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1814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docx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

黄河三角洲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产品产量、农村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整个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经济也飞速发展。

但必须看到,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业一样,走的是一条主要依靠石化产品支撑的“石油农业”路子。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化学产品,对农业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此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凸显。

同时,农村的环保设施建设不齐全,污水随意排放、垃圾到处倾倒,导致河流淤塞、环境恶化。

本论文从滨州市沾化县下洼镇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入手,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文中提出了4条关于解决湿地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对策污染

 

引言:

(1)、调研背景: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北翼的主体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这一地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同时,深入黄河三角洲地区,感受农村生活环境,了解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情况、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及对环保工作的评价,对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年~201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现状,不仅需要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投入,更需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广大农村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走出校园,深入农村,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既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2)调查时间:

2012年07月6日—2012年07月17日

(3)调查区域: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下洼镇河刘村、伏加河流域附近、秦口河附近、徒骇河附近

(4)、人员组成:

负责人韩建勋

小组成员王玉波、王新、徐钦冉、康洪波、王晶、李红、刘增华、李佳静、马艳艳、张孝荣、于英钊、陈文梁

(5)调查内容:

黄河三角洲农村生态环境现状、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农民环保意识强弱、农村造成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

(6)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问卷一共18道非主观选择题,其中包含被调查人基本信息)共进行100份问卷,回收问卷98份,有效问卷95份。

2、走访调查,共走访十七户河刘村村民,与五十多口人交谈了解。

3、实地考察,去秦口河、徒骇河、伏加河流域等多个地方实地考察。

(7)调查结果:

1、村民家里的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丢弃,是导致河流淤塞、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垃圾站、公厕等环保设施严重缺乏。

3、农民环保意识薄弱,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正污染着身边的环境。

4、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正文:

(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在农村普遍存在的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有三种:

一是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

由于农村点多面广,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活污水、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包括集镇所在村庄在内的广大农村,环境卫生很差,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粪便、作物秸杆及其它废弃物在村中路旁随意堆放或倾倒的现象十分普遍,“垃圾靠吹,污水靠晒”的现象还十分突出。

这些污水和垃圾基本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造成污染危害。

部分村庄还存在着人畜混居的问题,畜禽圈舍与人居房屋混杂交错、卫生厕所覆盖率偏低,环境卫生条件差,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二是粗放型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不科学使用和废弃农膜在生产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

三是畜禽养殖粪便污染。

农村规模化养殖场、重点养殖大户数量不多且较为分散,绝大部分的养殖为家庭初放型养殖,在发展过程中投入不够,存在“重养殖、轻防治”的现象,环境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大多数农户的畜禽粪草随意露天堆放,畜禽粪便的堆放场地大多没有经过防渗处理,有的直接排放到河流库塘水体中,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农作物造成污染。

造成污染的种类统计如下:

污染种类

统计数据

生活垃圾污染

化肥、农药、农用薄膜污染

禽畜养殖污染

认为存在污染人数

72

65

54

比例

72%

65%

54%

1、农村生活垃圾分布及处理

根据问卷调查及走访查看,我发现农村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和产业垃圾两大类。

生活垃圾是指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指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包括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等。

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里生活垃圾是农村垃圾的主要来源。

产业垃圾是指工业、农林业、畜牧业、医疗卫生业等在生产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例如砖窑厂、木材加工厂、家具制造厂、村内私人诊所等产生的废弃物。

其中的部分废弃物带有一定的毒性。

在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产业垃圾迅速增加逐渐取代生活垃圾占据农村垃圾的主要地位。

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下洼镇农村生活垃圾的剩菜饭较少,而蔬菜废物和作物秸秆较多;废品含量较低,塑料制品、玻璃等较少,纸张含量较低,由于下洼镇农村大量使用树枝烧火取暖做饭,产生大量烟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村里没有农村生活垃圾的专门收运和处理处置系统,仅将生活垃圾直接露天堆放或填埋到田头、路旁或沟堑之中。

随着降水的冲刷,部分垃圾不可避免地进入周边的河流,导致水体的污染。

此外,垃圾渗滤液也是蚊蝇、细菌、病毒的滋生繁衍场所,会成为水体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污染源。

