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797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3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印刷技术专业建设

(二)项目建设主要人员

袁顺发组长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系主任

江俊祥副组长江西日报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郝景江主要成员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部主任

刘其红主要成员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胡克文主要成员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技校部副主任

聂海辉主要成员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系副主任

肖志敏主要成员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

林平华主要成员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三)服务产业

印刷复制业

 二、项目建设基础

我院印刷技术专业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系统职业院校骨干示范专业”和“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在20多年的专业建设实践中,根据行业产业、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先导,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核心,扎实地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点及行业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

1.职业导向,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方成

印刷技术专业遵循“做特色、出精品、创品牌”的专业办学理念和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大胆探索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印刷行业、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并综合分析印刷类专业特点、校内外实训实习环境和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基础上,印刷技术专业自2008年开始探索实施“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依托我院印刷实训中心(内有各印刷实训室)、校内引进印刷企业(南昌印刷二厂)和校外紧密合作型印刷企业,紧紧围绕培养印刷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在生产性教学车间中,按照真实印刷生产活动过程,以真实印刷产品作为教学载体设置教学情境,产教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六个融合”:

教室与生产车间融合、学生与学徒身份融合、教师与师傅身份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融合、作业与产品(作品)融合。

“六个融合”突破了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理实分离、工学割裂、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等误区,学生在真实的印刷生产环境中提升职业技能、冶炼职业道德、养成职业素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2.整体规划,系列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在省内外典型、知名印刷企业或部门主要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归纳总结了印刷专业群各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行动领域,结合完成其行动领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构建了基于印刷生产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以印刷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岗位活动为主线,以印刷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破原有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束缚,构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方案。

与原有的课程体系相比,新课程体系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

一是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对原有学科型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组。

如将印刷技术专业原来《印刷材料》部分内容及《平版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机结构与调节》2门课程整合为《平版印刷操作技术》1门课程,使得新课程集印刷材料、设备、工艺于一体,高度融合平版印刷工职业活动要素,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高效对接。

二是根据印刷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增改部分专业课程。

如将《印刷概论》改为《印刷职业入门》,融入了印刷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印刷高技能人才成功案例等内容,该课程在介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其中,使新生一入学就能够对未来的职业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印刷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已通过学院评审,《平版印刷操作技术》等5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处于试点实施阶段。

现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

此外组织编写了30余种印刷技术专业教材或讲义;专业教师袁顺发、刘其红、聂海辉等分别担任过省部级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

3.创新思维,大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新突破

围绕印刷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全面推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印刷实际生产流程来组织、实施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印刷生产实际。

以职业活动过程为主线,对岗位技能和知识进行层次划分,把同一行动领域层次中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重构、组织到一起,建立学习领域课程。

导入学习项目,设计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团队,实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课程项目来自于实际印刷生产项目,在项目中有效融合所必需的关键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组织成项目团队,每个学生在其中充当一种或者二种角色。

每个团队内部分工合作,协同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流程依照企业真实项目来安排。

在项目流程的每个阶段,教师先行讲授这一阶段可用到的知识、方法和技术。

学生带着项目中的问题听课,并通过更深入的自主学习和团队讨论,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技术来完成每阶段的任务。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进度报告,小组讨论和答疑,随时掌握项目任务进程,针对其问题适时做必要的训导。

教师对提交的学习报告认真审阅,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反思、修改、提高。

做与学形成一种迭代式螺旋上升过程,相互交替,互为发展。

课程采用任务过程性考核、综合项目任务考核、期末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办法,注重任务过程性考核和综合项任务考核,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其中任务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综合项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结果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

各单项项目任务考核分别设计了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养、学习报告考核4个类别,在各项目教学结束时实施过程性评价。

其中学生自我评价权重为10%,组内互评权重为20%,教师评价占70%。

综合考核项目根据学生现场表现及项目完成质量综合评分。

期末结果性考核以理论考核方式检验学生对课程关键知识及技能点的把握程度。

4.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决定》、《教师外出考察调研及参加学术会议的暂行规定》以及《关于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遴选和培养的暂行办法》等规定。

为更好地推动专业建设,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1)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选拔评聘制度。

根据学院《关于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遴选和培养的暂行办法》,积极培养、选拔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组织专业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参与毕业实习指导,并利用每年寒暑假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目前印刷类专业逐渐形成了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专业师资队伍。

(2)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要求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3年内必需学取得硕士以上学位,40--35岁专任教师必需取得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

现已有8名专业教师完成或正在攻读研究生、工程硕士学位。

(3)引进了部分专业课教师,重点引进高学历教师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

近3年,本专业引进了2名研究生学历教师,聘请了原新华印刷厂彩印车间主任宋宝生、彩印机长熊跃南,江西印刷集团彩印机长冯武平、陈锋4名印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实训教师。

(4)组建了有知名专家教授、印刷企业高管及技术骨干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聘请了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勇,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孙诚,江西新闻出版局印刷质检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张红霞,江报集团印刷有限公司副总、高级工程师江俊祥,作为本专业客座教授,参与指导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5)创建了有利于专业教师成长的教学科研平台。

