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158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docx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终极版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利用逻辑转换仪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分析与设计。

二、实验原理

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数字逻辑电路,其特点是:

任意时刻电路的输出仅取决于同一时刻输入信号的取值组合。

对于给定的逻辑电路图,我们可以先由此推导出逻辑表达式,化简后,由所得最简表达式列出真值表,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电路的功能,这也即是逻辑电路的分析过程。

三、实验电路及步骤

1.利用逻辑转换仪对已知逻辑电路进行分析。

(1)按图1-1连接电路。

图1-1待分析的逻辑电路

(2)通过逻辑转换仪,得到下图1-2所示结果。

由图可看到,所得表达式为:

输出为Y,

图1-5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3)分析电路。

观察真值表,我们发现:

当输入变量A、B、C、D中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0;当其为偶数时,输出为1。

因此,可以判断出,该电路为偶校验电路。

2.根据要求,利用逻辑转换仪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

问题提出:

有一火灾报警系统,设有烟感、温感和紫外线三种类型不同的火灾推测器。

为了防止误报警,只有当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探测器发出火灾探测信号时,报警系统才会产生报警控制信号,试设计报警控制信号的电路。

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问题:

探测器发出的火灾探测信号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火灾报警(可用“1”表示),一是没有火灾报警(可用“0”来表示),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报警器发出报警时,我们定义此时确有警报情况(用“1”表示),其余以“0”表示。

由此,借助于逻辑转换仪面板,可绘出如图1-3所示真值表。

图1-3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

(2)单击按钮

,即由真值表导得简化表达式,如图1-4。

图1-4经分析得到的表达式AC+AB+BC

(3)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再单击按钮

,即由表达式得到了逻辑电路,如图1-5。

图1-5生成的报警控制信号电路

(4)此时,有了逻辑电路图,我们还可再返回分析,自然是符合要求的。

四、思考题

1.设计一个4人表决器。

即如果3人或3人以上同意,则通过;反之,则被否决。

用与非门实现。

根据分析得到真值表如图1-6,并得到表达式。

图1-6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生成的信号电路为下图1-7.

图1-7生成的4人表决器电路

2.利用逻辑转换仪对图1-8所示逻辑电路进行分析。

图1-8待分析的逻辑电路

得到电路如图1-9

图1-9

得到真值表和表达式如图1-10

图1-10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实验二编码器、译码器电路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编码器、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编码器、译码器的常见应用。

二、实验原理

所谓编码,是指在选定的一系列二进制数码中,赋予每个二进制数码以某一固定含意,来表示一个数,或是一条指令等信息。

能完成编码功能的电路统称为编码器。

译码即是编码的逆过程,即将输入的每个二进制代码赋予的含意“翻译”过来,给出相应的输出信号。

能完成译码功能的电路统称为译码器。

三、实验电路及步骤

1.8--3线优先编码器具体电路如图2-2所示

(1)按图2-2所示电路连好线路。

利用9个单刀双掷开关(J0——J8)切换8位信号输入端和选通输入端(~E1)输入的高低电平状态。

利用5个探测器(x1——x5)观察3位信号输出端、选通输出端、优先标志端输出信号的高低电平状态(探测器亮表示输出高电平“1”,灭表示输出低电平“0”)。

图2-28-3线有限编码器仿真电路

(2)切换9个单刀(J1-J8)进行仿真实验,将结果填入表2-1中。

其中:

输入端中的“1”表示接高电平,“0”表示接低电平,“╳”表示接高、低电平均可。

输出端中的“1”表示探测器灯亮,“0”表示探测器灯灭。

该编码器输入、输出均是低电平有效。

表8-3线优先译码器真值表

输入端

输出端

~EI

Y7

Y6

Y5

Y4

Y3

Y2

Y1

Y0

A2

A1

A0

GS

EO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0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1

0

0

1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1

2.3—8线译码器实验步骤

(1)按图2-3所示电路进行接线。

利用3个单刀双掷开关(J1——J3)切换二路输入端输入的高低电平状态。

利用8个探测器(x0——x7)观察8路输出端以信号的高低电平状态(探测器亮表示输出高电平“1”,灭表示输出低电平“0”)。

使能端G1接高电平,G2A接低电平,G2B接低电平

图2-33—08线译码器仿真电路

(2)切换3个单刀双掷开关(A0—A2)进行仿真实验,得到表2-2所示结果。

其中:

输入端中的“1”表示接高电平,“0”表示接低电平,“╳”表示接高、低电平均可。

输出端中的“1”表示探测器灯亮,“0”表示探测器灯灭。

该译码器输入为高电平有效、输出为低电平有效。

 

表2-23-8线译码器真值表

输入端

输出端

G1

G2A

G2B

A2

A1

A0

Y0

Y1

Y2

Y3

Y4

Y5

Y6

Y7

1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1

1

0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四、思考题

1.利用两8—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D设计16—4线优先编码电路,然后仿真16—4线优先编码的逻辑功能。

图2-316-4线优先编码仿真电路

 

表2-316-4线优先编码器真值表

输入端

输出端

~E1

(2)

Y0

Y1

Y2

Y3

Y4

Y5

Y6

Y7

Y8

Y9

Y10

Y11

Y12

Y13

Y14

Y15

X3

X2

X1

X0

GS

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0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0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实验三竞争冒险电路仿真实验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

2.学会判断竞争冒险是否可能存在的方法;

3.了解常用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一个逻辑门的两个输入端的信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有差异的现象,称为竞争。

在组合逻辑电路中,门电路存在有传输延时时间和信号状态变化的速度不一致等原因,因而导致信号的变化出现快慢的差异。

由竞争而可能产生输出干扰脉冲的现象,称为冒险。

所以,有竞争不一定有冒险,但有冒险就一定有竞争。

利用卡诺图可以判断组合逻辑电路是否可能存在竞争冒险现象。

先作出对应逻辑电路的卡诺图,若卡诺图中填“1”的小格子所形成的卡诺图中有两个相邻的圈相切,则该电路存在竞争冒险的可能性。

显然,由竞争进而导致冒险的出现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冒险会产生输出的错误动作,所以,必须杜绝竞争冒险现象的产生。

常用的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有下面四种:

加取样脉冲;修改逻辑设计,增加冗余项;在输出端接滤波电容;加封锁脉冲等。

三、实验电路及步骤

1.0型冒险电路仿真

(1)按图3-1所示连接电路。

图3-10型冒险电路

(2)记录仿真结果如下图3-2所示。

图3-2图3-1的输入输出波形

(3)从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我们可以看到,在输入脉冲源的每一个下降沿处,输出都有一个尖脉冲。

现分析其原因,该电路的逻辑功能为Y=A+A’=1,这也是从逻辑功能上来判断。

但是,实际中的A’是输入通过一个非门后实现的,而每一个实际的逻辑门在传输时都会存在一定的延时,所以,当A由“1”变为“0”时,A’由于变化滞后而仍保持一小段时间的“0”,这样在这一小段时间里,输出出现了一个不应当出现的“0”(即低电平、负窄脉冲),这也即是我们所说的“0”型冒险。

(4)消除方法。

从理论上分析,此电路输出应恒为“1”,故而可用增加冗余项的方法来改进电路,即Y=A+A’+1。

应该来说,本实验电路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用的,实际中的电路往往比这要复杂一些,其冗余项可用其它变量平组合,而不是像本方法一样直接添“1”。

 

2.1型冒险电路仿真实验

(1)按图3-3所示连接电路。

图3-31型冒险电路

(2)进行实验仿真,并记录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4图3-3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图

(3)从图3-4中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我们可以看到,在输入脉冲源的每一个上升沿处,输出都有一个尖脉冲。

现分析其原因如下,该电路的逻辑功能可表示为Y=A·A’=0,这也只是从逻辑功能上来判断。

但是,实际中的A’是输入通过一个非门后实现的,而每一个实际的逻辑门在传输时都会存在一定的延时,所以,当A由“0”变为“1”时,A’由于变化滞后而仍保持一小段时间的“1”,这样在这一小段时间里,输出出现了一个不应当出现的“1”(即高电平、正窄脉冲),此亦常说的“1”型冒险。

