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1209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含答案)

(2)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因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皮影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

(1)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2)示例一:

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示例二:

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解析】【分析】

(1)仔细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些关键词句:

“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再将这些要点进行加工即可。

(2)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内容”“用上一种修辞方法”来描述皮影戏。

因此,回答时需要先从材料中找到皮影戏的特点,再用修辞将它生动表述出来。

比如皮影戏“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再如“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故答案为:

⑴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⑵示例一:

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示例二:

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关键语句,组织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题干的要求,要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作答。

2.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娇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代、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精神最好的阐释。

(1)画横线的成语中有两处书写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把正确的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2)请从以下列举的名人中任选一位,用其事迹作为论据,写一段演讲词号召同学们学习他(她)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100字左右)

①范仲淹   ②邓稼先   ③居里夫人   ④海伦·凯勒   ⑤史铁生   ⑥张海迪

【答案】

(1)戒娇戒躁——戒骄戒躁;时不我代——时不我待

(2)略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可知,“戒娇戒躁”应为“戒骄戒躁”;“时不我代”应为“时不我待”。

(2)演讲词的特点是:

1.针对性;2.鲜明性;3.条理性;4.通俗性;5.适当的感情色彩。

根据演讲词的特点从这些名人中任选一位做论据写一段演讲词,要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

语言要准确、连贯、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故答案为:

⑴戒娇戒躁——戒骄戒躁;时不我代——时不我待;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⑵本题考查写演讲词的能力。

第一:

要弄清演讲的目的,就是为什么而讲,这是演讲词写作的前提;中心必须突出。

第二:

要弄清听众,就是要弄清对什么人讲,这样才能根据听众的特点有的放矢,也才可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第三:

内容要新鲜,材料要充实,这样才能有吸引力,听众才会觉得有收获。

第四:

结构要清晰,条理要层层展开,要有一以贯之的线索,这样才能有较强的逻辑性,也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第五:

语言要生动,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节奏,这样才适宜于演讲的氛围。

3.《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说: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之前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就让我们认识了不少这样的“第一等人”。

学校开展了“工匠精神”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

(20字以内)

(2)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

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

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左右)。

【答案】

(1)秉承工匠精神,铸造中国品牌。

(2)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勇于担当,忠诚奉献,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解析】【分析】

(1)首先要仔细观察没画,探究画面富意。

漫画中的文字内容“工匠精神”“中国品牌”揭示了漫画的主题。

然后注意公益宣传语的要求,语言简明,具有感染力。

(2)开放性题目,围绕“如何看待责任担当”这一话题摆明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

⑴秉承工匠精神,铸造中国品牌。

⑵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勇于担当,忠诚奉献,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

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

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

A. 仰天山                                

B. 蓝宝石                                

C. 杨家埠                                

D. 青云山

(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1)B

(2)D

(3)A

【解析】【分析】

(1)①久闻大名:

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

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这里还只是邀请赵老师,还没有与张老师见面,故“久闻大名”使用不得体; ②不吝赐教:

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这里使用得体。

③荣幸:

指荣耀而幸运。

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这里使用恰当。

④光临寒舍:

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这里使用不恰当;⑤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这里使用不恰当。

故①④⑥的表达都不得体。

(2)“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与“青”“蓝”相对,故排除AC。

“白浪”是一个名词,“青云”也是一个名词,而“蓝宝”却不是一个词语。

故排除B。

故选D。

(3)A“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出自《孟子》。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⑶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散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

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球,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

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白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   随时   不清风   动来   举起   消酷暑

【答案】

(1)示例一:

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

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2)上联:

举起随时消酷暑

下联:

动来无处不清风

【解析】【分析】

(1)这则材料第一段主要内容是:

广东是扇子的产地, 曾经风靡欧美球,畅销世界;第二段举例说明这个观点。

因此,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

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主要概括时不要超过16个字。

(2)“动来”和“举起”都是动词,“不清风”“消酷暑”都是三个字的动宾短语,“无处”“随时”都是表述时空的词语,根据对联上下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的要求组成对联即可。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

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⑵上联:

举起随时消酷暑  

下联:

动来无处不清风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6.学校开展主题为“振兴中华传统节日,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活动。

(1)【观点论述】众所周知,关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的争论从未停止。

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下人们谈论的话题,对此,你怎么看?

