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122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docx

九年级下历史第3课

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非洲统治秩序的是( )

A.巴黎和会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D.凡尔赛体系

2.引起了中国“五四”运动的是( )

A.《凡尔赛和约》B.《四国公约》

C.《九国公约》D.《辛丑条约》

3.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参与制定B.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受到打击

C.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精神D.中国的主权完整受到尊重

4.下列有关国际联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联盟是保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

B.美国在倡导成立国联后没有加入国联

C.国际联盟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机构

D.国际联盟盟约是在巴黎和会上签定的

5.下列条约中,没有使日本的地位受到限制的是( )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五国条约》D.《四国公约》

6.巴黎和会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其中以下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最为激烈( )

A.日、美B.日、英C.美、英D.英、法

7.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定的哪一条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

A.《九国公约》B.《凡尔赛和约》

C.《四国公约》D.《五国条约》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形成过程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 )

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公约》③《五国条约》④《九国公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下列不属于1919年巴黎和会内容的是( )

A.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B.签订了《九国公约》

C.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交给了日本D.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0.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脏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重新划分德国疆界B.瓜分德国殖民地

C.限制德国军备D.占领莱茵河东岸

1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脏会议③会议暂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④两个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

12.下列有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

B.这一体系建立说明“弱国无外交”

C.这一体系不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这一体系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13.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实际起操纵作用的是、、三个帝国主义国家。

14.《凡尔赛和约》规定: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等国家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并将德国在的全部利益转交给日本。

15.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等签订了,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与、、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16.1920年,建立,它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实际上是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17.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地区的新秩序,通过这两个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所谓的“体系”。

综合创新突破

18.结合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处理的史实,请同学们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弱国无外交”这一论断的?

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维持国际关系,用教材知识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如何评价这一体系?

20.列宁说: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分割势力范围、利益和殖民地等等,除了以分赃参与者的实力为根据外,也不可能设想以其他的东西为根据。

”联系19世纪末到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对其扩张的影响来说明定著名论断。

21.中国的山东地区也曾经是倍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地方,山东人民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

回顾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系统地给同学们讲一讲山东问题的由来和最后解决。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中说的“这个公约”是什么公约?

是哪次会议上签署的?

这次会议上还签署了什么条约?

(2)“这个公约”的签订实际对哪个国家最有利?

(3)巴黎和会上,对中国问题有何规定?

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思维能力拓展:

23.阅读下列材料:

“因此次战争之结果,前属于数国统治之殖民地和领土,既以脱离原来统治国的主权,而其居民……仍无自主的能力者……将此等人民之保护权委托给无论是资源、经验、或地域均是以承担此项责任,又愿意承担此责任之先进国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次会议的什么条约?

规定的是什么制度?

(2)按照这个制度主要对哪个国家进行了制裁?

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3)依据这个制度,中国的利益受到了怎样的侵害?

由此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24.阅读《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引文:

“不利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允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

(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有关商务或经济发展这一般优越权利;

(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从事于任何共管企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长久,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引自《国际条约集》

请回答:

(1)条约中“友邦人民”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2)条约中的“机会均等”对所有缔约国是均等的吗?

为什么?

(3)该条约主要调整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到公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

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

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己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国家统治……

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因此,我愿意在和平的最前线提出,一旦德国接受我们的条款,尤其是赔款条款,我们应在平等的地位上对德国开放世界的原料和市场,并将尽一切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

——英国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建议》(1919年3月25日)

材料二:

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

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就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

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

”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C·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

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种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G·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在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请回答:

(1)依照有关材料和所学过的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

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有什么分歧,请说明原因?

26.《凡尔赛和约》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局势有何影响?

这种局势在《九国公约》中有何变化?

《九国公约》体现了美国什么方针?

其实质和目的如何?

从他们对华态度上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上说:

让中国领土的完整问题使美国纠缠在国际的困境中是极端虚妄的事。

材料二:

1921年12月31日,美、英、法、日签署《四国条约》……条约确定在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告失效。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五国公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

5:

3:

1.75:

1.75。

1922年2月6日与九国代表签订《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确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商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领土完整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的三个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署的?

此次会议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

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的第三部分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4)结合材料及学过的知识,你是怎样认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

中考同步演练:

28.(2004年,哈尔滨市中考题)在世界历史上签订的条约中,与德国有关的是( )

①《凡尔登条约》②《四国条约》③《九国条约》④《凡尔赛和约》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9.(2004年,安徽省中考题)操纵巴黎和会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法意B.英法美

C.英美日D.法美日

30.(2004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是( )

A.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C.确立了对德作战的方针

D.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31.(2004年,四川省中考题)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涉及中国问题的国际会议和条约的名称:

1919年1月——6月:

1921年——1922年:

32.(2004年,河北省鹿泉市中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参加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和约还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

说出你的理由.

