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6485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docx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

一、茄科蔬菜操作规程 

二、葫芦科蔬菜操作规程

三、豆科蔬菜操作规程

四、百合科蔬菜操作规程

五、十字花科蔬菜操作规程

六、伞行科蔬菜操作规程 

七、堆肥的方法 

八、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九、清洁卫生制度 

十、运输工具清洁制度

十一、有机作物贮藏规定

十二、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清扫规程

十三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规定

 

一、茄科蔬菜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合番茄、茄子、辣椒、红尖椒、青尖椒、圣女果、青椒、辣椒叶、彩椒、朝天椒等蔬菜)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选茬 

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习水天气。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

1.2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土壤PH6.5―7.5的地块。

1.3避免重、迎茬。

1.4前作以有机葱蒜类、豆瓜类、甘蓝类蔬菜为好。

2选择品种 

2.1按本地区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应选用优质、丰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有机农业提倡使用有机种子,因此我们以购买有机种子为宗旨,如果市场上没有,我们选择常规种子,但在本基地进行育苗。

3整地施肥

3.1整地 

3.1.1整地要求:

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5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耕翻20~25cm;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

3.1.2整地时间:

能伏、秋翻的地块则伏、秋翻;早春整地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3.1.3施足底肥:

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本基地使用符合有机标准的沤制农家肥,每亩在翻地前撒施充分腐熟农肥8―12立方米,还可施入生物菌肥。

4种植要求:

4.1育苗:

茄科类蔬菜适宜在温室大棚内栽培。

地温稳定通过7℃~8℃时进行播种。

过早播种时,地温低,种子在土壤滞留时间长,可诱发幼苗罹病。

在保证熟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晚播。

适当晚播,幼苗出土快,不易感染病害,植株健壮;冬季育苗龄为70―80天 

4.2定植地温在10℃以上、气温达到20一25℃可开始定植,畦宽可设80―100厘米,株距45―55厘米,行距约60厘米,每亩栽苗2200株左右;定植前盖地膜可有保水、保温和防草的作用。

5田间管理:

5.1生长调控:

开花前控制肥水、坐果后保持土壤湿润,大量开花坐果期需肥水最多,要注意供给肥水。

一般定植后15―20天开花坐果,花后45―50天成熟(成熟期与温度施肥关系密切)。

5.2温度湿度调控:

坐果后最低温度15℃,最适温度为20一25℃,最高30℃。

 

6病虫害防治:

6.1温汤浸种:

种子用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十分钟后,搅拌降温到常温再浸泡适当的时间。

6.2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在生产期间做好各阶段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

a、合理安排轮作,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b、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利用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杀虫灯、性诱剂杀成虫。

C、利用天敌,生物药剂等,例如有白僵菌、绿僵菌、BT等微生物杀虫剂;注意灰霉病、青枯病和灰霉病的发生。

7收获以及质量要求:

7.1选择晴好天气采摘,防止泥水污染茄果,并且有利于采摘后的伤口愈合;

7.2轻拿轻放,用专用的篮筐盛放采摘的茄果,并注意垫草或软布避免互相磕碰损伤; 

7.3单品种收脱、单品种运输、堆放贮存,有标牌,不混杂;

8、其它要求:

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要接受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对生产操作全过程进行记录,建立生产技术实施档案,全面记载,保存备查。

二、葫芦科蔬菜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合黄瓜、冬瓜、南瓜、苦瓜、西葫芦、迷你黄瓜、地瓜、西瓜等蔬菜)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选茬

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

1.2葫芦科蔬菜根系较浅,根群吸收力较弱,栽培宜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能排能灌地块,土壤PH值在5.5-7.2的地块。

1.3避免重、迎茬。

1.4前作以有机葱蒜类、豆瓜类、甘蓝类蔬菜为好。

一般不选择有机番茄、茄子等茄果类为前茬。

2选择品种 

2.1按本地区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应选用优质、丰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有机农业提倡使用有机种子,因此我们以购买有机种子为宗旨,如果市场上没有,我们选择常规种子,但在本基地进行育苗。

3整地施肥 

3.1整地3.1.1整地要求:

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5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耕翻20~25cm;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

 

3.1.2整地时间:

能伏、秋翻的地块则伏、秋翻;早春整地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3.1.3施足底肥:

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本基地使用符合有机标准的沤制肥,每亩在翻地前撒施充分腐熟农肥5000千克。

