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004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 知识点梳理.docx

化学知识点梳理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重点梳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_______生成的变化。

例如,石蜡熔化,水蒸发,木柴制成桌椅等。

(2)化学变化:

有_______生成的变化。

例如,石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的种类不变,通常表现为物质的______或_______发生改变

物质的_______发生改变

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________发生改变

______分裂成______,______重新组合得到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______不变。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注]

①不能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②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指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指物质在_____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酸碱性、助燃性等。

(3)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

[点拨]性质在描述时一般有“能”“会”“可以”等字眼,而变化在描述上没有上述字眼。

这种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性质与变化。

例如“硫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水在受热时能变成水蒸气”是物理性质,而“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水在受热时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典例解析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

2.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  )

3.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镁条易折断B.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D.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4.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用金属铜制作导线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5.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

请填空:

(1)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

重点梳理

1.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①做到“三不”:

不能用_______________;不要把________________;不得_____________。

液体:

_____mL~_____mL

②取最少量

固体:

只要______________

③用剩的药品,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

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

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⑤液体药品的取用

瓶塞____放

注意点标签____________

瓶口_______试管口

(2)量筒的使用

①先倾倒后_______;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③量筒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用来加热,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④量筒的精确度为_____mL。

(3)物质的加热

给液体加热:

①用试管夹夹在试管________部,拇指和食指要捏住试管夹的________柄;

②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③加热时试管倾斜45°角,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地方,以防药品沸腾溅出伤人。

给固体加热:

①试管口略向________倾斜,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前将试管外壁擦干,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手捂法:

如图1,先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不漏气,导管口应有____________。

②水压法:

如图2,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长颈漏斗口处注水,若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液封法:

如图3,先加适量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液封,然后将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用手捂法检查。

123

(5)过滤

①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

漏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滤纸。

②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

二低:

三紧靠:

 

(6)蒸发

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出现___________时就停止加热,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的配制

①仪器: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等。

②步骤:

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玻璃棒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浓硫酸稀释

①仪器:

烧杯、玻璃棒。

②方法:

稀释时,将_______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____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________________。

③玻璃棒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洗涤仪器

洗涤试管:

水洗;若有油污,则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

干净标志:

内壁的水既不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

典例解析

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2.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a  b c d e f gh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仅用下图所示装置,能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套橡胶管C.蒸发食盐水D.测溶液pH

6.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B.量筒C.托盘天平D.蒸发皿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性质活泼的氧气

重点梳理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稍______空气,不易溶于水,有______变化,液态氧和固态氧的颜色为________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反应物

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

现象:

木炭是______色固体,烧红的木炭在空气中发出______光,在氧气里燃烧发出______光,用手摸瓶壁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硫为___色固体,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________火焰,在氧气里燃烧发出__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____________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磷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红磷是______色固体,红磷在氧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的______,用手摸瓶壁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铁丝在氧气里______燃烧,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固体。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1.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2.注意“光”和“火焰”的区别。

沸点高的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是“光”或“火星”,而气体、沸点低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汽燃烧产生的是火焰。

3.氧气的用途: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氧气的制法:

⑴自然界中氧气的获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工业制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先将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然后________,因为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不同,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留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气。

⑶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原料的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⑷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和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典例解析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

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4.下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

(4)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

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甲组实验Ⅰ

探究______对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二氧化锰

10mL2%H2O2

甲组实验Ⅱ

25℃

二氧化锰

10mL5%H2O2

(2)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

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

浓度越大,H2O2

分解速率______;

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H2O2分解影响因素的数据

分析:

相同条件下,H2O2在____(填“酸”或“碱”)

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乙组提出可以用BaO2固

体与硫酸溶液反应制H2O2(已知还生成另一种物质),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

重点梳理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____________、臭氧(O3)、甲烷(CH4)等。

(2)温室效应的利与弊

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

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等

(3)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__________的排放量。

(4)控碳措施:

首先,世界各国制定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府和国际规定,并严格执行。

其次,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普及节能技术;大力植树造林;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方法。

最后,还应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则体现物质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物理

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加压,制汽水

干冰易升华

化学

性质

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加快硬化

用来灭火

光合作用

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利用_______(或_______)和_______制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状态分别为块状____体和____体,且反应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可选取下图所示的装置。

(3).收集和验满方法

(1)收集:

因为二氧化碳____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_____,所以可用__________法收集。

(2)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_____,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检验:

将__________倒入集气瓶中,振荡,溶液变_____,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

(5).干燥:

通常使用_______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不能使用_______、________等碱性干燥剂。

5、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典例解析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起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是纯净的,欲证明该气体中含有三种物质,所用试剂及使用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B.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C.硝酸银溶液、石灰水、硫酸铜D.氯化钙、石蕊试液、水

2、下列混合物10g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有可能产生4.4g二氧化碳的是()

A.K2CO3和MgCO3B.Na2CO3和CaCO3

C.MgCO3和BaCO3D.Na2CO3和K2CO3

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E打开C,从长颈漏斗A中加入液体与锥形瓶B中

的固体接触,即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观察到D中的蜡烛慢

慢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C打开E,观察到G中的蜡烛燃烧得更旺,说明有

氧气生成。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探究]要检验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钠,可取少量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入__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根离子。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联系]利用虚线框内装置还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备_____的发生装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要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装置应选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2)用F装置而不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填“a”或“b”)。

(4)若要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C装置中应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5)D装置通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自然界中的水

重点梳理

1、水的合成

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_____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_____。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_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混有一定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______,因此在点燃或加热氢气前一定要____。

2、水的组成

实验内容

给水通直流电

实验现象

正极端、负极端上分别有______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

气体检验

①正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证明该气体是______。

②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______,发出______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______。

结论

①水是由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在化学变化中,_____可以再分,_____不能再分

推论

①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②水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的净化方法

自然界中的水都__(填“是”或“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常用的净水方法:

净水方法

作用

_______法

除去大颗粒杂质

_______法

除去不溶性杂质

_______法

除去不溶性和部分可溶性杂质

_______法

除去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还可以把硬水软化

 

过滤

过滤器的安装及过滤操作

操作

目的或作用

一贴

滤纸紧贴_______

加快_______速度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_______

便于操作

_______低于滤纸边缘

防止液体从滤纸和_______之间的缝隙流下,使滤液浑浊

三靠

烧杯嘴部紧靠_______

利用玻璃棒_______

玻璃棒末端斜靠_________一边

防止滤纸破损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________

防止滤液_______

4、硬水与软水

(1)概念:

含有较多____________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___________的水叫做软水。

(2)区分方法:

用两支试管各取等量两种水,分别滴加等量的__________,振荡,__________(填现象,下同)的为软水,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为硬水。

(3)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有_____和_____。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

重点梳理

1.构成物质的微粒概念及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______、离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一种微粒。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由分子构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由原子构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_______。

如NaCl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

性质

体积、质量非常__________;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________

关系

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原子________形成离子;离子带电荷,分子、原子呈电中性

[注意]

①物体的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大小_______变化,而是微粒之间的_______发生改变。

②影响微粒运动的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越高,微粒运动速率就越快。

另外也受微粒本身的质量影响,质量越大,速率________。

③分子与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__中,分子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的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在原子中有:

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序数。

(3)在原子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因此有: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中_______有中子,如氢原子。

3.微粒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

(2)离核最远的一层叫________,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____关系密切。

(3)微粒种类判断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是______;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是________;

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是________。

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规律]

①同一横行(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

②同一纵行(族),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

③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_______结构,其化学性质________。

④最外层电子数≤4的原子,容易___________,形成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4的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