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1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竞赛试题05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常见的酸碱盐及转化

A组

.锌坝白是一种白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锌盐和钡盐,则它们可能是

AZnS和BaSO4BZnCO3和BaCl2

CZn(NO3)2和BaCO3DZnSO4和Ba3(PO4)2

.蒸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一些纯碱溶液,其作用是

A使馒头变白B缩短蒸馒头时间C除去生成的酸D使馒头松软

.某盐的化学式为MaNb,其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MaNb=aMa++bNb-BMaNb=bMa-+aNb-

CMaNb=aMb++bNa-DMaNb=Mb++Na-

.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成黑色,这是由于水中含有可溶性的

A钠盐B镁盐C铁盐D钙盐

.一种“及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期内层是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面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它的化学式为[Al2(OH)nClm·yH2O]x,式中m等于

A3-mB6-mC6+mD3+m

.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

经监测分析,该温泉属于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病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直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盐的化学式为

AH2SO4BH4SiO3CH2SiO3DNaOH

.若将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则可以肯定它们

A质量都增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C溶液的酸性都增强D溶液的pH值都增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可以看作是在溶液中,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

BCaCO3很难溶于水,因而在水中不能电离,因此它不是一种能导电的化合物

CCaCO3在熔化状态下可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Ca2+和CO32-,因此CaCO3是一种盐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把一体积浓硫酸加入一体积水中稀释,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它与原浓硫酸的质量分数b%之间的关系是

Ab<2aBb>2aCb=2aD无法确定

.98%的H2SO4溶液与49%的H2SO4溶液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不能确定

.某生用含有杂质碳酸钠的烧碱样品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那么,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恰好中和时,所用烧碱样品质量比用纯氢氧化钠的质量

A偏高B偏低C不变D无法比较

.固体物质A与盐酸反应生成物质B,B的溶液中加入火碱,生成物质C,C受热后得到固体A,则A可能是

AFe2O3BCO2CCuODNa2O

.某学生将食盐、生石灰、米醋、酸奶分别放人等质量的水中,逐一进行了pH的测定,并表示在下面的数轴上,其中能表示生石灰溶于水形成溶液的pH的是

.工业品盐酸中因含有Fe3+而带黄色,若某工业品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91︰94,则该盐酸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A1︰1B1︰3C91︰94D1︰94

.某溶液中仅含Mg2+、Na+、SO42-、NO3-四种离子,其中阳离子的个数比为Mg2+︰Na+=3︰4,则阴离子的个数比SO42-︰NO3-不可能是

A1︰3B1︰8C2︰3D3︰4

.几种物质溶于水,能电离出K+、Mg2+、SO42-、NO3-四种离子,已知其中Mg2+、K+、NO3-离予个数比为4︰5︰3,则SO42-与NO3—的离子个数比为

A2︰1B10︰3C5︰3D3︰5

.有a、b、c、d、e、f六种不同的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a+b→c+H2O②c+NaOH→d↓(蓝色絮状)+e③d+b→c+H2O

④e+BaCl2→f↓(白色絮状)+NaCl由此可确定

Aa是氢氧化铜Bb是硫酸Cc是硫酸铜Df是硝酸银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小明同学用pH试纸按正确操作测定洗发剂和护法剂的pH。

测得洗发剂的pH略大于7,则洗发剂显性;测得护发剂的pH略小于7,则护发剂显性。

(3)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

想一想,洗发时应先用剂,后用剂。

.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

化学上常用二氧化硅和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

例如:

镁橄榄石(Mg2SiO4)常以2MgO·SiO2表示。

依照上法表示下列硅酸盐的组成:

高岭石Al2(Si2O5)(OH)4

钙沸石Ca(Al2Si3O10)·3H2O

滑石Mg3[Si4O10(OH)2]

.某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

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成昧,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水溶性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g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431℃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虹棕色的气体NO2

无反应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个物理性质:

①②

(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可以是: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图是初中常见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1)写出A、B、C所属物质的类别,并以Na、H、O、S元素组成的物质为例各写出一种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物质类别

氧化物

化学式

Na2O、SO2、SO3、H2O

(2)NaHSO4是硫酸的酸式盐,NaHSO4的溶液具有酸性。

写出NaHSO4与表中A、B、C、氧化物中某两种物质分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1)A+H2O→B

(2)B+C→D+E↓(蓝色)

(3)D+AgNO3→Ca(NO3)2+F↓(乳白色,不溶于HNO3)

试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并完成上述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当孔雀石在树木燃烧的熊熊烈火中灼烧后,余烬里有一种红色光亮的金属显露出来。

用两个主要反应方程式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

.实验室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根据实验室的记录,只知它们分别是KCl、K2SO4、K2CO3、AgNO3、BaCl2中的一种,为确定它们的成分,某学生将它们依次编为A、B、C、D、E,并设计了一组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1)将A和B混合,产生一种既不溶于盐酸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2)将C和D混合,产生一种既不溶于盐酸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3)将A和E混合,产生沉淀既溶于盐酸液溶于稀硝酸;

(4)将D和E混合,产生的沉淀仅在稀硝酸中消失;

(5)将B和C混合,没有沉淀产生。

由以上实验确定:

A是,B是,C是,D是,E是。

.19世纪初,生产硫酸钠的方法是用浓硫酸与食盐反应,这种方法引起了工厂周围居民的抱怨,工具遭腐蚀,草木也无法生长。

有人曾试图通过300m高的烟囱向大气中排放生产过程中的气体副产物,但这种副产物的毒害作用仍未受到控制,特别遇潮湿的天气时其危害性更大。

试解释其原因。

.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其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用“-”表示,为:

,其中的四个氢原子有一个跟其他三个的位置不同,醋酸分子电离时,这个氢原子可以电离成H+,所以醋酸是一元酸,它具有无机酸的通性。

(1)试写出醋酸根离子的符号。

(2)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钠、碳酸钙和石英(SiO2)。

反应中碳酸钠、碳酸钙在高温下分别跟石英反应生成了硅酸盐,并放出了CO2。

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

(2)。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

在空气中,次氯酸钙吸收CO2和水蒸气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次氯酸,有漂白、杀菌作用。

试写出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地的湖泊里含有Na2CO3,因而可以生产出碱块(Na2CO3·10H2O)。

该地的岩石的构成是石灰岩,用当地的产品和原料可以生产出供工业用的碳酸钙的轻质粉末和烧碱。

写出制备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

(2)

(3)

.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取出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发现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解释上述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2)

(3)

.由某物质R和Na2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11.65g,经试验,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滤液呈碱性。

加入稀盐酸中和滤液,当加入146g5%的盐酸时溶液恰好呈中性。

求混合物中R的质量。

.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常温下,在20g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

当碱液滴加至20g,硫酸钡沉淀达到最大值;当碱液滴加至60g时,溶液pH=7。

求:

(1)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当pH=7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组

.种植下面几种农作物对PH值的要求是:

大豆6~7,茶5~5.5,甜菜7~7.5,西瓜6。

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上述农作物最不适合种植的是

A大豆B茶C甜菜D西瓜

.谋工厂排放的废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与之中和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市场参考价(元/kg)

CaCO3

100

1.8

Ca(OH)3

74

2.0

NH3

17

6.5

NaOH

40

11.5

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同样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ACaCO3B、Ca(OH)3CNH3DNaOH

.正常人胃液的pH在0.3~1.2之间,酸(一般以盐酸表示)多了,需要治疗。

某些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MgCO3、NaHCO3,还有用酒石酸钠来治疗的。

这主要是由于

A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

B对人体而言酒石酸是营养品

CNa+、Mg2+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D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生成CO2,在服药后有喝汽水的舒服感