随着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组分日趋复杂,农村这种露天堆放、分散式消纳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与管理问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目前,全国大多数乡镇缺乏垃圾处理设施,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32.31%,农村各种废弃物随意抛散,生活污水随意倾倒进河湖或沟渠。

河刘村环保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垃圾处理设施

村里的垃圾箱很少,垃圾由村里同意收集清运,但收集频率低,间隔时间长,并未达到良好的清运垃圾效果

无害化卫生厕所

村里没有公共厕所,农民都是自家露天厕所,环境恶劣,蚊蝇滋生严重

能源使用

村里没有沼气池,大部分村民使用液化气或天然气,仍有很多人家焚烧秸秆烧炕做饭

生活垃圾污染已成公害。

主要表现:

一是垃圾数量越来越多。

据测算,随着农村乡镇的居民点不断增多,生活垃圾会成几何级增长。

二是垃圾成份呈多样化趋势。

除了常见的生活垃圾外,塑料垃圾、建筑垃圾、电子垃圾等明显增加。

三是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置。

农村普遍缺乏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处理设施,甚至连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也没有,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柴堆、土堆、粪堆随处可见,家禽、家畜乱跑乱拉,环境“脏、乱、差”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损害农民健康。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了解到农村村里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在生活水平不太高的家庭,村民大多将垃圾倒在河边或家门前的池塘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原先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需要。

当前情况下一些村民开始采用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来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

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

但是与城市的焚烧、填埋、沤肥等垃圾处理方式相比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等特点。

随着农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50%以上弃之不用,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或一烧了之,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秸秆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同时,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甚至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村民对此反应强烈。

2、化肥、农药,农药薄膜的使用及污染

农业生产污染日渐突出。

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28.47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

农用氮肥的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其中一半在被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逸失到大气中,或以液态从排水沟渠流失,对土壤、地下水、地表和空气造成污染。

因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而污染的土地超过2187万公顷,约占耕地面积的16%。

其中,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耕地总量仅占世界的9%,但所耗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和20%,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水平高2.5至5倍,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

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过量使用和不科学使用,农膜、塑料制品不能及时处理、降解,导致农村大气、水源、土壤和农作物被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

在广大农村,一方面依靠高投入的石油化工产品,消耗了大量矿物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大量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源弃之不用,既浪费了资源,又加重了面源污染。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过量投入,部分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以致消费者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农村使用农药、化肥及农药薄膜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情况分析如下:

由于被调查地沾化县农业以种植冬枣为主。

为了防治害虫,农民大量喷洒农药,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残留在环境中,这不仅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还能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间接造成危害。

同时,化肥的使用量也特别大,而农民为了省钱,很少使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有机肥。

目前,尿素使用量150kg·hm-2,过磷酸钙900~1200kg·hm-2,农用化学肥料的流失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

相反,在沾化县,由于农作物的特征,农用薄膜的利用量很少。

然而在一些棉花大量种植的地区,农用薄膜使用量高,而且对环境危害很大的一次性薄膜使用率也逐渐增高。

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膜率通常在42%左右,农膜中大量存在的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

因而,农田中大量存在的残膜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3、禽畜养殖污染

禽畜养殖污染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且影响较大。

据国家环保部的数据,全国农村年产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全国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总排放量达27亿多吨,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畜禽粪便流入水体的COD(化学耗氧量)、氮和磷,硝酸盐、氨氮超标,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

另外,畜禽疫病死亡也成为农村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禽粪污中包含的多种污染物质。

尽管不同类型畜禽在各个生长时期产生的粪污成分差异明显,但其中的悬浮物、有机质、无机盐、病原菌和N、P、K等却一直是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来源,它们大量涌入自然环境后会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的严重污染。

因而,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对畜禽养殖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农村规模化养殖场、重点养殖大户数量不多且较为分散,绝大部分的养殖为家庭初放型养殖,在发展过程中投入不够,存在“重养殖、轻防治”的现象,环境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大多数农户的畜禽粪草随意露天堆放,畜禽粪便的堆放场地大多没有经过防渗处理,有的直接排放到河流库塘水体中,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农作物造成污染。

