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7858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docx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

安全用药知识100问2

51、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答: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随意滥用药物目前比较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另外许多患者,病情较重时尚能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是来源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52、服用抗菌药物时如何注意给药间隔?

答:

以往的“白天给药,晚间停用”方案,通常不符合抗菌药物的特点。

现在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日剂量可平分为2~3次,每日2次者,可在8时及20时各给1次,每日3次者可在6时、14时及22时分别给药1次。

24小时持续静滴一般并无必要。

病人一般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53、哪些皮肤病需外用抗菌药物?

答:

在浅表皮肤细菌感染时可外用抗菌药物。

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刺激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病是十分常见的。

其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尤为常见。

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俗称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湿热环境下是很常见的,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等。

当发生浅表的皮肤细菌感染时,可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54、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答:

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

其次,要对症下药:

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

第三,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而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55、外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答:

常见的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

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般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

第三,偶可因局部外用后吸收而产生全身性药物性皮疹;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皮疹,应即刻去医院就诊,检查原因;如果与外用药有关,亦应及时停药。

此外,在外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56、口服青霉素Ⅴ及阿莫西林需要做皮肤实验吗?

答:

有关部门规定,凡是青霉素类药物在应用前均须做敏感实验,这类口服青霉素在国外质量纯正,杂质极微,不易引起过敏反应,故可不做,而国产的品种,由于质量问题,所以先做皮试为好,有关部门规定,凡是对青霉素类过敏者一律禁用口服类青霉素。

57、头痛为什么不要长期乱用止痛药?

答:

(1)患散光、近视、远视、青光眼等症的病人,用眼时间过长会引起头痛,副鼻窦炎、中耳炎也会引起头痛;

(2)各种急性传染病,各种中毒、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也可引起头痛;(3)中风、脑血管痉挛、脑膜炎、脑肿瘤等也会引起头痛。

由上可见,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当头痛发作时,除非十分明确认识到自己是感冒头痛,可以自购非处方药的解热镇痛药,一般的不宜长期自购止痛药随便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口服些解热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58、如何合理选用解热镇痛药?

答:

根据病人的指征、机体状况及药物的适应证、禁忌症等综合因素考虑选药。

(1)一般以疗效确切、毒性低、价格较便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为首选药,次之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其复方制剂等。

解热应用不超过3天,镇痛应用不超过5天;

(2)对于长期高热的疾病如血吸虫病、伤寒、晚期癌症可考虑应用消炎痛栓剂:

(3)儿科用药最好仅限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其复方制剂;(4)妊娠妇女应慎用解热镇痛药,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5)含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的一些复方制剂如去痛片、APC最好不用,该药已趋于淘汰。

59、如何合理选用抗炎镇痛药?

答:

(1)尽管本类药物近年发展很快,但目前抗炎镇痛仍以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价格便宜或适中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及双氯芬酸为首选药,吲哚美辛和保泰松虽然抗炎作用强、但副作用亦大,故保泰松已很少用药,而吲哚美辛只作为二线药,用于重症或其他药物无效的替代药物;

(2)由于本类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个体差异,通常先选一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待有效后逐渐减量,使用2~3周后无效,可更换品种;(3)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需长期服药者,应选择维持疗效较长、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如芬必得、舒林酸、萘丁美酮、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等;(4)老年肾功能低下者可选择尼美舒利、舒林酸等;(5)高血压正在服药期间的患者,可选用舒林酸;因该药与抗高血压药很少发生相互作用;(6)有消化性溃疡患者,可选用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7)对于腰、关节、韧带等急性扭伤、肌肉异常紧张、肌肉劳损及肌腱炎等可选用氯唑沙宗;(8)对早期骨关节病患者可选用氨基葡萄糖(葡立、维古力),可阻断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防止疾病进展。

60、为什么对含有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应慎用?

答:

含有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如氨咖啡片、去痛片、安痛定等应慎用,因为氨基比林易发生粒细胞缺乏症肌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粒细胞缺乏时,病人容易感染,可出现高热、头痛、咽痛、极度疲乏及衰竭,口腔、咽颊、直肠都可发生溃疡,甚至坏死。

感染可迅速扩散至全身各部,并容易发生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病人有可能死亡,故服用本品要注意。

为此,OTC目录中没有此药。

61、为什么孕妇要慎用解热镇痛药中的阿司匹林?