通过学科带头人、优秀主讲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与评选,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等教学科研活动,以评优促建设,以建设促成长。

本专业目前共有专业教师15名。

其中,50岁以上2人,占13.3%;40-50岁4人,占26.7%;30-40岁7人,占46.7%,20—30岁2人,占13.3%;副高以上职称8人,占23.1%;中级职称5人,占15.4%;人,初级职称2人,占38.5%;“双师型”教师12人,占80%;兼职教师4人,占26.7%。

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专兼结构总体比较合理。

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全国印刷行业技术标兵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院校印刷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

近3年,本专业教师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4部。

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

5.内外结合,多元构建,实训实习环境和条件初具规模

在企业专家指导下,根据印刷类专业实际情况,采用“学院自建”、“引厂入校”、“校企共建”等不同建设方式,按照印刷生产车间标准和布局进行设备的选购和安装,建成印刷专业技术各具特色的教学车间。

一是学院自建。

学院根据印刷行业现状和自身实际,围绕生产性教学,与印刷行业专家共商校内印刷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通过多年的建设,国家和地方先后共投入了5000多万元,在校内建立起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现代印刷与出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江西省发改委、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的江西省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按照“真实产品、真实设备、真实环境”的建设要求,以印刷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建有印刷基本技能实训室2个(理纸、调墨实训室);印前实训室3个(激光照排、拼版、晒版实训室);印刷实训室7个(根据不同印刷方式侧重不同,其中平版印刷实训室4个、柔性版印刷实训室1个、丝网印刷实训室1个、数字印刷实训室1个);印后加工实训室1个。

二是引厂入校。

为加强生产性教学车间建设力度,学院引进南昌市印刷二厂,真正做到“前校后厂”的生产性教学车间模式。

根据双方合约,由学院提供场地、服务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

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学校运行成本,为学生提供企业化的学习环境。

厂内拥有海德堡、罗兰、三菱、北人等高档先进平版印刷设备及折页机、胶订联动线、骑马订书机等大型印后加工设备20余台套。

三是校企共建。

根据双方合约,学院和企业共建教学车间,共建教学和实习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支持,学院和企业依据双方的利益需求在共建协议中明确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等关键要素的分担方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学院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先后与深圳三九集团、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日报集团印务有限公司、江西邮政印刷厂、鹤山雅图仕印务有限公司、雅昌集团上海分公司、上海正伟印刷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杭州印务有限公司、顶新集团杭州分公司等10余家知名印刷企业签订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协议,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此外,还与省内外50余家印刷企业在实习、就业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校外实训基地网络。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和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日报集团印务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务有限公司、顶新集团杭州分公司、晋江新合发印刷有限公司开展了“企业学院式”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学生白天在企业车间真枪实刀地进行印刷生产活动,晚上带着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到设在企业车间的教室里学习理论,然后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学生学以致用,有成就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兴趣,综合职业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6.狠抓特色,注重内涵,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本专业办学20多年来,已有毕业生4000多人,广泛分布于全国甚至国外印刷包装企事业单位,许多已成为单位的管理者或负责人,如深圳德邦印刷集团董事长周先勇、江报集团印务公司商务印刷车间副总经理蒋育楷、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部部长林平华等。

70%以上的毕业生经过3~5年成长,均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

尤其是近5年来,印刷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改革力度不够,“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2.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元”分立,且实践教学尚未形成体系(课程教材不完善、教学运行单一化、考试评价经验化等);未能紧跟高职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成果缺乏运用;对职业岗位还需加强调研,课程与岗位对接有待进一步完善;

3.专业特色化水平、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大力提升、社会服务面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好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闻出版行业产业,为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和江西省鄱阳湖经济区建设培养输送印刷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坚持“特色为本、质量为魂”的特色专业建设之路,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努力探索校企一体、双元育人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推进“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依托“国家现代印刷与出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及江西省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进度,建成集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业资格鉴定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持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改善双师结构,建设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全面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推动该专业创特色、树品牌。

五、建设目标

(一)专业发展总体目标

立足服务新闻出版行业发展,主动适应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鄱阳湖经济区建设、国家印刷产业发展的要求,依托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新华印刷集团等省内骨干印刷企业,发挥行业特色办学优势,密切校企合作,以“融入式”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推进“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参照平版印刷工、印刷工艺员、印刷生产调度员等主要岗位任职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印刷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并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推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改革;完善专业实训条件,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印刷教育教学多功能实训中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优化师资配置。

通过2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就业率高、社会效益好、彰显新闻出版职教特色的重点品牌专业,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印刷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二)专业发展具体目标

1.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强化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职能,全面提高为专业建设服务能力;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印刷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实践学习,行业技术骨干、专家到学院讲学制度;完善本系网站,创设毕业生与系部的交流平台,畅通校友信息反馈渠道;主动适应印刷行业产业技术进步、升级的要求,关注本专业领域国际、国内创新前沿发展方向,及时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调整教学内容,使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深化、完善和推广“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模拟职业现场,导入企业文化,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有效综合提高。

