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7124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一、互联网医疗的最佳切入点:

重度垂直+生态平台4

1、统治电商逻辑的“大而全”在医疗服务领域不再适用4

2、独立环节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难以形成闭环9

3、超越重度垂直,建立生态平台11

4、案例:

寻医问药网14

(1)沉淀十载,构建“重度”服务模式+“生态平台”14

①“三大平台”构建患者完整就医生态链16

②“三大服务”满足医疗服务链中三大主体需求17

(2)极致体验,服务质量奠定核心竞争优势22

①PC+WAP+APP:

多产品形态覆盖更广人群22

②在线问诊,全天24小时服务,2分钟极速响应,精确分诊23

③免费预约专家加号,超过95%成功率24

④软硬结合:

深度布局可穿戴医疗设备,打通多维数据闭环25

二、谁更适合做“重度垂直”26

1、参与者角度:

智能医疗设备企业与药企做“重度垂直”具备先天优势27

2、病种角度:

符合8个特征的细分病种适合重度垂直28

三、相关领域和企业28

 

一、互联网医疗的最佳切入点:

重度垂直+生态平台

“重度垂直”模式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最佳切入点。

“重度垂直”,是指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某个细分疾病领域的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平台上获取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

(详细论述可以参考我们9月16日的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

重度垂直,闭环为王》)。

从逻辑完备性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做商业模式方向选择时,都要遇到两个关键问题:

(1)在病种的选择上,究竟是做单一病种(垂直),还是做全科病种(大而全);

(2)在服务环节方面,究竟只做数据采集,或者在线问诊,或者挂号这样的独立环节,还是通过一种方式,做从自诊、在线问诊、预约挂号、院后康复随诊、穿戴设备数据采集、患者社区、健康教育视频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务(重度)。

因此,两个问题维度构成的四个方向:

(1)重度-大而全,

(2)重度-垂直,(3)独立环节-大而全,(4)独立环节-垂直,是任何互联网医疗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选择。

而“重度垂直”是最符合新切入互联网医疗领域企业商业逻辑的方向。

1、统治电商逻辑的“大而全”在医疗服务领域不再适用

“大而全”的综合品类电商企业一统电商江湖,垂直品类电商如果没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几乎难以生存。

而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具备独特属性,电商逻辑不再适用。

当前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中,绝大多数尚处于服务于医疗的“独立环节”的状态,同时往往又是覆盖“全科”的大而全平台。

例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医患互动平台等仅仅服务于患者的“自诊和问诊”环节。

我们认为未来这些“独立环节大而全”平台未来将出现向“重度垂直”转型的趋势。

今后重度垂直型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将更容易脱颖而出。

“大而全”的方向在网购电商被验证为是非常正确的策略,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商业逻辑却完全不同。

其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网购电商”用户需求是横向衍生且具有不确定性,而互联网医疗的用户需求是纵向衍生的,目的性明确的需求。

因此重度垂直为用户带来的体验感会远远超过独立环节大而全的平台,互联网医疗必须重度垂直,而不是做独立环节的大而全。

我们先以一个案例说明为什么在网购电商的行业中,大而全平台能够战胜垂直平台,通过与互联网医疗商业逻辑的对比,更容易理解。

同时,这也是一个中国网购商业史上真实发生的案例:

京东VS当当,鉴于当当目前已经转型综合品类大而全电商,我们的案例将抽象出“大而全电商平台”和“垂直电商平台”,不借用真实企业名称。

为什么网购电商的商业逻辑中“大而全”的平台能够战胜“垂直”平台?