答:

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是阿司匹林,妊娠初期服用它,胎儿畸形率增高;妊娠中期服用,易引起死胎,新生儿体重减轻和肝脏损害;妊娠末期服用时,可引起新生儿溶血和出血倾向。

62、为什么胃溃疡病人应禁用阿司匹林?

答:

前列腺素能使胃酸分泌减少,减少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保护胃粘膜。

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粘膜缺血,胃酸分泌增多;同时前列腺素的前体花生四烯酸堆积有局部刺激作用,这将增加其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

故大剂量及长期应用时,可诱发溃疡,甚至引起不易察觉的胃出血,所以,胃溃疡病人不能应用阿司匹林。

63、服感冒药为什么不能饮酒?

答:

感冒药种类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感冒药主要含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此类感冒药能缓解感冒时的头痛、发热等症状。

但服这类药时不宜饮酒,因为酒中乙醇进入人体后,可使谷胱甘肽迅速减少,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一些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而转向与肝、肾细胞结合,从而造成肝、肾组织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肝坏死。

另外,乙醇还会增加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溃疡。

64、应用抗感冒非处方药西药时如何根据症状选择应用?

答:

(1)感冒热度虽不高,但有明显的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全身酸痛的症状时,应选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感冒初起,鼻塞、咽干、咽痛、流涕、喷嚏、流泪等可选用复方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

(3)畏寒、发烧、头痛初起,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可选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酚等。

(4)感冒症状重:

头痛、发热、流涕、鼻塞、咽干、咽痛、咳嗽、咳痰等,可选用快克(复方氨基酚烷胺胶囊),新速效感冒胶囊、力克舒、康必得、银得菲、日夜百服宁、达诺等。

65、服用抗感冒西药非处方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要注意只选择一种,不应同时服用作用相同的另一种,以避免重复用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应用含有伪麻黄碱的抗感冒药时,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肺气肿、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患者须谨慎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要慎用。

(3)服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时应禁止饮酒。

(4)肝、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抗感冒药。

(5)凡驾驶机动车、船或其他机械操作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期间均应禁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的抗感冒药,前列腺肥大者应慎用。

(6)含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抗感冒药,妊娠头三个月的妇女禁用。

(7)本类药物均为对症治疗的药物,故服用3~7天后,症状不缓解者建议去医院诊治。

(8)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特别是处方药的,应向医生询问清楚,以便注意药物合用时是否有不良相互作用产生。

66、为什么老人和小儿应慎用感冒通?

答:

感冒通是双氯酚酸的复方制剂,每片含双氯酚酸钠15毫克,人工牛黄1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5毫克。

本品是常用的抗感冒药,但其不良反应多,最常见的如胃肠部不适、烧灼感、反酸、纳差、恶心等。

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眩晕、嗜睡、兴奋等,最严重的是肾脏出血。

国家ADR中心已通报过本品引起多例小儿尿血、肾损害。

其原因可能为含双氯酚酸大约50%在肝代谢,40%~65%经肾排泄,由于小儿机体发育未完全,肝肾代偿能力不足,应用本品的风险远高于成年人,老年人的肝肾代偿能力也低,风险也大,故老人小儿均应慎用感冒通。

67、如何根据咳嗽的症状表现来确定是何种病因引起的咳嗽?

答:

应根据咳嗽的症状确定病因,如普通感冒的咳嗽多为轻咳、干咳,有时有少量的薄白痰;流行性感冒咳嗽多为干咳,或有少量的薄白痰,并伴有背痛、发热(39℃以上)头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突发性咳嗽;百日咳为阵发性剧咳;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多引起连续性咳嗽。

咳嗽并伴有黄色或淡黄色痰液提示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咳嗽并伴有黄绿色痰多见于肺结核及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并伴有铁锈色痰液则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发作、肺炎初期等咳嗽时会伴有大量黏稠痰液。

68、为什么多痰、稠痰患者不宜强力镇咳药止咳?

答:

因为咳、痰、喘三者是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的。

如果呼吸道积痰,会引起咳嗽,痰液因阻塞支气管而引起喘息。

在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时,会导致喘息,同时也会使呼吸道阻力增加,肺膨胀时刺激牵拉感受器引起咳嗽,管腔的闭塞还会造成排痰困难而积痰。

故多痰患者禁用强力镇咳药,以防因抑制咳嗽反射,使大量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支气管感染,痰液吸入肺部引起肺炎。

所以痰黏稠患者不宜用强力镇咳药。

69、复方甘草溶液为什么既能止咳又能祛痰?

