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191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27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7页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docx

九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设计者

康万全

授课班级

(2)、(3)

教授者

康万全

课题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情感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教学重点

物体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

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资源

水、形状不同的杯子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

(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中图10.1-1和图10.1-2中的两幅图)

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太阳系的组成呢?

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

科学界说火星上已发现了生物生存的痕迹.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新课教学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奇妙的宇宙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物质未被发现,大家认为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各种各样的物质.

对,这些物质包括很多,从“小”的说,有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大”的说,有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这是同学们知道的天文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地球处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太阳运动.

总结得很好,课本上的两幅图,已经很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广阔的宇宙.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物质就有一定的存在形态.

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气体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4.原子结构

 

学生总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物质就有一定的存在形态.

 

作业

了解宇宙的发展及微观世界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

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年月日第一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设计者

康万全

授课班级

(2)、(3)

教授者

康万全

课题

第二节质量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情感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

教学资源

天平、砝码、钢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

这些东西都是物体.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质。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

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

二、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在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举例说明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1、天平的测量原理:

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一个盘放被测物体,另一个盘放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①平衡螺母:

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③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④标尺、游码、砝码:

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3、记住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①平衡螺母:

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③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④标尺、游码、砝码:

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砝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3、记住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三、小结

1、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

2、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二是测量

 

学生总结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学生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作业

1.复习本节课学过的内容,2.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年月日第一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设计者

康万全

授课班级

(2)、(3)

教授者

康万全

课题

第三节密度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资源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

关于这样的称量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有什么疑问吗?

体积相同、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如果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会怎样呢?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1.密度的概念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

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单位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

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

 

知道密度的概念是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密度的公式:

ρ=m/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说明:

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g/cm3=1×103kg/m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

(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三、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练习使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对密度的两个单位进行换算练习

 

总结本节课学过的内容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

 

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年月日第一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设计者

康万全

授课班级

(2)、(3)

教授者

康万全

课题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情感目标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资源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

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

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

 

学生练习操作教师要求的实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测体积时有两种办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三次为宜.

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三、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大帮助.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方法不仅有这一种方法,今后还要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与我们后面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有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测量时应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

 

会计算水等液体的密度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作业

课本20页1、2题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年月日第一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设计者

康万全

授课班级

(2)、(3)

教授者

康万全

课题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

教学资源

教材,配套练习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密度与温度

(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2)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介绍水的特点。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提问:

(1)怎样能知道“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学生阅读教材,预习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想想议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例题1:

“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

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例题2:

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

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例题3:

铁的密度为ρ铁=7.9×103kg/m3,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质量为79g,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三)小结:

一、密度与温度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生练习解答例1

 

学生练习写出例2、3的解答过程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年月日第一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设计者

康万全

授课班级

(2)、(3)

教授者

康万全

课题

第六节复习和总结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密度、天平的使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发,讲授法

教学资源

教材,配套练习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知识网络(板书)

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定义:

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

ρ=m/V

单位:

kg/m3g/cm3

 

密度

 

 

学生自主复习本章知识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二、典型例题

例1:

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kg,测得直径为1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例2:

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例3:

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要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还需哪些实验器材?

写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三、小结

1、知识网络(板书)

2、典型例题

 

学生探究例题的解答方法,并解答例题。

 

总结本节课学过的内容

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章检测上的题目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年月日第一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设计者

康万全

授课班级

(2)、(3)

教授者

康万全

课题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知道参照物

能力目标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资源

教材、配套练习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1.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板书: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学生看课本11.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板书: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则有趣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如果我是那名飞行员,电可以抓住那颗子弹.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静止的.

三、小结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怎样选择参照物?

 

学生讨论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且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自己能否?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怎样选择参照物?

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年月日第一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设计者

康万全

授课班级

(2)、(3)

教授者

康万全

课题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

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