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6968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docx

最新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资料

XuanН

TheLiang炴満鎵KuasprinklesMa愯緭

The鍏Bian悓Ma愰€?

Thestrandу搧Chan氭牱鍖?

TheXiang戠偣Qi℃伅

TheQiHui瀷鎵樼洏

The鐗╄祫strandч渶Chen旀帴焦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前言

我国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也就是说在一切的工作过程中,安全所处的位置是首位,是至关重要的位置。

如何保证这一位置,关键在于人、人在于预防,预防得当,即可以保证相对的平稳;预防不得当,将会出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事故。

这些事故将会给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返回来说,安全是动态的,谁都不能保证不出事故,这就要看我们来如何去面对安全生产管理。

人们常说:

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是偶然的。

所以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状况,掌握设备性能,知道设备修理要令,因为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设备的检修过程中。

一、焦化企业基本概况

焦化企业是一个从事煤炭加工企业,属于机械化炼焦生产企业。

其主要原材料是:

煤(焦煤)。

主要产品有:

焦炭(冶金焦、铸造焦、化工用焦)。

副产品有:

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硫酸铵。

废异再生物有:

焦油渣、苯渣、硫膏(危险废物)。

在生产过程中构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及使用企业,其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

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

使用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有:

硫酸、盐酸。

构成危险爆炸区域。

焦化企业机械设备名品多,工艺工种复杂,操作要求标准高,生产和使用有各种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同时还有高温高压容器、移动机械设备、电气设施、危险容器设备等等。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较大,随时都有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烫等事故发生。

由于携带有危险化学品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气、水比较多,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不一,常常出现管道堵塞、设备腐蚀,从而影响工艺运行,需进行大量的检修工作。

往往在检修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

在工艺过程和生产区域有较多的有限空间区域和受限空间,其中包括密闭空间。

但多数是在危险爆炸区域内,给生产运行、设备检修带来制约和困难。

主要设备有:

标准机械、非标准机械(又称非标机械)、移动机械(又称活动机械)、压力容器(又称带压容器)等。

主要设施有:

焦炉、存储槽罐、压力管道、生产车间(含有毒有害物资、气体的生产车间)等。

主要动能有:

电、气(汽)、水等。

主要特征是:

有(受)限(密闭)空间多、防爆区域大、危险点源广。

常见事故征兆是:

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烫、高空坠落、坍塌俺埋、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

二、危险区域

1、煤堆场

2、洗煤工段

3、炼焦系统(焦炉)

4、移动设备(四大车)

5、冷鼓工段(煤气回收)

6、硫铵工段(硫酸铵)

7、洗脱苯工段(粗苯)

8、脱硫工段(煤气净化)

9、锅炉系统(压力容器)

10、辅助工艺设施(供配电、气(汽)、水系统、)

三、危险源及危险目标

1、煤堆场(含堆焦场)

交通运输车辆、煤焦装卸车过程、煤堆场地等。

2、洗煤工段

煤输送系统(原、精煤)、粉碎系统、洗选过程、精煤堆场。

3、炼焦系统(焦炉)

焦炉地下室、焦炉顶部、出焦过程、燃烧系统、煤气交换系统。

4、移动设备(四大车)

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装煤车(装煤捣固车)(消烟除尘车)。

5、冷鼓工段(煤气回收)

全部区域。

注:

鼓风机、电扑焦油器、终冷塔(冷却塔或初冷塔)、机械化澄清槽(焦油船)、废气收集塔(洗涤塔)、中间槽区、存储槽区。

6、硫铵工段(硫酸铵)

全部区域。

注:

硫铵饱和器、煤气预热器、硫酸储槽、硫酸高位槽、离心机、干燥机。

7、洗脱苯工段(粗苯)

全部区域。

注:

洗苯塔、脱苯塔、再生器、冷却塔(终冷器)、管式炉、油水冷却器、油水分离器、粗苯泵房、油苯中间槽区、油苯存储区。

8、脱硫工段(煤气净化)

全部区域。

注:

脱硫塔、再生塔、母液中间槽、母液存储槽、母液泵房。

9、锅炉系统(压力容器)

全部区域。

注:

锅炉燃烧系统、给水系统、分气缸、压力管道。

10、辅助工艺设施(供配电、气(汽)、水系统)

变压器、供配电室、电力控制设施、电器运行设备、公用照明等。

制冷系统、空压系统。

消防设备设施、消防用水池。

储备水池(蓄水池)、循环水池、事故池。

采暖通风系统。

四、危险性(事故源)

