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1749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docx

教育资料高考历史课程一轮复习先秦政治制度教案学习专用

先秦政治制度(教案)

适用学科

高中历史

适用年级

高三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主干考点

1.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2.西周宗法分封制

近三年考情

2019•全国Ⅱ卷·选择题24“商周主要政治制度”4分

2019•全国I卷•选择题24“分封制的影响”4分

2019•江苏卷•选择题1“商周主要政治制度”3分

2019•海南卷•选择题1“礼乐制度”2分

2019•全国3卷•选择题24“铭文追述先人体现宗法观念”4分

2019•上海卷•选择题5“经济和社会”2分

2019•江苏卷•选择题1“宗法制”3分

分析与预测

本模块基本为必考内容,近年来全国卷考察方式仍是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更加新颖,提问方式更加灵活,往往会结合史学常识考察。

高考4分。

侧重考查世卿世禄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注意分封制的利弊影响、宗法制对于中国文化特点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学会东西方同时期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里,每每认为过去比当下要好,比如在孔子言论里,就“言必称三代”,他认为,三代是理想的社会,而理想的基础,在于其制度的完美。

这种观点自然是片面的。

孔子所说的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也就是我国历史上三个奴隶制王朝。

究竟其制度是怎样的?

真如孔子所称是完美的么?

让我们来进行今天的学习。

二、课程教学

问题引领

1—1.如何理解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1—2.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2—1.宗法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2—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

探究学习

考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2.地位:

古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依据: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4.特点:

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二)商朝政治制度

1.内服外服

(1)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2)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3)商王实权,控制有限

2.神权色彩: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知识点二西周宗法分封制

(一)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

巩固统治。

3.内容:

(1)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3)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作用:

(1)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2)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但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的集中

(二)宗法制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

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

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4.作用:

(1)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

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温馨提示

1—1.商朝政治补充:

(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3)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

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课堂小结

2—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由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再依次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总之,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典例讲练

例1—1.(2019•全国卷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源于他的仁慈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意商汤见有人捕猎鸟兽并赶尽杀绝,想出“乃其去三面”的想法,意味着不能赶尽杀绝,这体现了商汤的仁慈之心,因此得到诸侯拥护,成就了大业,故A项符合题意。

B、C不是题意所反应实质。

D项没提及。

例1—2.(2019•全国卷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载体,故D项错误。

例2—1.(2019•全国卷I•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试题围绕主干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展开,所涉及的三个封国,分别位于今天的北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南,这些地方相隔较远,但总体上位于东方,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布区,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不同。

因此,将周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

所以正确答案是A。

而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控制,所以选项C错误。

题干中没有涉及B、D两项的内容,故不选。

例2—2.(2019•全国卷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错,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当时经济的发展反而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B错,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无法凸显君主集权;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虽然等级差别明显,但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解体,故D说法错误。

例2—3.(2019•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中“长兄”“长孙”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材料主要体现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故D正确。

家族和睦指家族成员间相处融洽,与题中“长兄如父”等不符,故A错误;等级秩序指依据宗法分封制形成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不符,故B错误;贵族世袭指贵族世代继承祖先权力,是先秦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与题中“长兄如父”不符,故C错误。

三、过关测评

1.(2019•海南单科•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D

【解析】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涉及家族内部问题,而题干主要涉及礼器使用,故A不正确;分封制强调的是封邦建国,属于国家政治层面的制度,材料只是涉及礼器的使用,属于社会礼仪规范层面,故B不正确;自商周以来,古代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等级制度,故C错误;材料中诸侯使用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说明诸侯的僭越破坏了礼乐制度,故D正确。

2.(2019•海南单科•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答案】B

【解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宗族关系成为执政的基础主要是在夏商周三代,而不是整个古代社会,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

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民本思想,但不是主要依据,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错误。

3.(2019•江苏单科•T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等次序可知强调的是等级秩序,联系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特点,确定答案为A。

题干中不是讲述三公九卿的内容,B排除;C、D则是地方制度,予以排除。

4.(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13)周灭商后,将商人的至上神“上帝”转换为天,周王是天的嫡

长子,称天子,是诸侯的领袖。

天子可以不必再通过自己的祖先,直接祭天、向天祈祷。

这一变

化反映了 (  )

A.王权开始高于神权B.最高执政者权力提高

C.血缘纽带渐趋松弛D.“家天下”格局开始动摇

【答案】B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出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周王是天的嫡长子,称天子”“直接祭天、向天祈祷”得出最高执政者的权力提高,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血缘关系一直是纽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天下的格局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

5.(2019•长沙模拟)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  )

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

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周天子通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使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括偏远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

6.(2019•辽宁省第四次模拟)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这反映了(  )

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B.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

C.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D.武王政治统治技术高超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可知其体现了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故A正确;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观点正确,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与对政治文明的追求无关,故C错误;武王政治统治技术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D错误。

模拟演练

1.(2019•石家庄模拟)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  )

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

【答案】D

教师名言【解析】商代与西周均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故A错误;由材料“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商王与周王的权威比较,故B错误;C无关商王与周王的权威比较,故C错误;由材料“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知周王的统治权威要高于商王,说明西周时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故D正确。

2.(2019•云南联考)周初康叔封于卫,周公特别关照他,周人有“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若殷人“乃湎于酒,勿庸杀之”。

由此可知,西周初年(  )

A.政治制度建设缺乏统一性B.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森严

教学科研C.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政策D.治国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智慧树《管理学》答案【答案】D

【解析】西周初年对周人、殷人饮酒处罚不同,主要是对殷人采取怀柔政策,以便加以控制,体现了治国策略的灵活性,D正确;周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政治制度具有统一性,A错误;B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体现因俗而治,不是民族分化政策,C错误。

故选D。

数学教师读书笔记3.(2019•咸宁模拟)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

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王中肩”。

这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D.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问题,故A错误;“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不存在继承问题,就不存在宗法制的问题,故B错误;“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王中肩’”,郑军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权威荡然无存,可见尊卑秩序已乱,故C正确;“战斗中郑军‘射王中肩’”没有进一步对其地位的描述,郑庄公也没有因此得到大家认可,无法确定其地位的提升,故D错误。

新初一语文4.(2019•洛阳模拟)春秋时期,官吏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官员报酬的变动(  )

景山学校通州校区施工情况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

教师教育理念一句话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A

【解析】官吏的俸禄由土地变为粮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因此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故A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官员的待遇的下降,故B错误;分封制瓦解是源于井田制的瓦解,官员俸禄变化是分封制瓦解带来的影响,故C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官员俸禄形式的变化,并未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故D错误。

5.(2019上海虹口高三上学期期末,1)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概率教学方法的研究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景山学校通州校区施工情况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答案】D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春秋战国时代”“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表明,这一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下降,分封制走向崩溃,故D项正确。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是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

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

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

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

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

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

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

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8分)

【答案】特征:

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

(任答4点,8分)

【解析】据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

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得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17分)

【答案】模式:

西周以礼治国;古代欧洲以法治国。

(4分)

背景:

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组织中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道路。

(6分)意义:

西周的礼制促成了人们的文化心理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欧洲的法治推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7分)

【解析】第

(2)题第一问(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西周崇尚礼制……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得出西周以礼治国等。

第二问(古代中国)结合所学西周实行宗法制,以血缘为分配权力的主要依据,得出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组织中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等。

第三问(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得出西周的礼制促成了人们的文化心理认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