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684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第28讲 课时跟踪练.docx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第28讲课时跟踪练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钦州模拟)1845年,姚莹撰写了《康

纪行》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和政策概况,对“西事”表现了极大的关心,这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学习西方(  )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

B.由器物层次转向了制度层次

C.效法英法等国实行议会政治

D.重在了解世界各国基本情况

解析:

材料表明姚莹是向国人了解介绍世界情况,故D项正确;“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并非抵抗派,故A项错误;转向制度层次是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题目无从体现是学习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答案:

D

2.(2019·大同、阳泉联考)据梁启超回忆:

“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

”据此可知,“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  )

A.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

B.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

C.受统治者倡导成为主流思想

D.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

解析:

据材料“而其流行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而举国以为至言”可知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故D项正确;A、B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据材料“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可知是民族危机导致“中体西用”的传播,故排除C项。

答案:

D

3.(2019·百校联盟联考)《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

这说明梁启超(  )

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

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

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

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

解析:

“《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是为了营造维新舆论环境,与材料中“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的侧重点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艺略”不等于反对学习,故A项错误;B项忽视了材料中“记事则西多而中少”,故B项错误;材料中“《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重在批驳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势力而非仅仅是洋务派,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9·皖南八校联考)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

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据此,该“课程计划”(  )

A.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

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

解析:

根据材料“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可知,这种近代化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体系并不是使近代中国教育走向殖民化,故排除D项。

答案:

B

5.(2019·合肥模拟)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

“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魔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

A.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积极维护满清统治

C.缺乏爱国主义精神D.强烈反对社会变革

解析:

通过题干“噬纪纲之亡绝”“伤教化之陵夷”可知康有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对社会进行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维护满清统治,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康有为对辛亥革命后的感想,没有提及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错误;康有为主张社会变革,只是希望用改良手段来进行变革,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9·内江模拟)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其讲学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以孔佛理学为体,以西学为用;讲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汉唐政治;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作比较证明。

”这一变化(  )

A.顺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需求

B.体现了清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

C.受维新变法的直接影响

D.是甲午战后救亡图存的结果

解析:

“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作比较证明”可以看出与向西方学习有关系,故A项正确;“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不能体现政府的政策,故B项错误;“1891年”维新变法尚未进行,故C项错误;“1891年”甲午战争没有发生,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9·怀化模拟)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

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

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

这反映(  )

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解析:

“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

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

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可见在政治得到的支持的力量小,故B项正确。

答案:

B

8.(2019·马鞍山模拟)据统计,从1872—1911年3320名官费留学生中,学文科与军事的占76.32%;1901—1908年中国新知识界所译日、英、美、法、德、俄等国533种书籍中,社会科学类计413种,占77.49%。

这表明当时(  )

A.政府主导对外文化交流

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正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D.思想启蒙目标得以实现

解析:

题干在1872—1911年学生学文科与军事为主到学习社科为主,联系洋务运动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的深入,故B项正确;题干未反映政府主导,故A项错误;正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且题干未提及冲击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且有社会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9·梅州模拟)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

根据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表明了新文化运动救亡图存的一面,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D

10.(2019·汕头模拟)1922年,梁启超指出:

“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

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

”梁启超此言(  )

A.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B.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C.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

D.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

解析:

据材料“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说明梁启超强调要让文化成为有科学精神的新文化,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答案:

A

11.(2019·烟台模拟)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

主要原因在于(  )

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

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

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

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

解析: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促进了西方的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故D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影响,不是对历史进程,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改造中国,故B项错误;C项指的是其对封建礼教的否定,不是推动社会发展,故C项错误。

答案:

D

12.(2019·重庆调研)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

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大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

这一思潮兴起于(  )

A.维新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新文化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

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项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挥民众,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所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孝义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太后临去世前下旨:

“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载沣)裁定。

”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立即向华盛顿发电,汇报北京政权交替的情况。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收到北京电报的同时,收到了一封康有为从美洲发来的电报,康有为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指控北洋领袖、军机大臣袁世凯谋害光绪皇帝,交换君主,扰乱中国。

康有为希望罗斯福能够致电北京的柔克义公使,以美国的名义联合所有国家,不予承认摄政王的合法地位。

但柔克义提醒罗斯福道:

“调查这里的官员和外国人,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康有为在中国没有追随者,他在1898年对光绪帝的影响现在被认为不利于真正的改革。

——整理自李德林《最初的国会晚清

精英救国之谋1910—1911》

材料二 谕军机大臣等,近闻有海外逆党,乘国家多难之际,妄思煽乱。

肆意捏造谣言。

其诬妄狂悖(谬)。

直有使君臣上下所不忍闻者。

复敢刊印画单。

分致京外各衙署回所学堂,淆乱是非。

多方簧鼓,居心尤属险恶。

着邮传部迅电各处邮政局,认真拣查。

遇有自外洋寄来汉文函件,字迹封式在五件以上,分致上项各处者,立即拆阅。

傥语涉悖(荒)诞。

即刻一律焚毁。

其各埠外国邮信局社,亦由该处地方官。

婉商仿行,共保治安。

——1908年12月《宣统朝政纪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8年康有为的意图及美国的评价。

(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1908年底加强控制的社会背景,并结合材料一分析1908年康有为意图落空的根源。

(14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意图,通过材料一的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评价,通过材料一“调查这里的官员和外国人,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康有为在中国没有追随者,他在1898年对光绪帝的影响现在被认为不利于真正的改革”可知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康有为不能主导中国进行正确的变革。

(2)问,第一小问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多次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逐渐被传播;第二小问根源,我们可以从以下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

答案:

(1)意图:

借助美国的力量和影响力联合列强;反对载沣的摄政地位;打击袁世凯的力量。

评价:

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康有为不能主导中国进行正确的变革。

(2)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多次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逐渐被传播;海外的反清力量在国内进行反专制的宣传活动。

根源:

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政治方面,康有为没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封建专制力量与帝国主义勾结,严厉打压反清活动。

14.(2019·莆田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特征

轻视西洋文化时期(1840—1860年)

对西人的通商、传教都采取拒斥的态度。

1842年以后受条约的约束,勉强为之

承认西洋文化有实用价值时期(1860—1894年)

学习西洋的制船造炮之术、练兵之法以及开矿、修铁路、架电线,并讲求外交

西洋文化主导时期(1895—1920年)

不仅物质文明模仿西方,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学术思想无不以西方为典范

俄国思想主导时期(1921—1927年)

五四运动动以后,国人对社会主义感兴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宣扬共产主义

中西文化综合时期(1928—1949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国国民党治理下的三民主义文化建设

——张玉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

材料中以近代思想的发展为线索,列举了近代不同时期思想变化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近代思想的变化与外国思想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容易得出一个观点:

西学东渐与中国的近代化或中国的近代化是西学东渐的结果,然后根据表格里的相关史实进行一一说明即可。

答案:

论题 西学东渐与中国的近代化

阐述: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进一步传入中国,“天朝上国”的理念逐步被打破,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受到冲击;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的近代化由此开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并用之改造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社会巨变。

总之,随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