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常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200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全用药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用药常识.docx

《安全用药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用药常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用药常识.docx

安全用药常识

安全用药常识

1、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答: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随意滥用的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量服药,一时病情缓解,服药更随心所欲。

要知道抗菌药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浓度,如过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来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2、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答:

腹泻未必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政党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霉菌引起。

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

许多抗菌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3、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

人过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日渐衰退,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

因此老年人特别容易患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并且常常反复地发作,久治不愈,痛苦不堪。

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

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汇。

因些,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

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瘀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

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4、孕妇不能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答:

在妊娠期间要禁用或慎用以下抗菌药物,非用不可者,应在医生指导不可用。

青霉素:

可引起胎儿严重黄疸,严重时导致胎儿死亡。

链霉素:

可引起胎儿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

四环素:

可致牙釉质形成不全,引起“四环素牙”,骨骼、必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肢体短小或缺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严重都可出现脑核性黄疸甚至死亡。

土霉素、强力霉素:

可使胎儿短肢畸形。

氯霉素:

可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用(即“灰婴综合症)。

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

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胎儿死亡。

卡那霉素:

可致耳聋。

红霉素:

致先天性白内障、四肢畸形等。

庆大霉素:

可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和多囊肾。

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

可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多粘菌素E、B及万古霉素:

服用时间过长,可使孕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使婴儿在出生后的3年里易患神经肌肉阻滞、运动失调、眩晕、惊厥及口周感觉异常。

万古霉素还可致婴儿暂时或永久性耳聋。

利福平:

可致胎儿畸形。

抗真菌类药物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

对孕妇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功能可有严重不良反应。

灰黄霉素还可导致流产、可改变血象。

5、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哪些抗菌药物?

答:

通常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有:

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妥因、氟喹诺酮类;需慎重使用的抗菌药物有:

克林霉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等。

6、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答:

小孩的免疫系统还处在逐步发育完善的过程,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就弱。

稍不注意,极易引发感冒,进而诱发肺炎、哮喘甚至脑炎、心肌炎,而且反反复复。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

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

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如果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就更大。

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要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7、是不是孩子感冒发烧就应静脉点滴抗菌药物?

答:

不是的。

因为孩子感冒发烧最常见的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病毒性感染静脉点滴抗菌药物是无益处的,甚至可能冒着发生毒副反应的危险。

8、小儿发烧为什么不能随便服用成人的药?

答:

小儿不能服用成人的药,主要因为:

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若不明原因就将大人用的阿期匹林给孩子服用,很容易延误病情或掩盖症状。

而且小儿服用阿斯匹林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反应。

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小儿用量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差异很大,有的不是简单地由体重推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小儿的生理机能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确定。

用量过小可影响疗效,过大可能发生毒性反应,帮家长不宜给小儿盲目用药;有的药物只适于成人,如四环素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7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应用,否则可致骨骼、牙齿损害,引起“四环素牙”。

经霉素、麦迪霉素容易在胃内被胃酸破坏,从而使疗效降低,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9、儿童服用红霉素能碾碎吗?

答:

口服红霉素有肠溶片和肠溶胶囊两种制剂,由于婴幼儿吞服药片有困难,家长常将药片碾碎或将胶囊药粉倒出来喂服。

这种做法不科学。

因为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易被破坏而失去作用,在碱性环境中则活性增强,肠溶片或肠溶胶囊,在胃内停留几个小时不崩解,需到十二指肠或空肠后再崩解。

此外,红霉素对胃黏膜刺激性较大,易引起恶心、呕吐,制成肠溶片或肠溶胶囊服用,可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因此,不能将红霉素碾碎服用。

10、擦破皮肤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应如何选择外用药物?

答:

有两类药物可供选择。

一类是抗菌药物类外用药,常用的有莫匹罗星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另一类是消毒防腐剂,目前常用的有酒精、碘酊、龙胆紫(即紫药水)、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氯已定(即洗必泰)、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等,可作为创面的清洁、消毒或抗感染用。

一般先以消毒液清洗患处,然后外涂消炎膏。

11、皮肤感染,除了外用抗菌药物,是否需要进行其它治疗?