以一个简单的逻辑可以说明:

“垂直”平台电商只出售商品A,而“大而全”平台电商出售商品A、B、C、D。

当“大而全”平台电商采用0利润,甚至亏损价格出售A商品时,“垂直”电商面临两个选择:

(1)采用同样低价策略,如果这样,就要亏损。

(2)不采用低价策略,如果这样,用户流失。

而对于“大而全”平台来说,之所以能够采用0利润,甚至亏损价格出售A商品,是因为能够通过这样的策略,大幅增加用户流量,而新增的这部分流量,可以通过转化为对B、C、D商品的购买,来补贴低价出售A商品损失的利润。

因此,在这样的商业竞争逻辑下,“大而全”的电商平台是完胜“垂直”电商平台的。

我们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用户对于“商品”的需求是横向衍生的,消费具有随意性,目的性并不强烈(想象一下逛街、逛淘宝),因此A商品低价销售吸引的流量有望转化为对B、C、D的购买。

但是,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商业环境中,情况就有所不同。

我们用同样的逻辑框架展开,观察到“大而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不再具有像“大而全”的电商平台那样强的优势。

假设“垂直”互联网医疗平台只提供针对A疾病的医疗服务,而“大而全”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针对A、B、C、D疾病的医疗服务。

当“大而全”互联网医疗平台采用0利润,甚至亏损价格提供针对A疾病的医疗服务时,流量确实在增大,但是由于患者对于疾病的医疗服务是具有强目的性的,目标明确,而非随意消费,因此,新增流量很难转化为病患对于B、C、D疾病的医疗服务需求。

因此不存在通过B、C、D转移补贴的商业逻辑(当然,如果是强关联的并发症也是有可能的,但这也是“垂直”的概念范畴)。

因此,“大而全”相较“垂直”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

而另一方面,在医疗服务中,全环节的“重度”服务反而是患者的重要衍生需求。

患者希望获得围绕着A疾病的整个垂直医疗服务链条,包括网上医患互动、用药咨询、入院挂号预约医生、院中治疗、院后康复、患者社区、持续监测、情感关怀等等。

正是这些垂直链条上的环节,符合了电商中交叉补贴的逻辑,同时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强了患者粘性。

因此,在互联网医疗的环境中,“重度垂直”平台将完胜“独立环节-大而全”平台。

2、独立环节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难以形成闭环

进一步看,我们认为独立环节的互联网医疗模式难以形成服务和商业闭环。

一个没有形成服务闭环的商业模式无法产生较强的用户粘性,同时在盈利模式的延伸性方面也会产生较大局限性。

我们认为一个典型的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应该包含健康资讯和健康教育课程、疾病查询、在线问诊、医药电商、预约挂号、院内服务、院后康复随诊、患者交流社区、可穿戴设备持续监测等诸多环节(如果不是自建,至少应该成为对接这些服务的入口平台)。

而目前主流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多为切入独立环节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在实际运营中,往往会遇到较大挑战。

以在线问诊平台为例,从表面上看,在线问诊由于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稀缺的医疗资源能够更广泛更合理地配置,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

但是,从运营角度看,单一的在线问诊平台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首先,从自身服务能力角度看:

由于缺乏可穿戴的设备环节,对于用户长期的体征数据没有进行监测,缺少必要的参考依据,往往难以通过一次远程问诊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

另外,当患者在线问诊之后,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往往多数还有去线下医院门诊的需求,而这一环节如果没有包含在整个服务之内,用户仍需要通过其他平台去获取预约挂号服务,一方面体验感不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潜在的流失。

此外,患者在问诊后通常需要购买药品,而在此时,无法对接医药电商,购药环节的缺失也使得用户从平台上流失。

这些问题都是在线问诊平台自身服务的缺陷。

如果从竞争角度看,单纯在线问诊平台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一个全服务链条的重度垂直模式的企业,将极有可能把细分慢病病种(通常都是利润较厚的病种)从在线问诊平台切分出去,因为能够为这些慢病患者提供一整套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而全科在线问诊平台将只能够留存低单价、低粘性、低频率的薄利病种,这对于未来商业化的潜力具有较为致命的打击。

同样的道理也存在于独立挂号功能平台、独立随诊平台、单独的可穿戴设备数据采集、独立的病友社区、独立的医药电商等。

这些服务对于一个患者来说,应该是一体化延伸的,而不应该独立于各个平台,整个互联网医疗通过重度垂直的模式应该可以做到“医疗服务找患者”,而不是“患者找医疗服务”。

3、超越重度垂直,建立生态平台

重度垂直模式本质上是从患者角度出发的服务模式。

而一个真正完整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需要协调整个医疗服务生态环境内的各方核心诉求。

