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361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docx

届高三历史全国卷高考非选择题训练

南平高级中学

高三文科

2019届非选择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

蒸汽机=水排十风箱。

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

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

“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

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

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

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

“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

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

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

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

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

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

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

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

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

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

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

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

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

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

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

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

——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罢御史台,设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为百官表率,协同吏部考核官员,与刑部、大理寺共同审案。

都御史为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

按行政区划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

凡出巡的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可分别授予总督、提督、巡抚及经略等官街,督抚可不请示皇帝而“便宜从事”,在组织上仍隶属都察院,起初为临时派往某地监察,后为加强统治而国定化。

清雍正元年,为避免监察机构重叠,提升监察机关职能,改变给事中制度对皇权的制约,把专察六部的六科合并于都察院,实现了科道合并、台谏合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1906年,迫于内外压力,受三权分立等思想影响,清政府拟定(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裁撤都御史人数总额;裁撤六科,只设给事中二十人,按行省分设二十二个道;新设都察院研究所,购买书籍及京外报纸,作为科道官员纠察裁判的参考资料。

此外,新设的检察厅专管司法监察事务,都察院稽查京师地方治安的监察机构——五城兵马司被取消。

清朝覆亡,都察院被废除。

但其监督职能被不同的机构所继承和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先后颁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法》、《议院法》等,都体现了议会监察制度,行使立法、行政、舆论之监督。

——摘编自刘志勇《清末都察院改革:

方案设计、改革结果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都察院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看来,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世界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时期

词汇

15.16世纪

日心说、新航路、资产阶级、新教

17、18世纪

自由主义、革命、科学理性、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

工业家、社会主义、铁路、 工程师

19世纪末

垄断、罢工、危机、进化论

20世纪上半叶

凯恩斯、法西斯、电视、战争

20世纪下半叶

“冷战”、 科技革命、“福利国家”、和平

——根据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三个词汇,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三个词汇和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度量衡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众安居等大计。

“中国度量衡之制,创始于黄帝”。

但到中国近代,度量衡状况却极度紊乱。

1903年,清政府尝试虎量衡划一,但还未及施行,便随着清政府的覆灭未果而终,稍后北洋政府拟定的甲乙制并行的度量衡改革方案。

也因为两制换算繁琐和政局动荡,及推广举措不力等诸多因素,仅在北平、山西两地短暂推行,便草草收场。

度量衡混乱局面愈演愈烈。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定,统一度量衡工作又被提上重要议程。

国民政府以“但求全国同律,并求世界之统一,量务求其正确,法务求其简明”为前提,经慎重权衡,确定万国公制为度量衡标准制。

随后。

作为标准制之过渡制的“一二三”市用制也应运而生。

该制表述了公制与市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即:

1公升=1市升;1公斤=2市斤;1公尺=3市尺。

它的产生是中国计量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摘编自吴森、郑展坤《民国时期度量街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意义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泰汉以后,文官选投制度主要是荐举制。

其中,察华、征辟是其主要方式。

察举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法,即朝廷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各种料目,指定有关的官员担任举主,依照规定贡上相应的人才,经制延检定后予以表用成升迁。

所以,考试是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

考试的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行、文化修养和办事才能等各个方面。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方法,即皇帝特征和聘召品学皆优之士任高级官员,公府与州部可辟除掉属佐吏。

此外,还有其他选官方式,如高级官吏保任其子弟为官的任于制度以及邮选、官学人仕、纳梁买爵等多种形式。

——摘编自李俊清《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

西方各因为了保证行政管理工作不因内国更摸而中断,一方面要求文官在政潮起落中严守“中立”立场,就是不介入改争漩涡。

相对各政党、各利益集团居“公正”“超然”地位,如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

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为议员(若要厕身政界,在他参加竞选活动之前,必先辞去其现任的文官职务)等等:

另一方面实行文官职务常任制,规定文官从被录用到退休,非因违法津职不得随意被免职或停职,保证文官的职位、去留、待遇、前程不受学派政治斗争的影响,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文官选拔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国秦汉文官制度相比,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意义。

6.[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央财政管理机构相对来说是清政府控制力校大的机构,于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从中央开始。

1903年4月,清廷最先在户部外特别设立财政处,1906年11月户部“正名为度支部,以财政、税务并入”,并将原有的14个清史司“从新厘定,以事名司”,改为田赋、漕仓等10个司。

1908年,清延还设置清理财政处,分管全国财政清理。

其主要职责是:

清查、统计全国财政出入款项,调查财政利井,并负责财政预、决算的编制及册籍造选、精核。

1909年设置督办盐政处、分管全国盐务,主要职责是对全国盐政事务进行统一管理。

“一部三处”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职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从而使中央财政管理体现趋于统一。

——摘编自伍振华《略论晓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央财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中央财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延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

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选择执法官吏的几项标准:

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摘编自罗昶《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略论》

材料二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

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

“台察之任尤清要。

卿等当正已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曾说:

“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

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

“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

“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

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执法官与监察官选拔标准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选拔标准进行简要评价。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

”“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

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9.【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2019年12月,新修订的《兵役法》规定:

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缩短“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志愿兵服现役的期限,从改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岁”;“根据军队需要。

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将原来的志愿兵退役安置一律安排工作,改为“服现役不满十年退出现役按义务兵退伍办法安置;满十年后退出现役由国家负责安排工作;服现役满三十年或者年满五十五岁的作退休安置”。

——摘编自张羽《新中国兵役制度的三次重大改革》

材料二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切实解决和克服军事斗争准备重难点问题和战斗力建设薄弱环节。

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全面提升我军能打仗、打胜仗能力。

……构建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

调整军队人员分类,逐步建立军街主导的等级制度,推进军官职业化,改革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文职人员制度。

完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和管理机构。

深化经费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和军人工资、住房、医疗、保险等制度改革。

全面停止军队开展对外有偿服务。

——摘自《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2016年1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19年兵役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呈现出的新特点。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是“发行的银行”。

1833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

其次为“银行的银行”。

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

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

——摘编自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

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

户部银行的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的由官员民众购买。

该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9处设有分行。

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

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

——摘编自习辉《新中国金融60年风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格兰银行的发展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户部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相同之处。

阐述中外近代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进步作用。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

1500—1799年

1800—1899年

1900—1939年

国家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重大事

件次数

占世界百分比(%)

英国

75

25

130

22.15

95

13.97

法国

72

24

100

17.07

35

5.15

德国

42

14

173

29.47

130

19.12

意大利

24

8

10

1.70

10

1.47

中国

13

4.33

2

0.34

5

1.18

俄国(苏联)

6

2

29

4.94

40

5.88

美国

2

0.66

55

9.37

211

31.03

日本

7

1.03

世界总计

300

100

587

100

680

100

——摘编自李京文主编《国际技术经济比较——大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表3为近现代不同时期各国科技发展简况表。

根据表中信息,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释。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

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仑理纲常,要求人门“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之后,未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

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老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

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

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

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

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朱熹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15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下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

%)。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整理

以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

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

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

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

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

如钱乘旦所言。

“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以“世界经济秩序与中国发展变化”为视角,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角度准确,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

蒸汽机=水排十风箱。

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

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

“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

材料二

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

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

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

“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

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答案】

(1)特点:

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问题:

熟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修理困难;资本的投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

影响:

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者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

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

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

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

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

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

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

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

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

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