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092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及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一

三周的神外实习生活转眼就要过去了,这三周的时间让我收获颇丰。

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是让我觉得很充实,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神外的病种错综复杂,包括车祸等原因导致的各种颅脑损伤,脑干损伤,脊柱损伤等等,很多病人都有神志不清,躁动,昏迷等的表现,因此,不同于其他的外科科室,这里有专门的ecu,收治那些危重病人。

神外的手术特别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些大手术,因此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保持病人正确的体位,严格记录出入量,这些都很重要,一丝也不能疏忽。

这三周的时间我主要学习了尿道口的护理,雾化吸入,膀胱冲洗等,短短的时间让我感受到了科室的温暖,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就拿早晨扫床来说,认真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床铺是否保持清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帮助病人翻身,保持舒适的体位,我想很多时候,我们对病人的服务就体现在这些小事情上。

另外我发现我的理论知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时候对病人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无法细致的解答,感到非常惭愧,还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复习,另外要多了解本科室的常用药物及用药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提供帮助。

另外感谢本科室护士长和各位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有更大的进步,今后我将通过更加努力地学习来不断充实自己,请各位老师监督。

神经外科实习自我鉴定二

在神经外科轮转的一个月,时间虽然很短,但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不免有些僵硬也不能理解,通过在脑外的学习,更好的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现实的病例之中,不会因为只有单纯的知识遇到病人手忙脚乱。

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轮转期间牢记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遵守科室的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关于诊断内容,治疗方案,检查目的,并发症等问题;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扎实理论基础,向老师虚心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操作水平。

神外的病种错综复杂,主要有由于车祸、打架等原因导致的各种颅脑损伤,脑干损伤,脊柱损伤,高血压引起的自发性出血、脑埂塞、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畸形,发育异常等等,很多病人都有神志不清,躁动,昏迷等的表现,因此,不同于其他的外科科室,这里有专门的ecu,收治那些危重病人。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随时改变治疗方案、因外伤、高血压、肿瘤、血管畸形,具有手术指证积极晚上相关检查,准备手术,病情危急者行急诊手术。

术后icu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护理亦相当重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保持病人正确的体位,严格记录出入量,注意颅内压的情况,予以甘露醇等脱水降压药;必要时腰椎穿刺,确定颅内出血情况,是否感染;防止脑疝形成。

术后抗感染尤为重要,要保持切口处干燥,消毒后辅料包扎。

患者不能自己进食予以鼻饲流质,确保能尽快恢复体力。

患者行动不便者予以导尿管留置。

吸氧,心电监测、血糖监测等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必要时复查ct、mri。

治疗一般予以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纳洛酮、尼莫地平、单唾液神经节苷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盐酸氨溴索针、奥美拉唑等脱水降颅压、护脑、止血、营养神经、抗感染、化痰、抑酸对症治疗。

补液常用的有,中长链脂肪乳、氯化钾、浓氯化钠、维生素b6,维生素c、氨基酸、葡萄糖酸钙等。

通过在神经外科的学习,掌握病例的书写的重要性、基本要求、病例内容及格式等;掌握换药的步骤及方法;了解颅高压的诊治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腰椎穿刺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要准备的器材,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另外感谢本科室护士长和各位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有更大的进步,今后我将通过更加努力地学习来不断充实自己,请各位老师监督。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

腰椎穿刺

适应症

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

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

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

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

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

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禁忌症

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

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_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

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

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

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术前准备

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

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选择穿刺点。

两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

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

消毒皮肤,铺孔巾。

局麻。

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进针。

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深浅调节,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

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既有脑脊液滴出。

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

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退出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

测压。

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瞩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

如压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的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

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的脑脊液,放液后侧末压。

将未污染的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

局部再次消毒,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针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

若有头痛、恶心,可延长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

注意事项

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部不应过度弯曲,以免压迫颈静脉和腹腔静脉,使压力呈假象增高。

测压时若脑脊液上升过快,可用手指按住测压管末端,使液柱缓慢上升。

如拔出针芯时,见脑脊液喷出,提示压力很高,则不应继续测压,并不应继续测压,并立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

脑疝。

低颅压反应。

截瘫及大小便障碍。

脑室穿刺

适应症

诊断性穿刺

神经系统_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造影检查。

抽取脑脊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

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的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

做脑室酚红(PSP)或靛胭脂试验等。

治疗性穿刺

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高的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脑室内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

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

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时,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

禁忌症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入脑室的危险。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时,做脑室穿刺可引病变出血,必须十分慎重。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