仅仅从产品以重度垂直模式切入仍然不够。

我们认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应该是建立起一个对接多方的互联网医疗生态平台,包括服务患者、医院、药企、医院,甚至对接社保以及商业保险公司等等。

“以服务患者为核心”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应具备的思维模式,而以“稀缺医疗资源为核心”却是实现“服务患者”的前提条件。

因此,单从产品服务模式上构建出面向患者的“重度垂直”模式还不够,平台如果能够稳健、正循环地运作下去,必须建立起协调各方诉求的互联网医疗生态平台。

例如稀缺医疗资源的“医生”群体,其核心诉求主要体现在:

(1)增加收入、

(2)个人的品牌知名度打造(3)发表论文、评上更高职称以及(4)其他辅助工作的需要。

同时在整个诊疗环节,医生还存在需要病患准确病情信息、需要辅助决策信息、降低风险、持续跟踪病患(院外)病情并建立个人病历库等需求。

据此可以衍生出医生的考试工具、文献查找工具、辅助诊疗、在线教育、会议交流、病例库、医学资讯、个人求职等细分产品模式。

如果一个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仅仅只能为医生带来“收入”,那么其树立的竞争壁垒就相对较低,同时对于属于“稀缺资源”的医生群体来说也无法产生足够持续的粘性,同时也带来了医生跳出平台的可能性(比如增加收入在A问诊平台、查询文献在B平台、辅助工具又用C平台),同时随着医生从主治医师到主任医师的职业上升过程中,其本身核心诉求也在逐步变化。

因此服务于医生、药企、保险等各方时,也要打造出“重度、闭环”的产品模式,使得这些用户能够在平台上一站式满足需求,从而增加平台的粘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药企、药店、医院、医疗信息化厂商、医疗器械和智能硬件厂商、体检机构、保险机构等等众多医疗生态中的角色也极为重要,如果企业无法以一种很好的姿态切入,协调医疗生态中的各方,将很难持续。

阿里健康的阶段性失利就是一个案例,纵使同时具备强大地推能力、强大的团队、河北政府支持、网售处方药政策试点、药片电子监管码、第三方交易A证等诸多资源,但由于运营过程中难以兼顾医生、药店和药企的诉求,最终推进缓慢。

4、案例:

寻医问药网

经过大量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链调研和分析判断,我们发现非上市公司相对于目前上市公司来说,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理解方面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

其中,寻医问药网是“重度”模式和“生态平台”的最佳践行者。

目前,寻医问药网注册患者会员超过1亿,医生会员超过一百万,月UV超过3亿。

(1)沉淀十载,构建“重度”服务模式+“生态平台”

践行“重度”服务模式,打造商业模式闭环是寻医问药网的最大特征。

建立起面向“患者”、“医生”、“药企”三大主体服务,构造完整的互联网医疗核心生态平台,以及对极致服务体验的无线追求,是其树立较高竞争壁垒的关键点。

以“健康大数据”为技术手段,优化和支撑医疗服务、药品服务凸显其“数据思维”的重要互联网思维特征。

寻医问药网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构建“三大平台”+“三大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完整闭环商业模式。

“三大平台”分别是:

医疗服务平台、药品服务平台和健康大数据平台。

三大服务分别是“面向患者服务”、“面向医生服务”和“面向药企服务”。

①“三大平台”构建患者完整就医生态链

“三大平台”分别是:

医疗服务平台、药品服务平台和健康大数据平台。

“三大平台”打通了整个患者医疗服务链条的闭环:

通过医疗平台,为患者提供了自诊、在线问诊、预约加号等一系列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解决了患者“寻医”的问题,这是流量获取的核心要素。

“药品平台”通过医药电商及O2O等模式,大幅缩短药品供应链,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便捷、低价的药品购买服务,解决“问药”的问题。

