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1067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火之谜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火之谜资料.docx

《天火之谜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火之谜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火之谜资料.docx

天火之谜资料

19、天火之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

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

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

“天火”指什么?

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

他是怎样解开的?

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

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称“雷神”。

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

思考:

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

(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

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

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

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

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

(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

(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

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

--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五、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六、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震惊世界

文献摘录:

富兰克林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认真实验,勇于实验,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震惊了世界。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根据蒋清丽教案整理)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读题后提问: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

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板书:

富兰克林解开)(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3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

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

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本领。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

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

你怎么知道的?

引出:

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

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

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

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

齐读这一段话。

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板书“风筝实验”)(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4自然段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4、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

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学习这一重点小节,以读懂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5、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

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多幅图片指导学生复述。

)四、学习第6自然段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不懈精神。

)五、对照板书总结课文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解开风筝实验证实推测震惊世界

对《天火之谜》的导入的思考

《天火之谜》一篇通过介绍富兰克林在雷电中放风筝而揭开雷电之谜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富兰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这也是一篇学生很感兴趣的课文。

虽然学生很感兴趣,可第一次导入时却没有调动学生的激情,整节课都显得沉闷、单调。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雷电在远古时代一直被认为是神圣的东西,是高高在上的天帝的怒火。

后来,是一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在艰苦、危险的实验中揭开了雷电的秘密。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做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个故事。

思考:

虽然我选择了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雷电是神圣的”导入,但由于没有触动学生的求知神经,没有激发学生的内在欲望,所以课堂并不活跃,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痛定思痛,我在另一个班上上此课时,在导入上作了较大的变动。

师:

(情景描述)呼……呼……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哗啦啦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天地阴暗,混为一体……这时的代会干什么?

生:

躲在家里,最好躲进被窝里。

生:

如果我在路上,我会飞快地往家奔。

生:

我会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避雨。

师:

当人们都在往回赶时,却有一个人手拿风筝往村外走。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

喂,你干什么?

现在不能放风稳,快回家避雨。

生:

太危险了,你不要自己的命呢!

生:

我会拉他走,并且对他说:

回家吧,等雨停了,我们再出来放风筝,那更好玩呢?

师:

可任凭你怎么说,他就是不睬,独自依然向村外走去。

生:

再劝他。

  生:

自己回家,不理它。

  生:

骂他疯子,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生:

他也许是个神经病,脑子有问题。

  生:

我也骂他。

  师:

对。

富兰克林,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在刚才的情景中,在人们的谩骂中,在人们的冷嘲热讽中,勇敢地走进雷电中,做起了试验,并且成功地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天火之谜。

思考:

新课改要求: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要你学变成我为学。

而实现这种改变就要引领学生迅速全身心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去。

在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中,教者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设计了一定的情景,步步诱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反衬出富林克兰行为的“怪异”,不仅使学生兴趣一步步高涨,思维更是一步步走向高度集中,由此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寻求知识。

在这里,教师不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更是作为一个煽情者,煽动了学生的情感,煽起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天火之谜(修改稿)

第二教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天火之谜》,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随意谈一谈)

二整体感知

1这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那揭开天火之谜的富兰克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哪,想知道吗?

怎么办?

好,读课文。

同学们真聪明。

哈哈。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富兰克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哪?

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把你认为最能表现富兰克林品格的语句划下来,同时还可以写写你的感想。

会吗?

开始吧。

教师要注意观察、点拨,多与学生交流,为课的进行做准备。

(这一个环节最少5分钟)

三感受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的精神

1读了课文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事先自己的观察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要与第三节的内容联系起来)

学生可能说的非常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

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

2那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能会说: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那当时人们是怎样取笑他的,第三节用一个成语来说明人们取笑富兰克林,而且这个取笑还非常尖刻,读一读第三节找一找。

(学生说出是冷嘲热讽,板书:

冷嘲热讽)谁能先告诉我冷嘲热讽什么意思?

(教师可以夸张一下冷嘲热讽的样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一般人为什么不相信他的推论?

