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86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docx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学案鲁教版七年级下

第14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学案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情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活,培养高雅情趣,乐观向上,追求美好生活。

2.能力目标:

认识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的区别,培养和提高辨别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处处有情趣,懂得情趣有雅俗之分,知道高雅情趣和庸俗情绪对人会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重点:

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的区别    

教学难点:

情趣有雅俗之分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阅读:

教材P38页正文内容,思考:

生活中的情趣体现在哪些方面?

友情提示:

①     之美,带给我们无限的怡情雅趣;                      

②       中,人们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会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和幸福;

③工作学习之余的      等,充实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结论:

生活      有情趣。

2.看看:

教材P38--39页两组图画

说说:

图画中的人物分别在干什么?

想想:

两组图画所反映的情趣有什么不同?

友情提示:

①P38页图片中的人物分别在         、          、            ;它们的情趣都是     情趣。

②P39页漫画中的人物分别在         、          、            ,它们的情趣都是     情趣。

结论:

情趣有     之分。

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P39—40页正文内容,请结合教材P39页“读一读”和P40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对比分析并举例说明:

什么是高雅情趣?

什么是庸俗情趣?

情趣

高雅情趣

庸俗情趣

含义

是     、      、     、      的情趣。

是    、     的情趣。

标准

它符合现代      和     的要求,

也符合社会      和     的要求。

它体现了一个人对    生活的追求、     的生活态度和    的心理。

它会使人经受不住    ,贪图      ,不思进取,

    颓废,不利于    。

举例

 

 

 

展示交流:

(要求:

人人参与,竞相展示≤7分钟)

请判断下列情趣哪些是高雅的?

哪些是庸俗的?

并说说分别会对人们产生什么影响?

①喜欢唱歌     ②上课时间小声唱歌   ③喜爱雕刻     ④在课桌面上刻字

⑤喜欢旅游     ⑥在文物古迹上题写“某某到此一游”

高雅情趣有(填序号):

                   。

其影响是:

                  。

庸俗情趣有(填序号):

                   。

其影响是:

                  。

阅读巩固:

阅读教材P41,回答:

为什么要培养高雅的情趣?

(点拨:

即高雅情趣的影响或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意义。

要求:

背诵并默写。

≤5分钟)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自然界的青山绿水、风清云淡,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社会中的艺术创作、雄伟建筑,带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中养花弄草、池边垂钓,充实着我们的心灵。

这些都说明(   )

A.任何一种情趣都是高尚的、科学的。

  B.生活处处有情趣。

  

C.高雅情趣不需要人们刻意培养。

       D.生活中不存在庸俗情趣。

2.下列行为中能够体现高雅生活情趣的是(   )

A.平平玩起游戏机来,废寝忘食,其他的一切均抛在脑后。

      

B.小杨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编写文学手抄报,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C.小婷手很巧,特别喜欢剪纸,每天晚上都剪到很晚,以致上课时间常常打瞌睡 。

  

D.王涛经常和同学比身上的名牌服装,从不顾及下岗父母的难处,稍不如意就吵。

3.烟和酒对人的身心都有危害,特别是对青少年危害更大,但是许多青少年喜欢吸烟喝酒。

这种情趣(   )       

①也是高雅的情趣。

    ②是一种庸俗的情趣。

         

③会使青少年不思进取、精神颓废。

④对成年人来说是高雅的。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4.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指(   )    

A.品格高尚和气质高雅的人才具有的情趣。

B.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生活情趣。

C.追求吃穿住行均为高雅的生活情趣。

   D.使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情趣

5.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这是因为,高雅的生活情趣()

①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②能够医治好个人身体和心理的各种疾病③使人的身心经常处在愉快之中,较快摆脱不良情绪④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请你分析

一位初中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喜欢玩电脑游戏,一进入电脑游戏室,我就忘记了作业,忘记了我在哪里,忘记了我是谁。

电脑游戏惊险刺激,让人身临其境。

电脑游戏让人很放松,可以把烦恼和不痛快的事情都忘掉。

在电脑游戏中,我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改变游戏中的一切,只要我看到哪个人不顺眼就立刻把他杀死。

游戏中做任何事情是不会负责任的。

所以,在游戏中我可以尽情发泄来自现实世界中的不快与压抑。

(1)请你对日记中作者“我”的情趣进行评价。

 

(2)有人说:

“严禁青少年接触电脑,可以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电脑游戏。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一、1、B2、B3、A4、B5、C