同时,“健康大数据”平台则通过全方位采集患者数据(包括通过对接HIS获取数据、在线问诊数据、可穿戴设备采集数据、体检数据、以及购药数据等),进而通过智能算法对接医疗服务(智能分诊、健康建议等),实现对于患者个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和健康解决方案。

通过“三大平台”的构建,寻医问药解决了患者寻求医疗资源、便捷低价购药、获取个性化智慧医疗服务的核心需求。

同时,未来将有望构建出一个综合的医疗搜索平台,提供一系列完整优质医疗服务。

②“三大服务”满足医疗服务链中三大主体需求

三大服务分别是“面向患者服务”、“面向医生服务”和“面向药企服务”。

通过围绕医疗服务链条中患者、医生、药企三个主体的核心需求提供服务,能够实现寻医问药流畅的商业模式。

首先,从为患者服务角度,“寻医问药”最终形成的服务的核心价值,是为患者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医疗闭环服务,或者说实现医疗“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取巨大用户量及较高的用户粘性。

1)在患者疾病自诊环节,“寻医问药”通过“疾病百科”、“症状百科”等,提供了疾病常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经典网上问答、推荐相关的医院、医生、药品等自诊信息和工具。

在未来,寻医问药将实现“专家视频教学”的自诊和健康资讯服务,将进一步大幅提升患者用户自诊的体验。

2)在患者线上问诊环节,“寻医问药”提供了“有问必答”(图文问诊)、“电话医生”(电话咨询)两项服务,能够满足患者获取疾病参考信息的及时性、便利性、权威性、个性化的需求。

3)在患者药品购买环节,目前“寻医问药”提供了线下药店查询和线上闻康商城导购平台,间接参与医药电商服务,能够让患者实现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验,未来获得在线交易资格后,将进一步开展的网上医药电商平台。

4)在患者预约加号环节,“寻医问药”提供了连接线下医生资源的可能性,使得之前靠“找关系”才能够实现的医生加号和医生推荐功能,呈现为便捷的查询和预约加号,真正实现了线下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寻医问药网站上提供的服务有“找专家”和“三甲医院”,可以按地区、疾病、科室查找相关医院和专家,此栏目提供的信息包括:

1)医院信息:

名称、等级、地址、交通、电话;2)医生信息:

职称、科室、专长、门诊时间;3)网上预约加号:

选择时间并填写相关信息申请加好,审核通过即可领取加号凭证。

5)在患者院后随诊环节,目前“寻医问药”间接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功能实现。

但今后完全可以在部分慢病等有院后随诊和持续康复管理需求的病种方面提供“院后随诊”的服务。

6)在患者社区交流环节,“寻医问药”做了病友圈(论坛),在论坛里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找圈子(有糖尿病圈、高血压圈等)找医生、找患友,满足了患者后续的信息需求和“同病相怜”的情感诉求。

其次,从为医生服务角度,寻医问药将围绕医生工作的核心诉求提供产品服务。

医生的核心诉求主要体现在:

(1)增加个人收入

(2)增加个人的品牌知名度(3)发表更多论文并评上更高职称以及(4)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在整个诊疗环节,医生还存在需要病患准确病情信息、需要辅助决策信息、降低风险、持续跟踪病患(院外)病情并建立个人病历库等需求。

寻医问药将围绕医生各个诉求环节设计产品和服务:

1)增加医生个人收入层面,可以通过电话问诊、在线问诊等方式充分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和医疗技能,通过服务病人获取增量收入。

2)增加医生知名度方面,由于多点执业政策逐步放开,未来实现自由执业将是大势所趋,而自由执业医生最核心的需求是拥有足够的病患,而增加知名度和社会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医生在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中更顺利地展开医疗服务。

3)医生学术需求方面,可以通过为专业医学人士推送最新的医学资料、资讯信息及文献资料查询等,满足医学人士获取知识的需求,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研究观点,增强学术影响力;