请说说理由。

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你写出这个节日,并简要叙述该节日的主要习俗。

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

柳枝袅袅报春意,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我静魁既不檗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

关注西方节日,应关注其内涵而非形式。

传承传统节日,应传承其文化精髓及民族情感,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颜。

(2)这个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带香囊避邪、洗中药浴、饮雄黄酒等。

(3)杏花团团念祖恩

【解析】【分析】⑴开放性试题,比如:

中国自己的节日够多了,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洋节日流行会失去属于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异于斩断了发展的的根基和后劲。

⑵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⑶补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杏花团团”对“柳枝袅袅”,“念祖恩”对“报春意”。

故答案为:

⑴我静魁既不檗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

关注西方节日,应关注其内涵而非形式。

传承传统节日,应传承其文化精髓及民族情感,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颜。

⑵这个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带香囊避邪、洗中药浴、饮雄黄酒等。

⑶杏花团团念祖恩

【点评】⑴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图画解读和对传统节日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图画是赛龙舟的画面,是端午节的习俗,结合相关知识作答。

⑶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7.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

________ 

下联:

紫气丹光拥玉台

(2) 端午节

上联:

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________

(3)上联:

________

下联:

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

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①

(2)④

(3)③

(4)②

【解析】【分析】

(1)对联要求:

字数相等,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

(2)写对联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

(3)对联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照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本题是中秋节相关内容的对联。

“几处”对“万家”,“笙歌”对“箫管”,“几处笙歌”对“万家箫管”。

(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对联上下句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民间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

⑴①;⑵④;⑶③;⑷②。

【点评】

(1)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元宵节放烟花焰火的习俗和“开元夜”,确定上联是“银花火树开元夜  ”。

(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龙舟”、“角粽”、“投江祭诗魂”“屈原”等词语,确定下联“角粽投江祭诗魂”。

(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确定上联是“几处笙歌留朗月”。

(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的习俗,可以确定下联为“避恶遍插茱萸枝”。

8.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

________   下联:

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

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________

(3)中秋节

上联:

________   下联:

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

延年常饮菊花酒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①

(2)④

(3)③

(4)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和节日风俗知识。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1题。

“银花火树”对“紫气丹光”颜色内容相对,“开元夜”对“拥玉台”,描写元宵节焰火场面,上联选“银花火树开元夜 ”;2题,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写端午节赛龙舟纪念屈原,下联对“角粽投江祭诗魂”;3题,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写中秋节,上联对“几处笙歌留朗月”。

共同描绘在乐声中赏月;4题,上联“延年常饮菊花酒”写重阳节饮菊花酒,下联对“避恶遍插茱萸枝 ”表现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故答案为:

①;④;③;②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和节日风俗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

完整对联是,元宵节:

银花火树开元夜,紫气丹光拥玉台;端午节:

龙舟竞技怀屈子,角粽投江祭诗魂;中秋节:

万家萧管乐中秋,几处笙歌留朗月;重阳节:

延年常饮菊花酒,避恶遍插茱萸枝。

9.你校正在开展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2)【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从初中课文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

________

下联:

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答案】

(1)①善:

以善作魂,善始善终。

②勤:

以勤为本本心牢。

③俭:

节俭持家家业旺。

(2)人物:

保尔·柯察金

主要事迹和品格:

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品格:

勤劳、意志坚强。

(3)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拟写宣传标语,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思考。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人物形象评价。

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分条作答。

比如人物:

保尔·柯察金,主要事迹和品格:

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品格:

勤劳、意志坚强。

励志人物:

海伦凯勒,主要事迹和品格:

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在双耳失聪,双眼失明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懂得多国语言的翻译家,写出不朽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成为文学家。

品格:

刻苦奋斗、不屈不挠、努力奋斗。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比如“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读书明白道理实现目标”。

故答案为:

(1)①善:

以善作魂,善始善终。

②勤:

以勤为本本心牢。

③俭:

节俭持家家业旺。

(2)人物:

保尔·柯察金 

主要事迹和品格:

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品格:

勤劳、意志坚强。

(3)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作用是便于“造势”,形成一种氛围。

此题可以运用对偶的修辞。

比如,善:

以善作魂,善始善终。

勤:

以勤为本本心牢。

俭:

节俭持家家业旺。

诚:

诚信做人人长久。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人物形象评价。

答题时应注意,紧扣励志人物的题目要求,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选择主要人物,结合故事情节、作品主题及性格特征几个方面归纳评价。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10.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

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