再读第三节,好好想一想。

(2)学生回答。

对啊,雷暴是神灵的火焰,当时人们认为那是天火,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人们可能会想富兰克林你的胆子真大竟然敢跟天神做对,看来,他是活的不耐烦了。

3看一般人不相信也罢了,为什么一些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哪?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富兰克林只上过一年学,然后就失学了,随后他卖过报、干过油漆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经过了对雷暴的长期观察,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

由于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当时被许多有知识的人看不起。

(1)这些自称有学问的人会怎样对他们冷嘲热讽哪?

(2)谁能把“人们习惯的认为到就连一些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这两句读一读。

这叫冷嘲热讽?

不是在夸奖富兰克林吧?

想听我读吗?

老师读的如何?

掌声。

自己在读一读,读出当时人们对富兰克林讽刺的样子。

这一次老师可要观察呦!

谁读,唉,这才叫冷嘲热讽?

不过我们同学之间可不要这样?

动不动就冷嘲热讽别人?

4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这才是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任何科学的探索都应该这样做。

这更说明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

你们认为这一节的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对,要读出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好,我们一起读。

读的真好,是不是富兰克林们?

四感受富兰克林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

(一)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仍然敢于坚持自己观点,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你们觉得富兰克林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

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人(面对学生混乱的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和总结,然后板书:

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二)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中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为什么说这一句能表现富兰克林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

下这样大雨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让你出去吗?

为什么?

对啊,因为雨越大,闪电越厉害,人被闪电击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危险性就越强,离死亡就更近。

而富兰克林却敢去放风筝,更能说明他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1)那怎么读这一句?

(2)见过倾盆大雨没有?

那这雨下的是不是太小了?

谁在读?

还是这雨下的大,赶快去躲雨(注意随时表扬学生读的好的地方)

我们一起读。

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富兰克林的儿子是一位制作风筝的专家,风筝制作的非常好,不然风筝在风雨雷电下早就完蛋了。

同学们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在许多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的,作任何事都需要相互合作。

(1)这里张老师有一个疑问,风筝上为什么要栓铜钥匙吗?

(为了看风筝线是不是带电,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

(2)同学们这时候我们在看在云海中颠簸风筝像什么?

如果你此时就是富兰克林心情会怎样哪?

(紧张,自己也不知道实验能不能成功)那同学们,我们如何读这一句?

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3)指名读。

同学们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没有读出表现出富兰克林的心情就像那在云海中飘动的风筝一样,颠簸不定。

富兰克林此时的心情感染了张老师,听老师读这一句好吗?

犯读。

自己再读再体会。

他读的多好,同学们感受到富兰克林紧张的心情了吗?

握手,谢谢。

3当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的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兰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1)这一句能不能表现他的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

(如果搞不好,此时人都可能会被烧焦)

(2)其实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放风筝的绳子插在一个盛满水的瓶子里,这样雷电就可以通过瓶子中的水传到地下去。

这一切都说明,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是经过精心准备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4当富兰克林用手摸到铜钥匙发麻后,为什么要欣喜若狂的大喊?

(1)先说一说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要欣喜若狂的大喊?

(因为这说明实验成功了,它证明雷暴使普通的现象,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

(2)同学们为富兰克林的成功高兴吗?

我们为他的成功而鼓掌,你们愿意将他此时的心情表现出来吗?

想听老师读吗?

老师读的这么好,鼓掌啊。

自己读一读这一节最后两句。

(3)他有没有表现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的样子,人欣喜若狂会有什么表现?

你能到前边读吗?

(多找几个同学读)在读一读这两句让我们一起分享富兰克林的喜悦。

(4)我们一起读。

5同学们让我们再读第5节,用自己的声音去再现富兰克林实验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全班练读)

哪个同学愿意读这一节(配乐)

谢谢你,再次我们感受了富兰克林风筝实验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握手,在握手,给他掌声。

6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成功了,他像世人宣告,雷暴使普通的现象,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

让我们再次为他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而鼓掌,这时原来冷嘲热讽的人又会说写什么哪?

富兰克林实验的成功有力的回击了哪些冷嘲热讽者。

7富兰克林又经过20多年的实验,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在这20年多年中,为了发明避雷针一共好几个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所以科学的道路无坦途,一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都具有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就是非常好的证明。

8同学们每当我们走在高大的建筑物下,看到上面的避雷针,想对已经逝去多年的富兰克林先生说些什么吗?