4)医生临床需求方面,移动医疗APP可以向医生提供全面的临床指南、药典、医学量表等资料,方便医生快速查询所需内容,提高诊疗准确性,满足医务人员的临床需求;另外,效率需求方面,在线医疗使得医学专业人士可以方便地查询各类药典、临床指南等资料,代替工具书查询,此外,移动医疗APP提供的病历管理功能使得医生可以随时跟踪患者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构建面向患者、医生的双重重度服务,寻医问药网将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用户资源——患者与医生的粘性大幅提升,从而形成了高效正向循环的运营平台。

第三,从为药企服务角度,寻医问药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所吸引的精准流量能够满足药企核心的营销诉求。

药品流通环节繁冗,药品营销费用极高是目前国内药企面临的普遍问题。

高效、低成本地药品销售时药企的核心诉求。

同时,对于消费者的数据跟踪以及药品消费和使用习惯数据,也是药企的核心需求之一。

而寻医问药通过医疗服务平台、药品服务平台和健康大数据三大平台,能够提供患者完整的药品消费和服药数据。

一方面,寻医问药能够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化推送服务;另一方面,还能够为药企提供消费者行为和反馈数据,辅助药企进一步的研发和营销改进。

未来寻医问药将引入大量主流药企的网上旗舰店,实现医疗、购药一站式服务。

(2)极致体验,服务质量奠定核心竞争优势

除了在商业模式构建方面的优势,对极致服务体验的无限追求也是寻医问药网的核心竞争优势。

①PC+WAP+APP:

多产品形态覆盖更广人群

产品形态方面,“寻医问药”在PC、WAP、APP三方面都有所布局。

目前寻医问药网移动端的流量占比以及超过65%。

三种形态兼顾的策略主要出于用户使用习惯的考虑。

首先,PC端虽然可能不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中短期仍能够获取较大流量,另外PC显示端能够展示的内容也较为丰富,这方面的优势也是移动端所不具备的。

其次,由于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频率并不高(常见病一年单人出现的频率一般不会超过6次),因此手机移动端单独呈现APP的形式可能并不会有很高的使用频率,非高频的需求要单独下载APP,这对于用户的习惯来说,是一个较高的成本,难以实现。

因此WAP是APP的一个很有效的补充,目前寻医问药网移动端WAP与APP均重点布局,其中WAP显著贡献了巨大流量。

第三,虽然短期APP遇到一些瓶颈,但未来也可能最终会成为一种重要趋势,具备战略占位的重要性,因此“寻医问药”在APP端也有较大投入,进行深度布局。

②在线问诊,全天24小时服务,2分钟极速响应,精确分诊

在线问诊是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最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虽然从各类产品表面形态看大同小异,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但实质上,从服务时间、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来看,各类在线问诊平台的差距巨大,而寻医问药网在线上问诊环节具备巨大竞争优势,服务体验远远领先行业,其核心原因在于其拥有庞大的医生会员数量——超过100万;以及对于分诊环节的严格把控——识别疾病对应科室,并定向推送相关医生,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专业,更权威的医生解答。

③免费预约专家加号,超过95%成功率

专家号是目前整个医疗服务中的“稀缺资源”,也是“看病难”的最集中痛点。

寻医问药网位患者用户提供免费的专家预约加号服务,同时,通过自身极强的运营能力,将预约成功率提升到95%以上。

一方面,为医生寻找到精准匹配的患者,让医生真正发挥其最擅长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为患者切实解决了“预约专家难”的问题,使得患者与专家医生产生更高效的匹配,大幅提高了稀缺医疗资源的运行效率。

④软硬结合:

深度布局可穿戴医疗设备,打通多维数据闭环

寻医问药网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深度布局了可穿戴医疗数据产品,包括智能体重分析秤、移动互联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等等,同时也提供了第三方智能穿戴硬件的服务接口,充分打通了高频体征数据的获取通道,建立了数据来源的闭环,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数据的价值特征,包括:

可获得、可分析、可持续、低成本、高频次、多维度。

数据资产在“寻医问药”平台多年积累的用户问诊数据具备很大的挖掘价值,基于大数据挖掘,可以为用户实现个性化量身定制的医疗服务、体检报告、健康建议等。

另外也为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决策参考。

此外,健康问诊数据还可能在药品开发研究、医学学术研究、医保控费服务、医疗垂直电商等等诸多方面产生

(1)衍生的服务模式,

(2)衍生的合作方,(3)衍生的盈利模式。

数据的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也是短期内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二、谁更适合做“重度垂直”

在回答了为什么“重度垂直”是互联网医疗行业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什么样的细分领域更适合做重度垂直?

