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1451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docx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发展。

因此,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寻求其教育对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及我国的快速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当前,认真研究和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探索其产生原因,寻求有效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和探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并进一步探索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为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0568202X11-0180-03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且文化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其自身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年代的发展与壮大。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发展,从而影响到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进程。

因此,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寻求其教育对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及我国的快速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

健康往往被误认为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其实这仅仅是健康的一个层面。

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

而心理健康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不具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指一个人心理上发展健全、具有正常的智力、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稳定的情绪。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活动表现的剖析,考虑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笔者将大学生心理问题分为以下几类:

1.大学适应问题

适应大学生活,完成大学生作为“文化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使之能够独立地迈出校园,进入社会,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大学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却是“三弱”,即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对挫折的承受力弱,从而迟迟不能迈出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一步。

2.学业问题

大学阶段,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在大学学习中,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大、学习与学生干部工作不能合理协调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适应问题。

进入了大学这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课余时间增多,新生往往因此持着“苦读十几年,放松一两年”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生活。

加之,没有教师和家长的干涉和束缚,他们失去了自我控制力,玩物丧志,往往任凭自己的大学时光就此荒废。

2学习目的不明确。

科目的多样性,授课速度的改变,兴趣爱好与专业课程的偏差以及学生的自我放纵,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目的也更加模糊。

3学习的功利化严重。

在当今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工作压力直线上升,因此出现了诸多弃学打工、逃课上班的现象。

他们对于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更是毫不在乎。

3.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在大学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的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1人际关系不适。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多少会产生一些不适应感。

2缺乏社交技巧。

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原因,缺乏在公众,尤其是在陌生群体面前,表达自我思想、主张的勇气和能力,渐渐地回避各种交流活动。

3自我孤立。

自我孤立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由于个性和爱好的偏差,部分大学生缺乏集体观念,缺乏适当的包容心,孤立自己,脱离群体。

4.恋爱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花季,生理和心理发育基本成熟,对于爱情的追求自然而生。

恋爱心理是大学生心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恋爱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正确恋爱观。

在一项关于恋爱动机的调查中,23.4%的大学生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65.9%的人是为了“满足心理或生理的需求,打发无聊时光”,10.7%的人选择“随大流,不落伍”。

面对爱情,大部分学生只是三分钟的热情,缺乏正确的爱情观。

2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

恋爱道德责任弱化已成为大学生不容忽视的心理趋势。

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项专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程度有所增强,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75.3%。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思想的开放,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也是社会的进步。

但是,同时也为大学生性行为的随意化提供了心理依据和必要土壤,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

5.就业问题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大学生的前途忧虑和就业心理问题日显突出,具体表现在:

1对前途的焦虑与担忧。

不少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找工作受挫后,容易表现出焦躁、忧虑、烦躁、困惑、恐慌、不良等情绪问题,如不及时加以排解,就可能出现极端行为。

2缺乏选择的主动性。

不了解与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等。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外界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中西文化交汇、多种价值观冲突的年代,由于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不少青年学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而这些文化因素又与中国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使很多学生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使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感到难以适应,加之社会和就业市场存在的各种“潜规则”,使得家中没权没钱的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这恙,难免会挫败不少大学生的信心,致使其产生不良心理。

2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学风不盛、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感情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易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个体生活的中心,是个体身心发展最早影响的生态因素。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做事公平与否,关系到大学生的自尊心水平。

教育方式还关系到大学生的人格、学习成绩、适应性等问题。

2.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生理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

1个体生理因素表现在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上。

严重的躯体疾病生理机能障碍也会造成心理障碍。

2个体心理因素主要在于人格不健全。

人格因素即个性因素,它是心理活动的核心。

一般而言,特殊人格特征往往会导致相应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

因此,健全的人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根据大学生发展特点,笔者认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都可以考虑从三大“适应”、一大“领悟”着手。

1.适应生活

对大一新生,主要是培养他们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敢于面对迷茫期,寻找自我的信念,准确定位,找准目标;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则要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使他们更加明确地为自己设计一条适合自我的道路,并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异性关系;对于大四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更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2.适应学习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应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与节奏,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培养深层学习动机,再到培养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学习的方法策略。

最后,找准自己的学习兴趣,确定终身学习领域,树立终身学习观,在实践中学习,做到由知到行。

拓展学习视野,做到既专精又博大,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进行跨专业学习。

3.适应人际交往

1总体上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掌握与人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克服交往障碍,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2具体可采用经验交流与讨论、认知矫正、行为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与人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帮助性格孤僻的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

4.领悟做人之道

所谓“人才”,是先成人,再成才。

倘若大学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是成为对社会有害的人,那就是教育的失败。

所以,对大学生的培养,应先从“育人”着手,培养其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宽容、诚实、自制等品质;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人”,最终才能将“人”培育成“才”。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受到更为严峻的考验。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大学教育工程的一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全面分析、把握及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系统地探究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力求创新,构建培养新模式,提高大学生心理水平和心理适应能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X.

[2]丛立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X.

[4]杨洪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X.

[5]凌苏心.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心理科学,2000,5.

[6]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202X.

[7]张蕊.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调查及心理障碍成因分析[J].河北师范大报,202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