答:

复方甘草合剂的组成为:

甘草流浸膏、愈创木酚甘油醚、复方樟脑酊、甘油等。

其中甘草流浸膏为保护性祛痰剂,愈创木酚甘油醚为恶心性祛痰剂,复方樟脑酊中因含阿片酊,故有止咳作用。

以上诸成分组成合剂,故既能止咳又能祛痰,临床用于镇咳祛痰。

70、复方甘草溶液不能向哪些病人推荐使用?

答:

(1)不应向高血压病人推荐:

因为此药中的甘草流浸膏有水钠潴留的作用,若与复方降压片合用,反而会引起血压的升高,故已服用了复方降压片的病人不宜选用复方甘草溶液。

(2)不应向糖尿病病人推荐:

因为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水解后有糖皮质激素作用,会导致血糖升高。

(3)不应向心脏病病人推荐:

因为此药中的甘草能促进钾排泄,使血液中的钾浓度降低,导致心脏对地高辛敏感性上升而引起中毒,故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而应用地高辛时,应禁用复方甘草溶液。

(4)不应向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人推荐:

因为甘草有糖皮质激素作用,能增加胃液分泌,降低胃粘膜保护和修复作用。

(5)不应向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推荐,因为此药中含有阿片,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71、哮喘发病机理的现代观念是什么?

答:

平喘药从前只是一类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扩张支气管的药物,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哮喘不仅仅是一种可逆性支气管痉挛,而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和介质调解的慢性、持续的炎症。

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巨嗜细胞、下淋巴细胞、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均参与了炎症的过程。

目前认为气道炎症是哮喘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中心环节,可导致气道阻塞和气道的高反应性。

因此,在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的新概念的指导下,现有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是以抗炎或抗变态反应药物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

抗炎药物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加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过敏介质阻滞剂。

吸入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都已入选国际性药物指南中,特别强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而且要主动地,早期、长期地应用,并提倡吸入给药。

扩张支气管药物以β-受体激动剂为主,还有抗胆碱能药物和嘌呤类药物。

72、沙丁胺醇平喘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答:

沙丁胺醇的控释片叫全特宁,微粉吸入剂叫全宁碟,雾化溶液叫全乐宁,气雾剂叫舒喘宁,是常用的平喘药。

它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解决支气管痉挛。

本品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强,而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弱,是目前较为安全、常用的平喘药。

其静脉注射用药,平喘作用小于异丙肾上腺素,但口服给药或气雾吸入时,支气管扩张作用比异丙肾上腺素强,而兴奋心脏的副作用仅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0左右,作用持续时间为异丙肾上腺素3倍,临床适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病人的支气管痉挛。

制止发作,多用气雾吸入,预防发作则可口服,非处方药只收载了口服片剂。

成人,口服:

2~4毫克1次,每日3次;气雾吸入:

0.1~0.2毫克每次(即喷1~2下),必要时4小时重复一次,但14小时内不宜超过6~8次。

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久用易产生耐受性,疗效降低,此时患者体内的肾上腺素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物质也同样产生耐受性,使支气管痉挛不易自身缓解,哮喘加重。

(2)动物实验本品可致畸,故怀孕初期的妇女应用时要权衡利弊。

(3)心血管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患者慎用。

7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要慎用哪些药?

答:

溃疡病患者用药应十分的慎重,否则易加重病情,诱发出血。

根据研究和临床观察,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使上皮细胞脱落,使胃粘膜失去屏障的作用,因而引起胃粘膜糜烂及无痛性胃肠道出血,必须慎用。

咖啡因可使胃酸分泌,加重溃疡病情,若必须使用时,应与抗酸药物如氢氧化铝同服。

消炎镇痛药如消炎痛、保泰松对胃粘膜有刺激,致胃肠机能减退,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胃粘膜腐蚀变性脱落,严重者并发出血和穿孔。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的松,强的松等)和促皮质素(ATCH)以及利尿类药物(如速尿、利尿酸等)服用后能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出血,皆应注意慎用。