答:

对于浅表的、比较局限的皮肤化脓感染,如脓疱病(即黄水疮)、毛囊炎、皮肤外伤后的感染,可仅外用抗菌药物。

如果感染比较广泛,如多发脓疱疮、多发毛囊炎,或皮肤感染部位比较深,如疖肿、丹毒,则除了外用药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内服相应的抗菌药物,辅以理疗,如紫外线照射患处等。

如果红肿明显,自觉疼痛,或者有发热等全身性不适,则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码治疗。

12、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

答: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类管理制度。

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工程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我国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处方药,鉴于其不良反应、耐药和滥用等问题,建议个人不要随意购买抗菌药物,应凭医师处方购买,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3、抗菌药物是不是越贵越好?

答:

不一定。

药品的疗效取决于是否对症,是否合理。

在临床的疾病治疗中,好医生用药并非开处方,往往开几味药,甚至是价格低廉的普通药品就可以为患者治好病。

14、如何合理使用非处方中成药?

答:

(1)必须对症用药,同一种疾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疾病也会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如感冒就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治疗时如混用,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剧病情。

(2)注意服用剂量。

除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外,一般重病、急性病或病情顽固的,用量宜重,轻病、慢性病用量宜轻;身体壮实者用量宜重,年老体弱、妇女产后儿童用量宜轻。

(3)注意服药时间。

如治胃酸过多性胃痛的中成药宜饭前服。

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

(4)注意服药禁忌。

一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剂型;二是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及难消化的药物。

15、哪些常用中药不能与西药合用?

答:

(1)甘草不宜与降压药、利尿剂和降血溏药合用;

(2)神曲、麦芽、谷芽忌与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合用;(3)含鞣质的中药如虎杖、地榆、五倍子、扁蓄、侧柏叶等不宜与乳酶生、胰蛋白酶、麻典素、维生素B1、奎宁等合用;(4)大黄不能与氯霉素、胃蛋白酶、胰酶等合用,还与青霉素、磺胺、苯巴比妥,阿斯匹林在共同的交叉过敏现象。

(5)细辛、川芎、附子、丹参忌与心得安合用;(6)芍药不宜与茶碱类药物合用;(7)延胡素不宜与异丙肾上腺素、优降宁合用;(8)乌梅、山楂、五味子等酸性药物不宜与胃舒平、氨茶碱、苏打等合用,也不宜与磺胺药物同服;(9)麻典、桂枝、肉桂不宜与阿斯匹林等发汗药合用;(10)扁蓄、泽泻、白茅根、金钱草、夏枯草和丝瓜络不宜与保钾利尿剂合用;(12)含汞中药如朱砂、轻粉忌与碘化钾、碘化钠等碘剂合用;(13)枳实、麦芽忌与单胺氧化酶剂优降宁、痢特灵、异烟肼等合用。

16、补药是不是有害无益?

答:

补药一般指的是各种营养药,如维生素类、蛋白质类、钙铁等。

一般营养素可在每日的膳食中获得,不必另补。

只有在患某些疾病影响营养吸收时,或年老体弱和婴儿,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才需补充一些营养素。

即使是上等的营养补品,过多了也不是好东西,并非多多益善。

例如:

人参,医疗上用于补气、健脾、生津、宁神,用之得当确有良效。

久用或量大时就会出现腹胀、食欲不好、烦躁、失眠等,特别是实证、热证绝对不能使用,否则只能加重病情。

再如鱼肝油,含维生素AD,如果用量过多,使用过久,也可引起厌食,可引起厌食、感觉过敏、眼球突出等。

维生素D,用量过大也会引起中毒。

17、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有哪些?

