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342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科版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单元测试2.docx

浙科版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单元测试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由什么形成的()

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

B.毛霉等

微生物的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

C.人工加配料形成

D.细菌繁殖形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毛霉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考点:

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名师点睛】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毛霉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2.在配制卤汤时,酒精是不可缺少的,对酒精量的要求为12%。

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不包括()

A.作为发酵原料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调节腐乳口味D.避免豆腐腐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配制卤汤时,酒精是不可缺少的,对酒精量的要求为12%。

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不包括作为发酵原料,其发酵原料为豆腐,所以A正确;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调节腐乳口味、避免豆腐腐败均为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所以B、C、D不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菌群均为原核细胞B.均需高温高压灭菌

C.均可以使用自然菌种D.均需控制无氧条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腐乳制作过程中用到的菌种主要是毛霉,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传统的果酒、果醋、腐乳、制作过程菌不需要高温、高压灭菌,B错误;传统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均是使用自然菌种,C正确;果醋制作过程需要有氧条件,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的生长阶段是有氧条件,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和泡菜的制作,重点考查参与这些过程的微生物,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即可,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考生要学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4.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

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在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可以不必配制标准显色液

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答案】B

【解析】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A错误;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B正确;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一般步骤是:

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计算,C错误;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可用品尝法,而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可用品尝法,D错误。

5.下列有关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

②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

③将新鲜的植物材料浸泡在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去溶剂,即可获得植物芳香油,此为萃取法.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一般采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选取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时要结合芳香油的性质和材料特点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

解:

①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①正确;

②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的方法,②正确;

③含水量与萃取效率有关,使用萃取方法材料必须进行干燥处理,③错误.

故选:

D.

考点:

提取芳香油.

6.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提取植物芳香油有三种基本方法:

蒸馏、压榨和萃取

②水蒸气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

③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④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植物芳香油三种提取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①正确;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然后分离油层和水层获得芳香油的方法,②正确;压榨法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如柑橘、柠檬等,③正确;萃取法原理是植物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只要把溶剂蒸发出来,就可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适用范围较广,④错误。

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敞开发酵瓶

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D.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果醋制作时不能将发酵瓶敞开,防止杂菌污染,应通过通气口向发酵液中通入洁净的空气或氧气。

果醋制作温度应控制在30~35℃。

果醋制作的原理就是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果酒转变成乙醛,乙醛再转变成醋酸。

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

8.在果酒、果醋和泡菜制做过程中,所用原料的有机物总量及种类变化是:

()

A.减少、增加B.减少、减少

C.增加、增加D.增加、减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果酒、果醋和泡菜制做过程中,都是依赖于一些异养型的微生物发酵完成的,这样,所用原料中会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所以原料中的有机物总量会减少;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同时产生很多中间代谢产物,故有机物种类会增多。

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泡菜制做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新鲜蔬菜中也含有

B.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腌制的时间、温度和盐的用量有关

C.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D.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在第2天达到最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温度、腌制时间、食盐用量等均有关,所以其含量达到最大的时间并不固定,D选项错误。

考点:

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名师点睛】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分析

发酵时期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有氧气,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

增加(硝酸盐还原菌作用)

发酵中期

最多(乳酸抑制其他菌活动)

积累增多,pH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

发酵后期

减少(乳酸积累,pH下降,抑制其活动)

继续增多,pH继续下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

10.