二、

(1)“我”的情趣是庸俗的。

这样沉迷于电脑游戏有损于身心健康,是有害而无益的。

它使人眼界狭隘,精神萎靡,丧失活力。

长期沉迷于庸俗生活情趣的人,只贪图眼前的享乐和安逸,寻求一时的刺激和满足,其结果是浪费了光阴,消磨了意志,丧失了朝气,使自己成为不务正业,无所作为的人。

(2)不对。

电脑毕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科技成果之一,接触电脑可增长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开发我们的思维。

沉迷于电脑游戏是错误的,严禁青少年接触电脑也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使学生学会科学、安全地上网。

 

第二框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师寄语:

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每一天,积极地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里,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2、能力:

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3、知识:

懂得盲目从众的危害;理解杜绝不良嗜好的要求;掌握如何培养高雅情趣。

教学重点: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

正确、全面地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快速浏览课本,思考:

怎样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1)

(2)

(3)

(4)

2、仔细观察课本P42漫画,回答:

(1)漫画反映了二人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你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3、结论:

我们应该以的态度对待生活。

合作探究

1、写出自己比较好奇的事,与同学交流好奇心的作用。

 

2、阅读P43文彪同学事迹,小组讨论:

好奇与兴趣、情趣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说一说:

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哪些?

这些兴趣爱好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4、结论:

我们应该由开始,培养有益的,并进而发展为。

分组讨论(单数组讨论1、3题,双数组讨论2、3题,小组之间交流之后完成第4题)

1、列举盲目从众的例子,思考盲目从众有什么危害?

 

2、中学生易出现的不良嗜好有哪些?

这些不良嗜好的危害是什么?

怎样杜绝不良嗜好?

 

3、走进生活:

“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你是如何认识的?

你应怎样利用网络?

 

4、结论:

有从众心理是的。

我们应该避免,杜绝。

自主学习:

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思考:

怎样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归纳记忆:

怎样培养高雅情趣?

(并快速记忆)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在青少年中悄然兴起了一股追求“时尚热”,如穿“韩服”,参加“选美”,争做“网虫”等。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青少年追求时尚是一种高雅情趣,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②青少年追求时尚一定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③追求健康时尚有利于丰富文化生活,培养高雅情趣④青少年要提高辨别能力,善于区分各种时尚是否高雅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2、小明见别人打篮球,自己也跟着打篮球。

没过多久,觉得别人画画不错,自己马上买来画笔、画夹学画画,谁知还没坚持几天他又跟着别人练书法去了。

结果一年下来,小明什么也没学成,还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

小明的做法()

①有利于培养高雅情趣②是盲目从众的表现③是兴趣广泛的表现④不利于个性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有位著名企业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

“创业需要好奇心。

”这是因为()

A.好奇心是可以培养的B好奇心只有那些高智商的人才具有

C只有具有好奇心就可以成功D好奇心是人们创新的动力

4、要杜绝不良嗜好,就要()

①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②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③对干扰我们学习,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不健康的东西要说“不“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2007年河北沧州)我们要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就要()

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而有益的兴趣爱好③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在欧洲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由于埋头工作,身体日趋衰弱。

一日他的朋友来看他,见此情景便对他说:

“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你应该最少到外边参加两次活动,跳舞或看歌剧,特别是要看喜剧。

”按照朋友的要求去做后,这位科学家你的身体果然好了。

材料二某中学一位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中学时,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

不久,在他家的附近开了一家电子游戏室,他开始光顾那里,后来就入迷,放学就去玩游戏,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

 

2.材料一据调查,近年来初中生吸烟的比例有所提高,53%的吸烟学生是为了模仿公众人物。

材料二李伟对很多东西都有好奇心,他爱研究家电,爱做手工,爱看科学图书,也爱上网玩游戏,有时玩到深夜12点…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到什么问题?

请用一句格言劝告这些吸烟的学生。

 

(2)材料二中李伟的好奇心都值得发展吗?

说说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2、D3、D4、B5、C

(二)非选择题

1.

(1)材料一说明:

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如那位科学家就是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跳舞或看喜剧等高雅的生活情趣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的。

材料二说明,庸俗的生活情趣,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于自己的学习。

(2)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点拨:

(1)问应联系材料找准答题角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的积极影响,庸俗的生活情趣对人有消极影响,做到观点和材料相联系。

(2)问较好组织答案,答出四个方面即可。

2、

(1)盲目从众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会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例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并不全部值得发展。

好奇心是我们行为的动力,它可以驱使我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获得新感受,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

但好奇心把握不好,就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危害社会。

例如材料中李伟爱上网玩游戏,有时玩到深夜12点,如不加限制,将会发展为不良行为。

我们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要有好奇心但同时还要把握好奇心。

(点拨:

此题考查了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盲目从众的危害,要正确把握好奇心。

作答时,既要联系教材,又不能照搬教材,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