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7187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 钠及其化合物.docx

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课后限时集训7钠及其化合物

课后限时集训(七) 钠及其化合物

(建议用时:

35分钟)

A级 基础达标

1.(2019·潍坊统考)《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

“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这里的“石碱”是指(  )

A.KOH     B.KAl(SO4)2

C.KHCO3D.K2CO3

D [“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为蒿蓼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说明“石碱”能去油污、作发酵剂,排除KOH、KAl(SO4)2;且植物烧成的灰中的主要成分一般为碳酸盐,故“石碱”为K2CO3,D项符合题意。

]

2.(2019·杭州模拟)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

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B [将等质量的钠投入到水、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然后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B项生成氢气最多。

]

3.(2019·湖南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

B.Na2O2与CO2反应生成0.1molO2时转移电子0.4mol 

C.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有蓝色沉淀及气泡产生

D.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2gNa2O2,充分反应完后,溶液c(Na+)保持不变

C [Na2O2遇湿润的石蕊试纸时,它最终能氧化石蕊使其褪色,A项错误;由2Na2O2+2CO2===2Na2CO3+O2及Na2O2中氧为-1价知,每生成1molO2时会转移2mol电子,B项错误;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Na2O2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O2,NaOH再与CuCl2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C项正确;Na2O2与水反应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NaOH溶解度增大,导致溶液中c(Na+)增大,D项错误。

]

4.(2019·太原模拟)工业上以粗盐(含Ca2+、Mg2+、SO

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实验室模拟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

B.流程图甲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使用玻璃棒

C.如图乙所示装置可以比较Na2CO3和NaHCO3晶体的热稳定性

D.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过量NaOH、Na2CO3、BaCl2溶液,过滤后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

B [A项,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氨气溶解度较大,故应先通入氨气,使溶液为碱性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错误;B项,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因此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搅拌、引流等,正确;C项,Na2CO3加热不易分解,NaHCO3晶体加热容易分解,故小试管中盛放NaHCO3,大试管中盛放Na2CO3,NaHCO3间接加热能分解,Na2CO2直接加热不分解,能证明两者的稳定性,错误;D项,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

及泥沙,可以加过量BaCl2除去SO

,然后加NaOH除去Mg2+,用Na2CO3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盐酸要放在最后,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错误。

]

5.(2019·冀州月考)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

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

A [Na2O2与H2O、CO2反应时,都是Na2O2自身发生歧化反应,A项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而Na2O2能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故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B项正确;Na2O2具有强氧化性,而C、Al、SO2均具有还原性,故Na2O2可与C、Al、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将C氧化成CO2,将Al氧化成Al2O3,将SO2氧化成SO

,C、D项均正确。

]

6.(2019·衡水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操作

A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C

证明Na2O2与CO2是放热反应

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

D

检验Na2CO3与K2CO3溶液

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

C [A项,取出钠后先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再切,且烧杯中的水不能装满;B项,二者与澄清石灰水均反应;D项,K+的焰色反应不能直接观察。

]

7.(2019·衡水联考)取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ag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容器内有bg氧气,测得b>a,下列物质中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COOHB.HCHO

C.CH4D.C6H12O6

A [当O2的质量变大时,说明该物质的组成应为nCO·mH2·xO2,根据答案中的分子式可知HCOOH符合CO·H2·

O2,A正确。

]

8.现有25mL2mol·L-1的Na2CO3溶液和75mL1mol·L-1的稀盐酸。

(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

(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

两操作的现象及结果(标准状况下)为(  )

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D [n(Na2CO3)=0.05mol,n(HCl)=0.075mol

(1)操作:

Na2CO3 + 2HCl===2NaCl+CO2↑+H2O

0.05mol 0.075mol    n(CO2)

n(CO2)=

×0.075mol;

(2)操作:

Na2CO3 + HCl===NaCl+NaHCO3

 0.05mol  0.05mol   0.05mol

NaHCO3 + HCl===NaCl+CO2↑+H2O

0.05mol  0.025mol  n(CO2)

n(CO2)=0.025mol。

]

9.在150℃时使NH4HCO3分解,将所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Na2O2和浓硫酸,则Na2O2增重ag,浓硫酸增重bg;若将上述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则使酸液增重dg,再通过Na2O2,则使之增重cg。

设气体皆被完全吸收,则a、b、c、d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a>c>bB.b>c>a>d

C.a>c>b>dD.d>c>b>a

A [根据NH4HCO3

NH3↑+CO2↑+H2O可知1molNH4HCO3分解可生成NH317g,CO244g,H2O(g)18g,根据方案可求a=28×1+2×1=30,b=17,d=18+17=35,c=28,故d>a>c>b。

]