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更看好具备“关键节点”能力的企业,以及具备“自闭环变现工具”的企业。

简单说,我们看好同时具备“数据采集”、“信息推送”的硬件+平台企业;以及具备变现工具(药品)的龙头药企。

从病种角度看,我们更看好具备8个特征的细分病种领域:

(1)治不好(慢病),

(2)必须治(致命,痛苦),(3)高单价,(4)高频次,(5)多环节,(6)重时效,(7)基数大,(8)医疗服务具备信息不对称性。

我们认为最佳实践领域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1、参与者角度:

智能医疗设备企业与药企做“重度垂直”具备先天优势

从重度垂直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的参与者角度看,我们筛选的原则是:

(1)具备“关键节点”能力(推送信息能力,数据采集能力),因为“关键节点”是打通“重度垂直”服务链条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所有衍生商业模式的基础。

(2)具备变现工具的自闭环企业(药企、保险公司等)。

这类企业无需从“广告”等角度寻找盈利模式,而直接可以从自身的销售中变现,盈利链条更加直接。

以糖尿病医疗服务链为例,在整个服务链条中,包含糖尿病预防教学资讯、糖尿病在线问诊平台、糖尿病预约加号平台、移动互联血糖仪、糖尿病慢病管理平台、糖尿病患者社区、糖尿病药品电商等、糖尿病药品企业等诸多环节。

我们认为最具“重度垂直”潜力的企业类型,应该存在于“移动互联血糖仪”、“在线问诊和慢病管理平台”这两种形式。

而如果这样的企业本身又是降糖药品企业,则能够实现非常强的的自闭环变现能力。

在整个糖尿病治疗环节中,移动互联血糖仪具备最强的标准化数据采集能力——血糖数据的采集。

这一数据采集具备很大的商业意义,血糖数据是形成未来对于患者精准化服务推送的基础,同时也是与保险公司、药企合作的基础。

大规模血糖数据的采集同时还具备很强的公共卫生意义,这其中又存在很多潜在商业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患者需要持续使用移动互联血糖仪及APP,因此移动互联血糖仪还具备信息推送能力,只要使用患者数量足够大,便能形成很强的导流能力,这个能力将有助于移动互联血糖仪企业对接医院资源的能力。

而“在线问诊和慢病管理”平台也同样存在数据搜集和信息推送能力,但使用频率可能会低于血糖仪本身。

同时,降糖药品企业如果具备上述两种业务形态,则能够利用自身的变现工具,将流量导入直接变现,同时在患者端也能产生更好的一体化的服务体验。

此外,在保险公司中,也有互联网医疗重度垂直服务模式产生。

2014年10月,平安推出了健康医疗APP“平安健康管家”,其包括问疾病、看名医、逛社区、收资讯以及测健康五个模块,并且主打名医问诊及家庭医生概念,以私人健康顾问及名医即时在线咨询为特色,实行一对一的私人医生服务,可为用户提供从就医问诊到日常健康咨询的服务,并可根据用户健康状况,为用户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醒用户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自上线之日起,“平安健康管家”会在每周推出“名医来了”系列问诊活动,邀请国内三甲医院医生坐诊,包括乳腺科、儿科、泌尿外科等10个科室,与用户进行线上医疗互动。

2、病种角度:

符合8个特征的细分病种适合重度垂直

连接、智能和体验是互联网医疗的增量价值基础点。

再进一步,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医疗创造的增量价值来自于对传统医疗效率的提升、对于资源的节约以及对于体验的改善。

结合到病种细分方向,我们认为具备8大要素的病种方向,更适合重度垂直:

(1)治不好(慢病),

(2)必须治(致命,痛苦),(3)高单价,(4)高频次,(5)多环节,(6)重时效,(7)基数大,(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