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903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docx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蛇纹石由MgO、Al2O3、SiO2、Fe2O3组成。

现取一份蛇纹石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在所得的沉淀X和溶液Y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X的成分是SiO2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红色颜料Fe2O3

C.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得到沉淀是Fe(OH)3

D.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

【答案】A

【解析】

【分析】

金属氧化物MgO、A12O3、Fe2O3会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过滤后,得的沉淀X是二氧化硅,溶液Y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以及过量的盐酸,向Y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偏铝酸钠等。

【详解】

A、沉淀X的成分是SiO2,A正确;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MgO、Fe2O3的混合物,B错误;

C、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偏铝酸钠,沉淀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溶液Y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以及过量的盐酸,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H+,D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玻璃和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B.Si、SiO2和SiO32-等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C.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溶于任何酸

D.高岭石[Al2(Si2O5)(OH)4]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A错误;

B.Si、SiO2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但SiO32-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B错误;

C.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能溶于氢氟酸,故C错误;

D.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时,各氧化物的排列顺序为:

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较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则高岭石[Al2(Si2O5)(OH)4]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故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②水泥、玻璃、陶瓷都是硅酸盐产品

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④普通玻璃是氧化物,成分可表示为SiO2

⑤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⑥硅酸铜钡(BaCuSiOx,铜为+2价),x等于6,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A.①②⑥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硅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①正确;

②水泥、玻璃、陶瓷都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硅酸盐产品,制备原料都要用到含硅元素的物质,②正确;

③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硅能电池,③错误;

④玻璃是混合物不是氧化物,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石英的混合物,成分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

Na2O•CaO•6SiO2,④错误;

⑤粗硅制备单晶硅的反应是:

Si+2Cl2

SiCl4、SiCl4+2H2

Si+4HCl,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⑤错误;

⑥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时,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2,含有氢元素的H2O最后写,所以硅酸铜钡用氧化物形式表示:

BaO•CuO•2SiO2,⑥正确。

①②⑥正确,答案选A。

4.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B.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C.HCl通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D.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与对应酸的酸性强弱没有关系,则无法比较酸性,故A错误;

B.比较强酸制取弱酸时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则在高温下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得到酸性强弱的结论,故B错误;

C.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只能说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盐酸易挥发,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可能为盐酸与硅酸盐的反应,则无法确定碳酸与硅酸的酸性的强弱,故C错误;

D.因往硅酸盐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难溶的硅酸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反应原理是强酸制弱酸,说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故D正确;

答案选D。

5.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B.晶体硅是在通信工程中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C.碳酸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水晶成分为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属于硅酸盐,故A错误;

B.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B错误;

C.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碳酸氢钠治疗,故C错误;

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常用于食品发酵剂,故D正确;

答案选D。

6.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通常是用某种物质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则这种物质是()

A.盐酸B.氢氟酸C.烧碱D.纯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盐酸和二氧化硅不反应,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A;

B、氢氟酸与二氧化硅易反应,生产四氟化硅气体,能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选B;

C、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但反应缓慢,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C;

D、纯碱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D。

7.工业制玻璃主要原料有石英、纯碱和石灰石.在玻璃窑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

CaSiO3+CO2↑

(1)普通玻璃的成份是Na2CaSi6O14,它的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则原料中SiO2、Na2CO3、Ca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种不同类型的晶体(填数字)

(3)在上述普通玻璃的组成元素中某元素与铝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比铝原子半径大,该元素离子半径比铝离子半径___________(填“大”或“小”),该元素与铝元素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普通玻璃的组成元素中,与铝元素同周期的另一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_______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答案】Na2O·CaO·6SiO26:

1:

1

3大Al(OH)3+OH-=AlO2-+2H2O42

【解析】

【分析】

根据普通玻璃的成份是Na2CaSi6O14和制取玻璃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普通玻璃的成份是Na2CaSi6O14,它的氧化物形式为Na2O·CaO·6SiO2,根据原子守恒,原料中SiO2、Na2CO3

Na2O、CaCO3

,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6:

1:

1,故答案:

Na2O·CaO·6SiO2;6:

1:

1;

(2)根据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

CaSiO3+CO2↑,反应物和生成物中,Na2CO3、Na2SiO3、CaCO3、CaSiO3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SiO2是共价化合物,属于原子晶体;CO2属于分子晶体,且属于非极性分子,其电子式

,有3种不同类型的晶体,故答案:

;3;

(3)在上述普通玻璃的组成元素中某元素与铝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比铝原子半径大,该元素为钠,钠离子半径比铝离子半径大,钠元素与铝元素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强碱NaOH和两性氢氧化物Al(OH)3,他们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

大;Al(OH)3+OH-=AlO2-+2H2O;

(4)由普通玻璃的组成Na2CaSi6O14的元素中,与铝元素同周期的另一元素为Si,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原子最外层共有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2种不同能级的电子,故答案:

4;2。

8.A、B、C、D四种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只由表中的八种离子组成,且四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各不相同。

