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038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docx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

 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团结奋进,锐意创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农牧业科技工程,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科技在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和谐进步上,显现出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科学技术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

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一个城市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建设经济强市、科技大市、创新型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就我市现实情况看,依靠科技进步,突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业层次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经济强市、科技大市和创新型城市的必然选择。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和关注的焦点。

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是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对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市委十届二次全委会议和自治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快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为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包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科技创新必须紧紧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

  --坚持优化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

科技创新必须围绕我市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等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优化整合科技资源,集中优势,重点突破,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的产出效益。

  --坚持大力推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原则。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

  --坚持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原则。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立足于我市长远发展战略,着力于企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着力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三)总体目标。

  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环境和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在重点产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科技水平高、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科技创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到2010年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大市,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科技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6万人,即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90人以上(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按230万人计,下同)。

  --科技投入。

全社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5%,平均增长幅度37%。

市本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达到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5%以上,旗县区平均达到2%以上,农牧区和矿区达到1.5%以上;科普经费投入达到年人均1.5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达到3%以上。

  --科技产出。

10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20件以上;年获得自治区、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达到25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例达到30%以上;技术合同年成交额达到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ISO系列认证比例达到80%。

  --社会进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5%;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达到150人;万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5人;人均邮电业务量达到1500元。

  --生态环境。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以上。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

  三、重点领域

  全市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钢铁铝业、稀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煤化工、农牧业生物技术和社会发展等八大领域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钢铁、铝业及新材料。

  钢铁、铝业和稀土是我市的支柱和特色产业。

要加速提高钢铁铝业稀土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工艺及装备水平,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做强做大钢铁铝业技术产业,到2010年,预计实现增加值72亿元以上,其中钢铁新材料及其深加工应用产品产业增加值约38亿元左右,铝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34亿元左右,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增加值分别达到19.5%、17.4%。

  1.钢铁新材料及深加工产品。

以包钢、北重、华业特钢为主体,加大钢铁深加工产品的开发。

要加大特种钢延伸产品技术开发力度,开展铁路产品及国防军工用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提升军品特种钢、高级民品钢及合金钢、优质碳素钢的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积极研发超低碳及低氮铁素体、新型不锈钢,研制在海洋石化、船舶、航空等重点领域应用的高端不锈钢深加工产品。

提高高性能铸件的工艺技术水平和延伸产品的附加值,形成重型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军工用等高性能铸件产品链。

进一步提高高效连铸和冷轧技术的水平,加大新钢种、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开发车辆用板、家电用板等延伸产品,提高高级管线钢、汽车结构钢、专用结构钢等专用钢的工艺技术水平。

重点开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型钢和管材延伸产品,到2010年形成我市有特色的“精品钢”产业化基地。

  2.铝业新材料及深加工产品。

以包铝、希铝和铝业生态园区为依托,进一步开发高附加值特色产品,积极研制军工、航天、航空、船舶用的高强高韧高耐蚀铝合金,生产研发高附加值的工业用高性能铝型材和化成箔产品,进一步提升铝业生产工艺及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快铝生态循环工业链的建设,促进铝业循环经济发展。

  

(二)稀土新材料。

  大力发展稀土深加工产品、终端产品及稀土高新技术产品,着力提高稀土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继续推进稀土永磁、贮氢、抛光三大功能材料基地的建设。

重点开展稀土永磁材料及永磁电机、贮氢材料和贮氢电池、稀土抛光材料和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及应用等研发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攻关,同时继续深入开展稀土合金靶材、稀土高温超导材料、稀土铬酸镧发热元件及加热设备、稀土软磁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及应用器件、稀土磁致冷材料及设备、稀土精密陶瓷材料及其应用器件等的研发,拓展稀土应用领域,进一步加强稀土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发。

稀土新材料及其应用产品增加值约26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增加值达到13.4%。

  (三)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主要由重型汽车、非公路矿用车、改装专用车、工程机械、铁路车辆等产品构成,重点在一机集团、北重集团以及地方机械企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强以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的建设,实现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重点发展大吨位电动轮非公路矿用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性能工程机械产品,开发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的智能技术。