答:

不合理用药药包含的内容较多,可表现在用药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其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如治疗效果不佳,延长病程,增加痛苦,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或加重,增添痛苦或致残,甚至危害生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国家和个人的经济的损失等。

(1)不合理用药导致治疗失败的教训

用药不合理现象如果出在不能对症下药、给药量不足、随便延长用药时间间隔,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作用。

其结果会延误病程,使病情恶化而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引为教训。

例如:

0—8月男婴,因腹泻4-5次,便中查出大肠杆菌,诊断为肠炎,给予阿莫西林合用复方新诺明,连用两周。

结果导致肠炎未治愈,又激发了霉菌感染。

此例用药不合理之处在于选药品种不好,合并用药时间过长。

一是阿莫西林大肠杆菌性肠炎效果不好,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二是不宜合用复方新诺明,更不该连用两周,磺胺类药物连用一周以上就可以破坏婴儿的肠道菌群平衡。

这两种药物联合用于肠道感染也是不适当的,况且两药均不是首选药。

其结果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继发病。

使得病程延长,还增加了痛苦。

(2)不合理用药加病人的痛苦

不合理用药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是严重的;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

凡是属于选药品种不当、随意加大剂量、缩短给药时间或不论体质强弱,代谢与排泄器官功能如何而一律常规给药者,均易啬或加重不良反应,增加痛苦。

如一们胃痛病人听所百服宁可治疼痛,便自己服用,一次无效,接着服第二次,结果越治越痛,反而增加了痛苦。

原因是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内脏痛无效,且其本身可引起腹痛、恶心等症状,这是典型的乱用药。

(3)不合理用药的资源浪费

药品是人类的一种稀有资源。

不合理用药现象不中,有些是不该用而用,有些是该少用而多用,有的可用普通药而用贵重药,这不仅造成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一些药物对疾病的疗效迅速下降。

最突出的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全球蔓延,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隐患,现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18、是否一发热就用退热药?

答:

发热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引起发热,风湿热及某些严重性肿瘤也会引起发热。

发热是指人体腋下温度超过37OC,口腔温度超过37.3,昼夜温度波动在1称为发热;体温超过39称为高热,超过41称过高热。

病人发热时不要降温过早,应尽快明确诊断。

一般低热可不用退热药,体温较高,病人难以耐受或体力消耗太大时可适当用些退热药。

退热方法不仅是使用退热药,应用物理降温法也是可行的,如用30%-50%酒精擦浴,用32-36温水擦浴,或用冷敷或冰枕等。

19、吃中药是否安全?

答: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此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

中药较安全这是相对的,比起西药来毒副作用小些,但不是绝对安全,合理使用含用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

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因其处方含有部分毒性中药也是有毒的,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

还有的中药可引起过敏,如牛黄解毒丸,水蛭等。

20、儿童用药应注意哪些?

答:

小儿时期是人体不断生长发育时间,小儿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以及各脏器的重量与功能等。

都在不停地发育和成熟。

很多药物进入体内以后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与之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与小儿的肝脏和肾脏功能更为密切。

由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较差,所以用药时要都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家长切不可图方便、省钱,而将大人的药给小儿服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向医生反映孩子曾有哪些药物过敏或其它不良反应史,以提醒医生用药。

在孩子服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若发现有与原疾病无关的表现时,应引起警惕,立即停药,并尽快请医生诊治。

能用一种药尽量不再加另一种药,尤其是新生儿,以防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家长尽量不要擅自给孩子买药吃,一定要由医生诊治后,按医生开的处方用药。

21、使用磺胺类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磺胺药为比较常用的一些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有的(如磺胺嘧喧,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较为稳定、不易变质等优点。

其用药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磺胺类的一般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眩晕等,一般可自行消失。

严重的反应表现在血液系统的有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皮肤反应常见者为皮疹,也偶致剥脱性皮炎或大疱松解性药疹以及重症多形红班、光敏性皮炎等,还可致肝、肾损害和周围神经炎等。