阴离子

Cl-、SiO32-、OH-、NO3-

阳离子

H+、Ag+、Na+、K+

已知:

A溶液呈强酸性,且A溶液与B、C溶液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C____,D____。

(2)写出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

(3)请选出适合存放A、C、D溶液的试剂瓶的序号:

溶液

A

C

D

试剂瓶序号

___

___

___

 

【答案】HClNa2SiO3AgNO3KOHSiO32-+2H+=H2SiO3↓①③②

【解析】

【分析】

A、B、C、D四种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只由表中的八种离子组成,且四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各不相同,A溶液呈强酸性,则A为盐酸或硝酸,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B中含有Na元素,A能和B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B为Na2SiO3;盐酸能和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C为AgNO3,则A为HCl,根据四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则D为KOH。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知,四种物质化学式分别为HCl、Na2SiO3、C为AgNO3、D为KOH;

(2)A是HCl、B是硅酸钠,二者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3)A是HCl、C为AgNO3、D为KOH,KOH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物质硅酸钠,不能用含有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该放置在棕色试剂瓶中;盐酸不分解,且和玻璃中成分不反应,所以放置在一般试剂瓶中即可,所以A、C、D选取试剂瓶序号为①③②。

【点睛】

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含有钾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为紫色,钙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砖红色;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所以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

9.探究无机盐X(仅含三种短周期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____。

(2)白色粉末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高温条件下白色粉末与焦炭发生置换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Mg2SiO4或2MgO·SiO2SiO2+2OH-=SiO32-+H2OSiO2+2C

Si+2CO↑

【解析】

【详解】

无机盐X(仅含三种短周期元素),加入过量盐酸溶解,离心分离得到白色胶状物沉淀和无色溶液,白色胶状沉淀为硅酸,白色沉淀充分灼烧得到白色粉末1.80g为SiO2,物质的量=1.8g÷60g/mol=0.03mol,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无色溶液为硅酸钠溶液,说明无机盐中含硅酸根离子或原硅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03mol,若为硅酸根离子其质量=0.03mol×76g/mol=2.28g,金属质量=4.20g-2.28g=1.92g,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判断为Mg(OH)2,金属离子物质的量=3.48g÷58g/mol=0.06mol,质量为0.06mol×24g/mol=1.44g,不符合,则应为原硅酸根,物质的量为0.03mol,质量=0.03mol×92g/mol=2.76g,金属质量4.20g-2.76g=1.44g,物质的量=1.44g÷24g/mol=0.06mol,得到X为Mg2SiO4,则

(1)X的化学式是Mg2SiO4或2MgO·SiO2。

(2)白色粉末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SiO2+2OH-=SiO32-+H2O。

(3)高温条件下白色粉末与焦炭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C

Si+2CO↑。

10.在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中,A是一种固体物质,E是一种白色沉淀,据此填写下列空白: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B在固态时属于________晶体,1mol含有的共价键数目是______NA。

(2)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B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a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O2原子4H2SiO3SiO2+2OH-=SiO32-+H2OSi+2NaOH+H2O=Na2SiO3+2H2↑

【解析】

【分析】

A是一种固体单质,与氧气反应得到B为氧化物,E是一种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盐酸,E加热分解得到B,所以E为H2SiO3,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为Si,B为SiO2,a为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G为Na2SiO3,D为H2O,F为H2。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B是SiO2,SiO2由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在固态时属于原子晶体,每个硅原子和四个氧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1mol含有的共价键数目是4NA。

故答案为:

SiO2;原子;4;

(2)由上述分析可知,E为H2SiO3,故答案为:

H2SiO3;

(3)二氧化硅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盐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2+2OH-=SiO32-+H2O;

故答案为:

SiO2+2OH-=SiO32-+H2O;

(4)Si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Si+2NaOH+H2O=Na2SiO3+2H2↑,

故答案为:

Si+2NaOH+H2O=Na2SiO3+2H2↑。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B为氧化物、E为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为推断突破口,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

11.某固体中可能含有Na+、K+、Al3+、Ba2+、SO42-、CO32-、SiO32-、等离子,将其配成100mL溶液。

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确认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mL溶液需要使用容量瓶,该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是______________;在“定容”操作中,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__________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2)若出现如下情况,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称量时砝码已经生锈;

B.溶解、转移溶液之后没有对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操作;

C.定容时俯视;

D.定容时,液面超过容量瓶颈上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过量的液体吸出;

E.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3)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

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稀盐酸,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检查是否漏水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A、CCO32-、SiO32-SO42-、Al3+、Ba2+CO32-+2H+=CO2↑+H2O;SiO32-+2H+=H2SiO3↓

【解析】

【分析】

向配制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A、沉淀B,气体A为CO2,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结合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存在Al3+、Ba2+;生成的沉淀B为硅酸,则一定存在SiO32-;向滤液C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SO42-,据此结合溶液配制的方法解答;

(2)题根据

进行分析;

【详解】

(1)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质量数至液面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答案为:

检查是否漏水;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质量数至液面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2)A.称量时砝码已经生锈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大,继而导致浓度偏大,故A正确;

B.溶解、转移溶液之后没有对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操作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小,故B错误;

C.定容时俯视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

D.定容时,液面超过容量瓶颈上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过量的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小,故D错误;

E.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浓度没有影响,故E错误,

故答案为:

AC;

(3)根据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的离子为:

CO32-、SiO3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

SO42-、Al3+、Ba2+,故答案为:

CO32-、SiO32-;SO42-、Al3+、Ba2+;

(4)根据分析可知,加入稀盐酸后碳酸根和硅酸根和氢离子发生反应,故答案为:

CO32-+2H+=CO2↑+H2O;SiO32-+2H+=H2SiO3↓。

12.某课外学习小组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M进行探究。

已知C可在D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M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B的电子式________。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写出A和B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CO2气体,A与B溶液能够反应,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再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物质的量与所用盐酸体积如图2所示,则A与B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c(HCl)=________mol/L。

(4)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将过量的F溶液逐滴加入E溶液,边加边振荡,所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是一种可用于做氮肥的化合物,A和B反应可生成气体E,E与F、E与D相遇均冒白烟,且利用E与D的反应检验输送D的管道是否泄露,写出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若A是一种溶液,可能含有H+、NH

、Mg2+、Fe3+、Al3+、CO32-、SO42-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Si+2OH-+2H2O=SiO32-+2H2↑NaOH、Na2CO30.05先有白色沉淀生成,随后沉淀逐渐减少最终消失3Cl2+8NH3===N2+6NH4ClH+、Al3+、

c(H+)∶c(Al3+)∶c(

)∶c(

)=1∶1∶2∶3

【解析】

【分析】

(1)C可在D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HCl,可推知C为H2、D为Cl2、F为HCl,M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由转化关系可知,M的溶液电解生成氢气、氯气与B,可推知M为NaCl、B为NaOH;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则A为Si,Si和NaOH的水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H2;

(3)曲线中,从0.4L~0.6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该阶段消耗盐酸为200mL,而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为400mL,大于200mL,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NaOH、Na2CO3;

(4)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则A为Al,E为NaAlO2,则将过量的HCl溶液逐滴加入NaAlO2溶液中,先生成氢氧化铝,而后氢氧化铝溶解;

(5)若A是一种氮肥,实验室可用A和NaOH反应制取气体E,则E为NH3、A为铵盐,E与氯气相遇均冒白烟,且利用E与氯气的反应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露,则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同时生成氮气;

(6)由图可知,开始加入NaOH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则一定有H+,一定没有CO32-,后来有沉淀产生且最后消失,则一定没有Mg2+、Fe3+,一定含有Al3+;中间段沉淀的质量不变,应为NH4++OH-=NH3•H2O的反应,则含有NH4+,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SO42-,根据各阶段消耗的NaOH体积结合离子方程式计算n(H+):

n(Al3+):

n(NH4+)之比,再结合电荷守恒计算与n(SO42-)的比例关系,据此计算。

【详解】

(1)B为NaOH,其电子式为

(2)A为Si,Si和NaOH的水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2OH-+2H2O=SiO32-+2H2↑;

(3)曲线中,从0.4L~0.6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该阶段消耗盐酸为200mL,而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为400mL,大于200mL,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NaOH、Na2CO3;生成0.01molCO2需要的盐酸为200mL,结合反应原理NaHCO3+HCl=NaCl+CO2↑+H2O,则c(HCl)=

=0.05mol/L;

(4)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则A为Al,E为NaAlO2,则将过量的HCl溶液逐滴加入NaAlO2溶液中,先生成氢氧化铝,而后氢氧化铝溶解,故看到的现象为:

液中逐渐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且不断地增加,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最终消失;

(5)若A是一种氮肥,实验室可用A和NaOH反应制取气体E,则E为NH3、A为铵盐,E与氯气相遇均冒白烟,且利用E与氯气的反应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露,则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同时生成氮气,反应方程式为:

3Cl2+8NH3=N2+6NH4Cl,

(6)由图可知,开始加入NaOH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则一定有H+,一定没有CO32-,后来有沉淀产生且最后消失,则一定没有Mg2+、Fe3+,一定含有Al3+;中间段沉淀的质量不变,应为NH4++OH-=NH3•H2O的反应,则含有NH4+,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SO42-,发生反应H++OH-=H2O,氢离子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体积,发生反应Al3++3OH-=Al(OH)3↓,铝离子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3体积,发生反应NH4++OH-=NH3•H2O,铵根消耗氢氧化钠为2体积,则n(H+):

n(Al3+):

n(NH4+)=1:

1:

2,由电荷守恒可知,n(H+):

n(Al3+):

n(NH4+):

n(SO42-)=1:

1:

2:

3,故c(H+):

c(Al3+):

c(NH4+):

c(SO42-)=1:

1:

2:

3。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