  重型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要以重型汽车和改装车产品为主,重点发展公路型重型运输车、工程专用车、大吨位多轴车等高性能车型。

北方奔驰汽车在引进重型汽车技术基础上,重点研制自主创新的中轻卡新型车型,开发中轻型卡车设计平台、公路型重型运输车技术平台、全新中重型车技术平台、军用及特种用途的大马力新型多轴车技术平台。

工程机械产品重点发展土方机械产品、筑路机械产品、煤炭机械产品等。

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环保车、泵车、改型车、混凝土搅拌站等机电液一体化产品。

  到2010年我市装备制造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63亿左右,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2.3%左右。

  (四)电子信息。

  “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包头市被列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城市的机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拓宽我市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技术水平。

到2010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6亿元以上,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8.2%。

  1.建设数字化企业。

以推广应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为重点,创建以包钢为代表的数字钢铁和以一机集团、北重集团为代表的数字军工的数字化企业。

数字钢铁以建设ISPS(整体产销系统)为目标,沿着PCS(过程控制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技术路线持续推进。

数字军工则按照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技术路线进行。

中小型企业以推广应用CAD、CAM(计算机辅助制造)、ERP和单元技术为主,60%以上中小型制造企业能成功应用单元信息化技术或集成技术。

  2.发展软件业。

扩大工业自动化、行业个性化管理软件的占有率,加强对综合自动化技术、MES、ASP(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等技术的前期投入和研发,在产业链的高端有所作为。

加快完善软件发展技术支撑环境和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国家级软件园建设,到2010年将该软件园建成国家级软件产业化基地。

  3.发展电子产品。

组织开展等离子面板、液晶显示器面板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多晶硅、工业硅产业化技术攻关,加快研发石英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发光二极管等升级换代产品,积极发展集成电路、光电转换设备、视频终端、自动化控制、软件及集成、光通讯等技术及高科技产品,在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基础上,改造扩大生产能力,优化包头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

  4.发展高新技术通信业。

加快通信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网络接入及其它通信服务的推广普及程度。

全面提高城市主干网络的传输能力和交换能力,增加城域网和本地互联网出口带宽,以适应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需求。

加快传统通信网的带宽改造,推动语音、视频和数据三种业务在接入层面上的融合。

统一规划、建设集约化地下弱电信息管网,形成覆盖全市的共享型集约化信息管线网络。

  (五)环保节能。

  “十一五”时期,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以各领域的“三废”综合治理为主要目标,加大环保产业政策扶持,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从扩大总量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发展龙头企业入手,促进全市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和跨越式发展。

到2010年,环保及节能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8亿元以上,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1%左右。

“十一五”期间,包头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重点是:

  1.钢铁固体废弃物控制。

控制钢铁固体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尽可能减少或不产生废物,对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地处理和利用。

  2.稀土产业“三废”的综合治理。

稀土企业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稀土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要从源头抓起,研究新工艺、新技术,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3.建设环保型铝产业。

我市铝业已经采用了大型预焙槽生产技术,但实际污染物排放仍高于排放标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及技术控制,减少污染物产生。

进一步综合治理铝合金熔炼加工、产品的氧化着色及涂镀过程中造成的废气、废料、废液污染以及自备电厂造成的污染。

加快包铝生态园区建设,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到2010年将我市电解铝建成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节能环保型绿色产业。

  4.粉煤灰综合利用。

火力发电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已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活,多年来我市已累计堆放粉煤灰4500多万吨,而且还以每年200万吨以上的产出量递增,不仅占用大量农田,而且形成公害污染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大力开发生产和推广粉煤灰应用产品,重点放在高掺量、大用量、技术成熟、投资较少的建材行业,提高粉煤灰再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综合利用水平,使粉煤灰废弃物变成一种可以被重新利用的资源,实现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5.风能的综合利用。

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十一五”期间,根据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风能资源的优势及国家积极支持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政策,通过与国内外有关企业合作,联合研发兆瓦级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电控系统产品,解决市场急需的低成本产业化技术。

