子宫已切除者,己烯雌酚0.5mg或倍美力0.625mg,利维爱2.5mg,1/d,每月用药20d,停药10d。

③卵巢不敏感综合征,需行卵巢活检确诊,确诊后用雌、孕激素补充治疗。

(2)若为垂体和下丘脑肿瘤,则采取手术和放射治疗。

患多囊卵巢病导致的垂体性闭经患者可行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

垂体巨腺瘤有颅内高压和视交叉压迫症状者,应及时经蝶鞍显微手术切除这教之过去的开颅手术效果良好且更安全。

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

手术前后配伍溴隐亭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有生育要求者可给予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受孕。

(3)垂体性闭经激素治疗:

卵巢类固醇:

(1)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顺序周期疗法:

己烯雌酚每天0.5~1.0mg共20天,在服药最后5天时加用黄体酮每天10mg肌肉注射,共5天,停药后3天左右有撤药性出血。

第二次于月经第5~7天开始服药,连续3次为一疗程。

此法用药剂量会抑制垂体功能,故不宜长期应用,治疗目的是加强子宫内膜对卵巢性激素的反应性,以及希望在停药后的回跳作用使垂体功能恢复正常。

(2)雌激素:

己烯雌酚0.25mg,每晚一次,共20天,于月经来潮后6天开始第二周期服药,可连用3~6个周期,少量雌激素有促进脑垂体功能的作用,它能增强垂体对下丘脑LRH的敏感性,加速垂体促性腺激素功能的恢复。

(3)口服避孕药(合成激素及孕激素合并疗法):

于月经第5天开始每月服22天共3~6个月。

其作用原理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顺序周期疗法。

垂体促性腺激素疗法:

适用于垂体促性腺功能不足的闭经,首先用促使卵泡生长发育的制剂(从绝经期妇女小便提纯的卵泡成熟激素HMG)剂量大约每天75~1501U7~10天,每天取阴道涂片和宫颈粘液要求达到接近卵泡成熟水平或测24小时尿内雌激素含量为50μg时即停药。

如10天无反应则应停止治疗,有反应者则在第考,试大收集整理15天开始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天或隔天肌肉注射1,000IU,总剂量为3,000~5,000IU.3、氯米芬(氯芪酚胺)每天50mg于月经第5天开始,连续5天,若无效者可增加到每天100mg,每月总量不宜超过500mg.可在停药后5~10天加用HCG,1,000IU肌注,每天或隔日1次,总共3~5次。

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全垂体功能衰退引起的多腺体功能减退者。

(4)若为下丘脑性闭经:

LRH适用于下丘脑型闭经,有中期冲击法和持续刺激法,中期冲击法适用于卵泡能够达到较为成熟的病例,剂量100μg每天2次,共1~2天,于月经第12~14天肌肉注射。

持续刺激法则用于卵泡发育差的病例,剂量50~100μg每隔天1次,共5~6次,于月经第3~5天开始肌肉注射,随后加用100μg每天2次的冲击法1天。

氯米芬:

常用于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和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某些下丘脑性闭经。

先用孕激素撤退出血,于出血第5天始口服氯米芬50~100mg/d,连服5天。

测基础体温以观察排卵。

因其价格便宜、用法简便,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种。

尿促性素(HMG):

几乎可用于所有下丘脑性闭经。

LHRH:

此种方法仅适用于下丘脑GnRH分泌异常而垂体与卵巢有正常反应的闭经患者。

给药必须模拟生理性的GnRH脉冲分泌释放形式,断续地脉冲式静脉或皮下、肌内给药,亦有经鼻黏膜、肛门或阴道途径给药,以静脉给药最理想。

每90min注入5~20ug,给药期间监测排卵。

(5)若为高泌乳素血症,用溴隐亭。

(6)若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首选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起始量25-50ug/d,每2-3周增加12.5ug/d,直到达到最佳疗效,长期替代治疗维持量一般为50-200ug/d,每次晨间服药1次。

干甲状腺片,口服后吸收缓慢,生物效应不稳定,起始量10-20mg/d,每周增加10-20mg,维持量60-180mg/d。

(7)若为多囊卵巢综合症:

孕激素后半周疗法,若不管用,则用雌孕激素合成治疗,用口服避孕药。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增加运动以减轻体重,纠正由肥胖而加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氯米芬与绒促性素(HCG)合用:

停用氯米芬后第7天加用绒促性素(HCG)2000~5000U肌注。

糖皮质激素与氯米芬合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基于它可抑制来自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过多雄激素。

通常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

泼尼松每天用量为7.5~10mg,2个月内有效率35.7%,闭经无排卵者的卵巢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用氯米芬诱发排卵无效时,可在治疗周期中同时加服地塞米松0.5mg,每晚服2.0mg,共10天。

 

分析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的配伍特点,包括方药组成、功效主治及方解。

血府逐瘀汤:

方药组成:

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配伍特点:

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方解:

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

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

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少腹逐瘀汤:

方药组成:

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功效: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

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

配伍特点:

以温经散寒止痛配伍活血祛瘀药,针对少腹瘀血腹痛的病机。

方解:

本方所治证属小腹寒滞瘀积,或妇女冲任虚寒,瘀凝内阻,血不归经所致。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散瘀,养血调经;小茴、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

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

膈下逐瘀汤:

方药组成:

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