严重颅高压,视力低于0.1者,穿刺须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

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

操作方法及程序

依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穿刺部位,并测量进针深度。

额角穿刺(穿刺侧脑室前角):

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术。

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2.5cm,中线旁开2-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

枕角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

常用于脑室造影、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和颅后窝手术后的持续性脑脊液引流。

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

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

侧脑室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

常用于脑室—新房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等。

在外耳道上、后方各3cm处做颅骨钻孔后,用穿刺针垂直刺入。

右利手者禁经左侧穿刺,因易造成感觉性失语。

经前囟穿刺:

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

经前囟测角的最外端穿刺,其方向与额入法相同。

前囟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刺入。

前囟小者,针尖稍向外侧。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以尖刀在选好的穿刺部位刺一小孔。

以颅锥在穿刺点部位锥透颅骨。

以带管芯的穿刺点穿过骨孔,刺透硬脑膜,按上述方向逐渐进针,动作平稳而缓慢,注意阻力的改变。

至有脑脊液流出时,拔出针芯,外接引流管及引流瓶。

固定穿刺管。

脑室外引流

适应症

病变引起脑积水,导致颅内高压危及生命而感染尚未控制者。

脑脊液蛋白较高或有病原菌,不适合行分流术者。

禁忌症

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

术前准备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脱水降颅压治疗。

操作方法及程序

根据须穿刺的部位(前角或后角)决定体位和手术切口。

常规消毒铺巾。

全层切开头皮各层和骨膜,乳突牵开器牵开。

颅骨钻孔,用骨蜡封闭骨窗边缘。

电灼硬脑膜后“+”字切开。

以脑室外引流管带芯向预定方向穿刺,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继续将引流管送入脑室约2cm左右,将外引流管固定于头皮。

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引流管接密封外引流装置。

术后积极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调整抗生素。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切口各层和颅骨板障,避免感染扩散。

严格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

不要过快、过多释放脑脊液,以免引起颅内出血或小脑幕切迹上疝。

手术后并发症

切口不愈合,形成窦道。

感染扩散。

脑脊液漏。

周围脑组织损伤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颅内血肿。

癫痫。

(四)立体定向血肿排空结合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适应症

经内科治疗无效,颅内压持续升高,病情继续加重,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应争取在未遭受不可逆损害前清除血肿。

幕上血肿量>20ml,10ml,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者。

年龄不限,年龄大、体弱者,手术耐受能力差者优先考虑。

血肿位于壳核或经壳核向苍白球及丘脑扩展,特别是丘脑出血病人。

手术后病情一度好转,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加重,CT扫描确定有血肿形成应再次手术。

禁忌症

有严重心脏病或显著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血压不稳定。

出血活动期。

出血量>50ml以上

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皮质强直、病理性呼吸、脑干有继发损害者。

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

安装国产的MD-20_立体定向仪,行头颅CT扫描。

血压严重升高的病人应适当降低血压。

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时可立即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

操作方法及程序

患者安装国产的MD-20_立体定向仪后行头颅CT扫描,运用计算机计划系统计算出血肿中心(穿刺靶点)的_、Y、Z坐标值和穿刺角度,对脑深部血肿进行准确的定位,将血肿排空针穿刺至靶点处,碎吸清除50~60的血肿; 按原穿刺针道置入12号的软质引流管; 手术结束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程度和引流管的位置; 手术后第2日经引流管注入血肿溶解液(尿激酶),每日两次,每次2万u,注入后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再开放引流;

动态复查CT,如血肿清除满意可拔出引流管。

注意事项

术前反复核对靶点的定侧、定位准确无误。

术中根据已排血肿量,计算剩余血肿量,适时调整深度。

术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损伤再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脑水肿、脑梗死、颅内压增高、脑疝。

切口或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

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MODS。

压疮。

(五)全脑血管造影

适应症

颅内血管性病变

出血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颈动脉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瘘、Galen静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颅内静脉血管畸形。

缺血性:

颅内、颈内系统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地动脉狭窄),颅内静脉或静脉瘘血栓形成,烟雾病。

颅内肿瘤脑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颈静脉球瘤、脑胶质瘤。

头颈部血管性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颈动脉体瘤。

禁忌症

病人情况极为虚弱,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

碘过敏或过敏体质。

妊娠3个月以内(相对禁忌症)。

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狭窄、闭塞或有粥样斑块(相对禁忌症)。

术前准备

住院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进行全面体检与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

术前准备包括备皮,术前谈话,交待危险性与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检查,肝、肾功能等。