2)肾功能有损害时,磺胺(尤其是长效磺胺)排泄减慢,此时应慎用或不用。

3)临床使用磺胺时,不可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蓄积中毒。

4)磺胺类有可能导致畸胎,帮孕妇不宜应用。

5)磺胺药之间有交叉过敏性,当病人对某一磺胺产生过敏后,不宜换用其他磺胺药。

细菌对不同磺胺可产生交叉耐药性,因些细菌对某一磺胺产生耐药性后,换另一磺胺药一般是无用的。

6)由于磺胺药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妨碍B属维生素在肠内的合成,故应用肠道磺胺(少吸收)超过一周以上者,应给予维生素B以预防其缺乏。

7)对氨基苯甲酸能减弱磺胺药的抑菌效力,帮某些含有氨苯甲酰基的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丁卡因等,不宜与磺胺合用。

22、切莫滥用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的滥用在近些年曾造成许多人客观受害,在某些国家和我国某些地区,有一大批人因此而患了药物性的肾病、肝病及血液病等。

使用解热镇痛药有两个大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用错药,此类药治疗的是神经、肌肉等疼痛,肚子疼可能越治越痛,尤其是胃痛更不可用。

二是注意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的危害是严惩的,如安乃近、保泰松、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可抑制骨髓而发生粒细胞减少症;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可引起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甚至可诱发肾盂癌等;保泰松可造成严重的肝损害。

上述这些严重不良反应在以往的病例统计中是不少见的,尤其是长期使用形成习惯,不吃此药就难过,最易中毒。

经常头痛的病人更应高度警惕。

23、怎样从药品外观性状辩别药品?

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疗效如何与不良反应的强弱,影响着治疗的质量与病人的安危。

因些,无论是自己购买药品或是在医院开药,均应注意药品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

检查的简要方法如下:

(1)片剂

普通药片(素片)应颜色均匀,无班点,无碎片、无受潮膨胀,无粘连,发霉及早蛀现象;包衣片应无粘连、裂缝应均匀,各种药片均不应变色,如去痛片、维生素C片变黄,阿斯匹林有刺鼻的醋酸气味或细针状结晶等均为变质药品。

(2)胶囊剂(胶丸)

装粉剂的硬胶囊应无受潮粘连,无破碎等现象;较胶囊多装油性或其他液体药剂,应无破裂漏药,无粘连,无混浊及异味。

如维生素AD丸、维生素E丸等,如闻到异臭或丸内混浊均为变质现象。

(3)冲剂、散剂

应干燥、松散,颗粒和颜色应均匀,应无受潮结块,无异臭、色点、虫蛀等发霉现象。

(4)水溶液及糖浆剂

应是澄清透明的液体,应无混浊、沉无絮状物,无变色。

此类药剂容易受细菌的污染,如有絮状物、混浊及发酵,或有异味均为典型的污染变质。

(5)软膏及栓剂

应无溶化、分层、硬结、渗油、变色,无颗粒析出,无霉败及臭气,栓剂无溶化变形现象。

(6)注射剂

水溶液的小针剂,首先检查标签是否清楚,安瓿应无裂口,封口无漏液;内装药液应无沉淀、混浊,无异物,无结晶析出,无异物,无结晶析出,无颜色变化。

如维生素C注射液应无色澄明,如为黄色则为变质。

大瓶装注射液除按上述检查外,另应检查瓶口封盖是否严密,不应松动及漏气漏液,对粉针剂,注意应是干燥、松散的粉剂或结晶性粉剂,多为白色,应无色点、异物、粘瓶、结块、溶化及变色现象,并检查瓶口是否精密,不得松动。

购药时如发现不符合质量时应提出退、换,不可勉强使用,以免发生问题。

24、怎样从包装、标签或说明书上鉴别药品?

