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123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docx

精品大学逻辑课程测试题

课程测试试题(A卷)

 

I、命题院(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II、课程名称:

      逻辑学       

III、测试学期:

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

IV、测试对象:

文学院 中文师范、中文专业 2011级

V、问卷页数(A4):

 3 页

VI、答卷页数(A4):

 4页

VII、考试方式:

  闭卷  (开卷、闭卷或课程小论文,请填写清楚)

VIII、问卷内容:

(请老师在出题时安排紧凑,填空题象征性的留出一点空格,学生将所有的答案做在答题纸上的规定位置,并写清楚大题、小题的题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演绎推理是前提与结论具有_______关系的推理。

2.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

“社会主义国家”与“亚洲”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

3.矛盾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否定一个联言命题得到一个_______命题,否定一个选言命题得到一个______判断。

5.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要转换成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转换的规则是:

一、把“只要……就”或如果……那么(就)”换成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这个三段论格式中填上符号,使之成为有效的三段论格式:

大前提:

P() M

 小前提:

()()()

 结论:

 S I  P

二、选择题(从备选项中选择一个,多选为错,每个小题1分,共10分)

1.“某厂产品质量、数量都超过了原定计划”,这个命题的负命题与以下哪个命题表达的涵义完全相同。

( )

A.某厂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没有超过原定计划。

B.某厂产品质量超过了原定计划,但数量超过原定计划。

C.某厂产品数量超过了原定计划,但质量超过原定计划。

 

D.某厂产品质量或数量没有超过原定计划。

2.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木工”为大前提,以以下哪项为小前提,可必然推出“乙是木工”。

( )

A.丙不是木工。

B.丙是木工。

 C.甲是木工。

 D.甲不是木工。

E.甲和丙都不是木工。

3.哺乳动物是不会灭绝的,东北虎是哺乳动物,所以,东北虎是不会灭绝的。

对于这个推理,以下哪项为真?

()

A.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它的结论是错误的。

B.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同一律。

C.这个推理是正确,因为它的前提是正确的。

D.不能确定这个推理正确与否。

E.这根本不是一个推理。

4.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讯问。

四人口供如下:

甲:

案犯是丙。

乙:

丁是罪犯。

丙:

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

作案的不是我。

四人口供只有一人是假。

请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

A.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B.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C.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也是甲。

D.说假话的丙,作案的也是丙。

E.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也是乙。

F.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5.“人口不少于50万的城市”与“人口多于100万的城市”这两个概念具有( )关系。

A.交叉;B.全异;C.属种。

D.种属

6.种属关系和交叉关系,这两个概念是()

A.交叉;B.矛盾;C.反对;D.既非矛盾也非反对。

7.“只有下雨,我才不来”与此命题的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 )。

A.如果下雨,我就不来。

B.没有下雨,我也不来。

C.如果不下雨,我就来。

D.虽然下雨,但是我来。

8.从“强盗的儿子未必是强盗”出发,必然能推出

A.强盗的儿子可能不是强盗。

B.强盗的儿子可能是强盗。

C.强盗的儿子必然不是强盗。

D.强盗的儿子不可能是强盗。

9.新学年开始,有些新生刚入学就当上了学生会干部。

在奖学金评定中,所有广东籍的学生都申请本年度的甲等奖学金,所有学生会干部都没有申请本年度的甲等奖学金。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有关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 )

A.所有新生都不是广东人。

B.有些新生申请了本年度的甲等奖学金。

C.有些新生不是广东人。

D.并非所有广东籍的学生都是新生。

E.有些学生会干部是广东人。

10.以“参加这次冬泳会的都是退休工人”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1)参加这次冬泳会的不是没有退休工人。

(2)有些退休工人参加了这次冬泳会。

(3)有些退休工人没有参加这次冬泳会。

A.只有

(1)。

B.只有

(2)。

C.只有(3)。

D.只有

(1)和

(2)。

E.

(1)、

(2)、(3)。

 

三、判断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岛是海洋中的陆地(自然不包括大陆),这定义对吗,为什么?

2.除了无主句,句子分为主语和谓语。

请问,作为划分(分类),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分析题(对下面这个故事进行逻辑分析,10分)

古时候,有一个健忘的衙役押解一个和尚,和尚见衙役念念有词:

“公文、和尚、伞和我”,知有机可乘,中途住店的时候,和尚把衙役灌醉,剃光其头,互换衣服,然后逃之夭夭。

衙役醒来之后,先摸自己的头,光光的,于是他说:

“和尚还在,我呢?

”请问,衙役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五、推理题(50分,注意写清推理分析过程!

(一)利用对当关系直接推理(10分)

下列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为真,问全班45名同学有多少人会电脑,为什么?

①班上有人会使用电脑。

②班上有人不会使用电脑。

③班长不会使用电脑。

(二)假言推理和三段论(20分)

一天,朱哈问老婆:

“死人与活人有什么区别?