器材准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剂:

要求有适时显影、减影、放大、测量与录像功能,最好有三维成像功能。

穿刺针。

引导导丝。

导管鞘。

造影导管:

多采用不透_线的聚乙烯制成,末端为锥形,有端孔,呈直形或“J”形、猎人头形,二通开关。

高血注射器及连接管:

脑血管造影一般压力为150psi(磅/平方英寸)。

加压输液袋。

造影剂:

目前主张用非离子碘溶液,如碘海醇(omnipaque)等。

注射剂量:

颈总动脉8ml/s总量12ml

颈内动脉6ml/s总量9ml

颈外动脉3ml/s总量5ml

锥动脉5ml/s总量7ml

术中

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5-10ml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不合作者或危重病人神经安定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是否肝素化应酌情而定,肝素1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

是否行控制性低血压,酌情而定。

加压输液袋连接于导管鞘侧壁的三通连接管。

监护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直接监测动脉压(桡动脉、足背动脉)。

术后监护室观察

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经、瞳孔、神经系统体征。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脚背、胫后动脉搏动,肢体颜色,有无疼痛。

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

抗脑血管痉挛、溶栓、抗癫痫。

酌情行控制性低血压。

6h后进食,卧床24h,穿刺侧下肢制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在造影床上,固定头部并放置测量标记(直径10mm钢球),固定四肢。

会阴部消毒。

上至肚脐、下至双股中部。

铺无菌单。

右(左)股动脉为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1利多卡因5-10ml左局部浸润麻醉,用三角刀片将穿刺点皮肤切开2mm。

术者左手中、示指摸准股动脉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逆血流方向与皮肤成45o角,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入导管鞘,从导管鞘侧壁三通开关连接回抽见动脉血,确定无误后,将动脉加压输液管连接在导管鞘侧壁三通连接管,慢慢滴入生理盐水,并用无菌胶布固定导管鞘。

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采用“定向旋转”手术,分别将导管插入左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两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选择性血管造影。

完成造影后,左手示、中、环三指摸准穿刺点上下,在右手拔出导管鞘的同时,左手紧紧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持续15-20min,松开压迫见穿刺点无出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

外加沙袋压迫局部。

持续6-8h。

手术后并发症

穿刺部位。

血肿、血管损伤后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AVF)。

导管或导丝。

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夹层,甚至导致血管闭塞。

导管或导丝在血管内折断,导致打结、折曲。

颅内并发症。

脑血栓,脑血管痉挛,空气栓塞(加压输液进入),颅内出血。

造影剂过敏。

(六)脊髓血管造影术

适应症

脊髓血管性病变。

部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阴性者。

了解脊髓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脊髓血管性肿瘤的术前栓塞。

脊髓血管病变的复查。

禁忌症

对碘过敏者。

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

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有严重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者。

术前准备

除与脑血管造影相同外,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要求做双侧锥动脉、甲状颈干(颈升动脉)、肋颈干(颈深动脉—最上肋间动脉)、双侧第3-12肋间动脉、双侧第1-4腰动脉、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及骶中动脉造影。

造影剂选非离子造影剂,其用量除锥、髂动脉外,余均为1ml/s,总量为4ml。

一般选正位相,有时须加侧位或斜位,除动脉期外有时静脉期须延迟至25s。

操作方法及程序

同“全脑血管造影术”。

注意事项

造影前必须在透视下帖铅号或其他标记物,明确相应椎体的位置。

手术后并发症

同“全脑血管造影术”。

个别别人可致瘫痪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加重,可能与导管刺激引起动脉痉挛及血管被阻断,加重脊髓缺血所致。

造影前应用地塞米松及钙离子拮抗剂。

选择导管不能过粗,以4-5F为宜。

(七)颅内动脉瘤栓塞

适应症

破裂的动脉瘤如病人全身情况较好,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可以行栓塞治疗。

Hunt-Hess分级I-IV级应积极治疗,V级应酌情处理。

未破裂动脉瘤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可以行栓塞治疗。

禁忌症

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

目前栓塞技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病人和(或)家属拒绝栓塞治疗。

其他不适合进行栓塞治疗的情况。

术前准备

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CT、MRI或MRA、脑血管造影。

操作方法及程序

动脉瘤囊内栓塞

栓塞材料:

5—7F软头导引导管,导丝引导,微导管(10、14、18系列),与微血管配套的微导丝(10、14、18系列),可控解脱弹簧圈和解脱系统,液态栓塞材料及其栓塞系统。

