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6685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docx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师资短缺的现状,在对比分析了我国现有两种主要的职教师资培养形式:

职业师范教育院校培养职教师资及综合性大学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上的独特优势,包括教师教育优势、理论研究优势、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优势。

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提出了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师院校职教师资

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的社会责任担当。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师范院校独家垄断教师教育的情形被打破,随着教师教育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加入到教师培养中来,这使得师范院校不仅面临同类院校的竞争,还口益受到综合性院校强有力的挑战。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教师需求从数量满足向结构性调整转变,师范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难形势。

2005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2009年中职招生规模达860万人,在校生人数约为2200万人,按照生师比21:

1计算,还有很大的巾职师资缺口。

如果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生师比17:

1换算,中职师资缺口更大,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匮乏,师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师范生就业难题,另一边是职教师资义面临十分严峻的紧缺压力。

因此,培养职教师资是师范院校深化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师范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

一、我国现有职教师资培养形式

相对于普通教育,我国没有相应完善的职业师范教育体系。

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批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技高师),如天津丁程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但数量不多。

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仅有8所,这些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工作母机”。

大部分职技高师院校具有技工学校的沿革和背景,强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较为扎实。

但是,这些号称“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的职技高师,异化现象却非常严重,在这8所院校中,不是所有学生都是师范生,也不是所有师范生毕业都在从事师范职业,毕业生留在教师岗位从事师范教育最多的,比例也只有一半。

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最多只有6万名左右,而这些学生中,“能有2万人去当老师就不错了”,现有8所职技高师培养的师资远远不能满足职教发展要求。

职教师资培养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在综合性大学设立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涉及文理工各专业,学科基础实力强大,学术背景深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水平。

但是,综合性大学的师范专业相对于学校的普通专业,其学术地位较低,教师教育的学术力量也比较弱。

由于传统的普通专业强势和师范教育弱势,目前设置教育课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按照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规定的i门课程,即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专业教学法)安排课程,有的学校增加教育技术和媒体制作等课程,课时上大大低于国际通行的教育类课程占总课时25%~35%的比例,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经验不足。

“这些院校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办学目标而全心全意地培养职教师资,所以不可能成为培养职教师资的依靠力量,只能是培养职教师资的同盟军而已。

二、地方高师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优势分析

(一)教师教育优势

教师教育特色是地方高师院校多年的办学沉淀,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储备了大量的教师教育研究和师资培养的人才资源,这种独特的师范优势是其他高校短期内很难超越的。

虽然职教师资和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普教师资有区别,但是其师范性要求是共通的。

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来看,无论职教师资还是普教师资都必须具备教师专业理想和道德、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等条件。

而无论是对职教师资专业理想的塑造、师德的培养和提高,还是对职教师资教育心理类知识和其他组织管理类知识方面的培训,或者是对职教师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教育教学研究,都是师范院校进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优势。

(二)理论研究优势

职教师资培养在强调职业性、教育性的同时,也要突出学术性的培养。

职教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能够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中的感性体验加工提炼,在此基础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开展研究,教师这种基于实践的研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其他专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研究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研究为企业服务,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实际,缩短教学和企业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

因此,在职教师资培养中应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把对工作的探究和反思通过研究的方式进一步完善,鼓励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而传统的高师院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历来鼓励教师加强科研_:

[作,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强调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因此,高师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学术性素养方面具有强大优势。

(三)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优势

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区域经济相对接,融入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也是地方高校的使命与职责。

近年来,地方师范院校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谋求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除了为地方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外,还加大了学科专业的布局调整与改造建设,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增强为地方其他行业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能力,为地方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以广西为例,1999年,广西师范大学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地开办了高职专业,为社会培养了4届共1700多名毕业生,积累了一定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基地。

2005年,成立了应用科学学院,开办了应用性本科专业,目前该学院有在校生2082人。

如果说老牌重点本科院校突出学术性,高职高专院校着重职业性,一般本科院校兼顾学术性与职业性,那么兼顾“职业性、学术性和师范性”三者统一的就是高师院校。

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在培养职教师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培养职教师资的思考和做法

进入21世纪,当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对职业教育产生强劲需求时,广西职业教育呈现出发展规模偏小,专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分布不均匀,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不适应等弊端。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12月22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要求在2008-2010年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

职业教育攻坚总目标之一是要求迅速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到2010年,全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当年初中毕业生达4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3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8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比达到I:

I以上。

规模的扩张彰显了职教师资的短缺,目前我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师资数量不足,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二是职教教师普遍缺乏职业教育教学技能;三是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严重地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而广西没有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所以,师范院校这时应该对职教师资的匮乏局面拿出自己的应对举措,拓宽教师教育办学思路,利用自己传统的师资培训优势为职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担负起作为师范类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基于以上思考,广西师范大学经过1年多的筹备,于2009年1月成立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并提出要高起点高质量建设职师学院。

这是广西唯一在师范院校内建设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广西四个职教师资培养基地之一。

职师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建设思路是坚持内涵自主发展为主,着力抓好专业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学院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校校联合、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把学生培养成“能做、会教、善学”的高素质中职师资,为促进广西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创新培养模式,培养符合职教特点的“双师型”师资

除了四年制本科、“3+2”(专升本)模式外,还计划实行“3+1”和“4+1”培养模式,以及面向中职对口招生模式。

“3+1”模式指在本科三年级中挑选适合当教师的学生集中培养一年的职教师资教师教育和技能教育课程,“4+1”培养模式,是指教育、人事、各有关高校等部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共同选拔高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由用人单位与拟录用学生签署用人协议后,在中职师资培养基地进行一年的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其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学员经培训考核合格结业后直接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

采取“3+1”和“4+1”模式培养巾职学校专业师资,是创新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不仅符合职业学校教师复合型(即专业技能型+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而且也能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快速地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师资保障,是当前形势下比较可行的培养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之一。

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收部分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这是推行职业教育多元入学方式改革、促进符合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的建立、打通各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管道、探索搭建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培养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师资的重要模式。

(二)迁移教师培养经验,凸显“会教”特色

对于师范院校而言,将普教师资培训的能力迁移到职教师资培养上来,是完全可行的,毕竟要培养的是职教师资,而不是职业工人。

职业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师范教育能力,同时又需要他们及时、主动地应对产业社会的种种变化,必要时还需要重新编写教材、修订教学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等。

广西师范大学职师学院在制定开发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时,就特别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学论的开发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能力,即“会教”的能力。

教育类必修课程包括: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制作,职业教育课程论及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法。

选修课开设有:

中等职业教育概论,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导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班主任工作艺术,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教育名著选读等12门课程。

教育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占28%,达到国际上通行的教育类课程占培养计划中25%~35%比重的标准,并对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见习和每学期的综合教育见习都有相应规定。

将师范大学在教师培养过程中长期积淀的丰富的经验迁移到职教师资培养上来,培养学生“会教”能力。

(三)内修外联,培养“能做”能力

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师范院校培养职教师资的不足主要在于实训设备上的劣势和技能型师资的缺乏。

为了弥补先天性不足,广西师范大学职师学院的做法是坚持自主发展为主,积极探索校校联合、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

在实训条件建设方面:

一是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室(中心)和公共教学平台29个,将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酒店实务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服装设计实训室、视觉传达实训室、丝网版画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电子技术实训室、教育技术实训室等实验实训设备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由教务处统一调配。

二是加大投入,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2009年学校投入100万元建设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美术设计实训室、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室;2010年投入400万元建设金工技术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实验室、职业教育课程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数字信息处理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数码影像实训室、电子综合技能实训室。

三是进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

学院采取多种方式与区内一些理工综合大学、高等职业学院及知名企业联合,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方式办学,如与桂林航空航天高等专科学校联合招收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行“分段教学”,与桂林市职教中心、桂林高级技工学校、柳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桂林香格里拉大酒店、桂林观光酒店等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有效地弥补了自身在专业建设和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高了实践性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能做”能力。

(四)营造科研文化氛围,培养“善学”素养

作为一个将来要从事职教教师职业的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扎实、宽厚的文理知识和学科专业综合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能够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中的感性体验加工提炼,在此基础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歼展研究,通过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通过研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善学”素养,它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主动地应对产业社会的种种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为培养学生的“善学”素养,职师学院举行了首届“飞扬职师”科技文化节,其中的“善学系列”开展了职业技能擂台赛、百科知识竞赛、触摸职场讲座、“放飞梦想”演讲比赛、学生科研选题讲座等,学校每年还面向本科生申报实验室开放项目、创新基金项目、“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项目等,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朔,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属性和课程设置问题[J].职教通讯,200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