A.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使发酵受影响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于显微镜

C.只要生物材料中含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就可直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D.利用二苯胺试剂鉴定细胞提取物,若产生蓝色变化即表明有RNA存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果醋制作需要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如果氧气不足或温度低会影响发酵,故A正确。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不需要显微镜,直接肉眼观察,故B错误。

生物材料本身的颜色应是无色或接近白色,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故C错误。

二苯胺是鉴定DNA的,需要加热,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1.下图

(一)是苹果酒和苹果醋的现代生产装置简图,图

(二)是与生产过程关联的某些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罐中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

B.甲罐顶上管道弯曲及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杂菌进入,以及排气减压等

C.乙罐中刨木花既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又能为其提供一定的碳源

D.a、b曲线可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

【答案】C

【解析】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乙罐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A正确;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甲罐顶上管道弯曲,防止杂菌进入,以及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减压,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因此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B正确;乙罐中刨木花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不能提供营养,C错误;果醋发酵能将酒精最终转化为醋酸,因此酒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醋酸含量一直升高,因此a、b曲线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D正确;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12.在玫瑰精油的提取过程中,进行冷凝回流的原因是

A.将芳香油变成液态,便于回收B.操作方便

C.防止容器受热不均而炸裂D.提髙出油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精油是易挥发的液体,提取时,为了避免精油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所以选A。

考点:

玫瑰精油的提取

13.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

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是(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同时产生的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制成泡菜。

如果菜罐密封不严,有氧条件下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受到抑制,同时好氧型腐生菌大量繁殖使泡菜腐烂变质,B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

C.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制作是否成功

D.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时需要缺氧的环境,所以制作果酒时瓶口应密闭,而醋酸菌是嗜氧菌,所以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气,若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A正确;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这样可以防止杂菌和灰尘污染,B正确;温度变化不是果酒制作知否成功的特有标志,C错误;葡萄糖既是酵母菌的碳源也是其能源,但CO2一定不是酵母菌的碳源,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5.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结果是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进行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在发酵初期,需要向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并且大量繁殖,因此酵母菌数量增多;但是在有氧条件下不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不产生酒精,故选D。

【考点定位】果酒的制作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酵母菌的代谢方式,明确果酒制作过程中首先要通气让酵母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而在密封条件才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6.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发生需要无氧环境B.过程①②③都有ATP产生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糖酵解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④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

糖酵解阶段有氧、无氧都可发生,由丙酮酸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过程是无氧呼吸,只能在无氧条件下发生,A错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要产生ATP,但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醋酸菌是好氧菌,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也需要氧气,C正确;①~④过程最适宜的温度不同,酵母菌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D错误。

【考点定位】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的原理

【名师点睛】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发酵条件的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制作原理

利用葡萄糖在①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

C6H12O6+6O2

6CO2+6H2O

+C6H12O6

2C2H5OH+2CO2

C6H12O6+2O2

2CH3COOH+2CO2+2H2O

C2H5OH+O2

CH3COOH+H2O

最适发酵温度

18℃~25℃

30℃~35℃

对氧的需求

前期:

需氧;后期:

不需氧

需充足氧

pH

酸性环境(4.0~5.8)

酸性环境(5.4~6.3)

发酵时间

10~12d

7~8d

17.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酵母菌的发酵不需要光照,A错误;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CO2,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需拧松,放出CO2,以免造成瓶子爆裂,B正确;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能通入空气,C错误;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8~25℃,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用来制作果酒,乙用来制作果醋

B.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高于甲

C.该装置便于发酵中产生气体的排出

D.甲、乙装置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都下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甲装置密封可用来制作果酒,乙装置通气可用来制作果醋,A正确;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为30-35℃,高于甲的18-25℃,B正确;该装置便于发酵液的连续发酵,但不利于产生CO2气体的排出,C错误;甲装置产生CO2、乙装置产生醋酸都会导致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下降,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9.下列与生物技术实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被CX和C1水解成葡萄糖

B.泡菜的制作中清水与盐的比列与玫瑰精油的提取中清水与玫瑰花瓣比例都为4:

1

C.MS培养基都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D.DNA的粗提取实验中需使用NaCl溶液,DNA的鉴定实验中不需使用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纤维素被CX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水解成葡萄糖,A错误;C.MS培养基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C错误;D.DNA的粗提取实验中需使用NaCl溶液,DNA的鉴定实验中也需使用NaCl溶液溶解后进行鉴定,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

