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15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docx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2-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第二讲地图部分(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1.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方向。

2.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

3.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本讲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本讲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

比例尺=

(2)表示形式:

①数字式:

1:

4000000;②线段式:

___________

;③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40千米。

(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①根据分母进行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根据地图表示范围进行比较: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

③根据地图表示内容的详略进行比较: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小。

【解析】图中两幅图的实地范围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的水平距离是图甲的2倍,则图乙的比例尺是图甲的2倍,图乙的比例尺为1/100000×2=1/50000,图乙的比例尺大,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

【答案】C

(4)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___________________1/10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

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实际范围一致时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_________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经典例题1]读下面两个岛屿图,回答下面4题。

5.甲岛位于乙岛的            

A.西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小 B.甲岛屿的面积比乙岛大

C.甲、乙两岛都在东半球、中纬度D.甲岛南北距离比乙岛短

[经典例题2]将1:

1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图比例尺为1:

200000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经典例题3]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成都市拟在“全域成都”视野下构建1.24万平方千米的大市区。

若采用1∶5000的50cm×80cm图幅进行“全域成都”环境规划,理论上应有几幅规划图(  )

A.124          B.620C.1240D.6200

解析:

50cm×80cm的图幅,其比例尺为1:

5000,可以算出其代表的实际面积为10平方千米,因而1.24万平方千米的市区面积,需要12400/10=1240幅图。

答案:

C 

【答案】D

第二课时二、等高线

1.等高线的特点:

(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①同线等高: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悬崖,峭壁例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_______

2.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微观地貌类型: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说明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补充:

陡崖高度的计算:

1如图2-4是若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

(n-1)h≤△H<(n+1)h

②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

A+h>H≥A,A为崖顶处闭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

③崖底处海拔高度取范围:

B≥H>B-h,B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经典例题5]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80米B.220米C.320米D.280米

【答案】BC

3.不同宏观地形的等高线:

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

地形名称

特征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经典例题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形名称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

A鞍部、B陡崖、C山脊、D山谷、E小河

(2)图上的比例尺是l: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甲乙两山顶的图距为厘米,实地距离为千米。

(4)甲山在乙山的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经典例题7]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2)图中心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26.(26分)

(1)低山丘陵(2分)   流水侵蚀(2分) 

(2)原因:

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2分);

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

(2分)

(3)地处低纬,(或水热条件好)(2分);且有高海拔山地。

(2分)

(4)多分布在沿海(2分)、河口、河谷地区(一点即可得2分)。

依据最多得6分:

图示地区大部分为山地、丘陵(2分),而这些地区地形平坦(2分),(以上内容必须写)水源充足(1分),水陆交通便利(2分),人口密集(2分),经济较发达等。

(2分)

(5)如右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

(4分)

【答案】

(1)B

(2)B

4.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等高线数值

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

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

“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经典例题7]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

回答

(1)

(2)题。

(1)若b海拔高度为200米,a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P<300②300<P<400③100<Q<200④200<Q<300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P为山坡上洼地②Q为山坡上洼地③P为山坡上小丘④Q为山坡上小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①读图可知,该地地势总的趋势是由a向b倾斜。

ab之间是山坡,P的数值应大于a,Q的数值应小于b,所以P为山坡上的小丘,Q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从上一题分析得知:

P是一个坡地上的高地,Q是坡地上的洼地,从图中可看出P、Q均为封闭的等高线,因此,P地最低处为300米,Q地周边最高处为200米。

已知a为300米,b为200米,可推知该地等高距为100米,只要两地高差达100米,就该出现等高线,所以,P地最高处不可能大于400米,Q地最低处不可能低于100米,即300<P<400;100<Q<200。

【答案】①C②C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经典例题8]读图2-8,判断在下面四图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

【解析】坡度取决于坡高与坡宽之比。

在四幅图上,坡高相同。

由于比例尺不同,实际水平距离不等。

比例尺越大,实际水平距离越小,坡度越大。

【答案】B

(3)看等高线的走向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经典例题9](2011·聊城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完成10~12题。

1、图中最大高差是多少?

图中闭合区域内数值?

找出图中的山谷山脊?

2.AB段河流流向是(  )

A.自东向西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D.由南向北

3.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D.处于河谷,靠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4.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A.甲B.乙C.丙D.丁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米B.55米

C.60米D.65米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米     B.40米       

C.65米       D.9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