栓塞要点:

尽可能采用全麻,也可局部麻醉、神经安定或辅以静脉麻醉。

全身肝素化(蛛网膜下腔出血4h之内除外)。

①根据造影结果选择1-2个最佳工作角度,使颈和瘤体均显示最清楚;

=2\_

GB3

②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及形态进行微导管塑性;

=3\_

GB3

③微导管的操作要缓慢平滑的行进,不能跳跃式前进;

=4\_

GB3

④微导管头端不能顶在动脉瘤壁上;

=5\_

GB3⑤弹簧圈的选择要根据动脉瘤测量结果,第一个弹簧圈的直径等于或稍大于瘤颈;

=6\_

GB3⑥瘤体最小经,尽可能长一些,使其在瘤内紧贴瘤壁盘成篮状;

=7\_

GB3⑦对于新近出血的小动脉瘤应该尽可能选择柔软的弹簧圈;

=8\_

GB3⑧弹簧圈的位置合适后要进行造影证实,确信无正常血管闭塞后再解脱;

=9\_

GB3⑨弹簧圈的填塞要尽可能致密。

球囊再塑性栓塞术

栓塞材料:

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的保护球囊。

栓塞要点:

适用于宽颈动脉瘤。

栓塞时必须使用液态栓塞剂。

尽可能缩短球囊闭塞载瘤的时间,一般每次不超过5min。

弹簧圈栓塞须尽量致密。

支架辅助栓塞术

栓塞材料:

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的自膨式支架或球囊扩张支架。

必要时使用保护球囊。

栓塞要点:

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严重狭窄的病例。

术前、术后应充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避免弹簧圈与支架缠绕。

应避免支架的移位和塌陷。

载瘤动脉闭塞技术

适应症:

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梭形、宽颈、巨大动脉瘤,无法或不适合行瘤内栓塞者,假性或夹层动脉瘤,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球囊闭塞试验(BOT)阴性。

球囊闭塞试验阴性的临床标志:

无神经系统障碍。

强化试验〔降压2.67—4.00kPa(20-30mmHg),2-30min〕阴性。

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的临床及影像学标志:

①球囊闭塞后,健侧脑动脉造影时,患侧毛细血管充盈良好;

=2\_

GB3

②双侧静脉期同时出现,患侧充盈时间与健侧充盈时间相差<1.5s;

=3\_

GB3

③闭塞载瘤动脉后病人无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动脉瘤理想的栓塞需要达到囊内的致密填塞,疏松栓塞不能达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的效果。

动脉瘤颈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和技巧进行致密填塞,尽量防止动脉瘤的再生长。

单纯填塞假性动脉瘤和一般动脉瘤的假性动脉瘤部分不能起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的作用。

动脉瘤栓塞过程中,要尽量预防血栓形成,一般要求全身抗凝和同轴系统的持续滴注。

手术后并发症

脑血管痉挛。

血栓形成。

动脉瘤破裂。

脑缺血。

弹簧圈断裂、移位。

其他。

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

适应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

脑室内出血的治疗

脑脊液漏

颅内压监护、动态了解颅内压

颅内感染持续引流

禁忌症

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

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

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

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的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让家属签字。

术前用药:

术前30min快速滴注20%甘露醇125ml,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的发生。

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直径1cm硅胶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将硅胶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无菌密闭式引流瓶,持续引流即可。

注意事项

颅内高压病人,为避免术后形成脑疝,可先用脱水剂减低颅内压后再行穿刺,放脑脊液时应谨慎,缓慢。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褥疮时,不宜穿刺。

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脉搏,呼吸、面色等,如出现头痛,呕吐等,应监测血压,对症处理,必要时暂停腰椎穿刺。

术后应嘱病人去枕平卧4~6h。

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以免造成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颅内压过低等。

如鞘内冲洗或用药,需放出等量脑脊液后缓慢均匀注入,冲洗用温生理盐水,使用的药品及浓度应严格按规定执行。

注意引流是否通畅,不通畅的主要原因有导管打折,位置不当,脑脊液中破碎组织造成导管阻塞等。

尽量缩短引流时间,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手术后并发症

颅内感染:

管引流时间过长者;无菌操作不当等易造成逆行性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气颅:

在脑脊液外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时,使颅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梯度,使空气从漏口进入颅内;

颅内血肿:

脑脊液外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导致颅内压降低,出现桥静脉撕裂出;

引流管堵塞:

主要原因为引流管置入位置过深,过浅或引流管扭折,移位,以及脑脊液中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