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795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

(一)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2、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3、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4、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5、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心里十分着急。

6、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7、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8、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9、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0、我的讲义从头到尾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二)把下面句子改成不含“把”字和“被”字的陈述句。

 武松终于把那只凶猛的大虫打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很快就把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吃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焰火把夜空照得光彩夺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和扩句

一、缩写句子

1、去掉“的”字和“地”字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

如:

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缩句:

杨梅树吮吸着甘露。

2、去掉“得”字后面起补充说明的部分。

如: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缩句:

他高兴。

3、去掉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等修饰词语。

4、句子中的“着、了、过”和“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5、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不能去掉。

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缩句:

我没有找到包。

缩句练习:

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______________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

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__________________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队员们激动得泣不成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的大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很多货物。

_________________

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__________________

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身是汗的渔夫吃力地拖着一张水淋淋的破鱼网。

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了乱蓬蓬的长发下那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

心突突地跳得很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而轻的热气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

___________________

八路军的一个通讯班悄悄地开到郑州以南50公里的前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

一块块窗户玻璃亮得可以照见人的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大得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扩句(至少两处)

雪花飘落下来。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吸引着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条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踢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鸟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军放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吹遍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开展了活动。

—————————————————————

战士献出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表演了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无”“没有”等,有的给删去,没有的要在适当的地方给加上。

3、 删去反问语气词“吗”、“呢”等。

4、把“?

”该为“。

”。

反问句改陈述句习题: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样的精品,难道不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下来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无、没有”等,有的给删去,没有的在适当的地方加上。

3、加上反问语气“吗、呢”等。

4、把“。

”变为“?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1、老班长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

2、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3、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4、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5、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6、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7、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8、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9、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10、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11、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12、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13、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14、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15、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6、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7、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8、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9、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20、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21、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22、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2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25、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26、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27、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28、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把第一人称叙述改写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如“我”“你”“我们”等)改成“他”(她)或“他们”(她们)。

2、改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

n.间谍;侦探3、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

“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    

2、刘萍告诉老师:

“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3、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4、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

“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5、 李老师兴奋地说:

“我们班战胜了四

(1)班,获得了冠军。

6、 王老师对小华说:

“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7、老师对我说:

“我教你怎么写。

8、巴金说: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9、鲁迅在回信中: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10、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

“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11、列宁问:

“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2、爸爸说:

“我明天要去昆明,你自己做饭吃。

13、妈妈说:

“你明天别去玩了,我带你去外婆家。

”、

14、乌龟对青蛙:

“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5、老师对我说:

“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16、贝多芬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17、那挑山工想了想说: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8、萌萌把馍递给我,说:

“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

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19、外公对小英说:

“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0、王老师告诉小明:

“你明天下午到我家里来。

21、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

“我背你走!

22、妈妈对我说:

“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    

 

(二)把下面句子改成直接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孩子们齐声说,他们要学花生的品质,做一个有用的人。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妈妈说,她明天要回唐山去,那儿才是她们的祖国。

李明对王威说,他明天去王威家玩。

修辞手法

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等。

下列句子各属什么修辞手法?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

3、这种汽车是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轮子的呢?

是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压缩空气。

( )露似珍珠月似弓。

()

4、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

5、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  )

6、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

8、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  )

9、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  )

10、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晨。

()

1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2、巴掌大的屋子里挤满了人。

()

13、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更让人好受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