1、煤堆场

交通事故、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坍塌俺埋等存在着人身伤害。

2、洗煤工段

火灾爆炸、浮(粉)尘爆炸、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事故等存在着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3、炼焦系统(焦炉)

煤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压力容器、高温灼烫、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存在着环境空气污染、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4、移动设备(四大车)

煤气爆炸、中毒、高温灼烫、高空坠落、机械伤害、机械碰撞、触电事故等存在着环境空气污染、设备设施碰坏和人身伤害,如:

车辆挤压、碰人等。

5、冷鼓工段(煤气回收)

煤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存在着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6、硫铵工段(硫酸铵)

煤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灼烫、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存在着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如:

烫伤等存在着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如:

高温烫伤、苯中毒等。

7、洗脱苯工段(粗苯)

中毒、爆炸(煤气、粗苯)、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存在着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如:

高温烫伤、苯中毒等。

8、脱硫工段(煤气净化)

煤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存在着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9、锅炉系统(压力容器)

煤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灼烫、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存在着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如:

高温烫伤等。

10、辅助工艺设施(供配电、气(汽)、水系统、)

煤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存在着设备设施破坏和人身伤害。

如:

高温烫伤等。

五、有限空间(受、密闭)

有限空间和受限空间及密闭空间的不同区别

受限空间是指作业环境条件对作业者受到限制,密闭空间强调与外界的完全隔断开。

有限空间意在强调空间的范围,没有和外界隔断的意思。

1、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体积足够大,人能够完全进入;

进出口有限或者受到限制;

不是设计为长时间占用空间。

有限空间的主要特点:

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

有限空间分为四类

密闭设备;

地下有限空间;

地上有限空间;

企业非制造标设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1、【检测】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

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2、【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3、【通风】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防护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5、【呼吸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应急救援装备】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1、【主要负责人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①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②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③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⑤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作业审批】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实施作业审批。

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危害告知】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4、【现场监督管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作业负责人职责:

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5、【台帐记录管理】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岗位在运行过程中,岗位操作者在严格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的基础上,要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做好台帐记录。

6、【培训教育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

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培训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7、【岗位作业管理】作业者职责:

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监护者职责:

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XX的人员进入。

8、【隐患排查管理】2007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

建立体系,明确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责任到人,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完善制度,制定方法和措施;

保障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具体要求,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安全防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9、【应急救援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10、【事故报告管理】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针对生产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多发的状况,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在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从源头上采取防范措施,坚决治理纠正有限空间作业违规违章行为。

企业要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企业应当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员的情况下作业。

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企业应当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并按规定申请备案。

企业应当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和设备。

呼吸防护用品应当为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16556-2007)、《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要求》(GB6220-2009)等规定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当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要求。

同时,要配备应急通讯报警器材、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防护用品。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通风、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当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当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当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

企业应当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当处于安全环境,并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要依据《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等法规标准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当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作业人员工作面发生变化时,应当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重新检测。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应当进行安全交底,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2、受限空间

受限空间是指工厂的各种设备内部(炉、塔釜、罐、仓、池、槽车、管道、烟道等)和城市(包括工厂)的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船舱、地下隐蔽工程、密闭容器、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以及农村储存红薯、土豆、各种蔬菜的井、窖等。

通风不良的矿井也应视同受限空间。

符合以下物理条件的称之为受限空间:

物理条件(同时符合以下3条)

a)有足够的空间,让员工可以进入并进行指定的工作;

b)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不能自由进出;

c)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

危险特征(符合任一项或两项以上)

a)存在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b)存在或可能产生掩埋进入者的物料;

c)内部结构可能将进入者困在其中(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

d)存在已识别出的健康、安全风险。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在受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原则

1所有人员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必须制定和实施书面受限空间进入计划。

2所有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必须持有有效的进入许可证。

3只有在没有其它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考虑进入受限空间。

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列出危害因素清单,危害因素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气体危害

b)窒息危害

c)有毒有害气体

d)可燃气体和爆炸性气体

e)被淹没/埋没

f)机械危害

g)其它,如电击、温度、辐射、噪音等

必须采取以下危害预防行动

a)评估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潜在的危害的程度;

b)制定措施消除、控制或隔离在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的危害;

c)在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检测受限空间中的气体环境;

d)保持安全进入的条件;

e)预测在受限空间里的活动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f)预测空间外活动对受限空间内条件的潜在影响。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要求