待时机成熟,在印刷专业群中予以总结推广,带动印刷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群建设协同发展。

3.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以“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导向,大力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科学设计学生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4.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形成的规律性,采用以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边学边做,以做促学、学做一体”。

教学设计注意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强化专业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色。

5.建成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用2年时间,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优秀骨干教师5~6名,增聘4名熟悉行业企业工作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稳定的专业兼职教师,承担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使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

1;按照专兼职教师数量1:

2的要求扩大兼职教师人才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的比例超过50%,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6.完善专业实训实践条件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从2012—2013年争取用2年时间,建成以专业实训教学为重点,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印刷教育教学多功能实训中心;本着“校企共建、互利互惠”的原则,新增10家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建立5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使本专业100%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更好地推动产学无缝对接。

7.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原则,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刚性要求与教学管理方式的柔性化有机结合,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柔性化设计、教学组织的柔性化安排、学业考核的柔性化实施三个方面系统构建满足学生在企业实训与在课堂学习的分段循环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

8.健全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运转高效的教学信息反馈决策系统。

将行业企业的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形成与行业企业合作制订人才评价的标准、共同实施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以上,初次就业率达到96%以上。

9.加强专业社会服务,提升专业辐射和影响力。

服务江西区域经济,培养地方印刷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印刷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大力提升专业辐射面和影响力。

六、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思路和目标

以“融入式”校企合作为基础,不断深化与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新华印刷集团等企业合作,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学院印刷实训中心、引进印刷企业、紧密合作型校外印刷实训基地多元化、综合性专业教学平台,按照真实印刷生产活动过程,以真实印刷产品作为教学载体设置教学情境,产教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日益丰富“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内涵,形成有印刷技术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表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指标与实施步骤

建设内容

具体指标

完成时间

负责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建设方案、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

聂海辉

1、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构建多元化、综合性专业教学平台,完善“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外环境;

2、以印刷技术专业“订单培养”为契机,开展“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培养过程的监控与保障体系、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2012年

袁顺发

1、开展印刷技术专业“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将“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至印刷类其他专业,带动印刷专业群建设与协调发展

2013年

袁顺发

2.主要改革举措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印刷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适应现代印刷业发展要求,掌握印刷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从事平版印刷工、印刷工艺员、印刷生产调度员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拓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平台

坚持“职业综合能力主线、人才培养模式先导、课岗证对接融合”的原则,继续新增校外紧密合作企业5家以上,探索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在此基础上,广泛吸纳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加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拓展、强化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平台,使企业通过多方式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共同对专业建设进行规划、指导、管理和评价。

(3)准确进行专业定位,优化专业结构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平台,定期开展专业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印刷行业产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建设与印刷行业产业升级相适应,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更加适应。

(4)继续创新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院印刷实训中心、引进印刷企业、紧密合作型校外印刷实训基地为教育平台,以印刷生产项目实施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能力培养为目标,精心规划设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教学阶段的印刷教学项目、选择项目教学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学习不同阶段创造性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方法、技术等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联系、紧密结合,从而达到能力培养和综合发展的目的。

2.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1)思路和目标

按照印刷技术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基于印刷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探索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拟通过2年,建设《平版印刷操作技术》、《印刷质量标准与检控》2门省级精品课程、《印后加工设备与工艺》、《印刷企业生产管理》2门院级精品课程、开发并出版《平版印刷操作技术》1本专业特色教材、建设一个集印刷企业生产项目和专业特色资源为一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图2印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示意图

表2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指标与实施步骤

建设内容

具体指标

完成时间

负责人

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改革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平版印刷操作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2011年

袁顺发

《平版印刷操作技术》教材编写与出版;《印后加工设备与工艺》、《印刷质量标准与检控》、《印刷企业生产管理》校本教材编写

2012年

袁顺发

《印刷质量标准与检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印后加工设备与工艺》、《印刷质量标准与检控》教材编写与出版、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013年

聂海辉

 

2.主要改革举措

(1)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重构印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思路,与企业专家共同梳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然后进行归纳、序化、整合,转换为学习领域,重构印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确立对接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目标

在对印刷企业进行深入的职业岗位调研后,通过与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日报集团印务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务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杭州印务有限公司、顶新集团杭州分公司6家知名印刷、包装企业进行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分析平版印刷操作岗位典型工作过程,明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职业岗位任职标准。

依据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结合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立课程目标。

(3)构建岗位活动过程导向的“三融通、一系统”课程内容

“三融通”指的是:

一是“课岗融通”。

专业课程内容以工作内容和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高度对接职业岗位。

二是“课证融通”。

课程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内容标准为参照,有效对应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三是“理实融通”。

课程内容以平版印刷操作技能为主线,融入支撑技能的关键知识点和职业素养要素,实现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深度融合。

“一系统”指的是:

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式知识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形成。

(4)探索实践“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依托印刷合作企业和校内印刷实训教室、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创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综合采用引导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示范引导、案例实战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做一体,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有机统一。

(5)推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互动式课程考核评价

为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监控课程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课程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