4种植要求:

4.1育苗:

茄科蔬菜适宜在温室大棚内栽培。

地温稳定通过10℃时进行播种。

过早播种时,地温低,种子在土壤滞留时间长,可诱发幼苗罹病。

在保证熟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晚播。

适当晚播,幼苗出土快,不易感染病害,植株健壮;冬季育苗龄为20-30天

4.2定植地温在12℃以上、气温达到25一30℃可开始定植,做50厘米垄株距25―40厘米,每亩栽苗3500株左右;

5田间管理:

5.1生长调控:

支架,植株甩蔓后,应理顺瓜蔓,避免交叉乱长,植株6-8片叶,蔓长25厘米左右时搭架。

打叉摘心,第一雌花开放前,该花所在节位以下各节出现的侧枝一律摘去,以后各节出现的侧枝可留一片叶摘心。

摘心实际上是留一叶一瓜。

如果侧枝留叶太多,不但叶片生长消耗营养多,而且容易造成下层郁闭,通风透光不良。

 

5.2温度湿度调控:

坐果后最低温度15℃,最适温度为25一30℃,最高30℃。

6病虫害防治:

6.1温汤浸种:

种子用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十分钟后,搅拌降温到常温再浸泡适当的时间。

种子也可利用清水和淡盐水浸种,防止种子污染以及携带病菌;

6.2病害防治:

加强中后期通风,防止枯萎病、霜霉病、灰霉病和叶霉病的发生。

第一、二果穗易发生根腐病,病果白绿或红绿相间,病部滞长,果形不正,降低商品性,影响经济效益。

防治方法是增施农肥,控制秧苗长势,苗期不能长期低于10℃低温。

育苗方法改集中播种小苗分栽为育苗碗内单粒直播,不伤根,减少病毒由根部伤口侵染机会。

生产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措施是控制根腐病的有效措施。

另外也可运用井冈霉素、农抗菌素120、链霉素、木霉等微生物杀菌剂防治病害。

还可用石灰、波尔多液、氢氧化铜防治病害。

6.3虫害的预防与防治:

生长期常见发生的害虫有斜纹夜蛾、棉铃虫和白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等。

6.3.1少量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及时通风、摘除虫叶等措施进行控制;

6.3.2当害虫发生较为严重时,采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如采用清源保防治甜菜夜蛾或者棉铃虫,用除虫菊防治白粉虱。

另还有白僵菌、绿僵菌、BT等微生物杀虫剂。

7收获以及质量要求:

7.1选择晴好天气采摘,防止泥水污染瓜果,并且有利于采摘的伤口愈合;

7.2轻拿轻放,用专用的篮筐盛放采摘的瓜果,并注意垫草,防止互相磕碰损伤; 

7.3单品种收脱、单品种运输、堆放贮存,有标牌,不混杂;

8、其它要求:

 

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要接受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建立生产技术实施档案,全面记载,保存备查。

三、豆科蔬菜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合扁豆、豇豆、刀豆、甜豆、荷兰豆等蔬菜)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选茬 

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

1.2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能排能灌、土壤PH6.5―7.5的地块。

1.3避免重、迎茬。

1.4前作以有机小麦、有机玉米、有机油菜为好;一般不选择有机葵花、有机甜菜、有机荞麦为前茬。

2选择品种

2.1按当地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应选用优质、丰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2.3有机农业禁止使用转基因类型的品种,所以不得选用转基因类型的大豆品种。

应选用通过有机认证的种子。

3整地施肥 

3.1整地

3.1.1整地要求:

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5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耕翻20~25cm;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

3.1.2整地时间:

能伏、秋翻的地块则伏、秋翻;早春整地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4播种

4.1播期:

4.1理论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7℃~8℃时进行播种。

过早播种时,地温低,种子在土壤滞留时间长,可诱发幼苗罹病。

在保证熟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晚播。

适当晚播,幼苗出土快,不易感染病害,植株健壮;一般豆类为短日照作物。

幼苗适当晚出土,遇到长日照,可以适当延长营养生长阶段。

一般而言,营养生长时间长,营养体茂盛,可为生殖生长、丰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要避免过晚播种,造成贪青晚熟。

4.2播法:

播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4.2.1精量点播:

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12cm。

4.2.2平播:

窄行条播,行距25~30cm。

4.2.3大垄密:

大垄多行密播,垄距140cm左右,垄上6行,小行距15cm。

4.2.4采用播种、(起垄)、镇压“一条龙”连续作业。

 

4.3播深:

镇压后播深3~5cm。

4.4密度:

4.4.1保苗株数应以各品种特性为准。

不同品种豆科类蔬菜的播种密度不同,公顷保苗可在170,000~450,000株。

4.4.2不同栽培方式播种密度不同。

平播(行距25~30厘米)、大垄密播(垄距140cm左右,垄上6行,垄上小行距15cm)等,可以适度增多保苗株数。

适度增加保苗株数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5播量

播量受以下因素左右:

播种量受种子的百粒重的大小左右――百粒重大的品种播量多一些;百粒重小的品种播量少一些。

播种量受栽培密度的多少左右――密度大,播量多;密度稀,播量少。

播种量因整地质量的好坏而有差异――整地质量好的地块,田间损失率小,播量可适当少一点;整地质量不好的地块,田间损失多,播量适当多一点。

播种量受种子的质量好坏左右――根据种子发芽率大小、净度高低,再依据保苗株数的多少予以计算。

播种量的计算:

公顷保苗株数×种子百粒重(g)

公顷播量(kg/hm2)=――――――――――――――---×[1+田间损失率(%)]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105 

(田间损失率根据整地质量而定,一般按10%左右计算。

4.6要求

4.6.1不重播、不漏、不断条。

4.6.2播种深浅一致。

4.6.3覆土一致。

4.6.4播后及时镇压。

5田间管理 

5.1耙、深松、中耕

5.1.1第一次中耕:

时间为豆科类蔬菜“照垄”时(第一片复叶展开时),可采用单翼铲、杆齿和双翼铲配置方式,此次中耕可带护苗器,垄沟深松深度达到18~25cm。

起到灭草、松土、提地温放寒、增加蓄水能力的作用。

5.1.3早中耕、深中耕、及时中耕:

达到三次以上中耕。

5.2除草

5.2.1除草方式:

人工铲地与机械(“耙萌生”、“蒙头土”、“苗耙”、中耕、耘锄耘地等)相结合。

提倡使用秸秆覆盖杂草、采用机械和电热除草。

5.2.2除草次数:

人工铲地锄草次数达到三次。

做到田间无杂草。

视情况,可在大豆生长后期人工拔大草一次。

5.2.3严禁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除草。

5.3灌溉:

大豆开花前、结荚期干旱时,进行灌溉。

适宜的灌溉不仅可以增加大豆的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大豆的质量。

6收获 

6.1收获时期:

一般在90%叶片脱落,豆粒“归圆”时进行收获。

个别有“炸荚”习性的品种应根据品种的特点适时收获。

6.2收获方式:

人工收割。

为了防止豆籽实产生“泥花脸”、“草花脸”,不得使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直接收获、脱粒。

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直接收获、脱粒,收获损失大。

6.3收后处置:

收获后放置5~7天,以利生理后熟。

7脱粒 

7.1脱粒方式:

最好采用传统的打场方式(压磙子,或四轮压场)进行脱粒。

防止过度碾压造成籽粒破损。

不得用纹杆式、钉齿式脱粒机进行脱粒,防止机械破损豆粒。

7.2质量要求:

不完善粒(包括籽粒破损、未完全成熟、病斑粒、异色粒、异型粒、青豆等)不超过2%;“石豆”1%以下;杂质率不超过1%;虫口率不超过1%;含水率在14%以下;粒度要求:

有的要求籽粒直径6.5~7.0mm,有的要求籽粒直径7.8mm以上等等,需按对方要求办理。

为此,要经过机械清选、人工手选。

7.3收获质量要求:

①选择晴好天气收割,防止产生泥、草花脸。

②不落底荚、不丢枝、不炸荚。

③单品种收脱、单品种运输、堆放贮存,有标牌,不混杂。

8、其它要求:

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要接受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建立生产技术实施档案,全面记载,保存备查。

四、百合科蔬菜

(本规程适合韭菜、葱、蒜、芦笋、姜、玉米、黄洋葱等蔬菜)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

1.1选择土壤肥力中下等、岗平地、中性土壤中指百合科蔬菜为宜。

不宜在低洼地中指百合科蔬菜。

百合科蔬菜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较大――PH6.5-7.5之间均可,不宜在酸性土壤栽培百合科蔬菜。