(4)消除方法。

和实验1中方法相似,因为从理论上分析,该电路的输出应当恒为“0”,故而可增加一相与相,以改进电路,即Y=A·A’·0。

应该来说,这个电路也只是为了说明“1”型冒险而设计的,实际中不会只有一个变量,因而相与项可用其余的变量来组合完成,同样不会让一个输出结果和“0”相与。

3.多输入信号同时变化时产生的冒险电路仿真实验

(1)按下图3-5所示连接电路。

图3-5多输入信号同时变化时的冒险电路

(2)由上图可知,Y=AB+A’C=A’B’C+A’BC+ABC’+ABC,由此作其卡诺图如下图3-6所示。

由卡诺图上两个圈可以看出,二者是相切的。

所以,该电路存在竞争冒险的的可能性。

运行仿真,得到如图3-7所示的输入、输出波形。

(3)该逻辑电路的输出逻辑表达式为Y=AB+A’C,显然,当B=C=1时,输出即变为了Y=A+A’,这正是我们前面讨论的“0”型冒险电路,这是从理论上分析的。

实验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输入脉冲的每一个下降沿处,输出均有一个负的窄脉冲,这也正与分实验1中所得的输出结果是一致的。

图3-7图3-5所示电路的输处波形

(4)消除冒险的方法。

为了消除竞争冒险现象,可采用修改逻辑设计,增加冗余项BC的方法,使原逻辑表达式Y=AB+A’C变为Y=AB+A’C+BC。

修改后的表达式并不改变原表达式的逻辑功能。

(5)采用修改后的逻辑电路图如图3-8所示。

图3-8多输入信号同时变化时冒险消除电路

再进行仿真,并记录仿真结果如图3-9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修改后的电路确实消除了冒险竞争现象。

图3-9图3-8电路的输出波形

四、思考题

如图3-10所示电路是否存在竞争冒险现象,若存在则如何消除?

图3-10思考题电路

图3-11思考题仿真结果

消除冒险后电路如下

仿真结果为

实验四触发器电路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边沿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不同边沿触发器逻辑功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二、实验原理

触发器是构成时序电路的基本逻辑元件,具有记忆、存储二进制信息的功能。

从逻辑功能上将触发器分为RS、JK、D、T、T’等几种类型,对于逻辑功能的描述有真值表、波形图、特征方程等几种方法。

功能不同的触发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边沿触发器是指在CP上升沿或下降沿到来时接受此刻的输入信号,进行状态转换,而其他时刻输入信号状态的变化对其没有影响的电路。

集成触发器通常具有异步置位、复位的功能。

三、实验电路及步骤

1.D触发器仿真电路实验

(1)按图4-1所示连接电路。

图4-1D触发器仿真电路

(2)进行住址电路实验,利用开关来改变~1PR、1D、~1CLR、1CLK的状态,观察输出端1Q的变化,交结果填入表4-1中。

利用开关改变各个输入端状态,观察输出端的变化,将结果填入下表中,并验证结果。

输入端

现态

次态

CP

~CLR

~PR

D

Qn

Qn+1

X

0

0

X

0

不确定

X

0

1

X

不确定

0

X

1

0

X

不确定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表4.1D触发器实验真值表

2.JK触发器仿真电路实验

(1)按图4-2所示连接电路。

图4—2

(2)进行仿真实验,利用开关来改变~1PR、1J、1K、~1CLR、1CLK的状态,观察输出端1Q的变化,结果填入表4-2中。

输入端

现态

次态

CP

~CLR

~PR

J

K

Qn

Qn+1

X

0

0

X

X

不确定

X

0

1

X

X

不确定

0

X

1

0

X

X

不确定

1

1

1

1

0

0

0

0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四、思考题

1、将JK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电路如下:

图4.3JK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

2、将D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

图4.4D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

 

实验五计数器电路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计数器的日常应用和分类。

2.熟悉集成计数器逻辑功能和其各自控制端作用。

3.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所谓计数是指,统计输入脉冲个数的过程。

能够完成计数工作的电路称作为计数器。

计数器的基本功能是统计输入脉冲的个数,实现计数的操作,此外也可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等。

根据计数脉冲引入方式的不同,可将计数器分为同步计数器呼异步计数器;根据计数过程中计数变化趋势,其有加计数器、减计数器、可逆计数器之分;而根据计数器中计数长度的不同,其又有二进制计数器和非二进制计数器之分。

二进制计数器是构成其他各种计数器的基础。

按照计数器中计数值的编码方式,用n表示二进制代码,N表示状态位,满足N=2^n的计数器称作二进制计数器。

74LS161是常见的二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74LS191是常见的二进制加/减计数器。

对于非二进制计数器,其计数的长度为N,则就称其为N进制计数器。

74LS62是常见的十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74LS192是常见的双时钟同步十进制加/减计数器。