到2010年完成样机试制和小批量生产,为开发适应我市风能特点的风电机组关键技术、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6.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洁净、安全、经济的能源,我市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拉萨,要积极开发工业和生活用“太阳能式锅炉”、“槽式太阳能发电”,并实现产业化,开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推广小型光伏组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六)煤化工。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发展煤化工,提高加工深度,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在煤化工领域,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共性技术,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将产业链向下游产品、精细化工和材料化工产品拓展延伸。

到2010年,产生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煤制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精细化学品和新型催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有重大突破,综合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煤化工集成创新、清洁生产与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煤化工关键技术--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再创新。

国内煤的直接液化技术放大和大型化配套设施的建设研究;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再创新;环保催化技术、酶催化技术、碳一化学新型催化技术研究;煤液化油品提质加工技术研究。

煤化工领域清洁生产技术与工业生产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七)农牧业及生物技术。

  紧紧围绕农村牧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针对农牧业生产的技术需求,加大农牧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引进研究及开发、示范、推广力度。

加强乳、肉、薯、菜及新型产业花卉、中药等重点农牧业科技示范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种、养殖农业产业基地。

加快对农牧业生产中废弃物的开发利用,解决农牧业废弃物污染等技术难题。

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生物高新技术,并用其改造农业、医药、环保、轻工业等传统产业,使我市生物技术总体水平达到或接近我国发达地区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

力争在五年内实现适用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蔬菜、畜禽、苗木品种全部实现良种化。

到2010年生物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0亿元以上,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5%左右。

“十一五”期间农牧业及生物高新技术领域重点工作是:

  1.以发展现代乳肉业为主的关键技术工程。

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等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优质、高产奶牛、肉羊、肉牛的品种引进和改良工作。

重点开展奶牛、肉羊、肉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研究与开发,突出抓好养殖管理技术集成及规模化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治关键技术,优质高产牧草种植引种示范推广技术及繁育基地建设,饲草料加工技术标准化饲喂技术,乳、肉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引进研究及示范、推广,形成一套适合我市并符合国家标准的现代畜牧业技术体系,实现全市奶牛、肉羊、肉牛养殖标准化、集约化、科学化。

  2.生物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工程。

生物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牛粪等生物固体废弃物进行沼气生产、发电、生产有机肥,实现能源、肥料的最佳转化,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主要开展规模化养殖企业、农村牧区生物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试验或引进示范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此来推进农牧业生产无害化、资源化。

  3.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工程。

马铃薯脱毒种薯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继续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研究、示范和推广,为农民生产提供充足的优质脱毒种薯,满足我市及周边地区对种薯的需求。

大力推广马铃薯机械化耕作和集约化生产,扩大优质马铃薯的种植规模,使脱毒种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提高到60%以上,同时引进加工薯与商品薯品种5-6个,建成内蒙乃至我国西部地区优质种薯生产、储藏、销售基地。

在马铃薯系列产品深加工方面,重点扶持内蒙海德集团等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出市场适销的马铃薯深加工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把我市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固阳正北黄芪药源GAP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通过品种提纯复壮,为固阳县扩大种植面积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正北黄芪种子。

同时重点组织产学研合作,对黄芪原料进行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研制开发出系列产品,提高黄芪的附加价值,使正北黄芪这一国内名牌真正成为固阳地区的一大产业。

  蔬菜原良种繁育和花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市农研所作为自治区级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作用,大力引进和选育蔬菜优良新品种,对优良新品种叶类、果类、瓜类和稀有小品种蔬菜进行杂交制种技术研究,为蔬菜生产提供充足的名、优、特、新、稀蔬菜良种,把市农研所打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以蔬菜原良种繁育为支柱的集科研、开发和经营为一体的蔬菜原良种繁育基地。

  干燥花产业化基地建设。

重点支持市园林研究所同北京林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在我市建立中国干燥花繁育生产基地,每年引进或繁育花卉优良新品种增加20%左右,为扩大全国的供应量,提供更多的品种。

