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653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docx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版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

(2020年版)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主要任务是承担地区内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接收上级医疗机构下转患者,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参与指导下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工作。

1.基本设置

应当具有与二级医院相适应的基本设置,满足二级医院服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应当设置门诊、病房和呼吸相关功能检查室。

1.1门诊设置

应当设置呼吸专科普通门诊。

有条件的,可设置专病/专项门诊(如哮喘、慢阻肺、戒烟等)和专家门诊,配置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

1.2床位规模

(1)基本标准。

二级医院呼吸专科住院床位设置应当与其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需求相适应。

能够开展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疾病诊疗。

(2)推荐标准。

与其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需求相适应。

医院配置有重症监护室(ICU)或者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能够开展部分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病例救治。

1.3呼吸相关功能检查室设置

1.3.1肺功能室

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呼吸专科可设置肺功能室,或者通过医联体合作等形式,能够提供以下诊疗服务:

(1)基本标准。

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2)推荐标准。

弥散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呼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等。

1.3.2呼吸内镜室及其它呼吸介入诊疗室

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呼吸专科可设置呼吸内镜室,或者通过医联体合作等形式,能够提供以下诊疗服务:

(1)基本标准。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经支气管活检(TBB)等。

(2)推荐标准。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支气管腔内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气道异物钳取术、床旁支气管镜应用于危重病人的诊治、内科胸腔镜技术等。

1.3.3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

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呼吸专科可设置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或者通过医联体合作等形式,能够提供以下诊疗服务:

(1)基本标准:

具备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对睡眠呼吸疾病患者进行诊断。

(2)推荐标准:

配备标准多导睡眠监测仪或改良的便携睡眠呼吸监测设备,对睡眠呼吸疾病患者能进行压力滴定。

1.4重症监护室

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可设置重症监护室(ICU)或者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提供相应的呼吸系统疾急危重病例医疗服务。

1.5医疗设备

(1)基本标准。

与二级医院服务功能相匹配,能够满足临床诊治及开展医疗技术等服务需求。

包括肺功能仪、床旁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无创呼吸机等。

(2)推荐标准。

有条件的可配备有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1.6人力资源

(1)卫生技术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0.88:

1。

(2)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0.4:

1。

(3)护理岗位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0.4:

1。

(4)护理岗位人员与医师之比≥1:

1。

1.7开展医联体建设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应当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诊疗能力建设。

通过组建医联体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上、下级医疗机构呼吸科协作,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

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合作,承接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的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为下级医疗机构设置转诊绿色通道,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2.运行绩效

运行绩效反映医疗机构的工作运行能力与管理水平,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

2.1工作负荷

年出院人次≥800人次。

2.2工作效率

(1)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2—15日。

(2)年床位使用率85%—95%。

2.3服务质量

(1)年医院感染漏报率≤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30%,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50%,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80%。

(3)呼吸慢病患者(含向下转诊患者)随访率≥50%。

(4)年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5)住院患者出院30天非计划再住院率。

(6)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说明:

(4)—(6)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导出指标进行测算,各医院对应指标不得低于本区域(以省为单位)同级别医疗机构平均水平。

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以入院诊断和出院诊断ICD-10编码前4位比较计算,要求不低于本区域(以省为单位)平均水平。

3.临床专科医疗能力

呼吸学科疑难危重症和关键技术中涉及到的检验、影像、病理及药学等内容,应当由医院统一设置的医技科室提供。

可以提供的疑难危重症和关键技术能力,是指包含但不限于列表中的疑难危重症及关键技术能力,提供的数量越多,表明能力越高。

应当按照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加强关键医疗技术的管理。

3.1疾病诊疗

(1)基本标准。

应当具备诊治以下症状或疾病的医疗能力:

慢性咳嗽、咯血、肺结节和肿块、烟草依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及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肺血栓栓塞症、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部转移性肿瘤、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等。

(2)推荐标准。

建议具备诊治以下疾病的医疗能力:

肺部寄生虫病、肺部真菌病、肺脓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节病、肺血管炎、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肺部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3.2疑难重症诊治

(1)基本标准。

应当具备诊治以下疑难危重症的医疗能力:

疾病名称

诊断手段

主要治疗方法

自发性气胸

胸片或胸部CT

胸腔穿刺抽气、胸腔置管引流

胸腔积液

胸片或胸部CT、超声

药物、胸腔置管引流

重症慢阻肺急性加重

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氧疗、药物、雾化治疗、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

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药物、氧疗、雾化治疗、必要时机械通气

肺部结节或肿块

胸部CT、肺组织病理

基于检测结果

重症肺炎

胸部CT、血气分析

药物、呼吸支持

(2)推荐标准。

建议具备诊治以下疑难危重症的医疗能力:

疾病名称

诊断手段

主要治疗方法

张力性气胸

胸片或胸部CT

胸腔置管引流

急性肺栓塞

肺血管CT、通气灌注扫描、心超

抗凝、溶栓

肺部弥漫性病变

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肺组织病理

药物、呼吸支持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胸部CT、肺组织病理

激素等

肺泡蛋白沉积症

胸部CT、支气管肺泡灌洗、肺功能检查

药物,肺灌洗、GM-CSF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胸部CT

药物、机械通气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肾、心等功能

药物、脏器支持治疗

3.3关键医疗技术

(1)基本标准。

应当具备以下关键医疗技术能力:

关键医疗技术

主要应用范围

病原学诊断

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统感染、脓胸、肺部病灶鉴别诊断等

肺功能检查

任何需要呼吸功能评估的情况,包括诊断、治疗疗效评价等

床旁监护

术后、危重症患者

支气管镜检查术

气道、肺、纵隔病变等

胸腔引流

气胸、血胸、脓胸、胸腔手术后引流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睡眠呼吸综合征、心力衰竭等

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

雾化治疗

呼吸道肺疾病

吸入治疗

呼吸道肺疾病

肺康复

急慢性呼吸道肺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推荐标准。

建议具有以下关键技术能力:

关键医疗技术

主要应用范围

经皮穿刺肺活检术

肺实质病变

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

气道、肺病变等

多导睡眠图

睡眠呼吸疾病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肿瘤、感染性疾病、气道异物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休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栓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4.单病种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二级医院呼吸学科要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完成率,降低变异率,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代表病种名称

单病种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参考值(天)

自发性气胸

≤8

社区获得性肺炎

≤11

支气管哮喘(非危重)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6

5.学科建设

5.1科室管理

制定目标明确的中长期、短期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落实目标责任制。

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点。

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改进医疗服务模式,增强群众获得感。

5.2专科发展

根据患者就医需求和学科发展要求,重点关注慢性气道性疾病(慢阻肺、哮喘等)、肺部感染(含肺结核)、呼吸危重症、肺癌和介入等主要领域。

5.3医疗质量管理

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2018年版)》要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等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开展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加大对异常、高额医疗费用的分析。

5.4教学

有明确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

加强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定期选派专业人员前往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5.5科研

通过组建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途径,积极参与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不断提升临床科研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