33.(2005年,泰州市中考题)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重新确立了他们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统治的新秩序,对确立这一秩序有直接影响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五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

34.(2005年,江西鹰潭市月湖实验区中考题)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B.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欧洲的新秩序

C.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亚洲的新秩序

D.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非洲的新秩序

35.(2005年,广西南宁市中考题)1919年的巴黎和会签署了惩治德国的条约是( )

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D.《凡尔赛和约》

参考答案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D点拨:

欧洲、西亚、北非地区的新秩序是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的,包括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还包括协约国与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从而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2.A点拨: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3.D点拨:

《九国公约》通过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中国重新回到被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损害。

4.C5.A

6.A点拨:

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北非的关系,但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其中,日美之间矛盾尤为激烈。

7.A点拨:

华盛顿会议上,1922年九国代表签订了《九国公约》,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8.D点拨:

凡尔赛体系涉及中国山东问题,《九国公约》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9.B点拨:

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会议无视中国人民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10.B点拨:

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瓜分殖民地,巴黎和会作为战后分脏会议,核心自然要围绕殖民地而展开。

11.B

12.D点拨:

这一体系建立在对德日等帝国主义的限制和对殖民地的重新瓜分基础上,是战胜国妥协分脏的产物,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13.法国;英国;美国

14.英国;法国;日本;山东

15.《凡尔赛和约》;奥地利;匈牙利;凡尔赛;欧洲

16.国际联盟;帝国主义

17.东亚;太平洋;凡尔赛—华盛顿

18.点拨:

从两个会议的性质、召开的背景来入手,通过对两个会议内容的分析,找出其对中国政策的相同之处,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解答这道题目。

中国是协约国的战胜国之一,巴黎和会却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当事国,却被迫在向各帝国主义国家开放门户的《九国公约》上签字,使中国再次陷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境地。

因此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

19.点拨:

主要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基础、目的及对世界的影响,并且学会客观辩证的分析问题,从正反两处角度看问题。

形成:

1919年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此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暂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地区的新秩序,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到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这样就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

这一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的矛盾,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稳定的,因为它没有根本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因此它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20.点拨:

学生要抓住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对比变化来分析,搞清楚“谁在当时发挥了更大作用,它的实力如何?

”,“此时世界上有何关于中国的重大事件,中国的国情如何?

”等问题从而完成题目答案。

19世纪末:

德国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英国和德国的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促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在军事集团的形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远东,甲午战争后,因日本无力与沙俄、法国、德国等相抗衡,被迫放弃了辽东半岛。

一战后:

美国实力大增,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因此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提出门户开放的对华政策,凭借其实力到处扩张。

21.点拨:

此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相关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并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发展历程相结合。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由于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在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和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施加的压力,日本与中国在会外签订条约,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2.点拨:

学生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不能被“尊重中国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而迷惑,而要深刻的理解“机会均等”的含义,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机会均等。

(1)《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

(2)美国;(3)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五国运动。

23.点拨:

学生首先要明白的是,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内容、主要矛盾,然后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胜负关系和实力对比来完成此题。

(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委任统治”制度;

(2)德国;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3)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五四运动。

24.点拨:

答好此题就要正确分析《九国公约》签订的背景、性质,并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当时世界各国实力来分析。

(1)除中国外的各缔约国资产阶级;

(2)对中国来说是不平等的,因为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对其他缔约国来讲形式是平等的,而对美国是最有利的,因为它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国家而对外扩张。

(3)主要调整的是美日矛盾。

25.点拨:

学生要明白,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建立在对自己国家有利的基础上的,国家外交原则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明白了这一点再分析英法德的关系,及其中一国实力对比变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即可。

(1)英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消弱德国海军力量,但反对肢解德国,反对将德国置于其他国家统治之下,在经济上给德国一定扶持。

原因是英国的传统政策是让欧洲大陆上强国互相牵制,防止德国发生布尔什维主义革命或因怨恨而复仇,和法国扩大在欧洲的地位。

(2)英国反对肢解德国,法国则力主瓜分德国为若干个小国而加以控制;英国不希望过分消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的消弱德国。

法国的目的是建立自已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26.点拨:

通过不同国家的实力对比,结合国际形势来分析这道题,是其突破口,也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谨记“弱国无外交”。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加强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限制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形势,使中国又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九国公约》体现了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方针;其实质是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最终独霸中国;启示: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力弱小,不可能获得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帝国主义不会轻易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只有通过革命取得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才能致力于国家富强,从而提高国际地位,获得平等外交权。

27.

(1)指台湾及澎湖列岛等的归属问题;

(2)三个条约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由美国倡导;直接目的是协调美国和日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3)美国对华政策实质是扩大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和扩张,打破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

(4)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中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巴黎和会却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交给日本;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参与国,却被迫接受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中国要赢得民族解放,独立发展经济提高国力,获取平等外交权。

28.A29.B30.C

31.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1921年~1922年: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32.

(1)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2)同意。

《凡尔赛和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但战争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没有根本消除,这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33.A34.A3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