  4.提高农畜产品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节本增效技术工程。

重点开展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有效提高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技术,主要开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特种养殖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集约化养殖技术;加强优良农作物、蔬菜、畜禽、苗木、牧草、水产新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

  5.农村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十一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每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各10项。

建立和健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形成市、县、乡、村多级联动机制,组建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办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形成产、加、销、技工贸一体化的科技产业化经营格局。

加强“96048”农牧业科技服务系统建设,按照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增强功能,规范运行的要求,要继续加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全面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形成科技系统、农牧业系统、重点涉农部门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工程建设。

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重点支持动植物转基因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进行重组微生物农药、肥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快饲料添加剂微生物产品的引进与推广。

在医药生物技术方面,立足我市中药材资源优势,开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引进和开发。

重点支持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组药物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预防性及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方案)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地产中药材生物提取技术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

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支持当地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生物资源的保藏、种子库、信息库及其网络系统技术的引进和开发。

在环保生物技术方面,重点支持环保微生物制剂产品和技术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

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重点支持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业、轻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项目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轻化工和工业用酶产品和技术的引进、中试开发及产业化。

  (八)社会发展。

  围绕人口与健康,开展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及传染病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体系,提高食品与药品安全水平;提升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突发疫病、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加强公安、交通运输系统的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

围绕生产、食品、社会和生物安全问题,突破制约公共安全的关键技术,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体系,提升我市应对公共安全灾害事故与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制约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瓶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居住适宜的新型城镇,促进城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重大专项

  实施包头市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要以十二大科技专项为切入点。

十二大专项是包头科学技术发展重点领域中的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

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市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确定十二大专项的基本原则:

一是紧密结合包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是能够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三是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四是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

十二大专项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实行动态管理。

  

(一)钢铁新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延伸产品。

  钢铁新材料工艺重点开发:

铁水预处理工艺技术的优化,计算机对转炉冶炼终点控制的静态、动态模型研究,炉外精炼和连铸工艺的优化,铌、稀土系列钢种的开发。

  钢铁新产品重点开发:

百米高速重轨、稀土高强淬火钢轨、高强度高韧性贝氏体钢轨、高强耐候工字钢、H型钢、乙字型钢和L型钢等。

开发轿车底盘、轿车内外板、大客车外板、载重车货箱、铁路客车、汽车大梁板、汽车车轮板、集装箱板、焊接气瓶板、油气输送管线板、直缝焊石油套管板、彩涂板、硅钢片、家电用板、计算机用板,高压锅炉、舰船、坦克、储油汽罐等中厚板,油井专用管、液压支柱管、方矩形管,以及各种高档线棒材。

  特种钢新产品重点:

开展高压釜、铸管模、厚壁无缝管、高压锅炉管、钻铤、电轮转子、机车曲轴、火车主轴、特种军工用钢,挂钩、铁路摇枕、侧架等产品的研制。

开发超低碳和低氮铁素体不锈钢、新型稀土不锈钢等。

开发重型汽车壳、轮毂、差速器壳体、工程机械箱体、齿轮毂、链轮毂等铸造产品。

  到2010年,钢铁新材料及其延伸产品占钢铁产业比重40%以上,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

  

(二)铝业新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深加工产品。

  电解铝生产工艺重点研发:

大型预焙槽技术、优质铝用炭素生产技术及电解过程全智能模糊控制技术,惰性阳极、高寿命阴极、低耗长寿电解槽技术,铝液净化熔铸技术装备,连铸连轧技术及原铝液直接熔铸技术的产业化,利用电解共析法直接生产铝基中间合金。

  铝新产品重点开发:

高品质铝钛硼合金、稀土高强耐热电工圆铝杆,高精铝板、带、光箔、腐蚀箔、化成箔,稀土高致密铸锻汽车铝轮毂,大截面高级挤压圆棒等。

  铝型材新产品重点开发:

电子散热器,全铝列车车厢铝型材,高档挤压铝钛硼杆,铝合金焊丝,电工用高纯铝挤压坯杆,稀土高强耐蚀自行车管材等。

  到2010年,铝深加工产品占铝业比重40%以上,铝生产工艺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