通过调查了解,农民处理畜禽粪便的方式有三种

在农村,大部分农民把畜禽粪便收集堆积做农田肥料,例如,住、牛、羊等的粪便,然而,几乎所有的粪便堆积场地就是随便选择,并没有经过防渗处理。

而且堆积的粪便容易滋生蚊虫,对空气、水体造成污染。

(二)、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

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前茬秸杆影响后茬,就一烧了之,等等。

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2、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及工业集聚地,忽视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环保问题。

农民很难接受到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对环保常识知道不多,了解甚少。

农村在建房屋、实施农业生产等过程中,忽视环保,随人所欲乱砍滥伐,致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存在垃圾遍地、化肥及农药不合理使用,废弃农膜随意抛扔等现象,造成了土壤、水体污染,传染病流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农村环境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通过走访调查及问卷调查了解到,很多村民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习惯破坏了环境。

例如,问卷中有一项“你认为随意弃置农用薄膜、秸秆、畜禽粪便有什么影响?

”结果如下:

 

3、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我国最基层环保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无相关职能部门。

县级汉堡部门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对乡镇环保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乡镇环保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比例很小。

2008年,我国各级环保机构共12215个,工作人员18.4万人,其中,乡镇环保机构数和人员分别为1521个和5371个,分别占12%和3%。

又由于农村乡镇财政普遍吃紧,所以,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4、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

由于受人力、财力、条件的限制,我市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域,宣传教育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因此部分农村地区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只顾抓眼前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5、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农村成为污染治理的盲点和死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

(三)、加强黄河三角洲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1、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

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

因此,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

一是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是加大对农村生态恶化对农民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通过在重点水源保护区设置环境保护警示牌,加大对重点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保障自身环境安全。

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

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3、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农村环境整体改善

  环保部门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立县之本,结合绿色经济示范县建设、环城经济圈和沿路经济带建设,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无害化治理和路面硬化、亮化、洁化工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促进农村群众环保观念和环境意识的转变。

林业部门要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农村能源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利用农村能源建设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和改水、改厕、改厩,教育和帮助农村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

农业部门要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项目,加大对推行秸秆还田,还饲、农家肥还田的宣传,倡导和鼓励农民使用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农膜回收再利用等绿色措施,进一步指导好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化肥、废弃或破损农膜对土壤、水体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污染。

4、开展活动,营造珍爱环境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充分利用“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各种活动日和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科普、纪念与实践宣传活动,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筹划,由当地政府组织,让农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保护自身生产、生活环境的实践活动,二是不断拓展绿色创建的范围和空间,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等多层次的绿色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的开展引导村民在活动参与中自主接受环境教与,逐步形成了“人人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县级环保部门要积极指导有条件的乡社区开展“生态乡镇”、“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让农民逐步形成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保护环境,自觉形成环保意识,着力营造一个人人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结束语:

黄河三角洲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作为大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深入社会,深入农村,了解社会,体验生活。

这次实践活动,前期资料准备;中期外出实地考察、访问;后期资料整理、总结。

也就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中我们既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同时也发现一部分自己无能为力的地方。

在沾化县人民广场做关于湿地环境保护的问卷调查时,一位60多岁的大爷说:

“你们是学生吧,我们把问题反映给你们有用吗?

政府会引起重视吗?

环境恶化不是一天的事了,政府总是口号喊得响亮,那垃圾不还是在河边堆着吗?

”通过我的解释,大爷同意谈一下湿地环境。

事后我也不仅深思,环境的污染逐渐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反映也越来越强烈。

政府部门应该做出相关措施。

作为大学生,能做的是把环境污染向政府反映,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

不仅要成为高效发展的样本,同时还要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探路者”职责,年轻的黄河三角洲被寄予厚望。

吸取和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加强黄河三角洲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达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第32卷,第5期王虹扬,王立刚

[2]《山西建筑》第33卷第23期陈顺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新农村建设

[3]《应用能源技术》2011年第9期李惠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

[4]《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3期刘红梅赵建宁李刚杨殿林我国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2期徐洪盛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6]《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7月许云霞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