”她说:

“一个人死了,手脚都冰凉。

”在冬季的一天,朱哈上山打柴,他手脚都冻得冰凉。

他想起老婆的话,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他把毛驴丢在山上,自己躺在一棵树下。

一会儿一群狼跑来咬他的毛驴,他只是稍稍抬起头对狼说:

“该死的胆小鬼们,你们见驴子的主人死了,无人保护了,就来伤害他。

假如我还活着,会让你们好看的。

”朱哈妻子的话可以理解为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请你加上关联词,用假言三段论写出朱哈的思维过程,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说明朱哈所犯的逻辑错误。

然后把朱哈妻子的话变成一个典型的性质命题,从周延的角度,用换位法规则说明朱哈所犯的逻辑错误。

然后用性质命题的三段论,说明朱哈所犯的逻辑错误。

(三)复合命题综合推理(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商店失窃,职员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调查。

 甲说:

“我没有作案,作案的是乙。

”乙说:

“我和丙没有作案。

 丙说:

“除非甲作案,否则乙不会作案。

 丁说:

“甲和丙两人至少有一人作案。

 已知甲、乙、丙、丁四人只有一人说真话,作案的是其中的一人。

问作案的是谁?

谁说真话?

写出推理分析过程。

2.假设下列三句话一真两假,问:

甲、乙、丙、丁名次如何排定?

(1)若乙第二,则甲第一。

(2)若丙第三,则甲第一。

(3)甲不是第一。

 

六、简答题(10分)

下面这封信有什么逻辑错误。

亲爱的儿子:

寥寥数言,让你知道我还活着。

深知你读得不快,所以,我也慢慢写。

你回来的时候,将找不到我们的房子了。

因为我们已经搬了家。

先前住在这里的那户人家,不想改变他们的地址,把门牌拿走了。

因此,我无法把我们家的门牌号码告诉你。

你父亲找了有趣的新工作,他下面有五百多人——他在公墓割草。

今天早晨,你的姐姐生了一个可爱的婴孩,是男是女我还没有弄清楚。

因而你究竟是当了舅舅还是姨妈,我也说不清楚。

上星期总共下了两场雨,第一场下了整整三天,第二场有连续下了四天。

附言:

我还想给你写点其他的事,可惜我已经把信封了。

      

 

文学院2010级中文师范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

《逻辑学》试题 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蕴涵  2.全异  3、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二者必居其一或非即,答“不相容”可以给分,答“互补”不给分)  4.选言 联言  5.只有……才  前件与后件互换位置

6.I(A) M  A S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DEBAC   CBACD

 

三、判断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10分)

1.不对。

岛是海洋中的陆地,这定义显然是错误的,犯了定义项外延过窄的错误,因为除了海洋中的陆地外,江河湖泊中的陆地也是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说“海洋中的陆地是岛”(如果作为定义也不行),但不可说“岛是海洋中的陆地”,因为后者是不严谨的、有遗漏的。

2.不正确。

这是分解而不是划分。

主语、谓语是句子的一部分,而不是句子的类别。

句子按功能分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按结构上是否包含两个以上的句子分单句和复句。

单句有有主句和无主句之分,绝大部分句子是有主句,有主句宏观的分解是分为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

 

三、分析题(对下列故事进行逻辑分析,10分))

1.衙役摸到自己的光头,之所以认为和尚还在,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看到的光头往往是和尚,于是他把是否光头当作了判断是否是和尚的标准,从归纳法的角度是以偏概全(轻率概括)。

衙役不懂得光头虽然是和尚的显著标志,但不是和尚独有的标志,至少可以说他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有的光头并非和尚,如果借用语言学的术语,可以说光头不是和尚的区别性特征。

2.也许有人说,衙役犯了定义的错误,话虽然不可如此说,但如果我们要衙役之类的人,来给和尚下一个定义,恐怕都会说和尚是光头,这个定义只说明了和尚的一个固有属性,而且是和尚因为剃度而派生的属性,而定义应当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当然衙役并没有给和尚下定义,即使真是下定义方面的逻辑错误,也应当说明是定义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和尚的正确定义应是:

相信佛教,受足具诫,在寺庙剃度出家的人,一般指男性。

衙役的错误概括起来讲,是被表象所迷惑,看不到或忽视事物的本质。

3.从划分的角度,光头有和尚和非和尚之分,并非只有和尚才是光头。

4.这个小题我们还可用直接推理中的换位法来分析,和尚是光头,但光头不一定是和尚,因为“光头”作为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所以由“和尚是光头”只能推出“有的光头是和尚”,正如鸡蛋是圆的,但圆的未必是鸡蛋。

肯定命题要换位,只能得出特称肯定命题。

当然如果主项、谓项是同一个概念,自然是可以换位的。

5.如果把和尚的思维过程理解为三段论推理,则推理过程如下:

和尚是光头,我摸着的这个人是光头,所以这个人是和尚。

“光头”作为中项,皆处于肯定命题的谓项,因此两次都是不周延的,而三段论有一条规则,要求中项至少周延一次,所以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要说明的是,我所以不用“我“字,是因为衙役糊里糊涂,起先并不知道所摸的头是自己的头,因此要把衙役的推理错误理解为三段论,写成“和尚是光头,我是光头,所以我是和尚”还是有点不妥当的,如上所述,“我”当换成“我摸的这个人”,既然我摸的这个人是光头,那么和尚在,于是他放心了。

 

四、推理题(50分)

(一)

答:

45名都会使用电脑。

我们假设“③班长不会使用电脑”为真,则班长不会使用电脑,②“班上有人不会使用电脑”亦真,与题设只有一真矛盾,所以,③不可能为真,只能是假的,由此可知,班长会使用电脑,这样,“①班上有人会使用电脑”自然是真的,“②班上有人不会使用电脑”,必须是假的。

“班上有人不会使用电脑”是特称否定命题,它是假的,与之矛盾的全称肯定命题必然是真的,即班上同学都会使用电脑。

 

(二)

答:

朱哈妻子的话可以理解为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加上关联词,如下:

一个人如果死了,手脚就都冰凉。

(3分)

朱哈的思维过程如下(假言三段论):

大前提:

一个人如果死了,手脚就都冰凉。

(2分)

小前提:

我手脚冰凉。

(肯定后件)(1分)

结论:

我死了。

(肯定前件)(1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肯定式为:

肯定前件式,即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而朱哈是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推理规则。

(3分)

朱哈妻子的话可以转换成典型的性质命题如下:

 已经死了的人都是手脚冰凉的。

(2分)

这是全称肯定命题,谓项“手脚冰凉的”作为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它没有论及没有死而手脚冰凉的情形。

因此,不能简单换位为:

手脚冰凉的人已经死了。

(2分)

性质命题的三段论:

大前提:

已经死了的人都是手脚冰凉的。

(1分)

小前提:

我是手脚冰凉的。

(1分)

结论:

我是死了的人。

(1分)

因为这个三段论的中项“手脚冰凉的”作为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所以这个三段论违反了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3分)

(三)

1.甲说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假设是真的,则甲没有作案,是乙作案。

丙说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他的意思是“只有甲作案,乙才会作案”。

运用必要条件否定前件式推理规则,由甲没有作案(否定前件),推出乙也没有作案(否定后件)。

丙的话与甲的话矛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件假而后件真,整个命题是假的),丙的话是假话。

丁的话形式上是一个联言命题,因为其中有“至少有一人”这样的词语,实际上等于此选言命题:

“或者甲作案,或者丙作案”,既然只有一真,我们已经假设甲说的话为真,那么此命题假,否定一个选言命题,得到一个联言命题,即:

“甲和丙都没作案”。

剩下的嫌疑犯是丁自己和乙了。

乙说的话是假话,已经排除丙的作案嫌疑,作案的是乙,乙的话才是假话。

以上推论符合只有一人说真话的题设。

综上所述是乙作案,甲说的是真话。

 

2.答:

假设(3)真,则甲不是第一。

(3)真,根据题设,

(1)

(2)皆假。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前件真而后件假,整个命题是假的,所以

(1)假,则乙是第二,甲不是第一;

(2)假,则丙第三,甲不是第一。

综上所述,甲不是第一,不是第二和第三,甲自然是第四。

丁是第一。

以上推论符合题设。

丁是第一,乙是第二,丙是第三,甲是第四。

 但是(3)假是否也符合题设呢?

推论如下:

如果(3)假,则甲是第一。

假设

(1)真,则推出甲为第一。

根据题设,

(2)必须是假的,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前件真而后件假时,整个命题才是假的,所以,

(2)假,则丙为第三,甲不是第一。

这就与“(3)假,则甲是第一”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3)不可能是假的。

综上所述,(3)真,

(1)

(2)假,丁是第一,乙第二,丙第三,甲第四。

 

六、简答题(10分)

1.强加因果联系(虚假理据,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儿子读信的速度与她写信的速度没有因果联系,因为写信与读信相隔一段时间。

门牌可以拿走,地址是不变的(内容决定了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

2.偷换概念。

我们一般讲的“人”是“活人”。

“下面有五百多人”,是人死了,埋在坟墓里。

3.混淆概念:

姐姐生了儿子,弟弟自然是当了舅舅,这决定于姐姐与弟弟的关系,与婴儿的性别没有关系。

 既然七天都一直在下雨,只能说下了“一场雨”。

4.自相矛盾

既然已经把信封起来了,怎么还能写附言?

附言:

是信写完了,欲封而想起某事,又写上。

此外写信的目的是告诉儿子家中的情况,而不是让儿子知道她还活着。

既然能亲自写信,自然是活着。

所以,第一段是废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