受限空间是指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在受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受限空间作业。

国家于2008年发布了《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强制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遵循的规定和需要落实的措施。

但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发现,涉及到受限空间作业的企业不单单只有化学品生产单位,它几乎包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生产领域,如冶金、矿山、污水处理、甚至包括餐饮等行业。

所以我们非化学品生产单位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也必须严格落实《规范》中的要求,才能确保作业的安全。

接下来简要谈一下对受限空间作业的看法:

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

1、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首先,受限空间一般平时处于密闭状态或低洼处,通风不良,不利于有害气体的排出。

其次,受限空间一般较狭小,对于作业人员的逃生及获救都有影响。

再次,一些受限空间与其余设备或能量相连,如未完全切断其连接,就可能在作业过程中遭受突如其来的伤害,如相连管线未用盲板切断,导致作业过程中,物料突然进入受限空间;有搅拌装置的未彻底切断电源,导致人员误操作意外启动搅拌装置等。

2、危险性大且隐蔽,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受限空间内气体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基本上都发生在瞬间,有些有毒气体呈无色无味状态,更易造成人员的伤害,如硫化氢气体浓度在0.012-0.03mg/m3范围内是属于人员的嗅觉阈,此范围内人员可闻出臭鸡蛋味,但在超过此浓度范围,对人体产生更大危害的时候,人员却无法闻出任何味道。

3、容易因盲目施救扩大伤亡

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数据,说是在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我们不必探讨这个数据是否完全准确,但却清楚的提醒了我们,救援人员的伤亡在受限空间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主要还是因为施工前,未对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辨识或有些单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导致在作业人员发生事故时,外部救援人员不知道造成该起事故的原因,就在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救援。

防范受限空间事故应落实的措施

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间作业制度,并落实作业证审批制度。

作业制度应规定各项作业安全要求,主要是以下几项内容:

①要确保受限空间和与其相连的管线、能量源彻底的隔离。

这里所讲的与管线的彻底隔离是指要将该管线拆除一段或用盲板进行隔断,而不单单是指将管线上的阀门进行关闭;与能量源的彻底隔离是指针对那些带有搅拌器等的动力设备而言,需在电器室将电源保险丝拔除,并将电源箱上锁并挂警示牌,避免人员误动开关而意外启动搅拌设备。

②要将受限空间清洗或置换。

受限空间有些可能存在易燃或有毒气体,有些可能氧含量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入其空间内作业前,必须先对其进行通风置换,确保可燃及有毒气体置换出空间,氧含量符合要求。

通风时可采取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自然通风主要是指将受限空间上的人孔或盖板等打开,通过空气流动进行置换;强制通风可通过鼓风机将排风口从空间上部深入至底部,强制进行置换,但在强制通风过程中,禁止向受限空间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避免造成火灾及人员富氧中毒事故。

③作业前应进行气体监测。

如何确定空间内气体已符合人员进入的要求呢?

这就必须要依靠仪器,现在的复合式气体检测仪一般均可直观显示检测气体的氧含量、挥发性有机物(VOC)、可燃气体爆炸下限(LEL)等数值,对于存在危害的作业单位,建议应购买一台检测仪,确保在作业前明确空间内气体是否符合要求。

④配备个体防护措施。

有些设备可能存在腐蚀性介质,这就要求作业人员进入时必须佩戴好相应的防酸碱工作服;有的环境较复杂,要求作业人员栓带救生绳,这样在发生状况时,外部的监护人员就可以不进入空间内部直接将作业人员拉出该空间。

⑤内部空间用电安全。

在空间内使用的照明电压应小于36V,在潮湿、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12V。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同时有可靠接地。

⑥设置专门监护人员。

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在空间外应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监护,作业前应确定好联系信号,作业过程中随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监护人员严禁脱岗,并负责对人员及工具进行清点。

⑦落实好安全作业证要求。

每次受限空间作业前,应签核安全作业证,只有落实了作业证审批制度,才能确保以上的安全措施可以完全落实,才能确保责任明确,监管到位。

开展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和教育。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强全民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防范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宣传栏、专题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形式宣传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防范事故的方法,提高公众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

认真做好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单位要把受限空间的安全作业作为新员工入厂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有防范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内容,每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对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再进行专题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从事清淤、维修作业的临时工、农民工、外包单位人员等的安全培训,未经专门培训,不得安排参加受限空间作业。

3、密闭空间

是指一个密封及闭塞的环境,例如沙井、坑道及泵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