交感神经阻滞剂,如利血平、胍乙啶,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溃疡病情,故不宜使用。

抗癫痫类药物,如苯妥英钠,抗精神病药奋乃静,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均可刺激胃肠道加重病情,亦应慎用。

至于含酒精类药物,则因酒能刺激胃酸分泌,直接刺激胃粘膜,应予慎用。

7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

(1)一般治疗

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强调进餐定时,不吃刺激食品,如辛辣、过咸食物及浓茶、咖啡等饮料,含钙和蛋白质食物都能刺激胃酸分泌,故牛奶、豆浆不宜多饮。

(1)药物治疗

①抑酸药与抗酸药合用

溃疡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

服用抑酸药后,即使是质子泵抑制剂,止痛效果也要出现在2~3天后,如果是H2受体拮抗剂,止痛效果出现还要晚,而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等(碳酸氢钠持续时间短且有奶-碱综合症,故均少用)的止痛作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因此在治疗的开始几天抑酸药与抗酸药合用,可以更迅速地缓解疼痛。

②不同部位不同用药

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病理生理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十二指肠溃疡以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为主,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多起主导作用,故应选用降低胃内酸度的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及H2受体拮抗剂以及解痉药;胃溃疡的发生主要是胃粘膜屏障减弱引起,故应用胶体次枸橼酸铋、碳酸铝等。

③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应用铋剂加两种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

④握用药疗程

为了预防溃疡复发,除了应尽量避免一些复发因素外,主要对溃疡已愈合的患者采用延长用药的方法,即所谓“维持治疗”,可降低复发率,例如给予H2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1年,复发率下降到13%,维持4年可下降9%。

现认为具有如下情况应给予维持治疗:

①反复发作每年3次或以上者;

②严重消化性溃疡,常以出血或穿孔为发作症状者;

③高龄、体质较差、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消化性溃疡并发症者;

④伴随其他疾病必须服用NSAID者或抗凝药物者;

⑤经外科治疗复发者。

维持治疗的药物以H2受体拮抗剂为主,并以小剂量为好,维持时间短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年,可用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40mg。

75、慢性胃炎是一种什么病?

用什么药进行治疗?

答: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药物刺激、不良习惯及自身免疫反应,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嗳气、反酸、呕吐等,可用下列药物治疗:

处方胶体次枸橼酸铋120毫克每日4次

羟氨苄青霉素500毫克每日2次

甲硝唑400毫克每日2次

法莫替丁20毫克每日1次

硫糖铝1000毫克每日3次

(1)胃窦胃炎大多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70%~90%),而消除此菌的感染,单用铋剂根治率很低(20%),故提倡二联或三联疗法,疗程为半个月,可将根治率提高到90%。

(2)制酸药和胃粘膜保护剂使胃腔内H+浓度降低,减轻H+反弥散程度,或为粘膜的炎症修复创造有利的胃腔环境,同时对缓解症状也十分有效。

76、应用助消化药治疗消化不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助消化药应用时必须注意消化不良的原因,

(1)如由慢性器质性疾病引起,必须在用药的同时,去医院检查;

(2)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不宜与酸性药物及铝制剂合用,也不宜与抗菌药和吸附剂如活性炭合用;(3)嗜铬细胞瘤、乳癌、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等疾病患者禁用多潘立酮,孕妇慎用;(4)助消化药大多为酶类或活菌类制剂,性质均不太稳定,放置过久,药效会减低,故宜应用新制产品,一般在生产后保存期不宜超过24个月,并置冷暗处贮存,过期后不得再用;(5)多潘立酮是否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尚有争议,故一岁以下儿童应慎用。

77、应用泻药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

(1)泻药禁用于呕吐、腹泻、严重腹痛、肠炎、肠梗阻、阑尾炎或其他一些急腹症患者。

(2)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含镁、钾的泻药,新生儿禁用液体石蜡。

(3)两岁以内的幼儿禁用泻药灌肠。

(4)切忌久用泻药,可经常食用富含纤维素和容积大的食物,适当的体力劳动,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5)泻药可引起轻度的腹痛,如遇腹痛过重,直肠出血或肠功能突然发生改变,立即就医。

(6)服用矿物油(如液体石蜡)的病人可有油或粪便从肛门漏出,应经常检查病人肛周局部,注意清洁,并给予肛周衬垫,防止弄脏衣服或床单。

78、便秘时如何选用缓泻药?