.今有含杂质的固体氯化铜13.5g,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27g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CaCl2BNaClCMgCl2·10H2ODKCl

.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现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使反应速度降低一些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所用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A氢氧化钠B水C硫酸钾溶液D碳酸钠溶液

.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

这说明

A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

BNa2CO3跟盐酸不反应

C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D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有一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铁、氯化铁、稀硝酸、硝酸铁几种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则该溶液是

A硝酸、硝酸铁B硫酸、氯化铁

C盐酸、氯化铁D盐酸、硫酸铁

.进行Ba(OH)2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如果在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能观察到灯光“亮-暗-亮”变化的是

ANaOH溶液BCO2CHCl溶液DNa2CO3溶液

.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等7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KNO3和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13.2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肯定有KNO3B肯定有KNO3,还可能有Na2CO3

C一定没有Ba(NO3)2,可能KNO3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和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与原混和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和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为

A4︰7B10︰7C14︰11D11︰14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其中酸是过量的)同时加入水中,最后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的是

AFeCl3、KOH、H2SO4BBa(OH)2、H2SO4、HCl

CCuSO4、NaOH、HNO3DNa2CO3、Ca(OH)2、HNO3

.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减少1mL,通过NaOH溶液体积又减少5mL,则原混合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可能是

A1︰3︰5B5︰1︰3C3︰1︰5D2︰4︰3

.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

Ag+、Ba2+、Na+、C1-、SO42-、NO3-。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而排放,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

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SO42-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BCl-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厂D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有四种不纯的Na2CO3样品,分别含有下列一种杂质。

如果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2mol/L的盐酸,完全反应均生成CO2,所耗用的盐酸体积相同,这四种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百分比最小的是

AKHCO3BNH4HCO3CK2CO3DNaHCO3

.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是一种有机酸的钠盐。

向肥皂水中滴入盐酸出现白色沉淀,这沉淀物是(写名称);若问肥皂水中加入硬水(含Ca2+、Mg2+)也会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主要是。

(写名称)。

.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含有氮、磷两种营养元素的复合化肥,熟石灰常可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但是这两种物质不宜混合使用,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原因。

.钡餐透视检查胃病时让患者口服硫酸钡,但若误服碳酸钡就会中毒。

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上述中毒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误服碳酸钡后立即服用泻盐(硫酸镁)来解毒,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长期烧水会使铝壶形成一层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有人加入了食醋(主要成份为醋酸,可用HAc表示,Ac-为醋酸根离子)除掉了水垢。

其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时间过长,过量的食醋还会腐蚀铝壶,其化学方程式为。

.有些牙膏中添加有少量的氟化物如氟化钠(NaF)等,写出氟化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

刷牙时氟化钠跟牙齿矿物质——羟磷石[Ca10(PO4)6(OH)2]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10(PO4)6F2],氟磷灰石具有更能抗酸(牙缝中食物残渣发酵生成的有机酸)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

写出生成氟磷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氯化铵受热能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

舞台上的幕布与布景都是经过氯化铵浓溶液浸过的布制成的,可以防火,其原因是。

.制作松花蛋所需的原料有纯碱、氯化钠、生石灰、草木灰(内含碳酸钾)、开水,此外还需要米糠、稻壳等。

试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用配料制作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现在已将漂白粉这一产品升级换代成漂粉精,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你从化学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漂白粉会被淘汰?