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6∶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C.甲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则酒精的产量越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有关知识,甲发酵罐中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气,产生二氧化碳6mol,这样,甲、乙两发酵罐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18mol+6mol):

15mol=8:

5,故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甲发酵罐从第2小时开始有酒精产生,即进行无氧呼吸,此时有氧气存在,也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适当提高氧气含量可以使酵母菌数量增加提高酒精产量,若通入过多氧气,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无氧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准确分析题图曲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丙)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

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

(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其中冲洗的目的是。

樱桃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冲洗之进行的。

(4)若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酵母菌应使用(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樱桃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和。

(5)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溶液来鉴定。

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乳酸菌(填“能”或“不能”)将乳酸分解成CO2和水。

【答案】

(1)玫瑰精油

(2)先打开后关闭既可以放气,又可以防止污染

(3)洗去浮尘后

(4)选择碳源、氮源

(5)重铬酸钾不能不能

【解析】

(1)图甲是蒸馏装置,应是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橘皮精油用压榨法,胡萝卜素提取用萃取法。

(2)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先打开让酵母菌进行繁殖,然后关闭可以发酵产生酒精,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

(3)果酒制作中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除去果柄应在冲洗之后,以防止被微生物污染,为了提高出汁率应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解细胞壁,同时还可以提高澄清度。

(4)若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酵母菌应使用选择培养基,即抑制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只允许一种或一类微生物生长,做为培养基要提供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5)酒精的检测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如果出现灰绿色说明有酒精的产生,在酒精发酵旺盛时,因为是厌氧条件而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此时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乳酸菌只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不会将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利用。

22.【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玫瑰被誉为“花中皇后”,是最著名的花卉之一;玫瑰精油也是世界上最贵的植物精油,具有“软黄金”之称。

下面是与玫瑰相关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要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对玫瑰进行大规模种植,在对玫瑰外植体细胞进行接种前,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项工作。

(2)取长势相同并经过消毒的玫瑰花芽若干,并均分为5份,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花芽的生长状况如下表所示。

在此过程中能实现脱分化的花芽是____________组。

②根据实验结果在生产中,欲快速、大量获得花芽,可选用______组的培养基进行大量生产。

(3)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基同样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为检验制备的培养基是否感染杂菌的方法是。

(4)玫瑰精油易挥发、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适合用________蒸馏法提取。

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可以向收集的蒸馏液中加入提高玫瑰精油的纯度。

【答案】

(1)

(1)制备MS固体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外植体消毒

(2)①BCD  ②D(3)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有无菌落生长(4)水蒸气 玫瑰精油和水的混合物 无水硫酸钠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对玫瑰外植体细胞进行接种前,需要进行制备MS固体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外植体消毒两项工作。

(2)①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根据表格分析,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花芽是BCD组。

D组在形成愈伤组织后即分化出嫩芽,故可用大量生产获得花芽。

(3)为检验制备的培养基是否感染杂菌,可采取的方法是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有无菌落生长.

(4)玫瑰精油易挥发、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中含有的物质是玫瑰精油和水的混合物,可以向收集的蒸馏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提高玫瑰精油的纯度.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和有效成分提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3.[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请运用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果酒制作与应用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过程中,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______。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在选择培养并获得酵母菌单菌落的过程中,可采用_______法将含酵母

菌的样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对获得的菌种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长期保存。

(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丙酮酸分解

成_________,在发酵结

束前,接种在果汁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_____增长。

(4)醋酸菌在______充足条件下可将果酒中的乙醇变为_____,再变为醋酸。

【答案】

(1)酸性;高压蒸汽灭菌法

(2)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甘油管藏

(3)酒精和CO2;S型

(4)O2;乙醛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呈酸性的环境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但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据此,在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过程中,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2)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所以在选择培养并获得酵母菌单菌落的过程中,可采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含酵母

菌的样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对获得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长期保存。

(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丙酮酸分解

成酒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