10.(2019·合肥模拟)某些资料认为NO不能与Na2O2反应。

有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

a.2NO+Na2O2===2NaNO2

b.6NaNO2+3H2SO4(稀)===3Na2SO4+2HNO3+4NO↑+2H2O

c.酸性条件下,NO能被MnO

氧化成NO

该同学利用如图中装置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装置可重复使用)。

(1)装置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是否生成了NaNO2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装置连接的顺序为:

NO发生装置(A)→气体净化装置[包括除去CO2的装置(B)、检验CO2是否除尽的装置(C)、干燥装置(B)]→NO与Na2O2的反应装置(D)→尾气处理装置(E)。

(2)欲检验装置D中是否生成了NaNO2,可利用查阅资料b中的反应。

答案:

(1)B→C→B→D→E 吸收NO防止污染 

(2)取装置D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该无色气体在试管口上方变为红棕色,则证明生成了NaNO2

11.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变化的未知物焰色反应均呈黄色,E为淡黄色粉末。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B→C的变化中,所得C的溶液往往不纯,其中的杂质(不包括水)可能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能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转化为F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可推知:

A为Na,B为NaOH,C为Na2CO3,D为NaCl,E为Na2O2,F为NaHCO3。

答案:

(1)2Na+2H2O===2NaOH+H2↑

(2)CO

+2H+===CO2↑+H2O

(3)NaOH 通入CO2的量不足

NaHCO3 通入的CO2过量

(4)向D的饱和溶液中先通入足量NH3,然后再通入过量CO2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12.小苏打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部分转变为Na2CO3),某研究小组欲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Ⅰ.加热分解法

利用下图甲装置,充分加热小苏打样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有:

①仪器a的质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Ⅱ.测量气体体积法

利用图乙装置,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1)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C中最好用________溶液代替水。

(4)待反应结束,气体冷却至室温后,利用图示装置读取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mg,反应前滴定管C的读数为V1mL,反应结束后滴定管C的读数为V2mL,则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解析:

Ⅰ.

(1)仪器a是坩埚。

(2)还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有“加热前,仪器a和样品的总质量”和“加热冷却后,仪器a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Ⅱ.

(1)涉及气体的实验装置连接好后首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2)导管g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3)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易造成误差,所以采用饱和NaHCO3溶液代替水,从而减小误差。

(4)①读数时上下移动C管,使B、C两管液面相平,减小由于压强不同引起的体积误差;②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减小由于读数引起的体积误差。

(5)根据碳原子守恒,1mol碳原子对应1mol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ol。

答案:

Ⅰ.

(1)坩埚

(2)加热前,仪器a和样品的总质量 加热冷却后,仪器a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Ⅱ.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3)饱和NaHCO3

(4)①读数时应上下移动C管,使B、C两管液面相平 ②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5)

mol

B级 能力提升

13.(2019·江淮十校联考)某班级化学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Ⅰ.

(1)甲组做单质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

实验室取用单质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钠燃烧时会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的可能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组想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不考虑空气中N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若没有该装置可能导致生成的Na2O2中含有_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是:

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填字母标号)。

(3)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

(1)实验室取用单质钠,打开瓶塞,用镊子夹取金属钠,用滤纸吸取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下一小块,余下的放回原瓶,盖好瓶塞即可。

(2)单质钠燃烧时会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的可能来源是表面煤油燃烧、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以及酒精灯中的酒精挥发等。

Ⅱ.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若没有该装置可能发生2Na2O2+2CO2===2Na2CO3+O2,导致生成的Na2O2中含有碳酸钠。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是空气进入h,g接f,e接a,b接c。

(3)装置Ⅱ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Ⅰ。

答案:

Ⅰ.

(1)实验室取用单质钠,打开瓶塞,用镊子夹取金属钠,用滤纸吸取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下一小块,余下的放回原瓶,盖好瓶塞即可 

(2)表面煤油燃烧 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酒精灯中的酒精挥发

Ⅱ.

(1)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2Na2O2+2CO2===2Na2CO3+O2

(2)h g f e a b c (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Ⅰ

14.(2019·岳阳模拟)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mol·L-1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B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据CO2量与NaOH量的相对多少,有这样两个阶段:

①CO2+2NaOH===Na2CO3+H2O,此时溶质可能为NaOH和Na2CO3或只有Na2CO3(刚好反应);②Na2CO3+CO2+H2O===2NaHCO3,此时溶质可能为Na2CO3和NaHCO3或只有NaHCO3;据图分析:

B情况最终生成的CO2(其实就是最初通入的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是A情况的2倍。

(3)当加入150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

据物料守恒有n(NaOH)=n(Na+)=n(Cl-)=0.2mol·L-1×0.15L=0.03mol,所以c(NaOH)=

=1.5mol·L-1。

答案:

(1)NaOH、Na2CO3 1∶1

(2)Na2CO3、NaHCO3 1∶1

(3)1.5mol·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