.鸡蛋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筒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筒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如此反复。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某学生用右图所示的装置,使用较浓的盐酸跟足量碳酸钠固体反应,并将所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开始一段时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将生成的气体用少量水洗后再通入新换的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浑浊现象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某化验员为测定长期暴露在空气里的苛性钠的纯度,他先将wg这种苛性钠配成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逐滴加入mga%的稀硫酸溶液,溶液恰恰由红色变成无色,同时收集到ng二氧化碳。

据此这种苛性钠纯度的计算式为。

.人的胃液是一种呈酸性(含盐酸)的液体,pH为0.9~1.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血液的pH为7.35~7.45,与胃液相比,其H+离子浓度要低几百万倍,已知质量分数为0.37%的盐酸的pH约为1,质量分数为0.37‰的盐酸的pH约为2,那么下列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胃液中含盐酸的质量分数明显小于0.37%B胃液与血液都呈酸性

CpH与溶液的H+离子浓度之间呈正比例关系D人体的血液呈弱碱性

(2)胃液酸度增高就会患胃酸过多症,其治疗药物的有效成分不可能是

ANaHCO3BAl(OH)3C.Ba(OH)2DCaCO3

(3)三硅酸镁晶体,是一种用来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的主要成份,服用后能中和胃酸,作用持久。

把三硅酸镁(Mg2Si3O8·nH2O)改写成氧化物形式;写出三硅酸镁晶体中和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放入稀H2SO4后,由于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CaCO3表面而使反应终止,但实验中却发现CaCO3可溶于过量的浓H2SO4中,其原因是

.物质A、B、C、D、E、F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已知C为MgSO4,且A跟B、D跟E、F跟B反应都能生成C(A跟B反应还能生成H2),它们的转变关系如下图:

试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B:

②.E→B:

③.D→F:

④.F+B:

.A、B、C三种化合物通过分解反应均分别生成了两种物质(反应条件和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均已略去):

A

M+NB

M+QC

M+P

N为一种盐,其水溶液可跟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Q能置换出AgNO3中的银。

P为一种可燃性气体。

试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M为,N为,Q为,P为。

.A为一种+2价金属化合物,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且有以下实验:

请写出下列物质名称:

A,B,C,D,E,F。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

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盐溶液中加入细的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大部分酸式碳酸盐不稳定,加热后容易转变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制得纯碱。

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是哪些物质?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2)最终产品是哪些?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3)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什么?

(4)有人认为候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作为起始原料使用;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C.反应不需加热;D.副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用序号回答)。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

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

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消失。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向KI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直到刚好沉淀完全为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恰好等于原碘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则该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向敞口烧瓶中加入12.6g碳酸氢钠,再加入浓度为14.7%的硫酸溶液100g。

烧瓶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200g。

用自动计时和称重装置每秒钟测量一次烧瓶连同药品的质量,所得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曲线所示。

试通过计算并对照曲线回答:

碳酸氢钠反应到一半时所用的时间约是秒。

.已知X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一种金属元素,在含有X元素的化合物(NH4)aXb(SO4)c·nH2O中,NH4+和SO42-的质量比为3︰16,X的质量分数为14.3%,a、b、c均为正整数,且a、b、c之和为5;该化合物7.84g与足量的熟石灰共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氨气恰好被含1.96gH2SO4的溶液全部吸收并生成正盐。

(1)推断a、b、c之值分别为a=,b=,c。

(2)推断X为何种元素?

并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算过程)。

.白色粉末M是由Na2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

取甲、乙、丙三份质量不同的M样品分别跟50g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的气体质量与M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50

50

50

加入M的质量/g

3.80

6.20

7.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1.76

2.62

2.62

试计算M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今有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和与其他物质都不反应,受热也不分解的杂质组成的固体混合物17.110g,放入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经充分反应后,将容器中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2.500g;当容器中的残留固体冷却到室温后,全部溶于水制成50.00mL溶液,从中取出10.00mL,恰好可与含HCl1.825g的盐酸溶液25.00mL中和至中性,求原混合物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

.碳酸氢钠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

xNaHCO3

yNa2CO3+uCO2↑+zH2O

试回答:

(1)上述化学方程式的系数x、y、z、u分别为多少?

(2)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3.36g,充分加热后质量减少了0.62g,然后加过量的盐酸反应。

求:

①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②加盐酸后生成的CO2的质量。

.过碳酸钠(Na2CO4)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