各计数器的功能见后面具体的实验。

三、实验电路和步骤

1.由74LS161D构成的二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仿真实验步骤

(1)按图5-1所示连接电路。

图5-174LS161D构成的二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

 

(2)该电路采用总线方式进行连接。

利用J1、J2、J3、J4四个单刀双掷开关进行切换,同时观察数码管U2的输出信号,实验表明,当~LOAD端和~CLR端为高电平时,数码管依次显示0—9—A—F。

观察探测器X1,发现当该计数器记满时,探测器X1亮,表明进位输出端有进位且高电平有效。

2.74LS191D构成的二进制加/减同步计数器实验步骤

(1)按图5-3连接电路如下。

图5-374LS161D构成的二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

(2)利用三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同时观察数码管U1的输出信号,结果与其逻辑功能是一致的。

当计数器计满(U1显示“F”)时,探测器X1灭,表示有进位信号产生,且该信号是低电平有效的;当数码管的显示由“F”计到“0”时,探测器X2亮,表明计数发生最大与最小的变换且高电平有效。

(3)逻辑分析仪观察的结果如下图5-4所示,应该来说,其变化趋势是与数码管的显示保持一致的。

若改变时钟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其引起的变化与上个实验是一致的。

图5-4图5-3所得结果

四、思考题

1、模仿74LS161D构成的二进制加计数器,设计由74LS162D构成的十进制加计数器,并且验证实际结果是否与理论值相吻合。

解:

设计电路如下:

图5.5由74LS162D构成的十进制加计数器

图5.6分析结果

2、模仿74LS191D构成的二进制加/减计数器,设计由74LS192D构成的二进制加/减计数器,并且验证实际结果是否与理论值相吻合。

图5.7由74LS192D构成的二进制加/减计数器

图5.8分析结果

 

实验六任意N进制计数器电路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分析任意N进制计数器。

2.灵活应用构成任意N进制计数器的三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集成芯片的计数器大多都是二进制、十进制的,为构成我们所需要的其它进制的计数器,常用到三种方法:

简单连接法、反馈清零法、反馈置数法。

简单连接法即是将两个计数器的首尾相连,以构成一个新的计数器,其中新的计数器的模为两个计数器模的乘积。

反馈清零法是指,利用计数器的清零端,当计数计到M个脉冲时,将其输出信号通过另外一部分电路反馈到清零端,从而使计数器回到初始状态,完成了一个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步清零与异步清零在设计上是有差别的。

反馈置数法与反馈清零法道理相似,不同之处即是需将反馈信号引至置数端。

三、实验电路及步骤

1.简单连接法构成模为100的计数器实验步骤。

(1)按图6-1所示连接线路。

所用芯片为两片74LD162D。

图6-1简单连接法构成模为100的计数器

(2)观察探测器,可以发现,当U2计数器计满即U4显示为“9”时,探测器亮,这与实验五中思考题的结论是一致的,表明输出端此时有进位信号且其为高电平有效。

(3)两个数码显示管循环显示00—99共100个数字,是一个100进制计数器。

2.反馈清零法构成八进制计数器。

(1)按图6-2所示连接电路。

所用芯片为一片74LS161D。

(2)观察数码管的显示,发现显示的数字在0—7之间循环,且在“7”之后会有一个短暂的“8”出现。

图6-2清零端复位法构成的八进制计数器

3.反馈置数法构成八进制计数器。

(1)按图6-3所示连接电路。

所用芯片为一片74LS161D。

图6-3置入控制端的置位法构成的八进制计数器

四、思考题

1、如何利用简单连接法将两个二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D构成一个模是256的计数器。

图6.5简单连接法设计模是256的计数器。

 

2、如何利用最高位与下级时钟相连将两个二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D构成一个模100的计数器。

图6.6模100的计数器

3、如何利用清零端复位法将二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D和一些辅助门电路构成一个模为5的计数器。

图6.7清零端复位法设计模为5的计数器。

4、如何利用置入控制端的置位法将二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D和一些辅助门电路构成一个模为6的计数器。

电路图:

图6.8置入控制端的置位法设计模为6的计数器。

 

实验七数字抢答器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29.抢答器同时供8名选手或8个代表队比赛,分别用8个按钮S0~S7表示。

30.设置一个系统清除和强大控制开关S,该开关由主持人控制。

31.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即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