2.整地

2.1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

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地块应少于3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翻耕22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2~15厘米;耕松深度25厘米以上。

达到播种状态 

2.2必须伏、秋翻整地。

3、播种:

3.1选种:

应选用适合本地特点的优良品种,经过风、筛选后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

剔除病粒、瘪粒。

3.2播期:

应在土壤解冻深度达5―7厘米时,掌握墒情,适时播种。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百合科蔬菜最佳播种期为3月末4月上旬。

3.3密度:

密度过大,容易倒伏。

密度过小,分蘖多,主穗与分蘖穗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熟期不一致。

早熟品种一般公顷保苗700―750万株,中熟品种公顷保苗650―700万株。

公顷播种一般为280―300千克左右。

3.4播深:

播种深度为3―4厘米。

3.5要求 

3.5.1播种之前对角耙地一遍。

以便灭草。

若播种前耙地灭草效果好,则生长期间基本上不需再除草。

3.5.2播种不漏、不断条。

3.5.3播种深浅一致。

3.5.4播种覆土一致。

3.5.5播后及时镇压。

4、田间管理

4.1“苗耙”

4.1.1“苗耙”必须掌握“三情”――草情、苗情、地情。

草情――大部分杂草已经发芽、处在即将出土的白芽期:

地情――地面平坦,地表无残枝、残茬;苗情――三叶期。

4.1.2“苗耙”工具:

一般使用中型钉齿耙或红星耙 

4.1.3“苗耙”要求:

4.1.3.1作业慢速。

4.1.3.2斜向作业 

4.1.3.3耙深不得超过播种深度。

4.1.3.4作业在露水干后进行。

4.1.4.5经常清除钉齿间残枝枯草堵塞。

4.3视情况进行人工拔草。

4.4扬花期如若干旱时应进行灌溉。

5、收获 

5.1人工收获。

6、收后初加工 

当百合科蔬菜子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时,应该清选、初加工、装袋、入库。

可选用大麦除芒机除芒,用清粮机除去杂质。

入库时应选择早、晚进行,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进行,防止温度高引起子粒发烧。

五、十字花科蔬菜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合白菜、萝卜、油菜、甘蓝、空心菜、碗豆苗、木耳菜、奶油生菜、菠菜、苘蒿、芥兰、奶白菜、菜心、番杏、紫背天葵、球生菜、西兰花、莴笋、白菜花、孢子甘蓝、油麦菜、紫甘蓝、叶生菜、小青菜、娃娃菜、芥兰苗、菜心苗、秋葵、塔菜、青仔等蔬菜)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选茬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

1.2十字花科蔬菜根系较浅、吸收能力差,栽培中应选择土壤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能排能灌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壤土、黏土进行种植。

1.3避免重、迎茬。

1.4前作以有机黄瓜、四季豆、番茄等蔬菜为好。

避免前茬为十字科作物。

2选择品种

2.1按本地区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选用的品种:

春秋54。

韩国引进的春十字花科蔬菜品种。

株型紧凑,抗病强,耐湿性好,生长速度快。

有机农业提倡使用有机种子,因此我们以购买有机种子为宗旨,如果市场上没有,我们选择常规种子,但在本基地进行育苗。

3整地施肥 

3.1整地

3.1.1整地要求:

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5个;一般厢宽1-1.5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

做畦、厢时,要求厢面、厢壁和沟底一定要平整,以利于排水和灌溉。

3.1.2整地时间:

一般在秋冬季节,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3.1.3施足底肥:

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本基地使用符合有机标准的沤制肥,每亩在翻地前撒施充分腐熟农肥5000千克。

4种植要求:

4.1直播十字花科蔬菜可直播。

直播可条播,也可穴播。

条播辊按行距开浅沟,约1厘米,将种子播于沟内;穴播,每穴播种约10多粒,在下字时期开始第一次间苗,每穴留4-5苗,待幼苗长到4-5片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2苗,一般在团棵期后定苗(有8片叶)。

4.2定植当幼苗长到“四叶一心”、“五叶一心”时及时定植,选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叶色深绿的壮苗定植。

定植宜在晴天的傍晚或阴天进行。

气温稳定的10℃以上时进行。

5田间管理:

5.1生长调控:

苗期在田间匀苗、间苗时发现有缺苗须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

5-6天浇一次水,要根据墒情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5.2温度湿度调控:

夜间最低温度保持6℃―8℃,日间最适温度为20一25℃,最高30℃。

土壤湿度要求控制在75%-85%。

6病虫害防治:

6.1温汤浸种:

种子用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十分钟后,搅拌降温到常温再浸泡适当的时间。

6.2病害防治:

加强中后期通风,防止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发生。

可运用井冈霉素、农抗菌素120、链霉素、木霉等微生物杀菌剂防治病害。

还可用石灰、波尔多液、氢氧化铜防治病害。

可适当增施农肥,控制秧苗长势,苗期不能长期低于10℃低温。

控制田间湿度,尽量减少田间操作造成的伤口,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

6.3虫害的预防与防治:

生长期常见发生的害虫有菜粉蝶、菜蛾、菜蚜等。

6.3.1少量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及时通风、摘除虫叶等措施进行控制;

6.3.2当害虫发生较为严重时,采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如采用清源保防治甜菜夜蛾或者棉铃虫,用除虫菊防治白粉虱。

另还有白僵菌、绿僵菌、BT等微生物杀虫剂。

7收获以及质量要求:

7.1选择晴好天气采摘,防止泥水污染菜苗,并且有利于采摘的伤口愈合;

7.2轻拿轻放,用专用的篮筐盛放采摘的成品菜,并注意垫草,防止互相磕碰形成机械损伤;

7.3单品种收脱、单品种运输、堆放贮存,有标牌,不混杂;

8、其它要求:

 

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要接受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建立生产技术实施档案,全面记载,保存备查。

六、伞形科蔬菜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合胡萝卜、芹菜、香菜、球茎茴香、土豆、樱桃萝卜、小芋头、草莓、山药、白萝卜、心里美胡萝卜、牛蒡、茴香、西芹、黄心芹等蔬菜)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选茬

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

1.2伞形科蔬菜根系和块茎的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栽培上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砂壤土。

1.3避免重、迎茬。

1.4一般多选用有机大豆、水稻及玉米等为前茬作物的地块栽培。

2选择品种

2.1按本地区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选用的品种:

中薯3号株高55-60厘米,半直立型,分枝少。

块茎大而整齐,扁圆形。

皮、肉均为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品质好。

生长期70-75天,早熟,休眠期较长。

有机农业提倡使用有机种子,因此我们以购买有机种子为宗旨,如果市场上没有,我们选择常规种子,但在本基地进行育苗。

3整地施肥

3.1整地 

3.1.1整地要求:

深翻土壤,耙平。

然后180厘米(包沟)开厢,一厢种四行,沟栽窝栽均可。

3.1.2整地时间:

二月上旬,整地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3.1.3施足底肥:

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本基地使用符合有机标准的沤制肥,每亩使用腐熟的有机肥2500-3000千克。

4种植要求:

4.1深翻土壤,耙平。

然后180厘米(包沟)开厢,一厢种四行,沟栽窝栽均可。

 

4.2定植定植密度一般在5000-6000株/亩,天津天气,行距45厘米、株距25-30厘米左右为宜。

5田间管理:

5.1生长调控:

出苗前要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和适宜的土温,雨后要及时松土,防土壤板结,并中耕除杂草。

苗出齐后要尽早除去弱苗和过多分枝,每窝选留3--4株健壮苗。

结薯期,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但不能积水,遇旱常浇水,遇雨及时排水。

5.2温度湿度调控:

湿度40%-50%,地温在13-20℃。

6病虫害防治:

6.1温汤浸种:

种子用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十分钟后,搅拌降温到常温再浸泡适当的时间。

 

6.2病害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

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施足底肥,适期蹲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

当病害严重时,采用一些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6.3虫害的预防与防治:

主要有伞形科蔬菜鳃金龟及芽虫。

6.3.1农业防治深耕土地,合理安排茬口,施腐熟的有机肥等。

 

6.3.2当害虫发生较为严重时,采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例如有白僵菌、绿僵菌、BT等微生物杀虫剂。

利用天敌以及黄板防治蚜虫等。

 

7收获以及质量要求:

7.1选择晴好天气采摘,防止泥水污染果实,并且有利于采摘的伤口愈合;

7.2轻拿轻放,用专用的篮筐盛放采摘的果实或菜块,并注意垫草,防止互相磕碰损伤;

7.3单品种收脱、单品种运输、堆放贮存,有标牌,不混杂;

8、其它要求:

 

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要接受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