应特别注意是否具备下列内容:

1、药品的批准文号,国家目前已经换发了全国统一的批准文号,即为“国药准字”,一个药品一个批准文号,但是核发文号前原生产的药品尚在市场上流通的“×卫药准字”的药品可继续使用,消费者要注意识别。

2、药品的产品批号,一般是以同一次投料,同一生产工艺所生产的产品作为一个批号。

可用数字或字母加数字表示:

如20041009,是指2004年10月9日生产的药品或2004年10月份第九批生产的药品。

凡药品包装上未注明产品批号或更改产品批号的药品为劣药。

3、药品的有效期。

其规定的表示方法是“有效期至××年××月”如标明有效期至1996年10月或1996/10及1996.10的,即表示该药品可使用至1996年10月31日,凡药品包装上未注明规定条件下能保证质量,消费都购买药品时或买到药品回家存放时均要注意其包装上的贮存说明,特别注意三种保存方式:

阴凉处:

指温度不超过20

凉暗处:

指温度不超过20并避光;

冷处:

指2——10,一般必须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

25、如何把握老人、小孩的用药剂量?

1、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3/4。

2、小孩用药剂量比成人小,一般可根据年龄、体重按成人剂量折算

1)小儿剂量及体重的计算

年龄

近年龄折算剂量(折合成人剂量)

按年龄推算体重(Kg)

新生儿

1/10——1/8

2——4

6个月

1/8——1/6

4——7

1岁

1/6——1/4

7——10

4岁

1/3

一周岁以上体重可按下式计算:

实足年龄×2+8=体重(Kg)

8岁

1/2

12岁

2/3

2)小儿剂量还可按年龄用下列公式求得:

1岁以内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

26、真假名贵中药识别。

真假人参:

真品口尝苦中带甜,如果带有麻辣、酸等异味则为伪品。

真假三七:

将家畜、家禽、水禽的血盛在干净碗内,稍加搅动,若血液变成血水为真,若呈凝固状,则说明为假。

真假阿胶:

可将胶块持于手中,用力往桌上拍打,胶块断为碎块,碎块断面呈棕色,半透明,无异物,若拍打软而不碎,则为伪品。

真假珍珠:

用火烧后,可发现呈层状破裂,晶莹闪光,若火烧后成碎粒或焦糊状则系伪品。

真假天麻:

将天麻隔水蒸后,如嗅其有马尿味者,则为真品。

真假牛黄:

取少许粉末水湿后,涂于指甲,其黄色经久不退,则为真品。

真假银耳:

优质银耳入湿水泡后,体积迅速膨大5-10倍,如水泡后,体积不甚增大,说明是劣质银耳。

如发现水泡后有散开现象,则说明是用小碎银耳粘合而成,亦为劣品。

27、冠心病患者应急保健小药盒。

(1)硝酸甘油10片:

在自觉胸口发闷、疼痛时舌下含1片,一般在5分钟左右见效。

(2)654-2或阿托品10片:

当心跳低于50次/分时口服1片,或口含硝酸甘油1片,也可加快心率。

(3)倍他乐克10片:

无支气管喘息史者若出现心跳快而规则,超过90~100次/分时,取12~25mg,可减慢心率。

(4)心律平10片:

在心律快而不规则时,服2片(100)mg。

(5)硝苯地平片10片:

在血压突然增高,无中风表现时服1片。

(6)肠溶阿斯匹林10片:

心前区疼痛发作时服2片(80~120mg)。

28、什么叫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有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英文缩写为ADR)。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29、什么叫药品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事件(英文缩写为ADE)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

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

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国际上给药品不能良事件下的定义为:

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30、为什么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还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各国的新药审批主要依据动物实验和部分病人临床试验的结果。

但是动物与人在生理、病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临床试验又存在观察时间短、参加人数少等局限性。

许多发生率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的不良反应,在审批时难以充分了解,所以许多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包括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31、药品不良反应已经发生了,再去报告有什么意义?

及时报告已经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各种方式发布信息、限制、停止有关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避免同样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甚至保护下一代的安全和健康。

32、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是的。

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33、什么叫新药?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34、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对药品生产质量进行管理?

药品生产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