五拓展

课文学完了,科学家勇于献身科学的精神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感动。

同学们课后可以到图书馆借一本〈富兰克林传〉具体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事迹,当然还可以借到更多的科学家的传记阅读。

我想,人类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将永留人们心中,科学家为科学勇于实验的精神将不断激励我们前行。

板书

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25天火之谜

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苏教版第八册25课《天火之谜》:

师:

雨越下越大,富兰克林放的风筝离他渐渐远了,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看着在风雨中飘忽不定的风筝,如果你是富兰克林会想什么哪?

生:

富兰克林会想他的自己的实验一定要能成功。

生:

富兰克林现在可能正在构想实验成功时如何庆祝哪。

生:

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虽然富兰克林经过长期的观察推测出雷暴是放电现象。

但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受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他此时,心情一定会非常复杂,不会这么简单。

师:

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面对人们的挖苦讽刺,富兰克林对这次实验一点也不担心吗?

生:

富兰克林会非常紧张,他也担心实验失败。

不知道实验能不能成功。

生:

如果富兰克林实验失败,那么就会前功尽弃,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耻笑。

生:

富兰克林的心情十分复杂的,他的心情就像风雨中那摇曳的风筝一样在颠簸、在摇曳。

师:

同学们这才是真实的富兰克林、生活中的富兰克林,他虽然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也和许多普通的人一样有思想、有情感,有烦恼、有苦闷、有彷徨。

知道怎么读这一句吗?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

反思:

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家的精神时,大多以让学生领悟科学家的某某精神为主,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正面教育。

学生学完之后心中充满的是对科学家的神往,是崇拜,保持的是对科学的一种热情。

我想,在伟大的科学家也不是钢筋铁骨,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只有对他们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他的人生,他们成功的艰辛之路,理解科学的道路没有坦途的真正含义。

当人物的形象丰满之后,学生就感觉到科学家离自己很近,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

现在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天火之谜》的教学中。

我曾经两次听过《天火之谜》,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重在渲染富兰克林勇于实验、毫无畏惧的科学精神,这当然也没有错,但课堂上学生除了激动之外还是激动,下了课之后学生又恢复到课前的样子,又开始了在教室中的打闹、嬉戏。

我在为执教教师感到悲哀的同时也深深的认识到,教师激起的情是表面的情,它类似于人们在高喊口号,并没有得到多少有血有肉的情感体验,没有形成积极的人生积淀,可能这又是一种浮夸。

仔细分析,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引领我们的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科学家的人生,给予学生的只是一副高高叫喊的空架子。

我想真正认识一个人,在于洞察他细微的情感体验,从细微处入手,而不是大而确之。

《天火之谜》第五节中的一句: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中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表面上看它是写风筝在风雨中飞行的样子,如果放到课文中,放到富兰克林做实验那个特定的情景中,是不是会有一番特殊的含义哪,是不是这只摇曳的风筝就是此时富兰克林心情的真实写照哪。

于是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我特别关注到了这一点,力图通过这一句的理解让学生对富兰克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具有人性化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讨论确实也感受到了。

随后的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风雨中摇曳、颠簸的风筝,体验富兰克林此时的复杂心情,感情的积累、生活的积累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更好的理解富兰克林在实验中的举动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特别是这一节的最后,对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时欣喜若狂的理解和朗读,可以说学生此时已经感觉到自己就是富兰克林了,他们和富兰克林一起欢呼,一起分享成功,我想如果没有理解富兰克林做实验时紧张复杂的心情做铺垫,学生就不可能充分认识富兰克林实验成功的艰辛,也不可能有学生为富兰克林的实验成功而多次在课堂上鼓掌的场面出现。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成功的语文课,我不敢说我的这节语文课取得了成功,但是课文中宣扬的精神进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融化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了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也就足以自慰了。

放飞自主探究的“风筝”——《天火之谜》教学谈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喻芳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胡海舟《天火之谜》(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

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针对课文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当好“引路人”,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