答:

便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有些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有些为结肠低张力所致。

也有些为精神因素所造成,长期滥用泻药本身也可导致便秘的后果,故治疗时,应以找到或消除致病因素为首要。

对器质性原因所致者,应着重病因治疗,如肿瘤、低血钾等,缓泻药只做辅助治疗手段;对药物引起者,如长期服用氢氧化铝制剂、铝制剂、铋制剂,则应用一些镁盐以减轻便秘;对于中毒急需排出毒物者,一般以服用硫酸钠为好。

只有在找不到病因或确需对症治疗时,才给予必要的泻药,应注意避免耐药及形成习惯。

对长期慢性便秘,不宜长期大量应用刺激性泻药,因可损伤肠壁神经丛细胞,造成进一步的便秘;结肠低张力便秘,可于睡前服用双醋酚丁或酚酞以达到次晨排便,其实这类便秘者可及时给予开塞露即可;结肠痉挛所致的便秘,可选用膨胀性泻药或滑润性泻药如乳果糖溶液或液体石蜡。

膨胀性泻药(羧甲基纤维素颗粒、车前番泻复合颗粒)适用于肠道便秘和腹泻交替患者,而刺激性泻药宜用于一次性峻泻,或为了做术前肠道准备。

79、对慢性腹泻是否都应用抗菌药治疗?

答: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均可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各种肠道感染,非感染性肠炎、肿瘤及肠道激惹综合症等。

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只是慢性腹泻的一部分,约占30%~35%左右,只有肠道细菌感染才需要应用抗菌药治疗。

根据粪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来决定,选择有效的抗菌药,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除对因治疗外还需选用一些止泻药以对症治疗。

80、急性胃肠炎一般不能应用哪些止泻药?

答:

急性胃肠炎常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

病人可出现发冷、发热、腹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对这种情况,一般不主张马上用止泻药,特别是复方樟脑酊、咯哌丁胺(易蒙停)、地芬诺酯(苯乙哌啶)等,因为这些药虽然可使病人腹痛、腹泻等症状减轻,但可减少肠蠕动、增加毒物的吸收,对治疗不利,甚至还可加重病情,故一般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81、为什么细菌性痢疾初期不能滥用止泻药?

答: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治疗的原则是应用抗菌药,不能滥用止泻药,当细菌未被杀灭或抑制时不能服用止泻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毒素大量被肠道吸收,引起腹胀、肠麻痹,只能使病情恶化,故痢疾初起不能乱用止泻药。

82、慢性肝炎如何治疗及用药?

答:

慢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病,病程迁延时间较长,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在医师指导下综合治疗,在医师指导下去药店购买肝炎辅助治疗药,由于肝病的防治较复杂,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患者的主要的治疗应在医院综合治疗。

肝脏疾病的防治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其治疗仅是一些辅助药物,如保肝药、去脂药。

保肝药,是指能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的药物如联苯双酯、葡醛内酯(OTC)、齐墩果酸(OTC)、水飞蓟宾、肌苷(OTC)等。

去脂药,多为含甲基的化合物,能促进脂肪溶解、转运和代谢,减少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

83、为什么肝炎病人不能滥用保肝药?

答: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大多数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转化解毒,滥用保肝药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而且有些保肝药本身不良反应大,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肝细胞再次受损,演变成脂肪肝或肝硬化。

长期服用保肝药还能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加重肝脏的负担,如长期大量的补充葡萄糖,可以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而诱发糖尿病,过多服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引起慢性中毒。

三磷酸腺苷、辅酶A长期服用可引起心悸、胸闷、出汗、眩晕、甚至过敏性休克,有些蛋白质合成药如丙酸睾丸酮和苯丙酸诺龙可以诱发黄疸的形成,导致内分泌紊乱。

故肝炎病人不宜滥用保肝药,各种肝炎用药宜少而精。

84、老年高血压有何特点?

答:

老年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而言,老年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

其临床特点为:

(1)老年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多见,近年来大量心血管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收缩压更能可靠预测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和相关疾病(如脑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的发生与死亡;

(2)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年轻患者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因而不能承受急剧的降压,降压周期以在数日、数周或更长的时间逐渐减低为好;(3)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